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從來的話,我寧願,先做一個壞人!」
這是我內心的一個想法。
每個人都想去界定一個人的好與壞。
而我,卻想做一個惡人,壞人。
最近看過很多的新聞,無論是娛樂圈的名人也好,普通的草根人物也好。無論你前面的人生做了多大努力,只要你犯了一個錯誤,那不好意思,你,就是一個壞人。
用一句話來概括:
「壞人,就是做了九十九次的好事,而犯了一次錯事的人。而好人,則是做了九十九次的壞事,突然間做了一次好事的人。」
無論你多好,只要你對我不好一次,我就記你一輩子。
也許是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高吧。一旦這些對他抱有高期望的人做出一些令人失望的事情,隨即而來的就是人設的崩塌,甚至遭人謾罵。
我們總是說,「我是真心的啊。」
但,很多時候,我們的真誠,並不會換回同樣的真誠。
我們的付出,也未必得到相應的回報。
我們會委屈。
我們忍不住抱怨:「我對你那麼好,你怎麼可以這樣……」
這也許是因為對方無情。
但更多時候,是因為我們在這份溫柔裡,用錯了力。
下面的6句話,不說全對,但卻是我經歷的概括。
勸,也是一種對對方的否定。
勸別人,潛臺詞就是:你做的不對的,是不應該的。
但往往人們需要的不是勸解,而是理解。
「為你好」這3個字,是最無形的束縛。
「我這是為你好啊」,那只是你的認為而已。
潛臺詞是:請你按照我的意思去做,不要不知道好歹。
人都不喜歡被人隨便的評價,議論。
所有的評價,無論褒義的,貶義的。
都包含了一個意思:
這個人,有資格對你做出評價。
而往往他是沒有這個資格的。
誰誰誰比你好,你多向他學習。
這並不是在給我樹立榜樣,而是在否定我的能力。
因為這個人某些方面可能都不如我。
他並不是某方面的權威。
拒絕別人的時候,不要猶豫,越猶豫越傷人。
因為遲疑本身就會讓被拒絕的人想得更多。
人們都想要被區別對待的好。
而當他們發現,
他和其他人得到的好是一樣的時候,
感動會被稀釋,甚至消失。
「我明明那麼掏心掏肺,為什麼別人總是不領情?」
很多人都有說過這樣的一句話。
抱怨,不理解,生氣。
所謂對人好,不是做很多,而是知道不要做什麼。
知道做什麼,可以增進關係。
知道不做什麼,才能保持界限,更好維護關係。
所謂真誠,也是需要加以思考的。
黃執中說,覺得自己掏心掏肺?實在是太自戀了。
人與人相處,拿捏分寸,靠的是判斷,解讀喜怒,用的是眼力。而這一切,都是要用腦。
光是掏心掏肺?成果就是一句話。
所以,不要讓真誠成為我們不願動腦的藉口。
被人喜歡,不是靠一腔熱血和一味的付出。
被人喜歡,是一個人充分理解他人後,自然而然得到的饋贈。
被人喜歡,一半靠真誠,一半靠腦子。
互動話題:
如果能從來,你想先做好人,還是先做壞人呢?
留言,我想和你們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