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危險被屠殺滅絕的塔斯馬尼亞猛虎,科學家澄清:只有中型犬大小

2020-12-16 戀花懷瑛

現在說起塔斯尼亞猛虎,大家肯定有點陌生,虎亞種就那麼幾個,什麼時候又多出來一個滅絕的塔斯馬尼亞猛虎?而且塔斯馬尼亞在澳大利亞,怎麼會有虎呢?

其實,塔斯馬尼亞猛虎又稱為袋狼,是一種曾廣泛分布於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的食肉有袋類動物,是近代體型最大的食肉有袋類動物,和其他有袋動物一樣,母體有育兒袋,產下不成熟的幼獸,在育兒袋中發育。它們背上布滿條紋,有點類似虎斑,加上習性跟老虎差不多,因此又被稱為「塔斯馬尼亞虎」。

嚴格的說,袋狼真正的產生時間應該是距今約400萬年前,那個時候它們就已經適應了澳洲的環境,成了這裡最常見的一種食肉猛獸之一,從紐幾內亞到塔斯馬尼亞島,都有袋狼分布。在兩百多年前,也就是19世紀初期,當西方殖民者大量移民澳大利亞及其周邊地區時,袋狼已經從澳洲大陸、紐幾內亞等歷史分布地消失。

曾經澳大利亞的王者,只能在塔斯馬尼亞島,這個位於澳大利亞大陸東南部,佔地面積約6.5萬平方公裡的心形島嶼上,保留下種族的最後一縷火苗。不幸的是,最後的袋狼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意外死去,科學家甚至還沒來得及反應去研究它,塔斯馬尼亞猛虎便滅絕了。

不過澳洲大陸上袋狼種群消失的原因,至今還有很多的爭議點。有人認為是約6萬年前原始人類的到來,以及帶來的犬只,是導致袋狼消失的主因。隨著近年來DNA檢測技術的進步,科學家們通過已有的骨骼標本,發現早在7萬年人類到達澳大利亞以前,袋狼的基因多樣性就已經下降,環境因素或許是袋狼消失的主要原因。

當然現在研究這個已經沒什麼意義了,至少我們可以認定,塔斯馬尼亞島上最後的袋狼,是人類把它們送進墳墓的。

袋狼懼怕人類,會主動遠離人類生活的區域,所以在殖民者登上塔斯馬尼亞島時,人類和袋狼度過了一段互不幹擾的時間段,其次,當時這裡主要是英國流放囚犯的地方,人口並不多,見到袋狼的機會也小,就算是有威脅,有多少人會在意囚犯的想法呢。不過隨著人口的增加,常住居民從1803年以前的不足一萬,到1824年前後的1.3萬,人口和牲畜的膨脹,必然加劇了對自然資源的掠奪。

而且塔斯馬尼亞島以「紅土」為主,並不適合種植,相反正好是畜牧農場喜歡的地方,由於野生食物減少,袋狼和澳洲野犬都不得不將目光集中在人類飼養的家畜上面,人民對這種陌生的野獸有著本能的恐懼,加上確實襲擊過羊群,即便是很多羊是被澳洲野犬襲擊的,也會將「威脅牲畜」的黑鍋扣在袋狼身上,所以很快,袋狼就被定義成「害獸」而遭到大規模打擊,這其實跟我國華南虎的遭遇有點類似。

袋狼具有巨大的威脅性是當時人們的共識,電影臺詞甚至直接稱袋狼是個「危險的對手」,報紙把它們描述成高大兇猛的食肉動物,搭配「塔斯馬尼亞猛虎」的噱頭,讓這些觀點慢慢深入人心。不過事實真是這樣嗎?

雖然袋狼被誇張的描述大嘴可以張開190°,能輕易咬碎獵物的頭骨,體重在25-29公斤,是人和動物不可能忽視的危險源,但科學家的近期研究發現,這些數值似乎都存在虛報,所有的「威脅」好像都是源自想讓其滅絕而散步的謠言。

袋狼的嘴能伸展到誇張的190°,但是根據物理學知識,更大的張嘴開度並不能提高咬合力,甚至還會減弱咬合力,其次袋狼的骨骼非常纖細,肌肉爆發力不大,所以它奔跑的速度並不快,但是會緊追不捨,直到獵物疲憊不堪為止。

科研人員對6個國家中93個袋狼的標本進行高解析度3D渲染掃描發現,這些被稱為「塔斯馬尼亞猛虎」的猛獸,平均體重只有14-21公斤,比傳言的25-29公斤少了接近一半,這種體重遠遠低於捕殺大型獵物所需要的重量閾值(21公斤),這一發現幾乎可以證明,袋狼只能捕捉一些小型獵物,而且它們的捕食對象、食量、在生態系統的地位都相應地有所改變。

研究人員甚至還做出了雌雄個體間的體重差異,雄性平均體重在19.7公斤,而雌性平均體重在13.7公斤,無論從體型還是影像資料看,完全有理由判斷,傳說中的「塔斯馬尼亞猛虎」只有中型犬大小,它們在生態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小體型的狼相似。

