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各投林,「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就是紅樓夢的結局

2021-01-13 荒唐言紅樓

接著上一篇來說第八首曲子,迎春的「喜冤家」,喜冤家是在說本來結婚是一件喜事,卻嫁給了中山狼。迎春的結局是很明確的,嫁給了孫紹祖,被丈夫折磨而死。迎春悲慘的結局很大程度上是她木訥的性格造成的。

第九首是惜春的「虛花悟」,惜春命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勘破三春」,由於三個姐姐,惜春看破紅塵,選擇了出家,這是惜春的結局,也是在告訴我們一種態度和觀念。迎春和惜春的結局都是不存在爭議的。

第十首是「聰明累」,這個不難猜,一定在說王熙鳳,題目的意思就很明確了,王熙鳳的聰明正是她悲慘結局的原因。王熙鳳實在是太聰明了,把一切都算計到了,結果就是沒算出自己的結局。王熙鳳為了權力金錢而不顧一切,最終卻是一個家破人亡的結局,似乎也不用再多說了。

十一首是「留餘慶」,是說巧姐,王熙鳳的女兒。餘慶的意思可以理解為「陰功」,也就是說之前的善行在某一天得到了善果。巧姐在賈家敗落之後被奸兄賣到妓院,最終被當年賈家接濟過的劉姥姥救回,嫁給了板兒。這個奸兄在高鶚的續書中是賈芸,而很多人猜測曹雪芹的本意是賈薔。巧姐的結局也是作者在和我們說善因善果。

第十二首是「晚韶華」,這是指李紈,李紈最終母憑子貴,賈蘭得到了功名,讓她享受了榮華富貴,可是好景不長,李紈很快就死去了。李紈的判詞和曲子都在說得到的東西最終要失去,榮華富貴不過是過眼雲煙,最終不也成為了別人口裡的笑談嗎?

十三首是「好事終」,秦可卿懸梁自縊就是作者對寧國府的諷刺,也是對整個賈家的諷刺,這一輩子孫道德敗壞,丟了家業不是沒有原因的,榮府和寧府哪一個是清清白白的?

最後一首「收尾·飛鳥各投林」:當官的丟了官職,有錢人結局是人財兩空,布下恩情的人得到了善果,惡毒的人最終遭到報應。欠命的人用命去還,欠淚的人天天哭泣,故事的來由就是冤冤相報啊,分離聚合都是命中注定,誰也無可奈何,想要問壽命那要看前世的修行,到老才富貴的人也可以說是僥倖了,最終就是看破紅塵的出了家,仍不領悟的人丟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最後一句是很重要的,作者要告訴我們的結局就是最後一句話,當家業興旺的時候所有人都很幸福,然而當家族出了問題的時候,所有人就像群鳥入林一樣死的死逃的逃,最後當年的一切都不剩下了,不過是一句「真乾淨」。

紅樓夢告訴我們的就是一種因果,什麼樣的人就會得到什麼樣的結局。十四支曲可以說就是作者寫下的結局,更可以說是作者在懷念過去種種。因為我們並沒有看到曹雪芹寫下的後四十回,而續書根本不能讓人滿意,所以讀這一回我們就很能了解作者內心的苦楚,最後一句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恐怕也就是作者的嘆息吧。

