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垃圾」如何有效利用?
讓廢棄物變成蔬菜生長的營養品
文/章繼剛
菌渣、稻殼、禽畜糞等農業廢棄物數量驚人,特別是 秋收時節田間、地頭產生的農業廢棄物堆積成山。我國每年產生的種養廢棄物大約有36億噸,種養廢棄物的有效利用一直是困擾我國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難題。
實踐證明,堅持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以沼氣、生物天然氣、農用有機肥、農村能源等為主要利用方向,加快構建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格局,積極探索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新模式,加大相關設施投入和建設力度,提高處理和利用水平,對發展創意農業,全面實現畜牧業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農業廢棄物基質產業化利用潛力巨大。在山東省泰安市農科院試驗基地,這些「垃圾」已經成為生產番茄的「寶貝」,從農業廢棄物收集、腐熟、配製,到蔬菜產業化生產,農業廢棄物能夠大規模利用。2012年起,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蔬菜創新團隊土壤與肥料崗位專家、泰安市農科院院長高俊傑研究員率領的團隊研究的「設施蔬菜有機基質栽培標準化技術」,研發了以菌渣為主的適宜設施番茄、韭菜等蔬菜栽培的基質配方解決了這一難題,實現了鹽鹼地、荒漠地等不適宜生產蔬菜地區發展蔬菜產業。
山東省壽光市田柳鎮的循環農業生物轉化蛆蟲有機肥項目消耗秸稈、禽畜糞便,轉化成大豆有機肥、蛆蟲有機肥、蛋白飼料粉,年產大豆有機肥20萬噸,蛋白飼料粉1000噸,蛆蟲有機肥5萬噸。項目建成後,將收集周邊大棚秸稈、村莊禽畜糞便和農戶廁汙進行集中處理,生產有機肥料。利用蔬菜秸稈、畜禽糞便等原料產生的沼氣可作為本項目的取暖、供電燃料,沼液作為有機衝施肥,沼渣作為作物的有機質,最大限度實現資源的重組利用,讓循環農業真正循環起來。
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公義鎮馬林村的臻潤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示範基地。先後建立了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示範基地、優質葡萄柑橘引種孵化基地,形成了臻潤農業產業園板塊,包含農業秸稈和糞汙處理、有機肥生產、土壤修復改良、種植,每年可處理農業廢棄物200萬噸,改良土壤300畝,解決200人次就業。臻潤農業負責人高建剛說,我們採用的微生物高效生物降解技術是國內唯一的核心技術,可將現在利用水平較低的各類玉米、小麥、水稻、棉花等秸稈,以及無法被利用的蘆葦、樹木枝條、雜草樹葉和設施農業產生的有機垃圾等所有植物廢棄物,快速高效轉化為高質量生物有機肥,就地就近還田,實現農業秸稈高水平、產業化綜合利用。
四川省廣漢市狠抓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構建了農作物秸稈和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兩大體系。全成秸稈回收專業合作社已經同周邊養殖場、食用菌種植場較多的金堂、青白江等地的多家公司,籤訂了長期購銷合同,並帶動6000多家農戶參與秸稈綜合利用。
(作者系中國創意農業理論創始人、《創意農業學》《田園革命》作者)
本文由章繼剛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轉載或者引用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