這種結果雖然並不是大部分人願意相信的,但事實就是如此,袋狼號稱最大的有袋類食肉動物,再大也只是有中型犬那般大,它們滅絕的根本原因,還是歸咎於殖民者利益不容一絲損害的極端心理。

不僅是袋狼,莫名冠上威脅的帽子被無情殺害的動物,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一直上演著。甚至是被如此理由殘害的無辜人類,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也還在上演著。

我突然想到了烏合麒麟那副關於阿富汗題材的漫畫,或許真相可以用謊言掩蓋,但是歷史從來不會說謊。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相關焦點

  • 世界的盡頭:塔斯馬尼亞的文明退化
    但隨著殖民者的侵入,島上土著居民遭到掠奪和屠殺,幾十年後島上土著居民基本上都被屠殺。在種族滅絕中生存下來的土著人也死於白人帶來的疾病。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人事後這個島因其與世隔絕還被英國改成了監獄。這可能跟澳大利亞這個大島有關,畢竟澳大利亞這個大島相比於世界也就相當於塔斯馬尼亞相比於澳大利亞。那這一萬年發生了什麼讓這個島上的人文明程度不進反退?這個島脫離澳大利亞時人口又4000人,雖然島上物資豐富,但島只有這麼大,這就限制了人口的增長。
  • 科學家復活已滅絕青蛙基因
    英國《衛報》報導,澳大利亞拉扎盧斯計劃(The Lazarus Project)再造了已經滅絕的胃育溪蛙的細胞,塔斯馬尼亞虎、猛獁象和古代巨鳥可能是下一個目標。1983年,一種自然生物從科學意義上消失了。
  • 袋狼,被人為誤解,滅絕的動物
    1933年,有人把一隻袋狼送到了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上的霍巴特動物園。1936年,這隻世界上僅存的袋狼也死去了,原因是管理員疏忽忘了打開獸舍的門,而使其暴曬而死。在袋狼消失50年後,國際自然保護權威機構宣布其滅絕。從此人類再也不能目睹這一名星物種的風採了。在澳大利亞,袋狼曾被歐洲移民者妖魔化,被當作兇狠的「殺羊魔」。
  • 人類能復活這10個已經滅絕的物種嗎?科學家:大部分可以
    長毛猛獁是滅絕的主要候選者。 薩哈共和國猛獁象博物館的俄羅斯科學家塞米恩·格裡戈列夫計劃用從長毛猛獁象骨髓中提取的細胞核來代替大象卵的細胞核。理論上,大象會成為小猛獁象的代孕候選人。塔斯馬尼亞虎於1936年滅絕,部分原因是它們幾乎沒有基因多樣性。
  • 一個孤島引發的思考:人類的發展是否存在塔斯馬尼亞效應?
    在進入這個島後,歐洲殖民者對塔斯馬尼亞人進行了分析:部落生活方式處於類人猿階段,但外貌特徵已經與近現代的人類無異,可以說他們穿上現代人的衣服混跡人群基本看不出不同。對比了「同期隔絕」的澳大利亞土著發現塔斯馬尼亞人技術退步。之後隨著殖民者侵入,塔斯馬尼亞原住民絕跡於屠殺和掠奪。
  • 已滅絕的袋狼遺傳多樣性是怎樣損失的
    已滅絕的袋狼遺傳多樣性是怎樣損失的2017-12-13 14:50 來源: 科技日報據英國《自然·生態與演化》雜誌11日發表的一篇論文,科學家從有108年歷史的生物樣本中成功提取DNA並測序,闡明了已滅絕的袋狼(又稱塔斯馬尼亞虎)是如何發生長期的遺傳多樣性損失的。
  • 克隆復活已滅絕的生物?科學家已經開始嘗試,首選是這種動物
    1996年,科學家成功克隆了一隻名叫多利的羊,讓克隆技術真的成為了可能。科學家們看到了希望:那些已經滅絕的生物,或許也有可能重新回到這個世界上。於是,當時的澳洲博物館館長邁克·阿徹(Mike Archer)教授提出,要把一種當時已經滅絕了幾十年的澳洲本土生物通過克隆的方式復活,這種生物就叫塔斯馬尼亞虎。
  • 「最」徹底的種族滅絕,最後倖存者只求全屍,剛去世便遭肢解展覽
    在澳大利亞東南方,有一座小島叫做塔斯馬尼亞,那裡的風景如同世外桃源。大約在兩個世紀之前,塔斯馬尼亞島上還居住著一些當地的土著居民,他們也被稱之為塔斯馬尼亞人。純種的塔斯馬尼亞人現在已經滅絕,他們就是在殖民擴張中被殖民者殘酷屠殺的犧牲品。
  • 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人遺願:不要展覽我,卻還是被送進博物館72年
    在6500萬年前的今天,地球上的生物正在經歷著歷史上第二大生物滅絕。在這一次白堊紀末期的滅絕中,地球上大約80%的物種就此消失,包括著名的恐龍。隨著時間流逝,在滅絕之後又有著非常多的新物種出現,但是隨著文明的碰撞和各種複雜的環境,滅絕現象還是在世界上出現著。