相關焦點

  • 且看這一曲《紅樓夢》的飛鳥各投林,真經典
    《收尾·飛鳥各投林》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合聚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 《紅樓夢》裡小人物芳官唱響「命運交響曲」,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其中最後一曲叫做「飛鳥各投林」,詞是這樣的:「為官的家業雕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自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歌畢後,寶玉又聽了副歌,警幻仙子看他「甚無趣味」,嘆道:「痴兒竟尚未悟!」
  • 《紅樓夢》名言10句,感嘆世事無常!
    《紅樓夢》,與其說是小說,不如說是自傳,是作者的人生經歷。正如書中所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如果沒有親身的體驗,沒有生活的經歷,是不可能寫成這麼完美的一部小說的。這部小說,已經很多年沒有讀了,今天與大家分享其中的10個名句,感悟一下人生。
  • 紅樓夢卻表示否定!
    今天,我們也已經知道《紅樓夢》其實是一部大清宮闈秘史。那麼,此段文字到底又影射什麼清宮秘史呢?筆者認為寫的就是康熙帝之軼事。百年來,很多紅迷受新紅學的誤導,錯誤地以為賈家的大結局應該是「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而根本就不可能出現什麼「中興」場面。並據此以為《紅樓夢》後四十回是狗尾續貂。
  • 紅樓夢四大家族,哪一個家族的結局最好?有人說是史家?
    根據《紅樓夢》書中所寫賈史王薛四大家族同氣連枝的布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史家的結局並不會好。紅樓夢四大家族最後的結局是: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所以曹雪芹的原意是四大家族結局都是悲劇,如果非要分出悲慘程度不同來,應該是賈家>薛家>王家史家,因後40回稿遺失,四大家族敗落的經過和結果我們無從知曉,能找到的蛛絲馬跡只有從人物判詞、讖語和作者在前80回埋伏下的草蛇灰線來判斷了。四大家族到後面一樣都會敗落,甚至史家是第一個開始走向敗落的家族。這主要體現在人丁上。《紅樓夢》對史家的描寫非常少,都聚焦在史湘雲身上。
  • 紅樓夢——賈寶玉和警幻仙子夢遊太虛有什麼寓意
    賈寶玉和警幻仙子夢遊太虛幻境,在太虛幻境遊歷過程中,賈寶玉窺探到了金陵十二金釵的命運結局,也就是在金陵十二金釵的判詞判曲中,紅樓夢的作者交待了紅樓夢中十二個主要角色女子未來的悲慘結局,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的這場夢,也是在告訴讀者,這部小說之所以名為紅樓夢,是因為這個故事從頭至尾都是由一場場虛幻的夢境組成,這場紅樓夢的故事內容不是真實的。
  • 張愛玲說人生三大恨,《紅樓夢》未完,高鶚版的續寫真有這麼差嗎
    高鶚續書,最終結局「甄士隱詳說太虛情,賈雨村歸結紅樓夢」,呼應了原著第一回,與原著構成了完整統一的故事結構,語言風格上也基本相應。,警幻仙曲演紅樓夢」,用「金陵十二釵」和《紅樓夢》新填十二支曲,以讖語的形式演繹了《紅樓夢》的人物命運,以及故事脈絡走向。
  • 《紅樓夢》最經典的9首詩詞,讀懂了才是人生!
    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賈寶玉神遊大虛境時警幻仙女邀請他聆聽《紅樓夢十二支曲》。而有些事,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結局。人生海海,遇見已是莫大的幸運,相知相愛更是難能可貴。願你惜取眼前人,莫道空悲切。
  • 《三國演義》和《紅樓夢》裡的前世因果神奇事件!
    所以,整個紅樓夢故事裡,林黛玉終日為自己的終身事以眼淚洗面,也就是應和了這段因果。最後結局:林黛玉在賈寶玉和薛寶釵成親的那個晚上,冷清清的流著眼淚回到了她的「太虛幻境」,圓了她的「把一生所有的眼淚還給他」的夙願。
  • 進士賈雨村如何帶動《紅樓夢》全書?牽著「釵黛」二人還徇私枉法
