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2日上午,由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承辦,河南歌舞演藝集團曲藝團組織的曲藝輕騎兵隊伍赴鄭州圓方集團進行了慰問演出。曲藝輕騎兵演出是河南省非遺曲藝展演周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也是河南曲藝工作者踐行曲藝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積極行動。 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黨支部書記琚青春,圓方集團黨委副書記李章柱、紀檢部部長彭迪等與圓方集團幹部職工一同觀看了演出。
響應號召,弘揚時代戰疫精神
鄭州圓方集團成立於1994年,是一家綜合服務型民營企業。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圓方集團6萬名員工戰鬥在抗疫一線,在集團黨委的帶領下,堅守在保潔、物業等基層崗位,不少同志主動請戰馳援武漢等地,為抗擊疫情做出了重要貢獻。習近平同志在給鄭州圓方集團全體職工的回信中指出:「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正是在各自崗位上埋頭苦幹、默默奉獻的普通群眾,匯聚起了戰勝疫情的強大力量。2020年9月,圓方集團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評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這是對圓方集團的鼓勵與肯定,也是河南人民的驕傲與榮耀。
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黨支部書記琚青春在致辭中指出,圓方集團長期以來在保障民生、服務群眾中起著重要作用,尤其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役中,做出了突出貢獻,受到黨和人民的充分肯定。這次曲藝輕騎兵演出首先選擇圓方集團,表達了人民群眾對圓方集團廣大幹部職工無私奉獻的敬意,也是曲藝人響應號召、深入群眾、弘揚時代精神的積極作為,是文化藝術工作者應有的時代擔當。
傳承曲藝,彰顯中華文化魅力
本次曲藝輕騎兵由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曲藝家協會主席、曲藝名家範軍領銜,河南墜子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陳勝利,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曲藝牡丹獎獲得者白軍選,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曲藝牡丹獎獲得者陳梅生等,與河南歌舞演藝集團曲藝團青年演員一同傾情演繹,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紛呈的曲藝展示。演出內容既有河南墜子《盜仙草》、三弦書《驚雷》等優秀傳統曲目,也有充滿時代感、緊貼當下生活的相聲《精彩十分》,還有河南曲藝團專門為抗擊疫情創作的河南墜子《村支書》、板書聯唱《巧勸返》等。
範軍在接受採訪中指出,這次河南曲藝周,辦得很火,是建國以來我們河南最大形勢的一次曲藝盛會。河南的曲藝需要傳承,需要傳給下一代。感謝國家這些年對曲藝的大力扶持,使河南的曲藝又煥發新的風採,使中原文化得以更好的傳承,這是我感到最高興的事情。今天我們到基層,離觀眾不到兩米,我覺得這個措施特別棒,也特別適合我們曲藝。曲藝就是一種與觀眾距離最近的藝術。感謝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給了我們這樣一次親近群眾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參加這次演出的,還有圓方集團的一名普通員工阿龍,他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的川劇變臉展示。阿龍今年52歲,是一名聾人工作者,現就職於圓方集團行政部,負責會議室接待,也是圓方集團大篷車走基層藝術表演團隊的一員。疫情期間,阿龍踴躍報名,奮戰疫情防控一線,在醫學隔離觀察點酒店負責保潔消殺工作。阿龍從小熱愛舞蹈、熱愛表演,在無聲的世界裡,他用舞蹈表達對生活的熱愛,用行動詮釋生命的力量。觀眾們揮舞著特殊的手勢,熱情表達了對阿龍的喜愛的致敬。
深入群眾,共享美好文化成果
本次演出在圓方集團總部展示廳進行,現場坐滿了圓方集團各部門員工,藝術家們與觀眾距離不到兩米,形成了良好的互動空間。演出過程中,現場氣氛熱烈,掌聲不斷,笑聲不斷,藝術家們高超的技藝展現、真誠動情的演繹,贏得了觀眾的高度讚譽。 演出結束後,眾人意猶未盡,紛紛與藝術家合影留念。許多集團職工感慨,從未如此近距離接觸過這麼多我省著名曲藝家,通過這次演出,更加充分地感受到曲藝的耀眼風採,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圓方集團黨委副書記李章柱看完演出後激動地說道:「今天河南省非遺曲藝展演周曲藝輕騎兵走進圓方,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大事、一個快事、一個喜事,圓方六萬員工都特別高興、特別激動、特別歡迎。多少年沒在現場看過這麼高水平的演出,這些我們做夢都想見到的大藝術家們,走到我們普普通通的勞動者中間,來到我們這些保潔員、保安員、家政服務員中進行現場演出,充分展現了他們為民服務的思想,展現了他們深入基層的作風,展現了他們傳承中華曲藝文化的崇高境界。」
本次河南省非遺曲藝展演周期間,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了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既有傳統大書專場,也有匯聚東西南北中的專題演出,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而曲藝輕騎兵以貼近群眾的演出形式、靈活多樣的內容組合、機動便捷的獨特優勢,在推動曲藝深入群眾、紮根基層,更好的滿足群眾對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展演期間,將進行兩場曲藝輕騎兵演出,除了赴鄭州圓方集團慰問演出,還將於10月23日赴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第一書記派駐村尉氏縣棗朱村進行慰問演出。曲藝輕騎兵是推動新時代非遺傳承發展的積極舉措,也充分展現了曲藝工作者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助力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傳承中華文脈,抒寫人民情感,弘揚時代精神,相信曲藝在與時代和人民的同頻共振中,將閃耀出更加動人的光彩。(撰稿/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