  • 袋狼:為什麼我會被人類捕殺至滅絕?還不是因為那些澳洲野狗!
    但要說到傳統意義上能打能搏鬥的陸上動物,如果一定要選一個戰鬥力最強的,思前想後,也就只有吃素的袋鼠了。但在1936年之前,澳洲還有一位戰力爆棚的王者:袋狼。袋狼,也叫塔斯馬尼亞虎,是近代體型最大的食肉有袋類動物,經常是以袋鼠、小袋鼠、或是不會飛的大型鳥類為食。
  • 世界十大神秘動物袋狼,是什麼原因導致其滅絕?
    袋狼被人們稱為塔斯馬尼亞虎或塔斯馬尼亞狼,是一種棲息在澳大利亞的大型食肉類有袋動物,曾經廣泛分布於大洋洲大 陸,而且數量很多。在4-5 千年前,大洋洲大陸上的袋狼才漸漸趨於滅絕,其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它們在生存競爭中無法與其習性相似的大洋洲野犬相匹敵。
  • 8起目擊事件表明:已經滅絕80多年的袋狼,或在地球「隱居」
    眾所周知,自從人類在地球上崛起,伴隨著人類重大影響力而滅絕的動物品種眾多,數量龐大。不過,據CNN報導,讓科學家感到興奮的是,被宣布滅絕有80年的袋狼,似乎還存活在地球上,目前已經有8起報導堅稱,有不少目擊者看到了袋狼的身影。
  • 12000年前已滅絕洞獅子將復活 有網復活的十大生物
    科學家目前只獲得渡渡鳥線粒體DNA小片段。此後再沒有收集到哪怕是渡渡鳥的一點點DNA,但是仍有希望找到。如果能找到的話,科學家就能用DNA生成基因組序列,然後移植到鴿子身上幫助復活它們已滅絕的親戚。渡渡鳥,於公元1690年滅絕。DNA保存:1/5
  • 袋狼的滅絕,人類和澳洲野狗都有責任,它留下來的只有標本
    最後一隻袋狼於1936年死亡,袋狼宣布滅絕。人類有一半責任,澳洲野狗有一半責任。在5萬年前,人類踏足了澳洲大陸,袋獅這樣的大型猛獸在人類的圍攻下,逐漸滅絕。袋狼卻憑藉著靈活的身手,活到了近代。袋狼的滅絕袋狼有個外號叫塔斯馬尼亞之虎,塔斯馬尼亞島嶼就是袋狼最後的自留地。本來整塊澳洲大陸都有袋狼的身影,人類的到來,卻讓袋狼的活動範圍不斷減小,最後只生活在了塔斯馬尼亞島上。
  • 猛獁象是如何滅絕的?氣候變化還是史前人類屠殺?
    >這頭遠古巨獸被稱為厄尼(Ernie),它的體型十分巨大,在2015年被發現後不久,科學家認為其生前體重可達16噸。科學家們希望更好地了解滅絕大象在古代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遺傳學家和人類學家亨德裡克·波因納(Hendrik Poinar)指出:「在人類到來之前以及之後,這些大型草食動物是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的?這些大象的適應能力有多強?」這些答案甚至可以幫助生物學家獲得更多經驗教訓,以幫助現代大象應對棲息地萎縮和狩獵壓力上升的問題。
  • 全球10大最可能復活的滅絕動物
    3萬多年前,隨著冰川遍布整個歐洲大陸,尼安德特人滅絕了。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有望在今年晚些時候發布,德國科學家表示,真正實現這一人種的復活還需要兩年時間。由於相近的DNA結果,尼安德特人最理想的「代孕媽媽」就是我們現代人。
  • 3年8次目擊,滅絕83年袋狼真的還活著?
    澳洲近代最大的食肉動物是袋狼,最後一隻卻在1936年滅絕。而據《9News》10月17日報導,近3年來,有民眾多次目擊和拍攝到疑似袋狼出沒,滅絕了80多年的袋狼,很可能還存活在地球上。根據澳洲政府最近披露的文件,自2016年起,3年內共有8宗目擊疑似袋狼生物在野外現身的報告。最早的目擊報告是在2016年9月,南澳洲一戶人家目擊疑似袋狼的生物在後花園出現。
  • 種族滅絕都幹過,殺幾個阿富汗人別大驚小怪的!澳大利亞近代的種族滅絕血案
    因為,從來也沒有人去指控,去控訴澳大利亞種族滅絕的行為。因為,都被澳大利亞殺光了,一個民族被殺絕種了。塔斯馬尼亞人是近現代社會中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被徹底滅絕的人種。澳大利亞是近現代唯一一個,把一個民族殺絕種的。就是日本,德國,土耳其在當年都做不到這一點。所以現在,亞美尼亞人還在控訴土耳其大屠殺,韓國還在控訴慰安婦事件。
  • 此前宣布滅絕,這五種動物在2019年重新出現!
    每年世界上都有不少的物種消亡,但是有些已經被稱為「滅絕」的物種,卻又會神奇地出現在我們面前。 根據生物多樣性中心的數據,科學家估計,每天都有數十個物種從地球上消失。因此,那些被認為滅絕的物種重新出現,尤其讓生物學家和動物愛好者感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