    可以說這個人物從一開篇就出現,直到結局時他依然存在。也由此可見,他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男二號」,而是作者設置的貫穿始終要點明自己警示意圖的人物形象——「假作真時真亦假」。那麼,與賈雨村同時出場的跛腳道人和癩頭和尚輔助賈雨村,也起到了警示作用。
  • 經典推薦之《紅樓夢》: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目前學界對《紅樓夢》的作者問題研究觀點不一,除曹雪芹之外還有曹、洪昇、吳梅村、冒闢疆等說法,從目前發現的資料來看,尚無法完全動搖曹雪芹做《紅樓夢》說。《紅樓夢》在思想的深刻性和文學表現的藝術性方面達到了空前絕後的高度。《紅樓夢》在內容方面幾乎包括了封建時代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身的所有矛盾。《紅樓夢》是一部絕對的大悲劇,曹雪芹是以絕對大悲劇喚醒人的覺醒。《紅樓夢》是每個中國人必讀之書。本書簡介《紅樓夢》由神話、夢和現實生活三種形態構成。
  • 《紅樓夢》|林黛玉如何英譯?
    其中英文的全譯本三種,成書出版的是兩種,也就是大家知道比較多的霍克思、閔福德合譯的「霍譯本」和我國翻譯家楊憲益和英國夫人戴乃迭兩人合譯的「楊譯本」。《紅樓夢》的寫作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每一種語言的翻譯也都需要十年、二十年的光陰才能完成。
  • 《紅樓夢》在大清為何是禁書?你看「護官符」隱喻什麼?膽真大!
    每一次讀《紅樓夢》,都有不一樣的感覺,每一次觀察書中的人物,都會有新的看法與感受,大家好,我是紅樓夢大揭秘,每天為大家推送不一樣的原創內容。《紅樓夢》所講述的,是一個令人稱羨的大家庭,原本榮華富貴,後來因家庭成員獲罪以致被抄家,逐漸走向沒落,終於繁華成空的大悲劇。因此,將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故事作為主力呈現,也適度傳出了《紅樓夢》的主要精神。
  • 腦洞大開的「紅樓夢」遊戲!由你來決定林黛玉的結局!這廂有請→
    腦洞大開的「紅樓夢」遊戲!由你來決定林黛玉的結局!舉個例子,「光碟行動」就是憲法的具體體現。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國家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也就是說,浪費糧食是一種違法行為。
  • 2021床頭書推薦|《紅樓夢》是一本可以陪伴我們讀一生的書
    在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前,他曾經問許世友將軍,《紅樓夢》看過沒有,許說看過一遍。毛主席說,一遍不夠,要三遍,五遍才有發言權,自己還背出第一回中的一大段。毛主席老人家一輩子嗜書如命,《紅樓夢》這本書究竟好在哪,他為這麼極力推薦這本書呢?
  • 紅樓夢:編述歷歷,其實就是,母系社會的崛起
    中國可以沒有萬裡長城,但是不能沒有紅樓夢。紅樓夢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思想的寶塔之巔。紅樓夢全書有400多個人物,情節故事複雜。看起來更像是人生百態,是塵世人身的浮世繪。但是書中主要以情為主,以女性的悲歡離合為主線。編述歷歷種種跡象,其實就是為母系社會的崛起而呼籲。
  • 李敬澤談《紅樓夢》:最明亮時最迷茫,最繁華時最悲涼
    在漢儒的詮釋下,稗官和樂府被理想化為「以觀民風」,差不多就是與民同樂了,但揆諸基本的政治理性,則稗官之職守恐怕首先在於對事實與虛構的收集、審核與控制。即以「稗」字而論,稗是稗草,混同於五穀,似真而非真,是無用的和破壞性的。稗官要識別稗草(毒草),前提就在於他知道何為真、何為事實,這是顯而易見的政治權力。
  • 從正、邪、正邪兩賦,看《紅樓夢》之「三國演義」
    關於《紅樓夢》的主題,一直有很多種說法,無非是愛情說、自傳說、控訴封建說等等。但其實,《紅樓夢》還有一個主題:每個人都善的一面與惡的一面,世界上的人不是非正即邪、非善即惡的。曹雪芹通過《紅樓夢》中的人物賈雨村之口,將人分成了三種。第一種,是應運而生、秉天地之正氣、修治天下的大仁者;第二種,是應劫而生、秉天地之邪氣、撓亂天下的大惡者;第三種,即除大仁大惡之外的餘者:正邪兩賦者,不會成為仁人君子,也不會是大兇大惡,但卻是情痴情種、逸士高人、奇優名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