「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會使用什麼武器,但第四次肯定是石頭!」
科學如同巨人一樣,偉大的學者們站在他的肩膀上推進時間齒輪的轉動,上面一句話則是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名言之一。
當時有人問愛因斯坦下一次的世界大戰會變成什麼樣的呢?
愛因斯坦竟然回答第四次是會用石頭,對於這一回復,眾人議論紛紛各有各的說辭,有的說是無稽之談,物理學家也不過如此,有的說愛因斯坦不愧是天才中的天才。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愛因斯坦:當那件事發生之後,最後悔的事情就是勸說美國研發原子彈
1945年8月2日這一天美國總統杜魯門乘坐巡洋艦返回美國,而也正是在這一艘軍艦上,杜魯門下達了一道命令。
「把那顆大炸彈投下去吧,現在我們已經沒有其他選擇了。」這顆大炸彈就是原子彈。
10多年前美國還不知道原子彈,直到一封信的到來,這封信的書寫者則是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
「這一個新發現也可以用於製造炸彈,這個炸彈如果用船載著去轟炸一個港口,那麼基本上可以毀掉一整個港口包括他周圍的地區。」
當時的愛因斯坦是著急的,曾經出生於德國的愛因斯坦給美國人寫信要求他們製造原子彈的重要原因就在於當時的1939年初期,納粹德國已經準備研製原子彈。
原來,早在1939年初,納粹德國已經開始研製原子彈。而一批流亡美國的科學家在接收到內部消息之後,都覺得惶恐,當時的納粹如此殘暴不堪,假若納粹先一步研發原子彈,那人類甚至是這個世界的文明都可能不再延續。
因此,為了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愛因斯坦必須要在反法西斯國家中選一個國家搶在希特勒之前製造出原子彈,這樣至少可以起到制衡的作用。所以愛因斯坦和一眾科學家選擇了向當時美國在任總統羅斯福遞交聯名書。
起初羅斯福是半信半疑的,因為誰也不知道這樣的新事物到底可不可信,直到羅斯福的私人顧問薩克斯給羅斯福說起了拿破崙當時就是因為沒有樂意接受新事物而導致滑鐵盧慘敗。
羅斯福沉默了一下回復道:「那我不會成為第二個拿破崙的。」
直到日本偷襲珍珠港徹底惹怒了美國,羅斯福即心痛又憤恨,在第二天清晨就打電話問項目有沒有新進展,所以「曼哈頓」的絕密計劃開始了。
原本以為這是一個兩級制衡的故事,愛因斯坦卻沒想到,武器還是變了味道。
原子彈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爆發之後,愛因斯坦悲痛地說道,早知道今天會變成這樣,他一點力都不會出更不會提出這個項目。
二、第三次世界大戰不知道,但第四次一定是石頭!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已經明白為什麼愛因斯坦會說出「第四次世界大戰用的武器是石頭」這樣看似荒謬的話了,這背後是愛因斯坦主動把個人命運和世界命運聯繫的最終結論。
現在距離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過去百年多了,但是這兩場戰爭對人類社會的影響至今未減。
不過現在也是因為前兩次大戰的前車之鑑,各個國家都「懸崖勒馬」,不敢再輕易發動戰爭,尤其是像一、二世界大戰這樣的大規模戰爭。
大部分的人都已經意識到了,假若再發生世界大戰,帶來的結果可能是毀滅性的,別說國家了,地球都會毀滅。
核戰爭不會有最後的贏家,所有人都被戰爭所影響最後走向滅亡,要麼最輕的也是走向倒退,那麼那個時候人類就再次進入「原始時代」。
所以愛因斯坦說第三次世界大戰用什麼是不知道,第四次的時候用石頭,是因為那個時候人類不是變回「原始人」就是已經全部滅絕了!
不得不說愛因斯坦真的是心繫世界了,用有深意的話語說了一段可能到未來人們才能真正理解的一句話。
當初愛因斯坦面對原子彈的研發,態度反差如此之大的原因就是因為看到了核武器的使用和威力。
本來出生在德國的愛因斯坦不幫自己的母國出謀劃策就是為了避免原子彈真正在世界上使用,結果一步錯步步錯,後來還真的差點爆發了蘇聯和美國的戰爭,兩個國家的原子彈加起來足以毀滅整個地球。
三、結語
雖然歷史上有許多陰差陽錯,但是不可否認愛因斯坦是一個願意主動把個人的命運,同世界命運聯繫起來的偉人。
愛因斯坦也是通過了「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用什麼武器,但第四次肯定用石頭」這句話表達了自己希望人們珍愛和平,反對戰爭,這才是這位偉大科學家對人類最真誠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