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 ▍2700字,閱讀約5分鐘
01 專注到「像有病」
馬斯克很小的時候,學東西很快,對一切充滿了好奇。馬斯克的媽媽,也像天下所有母親一樣,認為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但是,很快就出問題了——家人發現,小埃隆經常會看著一個地方發呆,眼神遲滯,你跟他說話,他根本就聽不到,沒有反應。
起初,父母都認為是不是他的聽力有問題,帶他去看了醫生,結果,為增強聽力,切除了他的扁桃體,但是毫無用處,埃隆依然經常聽不到旁邊的說話。
後來,長大一些發現,他的聽力根本沒有問題,他只是陷入了深思,完全進入了自己的世界當中,就像魔幻電影一樣,靈魂已經離開身體,去到他感興趣的世界,軀殼當然對旁邊的事物沒有感受。
這種對外在事物置若罔聞的能力,使他可以抵禦外界一切他不感興趣的事情,集中專注於核心事物上。從出生就具有的這種專注能力,培養了馬斯克良好的學習能力與思考能力,這種習慣,使馬斯克具有充足的時間學習與思考。
而他在這種狀態時,別人根本無法理解,就會造成對別人的忽視,甚至被認為是冷漠。這種狀態,在斯蒂夫-賈伯斯身上也非常明顯。
他們兩人,同樣對曾經的女友、甚至是妻子,表現出忽視與冷漠,導致賈伯斯兩任女友難以忍受,離開他;馬斯克儘管與第一任妻子有五個孩子,還是最終分手,也是因為對妻子的忽視和沒有時間陪伴。
馬斯克的專注能力,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地步,孩提時代,孩子們對這種「呆子」可不是很友好,他們會在馬斯克深思的時候,突然跳出來,大叫一聲嚇唬他。
一般人,早就被嚇得魂飛天外或者嚇出病來,而埃隆卻毫無所感,依然懵懂地看著面前這個大叫的怪物,不知他正在做什麼,孩子們就自然叫他「大傻瓜」了。
「他總是在思考,然後就進入他自己的世界。」馬斯克的母親梅耶說,「現在依然這樣,我只能隨他,因為我知道他正在思考火箭的事。」
天才發明家特斯拉,具有一種神奇的能力,就是在頭腦中的圖形結構能力,在他的大腦中,能夠像複雜的計算機大型軟體一樣,設計出複雜的機械,並且隨意重構、修改。馬斯克也具備這種能力,而且,馬斯克把自己的大腦比作圖形處理晶片。
馬斯克說,豐富的思考經常會佔據他大腦關於視覺那部分,以便更好地思考,這樣就使得自己暫時處於「假盲」的狀態,孩提時代他經常會這樣,對旁邊的事物視而不見。
現在分心的事情太多,這種時候比較少了。但他現在的大腦,仍能夠如計算機圖形軟體一樣,用圖形思考,並且直接在大腦中計算。
02 外祖父的遺產:自由成長
馬斯克的外祖父約書亞,是他的偶像,這個充滿冒險與傳奇色彩的老人,有一套獨特的方法教育孩子們,這種方法教育了馬斯克的母親,也由母親教育了馬斯克。這種教育方法就是:放任自由!
老先生認為,直覺會引導孩子們做出正確的決定,因此,約書亞從來就不體罰孩子們。約書亞從不去孩子們的學校,不論他的孩子們表現有多麼優秀。「這是本來就應該的事,」約書亞說,「我教導他們,你能做成功任何事,你只需要做出決定,然後放手去做。」
約書亞七歲喪父,從農夫開始幹起,自己學會開墾荒地、馴服野馬、拳擊、摔跤,成為牛仔、醫生,成為體面、富有的人,然後學會開飛機,幾乎飛遍了北美洲、澳洲、歐洲、非洲,是神槍手、賽車手,總而言之,是個無所不能的冒險家。
因為這個老傢伙都做到了,因此,他對孩子們說「你能做成任何事,你只需要做出決定,然後放手去做」這句話,有非凡的意義。外祖父的榜樣力量,加上自由的放養教育,讓馬斯克的天性得到完整的保護與無限的發揮。
03 從小自製火箭
像所有天才一樣,他們都有良好的讀書習慣,而馬斯克讀書學習的能力,強大到「令人髮指」的地步,他平時每天閱讀10個小時,周末有時會一天讀完1到2本書。他把家裡、學校和社區能找到的書都讀完了,就主動到圖書館跟管理員商量,能不能購進些新書。
結果,圖書館進了一套《大英百科全書》,馬斯克居然把它如饑似渴也讀完了——要知道,這套書是1400萬字。馬斯克不但閱讀,而且還勤於動手,在少年時代,他完成了兩件事:一件事是,他自己帶著弟弟和表兄弟,自製火箭。
從小學到高中,這個愛好一直沒變。他用硫磺、硝石和木炭,做成火藥,然後把強酸和強鹼混合在一起,就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在高中時,他經常帶著自製的火箭,在課間點火發射。「很幸運,我的十根手指一直都在。」後來馬斯克回憶道。
另一件事是,在他10歲那年,他看到電器商店裡的家用計算機,立刻就被迷住了,纏著父親給他買了一臺,機器附贈了一本BASIC編程教程,一般要幾個月才能夠完成的編程學習,馬斯克像瘋了一樣,幾乎三天三夜沒睡覺,就學完了。
在12歲那年,他編制了一個遊戲程序,並且在當地的電子雜誌上發表,編輯們根本就不相信,這是個孩子幹的,雜誌社付給了他500美元的稿酬。
04 父子衝突:艱辛的童年
在生活上,馬斯克是富裕的,他的父親是位嚴厲的工程師,建築工程的生意還是很不錯的,家族在當地也很有根基。
一方面,馬斯克在母親自由、自主的教養方式下,自由學習;另一方面,父親卻是十分嚴厲的人,會經常帶著他和弟弟世界各地旅行,也會帶他們到工地,講解工程方面的知識,但是相處的方式,卻令馬斯克痛苦不堪。
「他是個極難相處的人。」成年之後的馬斯克,依然很痛苦地這樣說,對此,他不願更多提及。並且,他堅決不讓自己的5個兒子和他們的祖父見面,可以看出,這給馬斯克造成了多麼大的創傷。
「我有一個艱辛的童年。」馬斯克這樣評價,但是很奇怪,馬斯克的父母在他9歲的時候離婚了,母親帶著他們兄妹三人單獨生活。離開父親,一家人的生活十分愉快,但沒過幾年,馬斯克卻主動要求和父親生活,因為他認為父親一個人生活太孤單,是「不公平的」。
於是,他主動選擇了「艱辛的童年」,直到17歲,離開南非來到加拿大。後來,他的弟弟也選擇和父親一起生活,看來,父子之間還是有著某種難以割捨的東西,儘管馬斯克那麼「痛恨他」。
父親在帶給他痛苦不堪童年的同時,也帶給他嚴謹的工程師基因和男人看世界的視野,也在他和弟弟第一次創業最艱難的時候,給了他們珍貴的28000美元。
在南非的少年時光之所以不堪回首,還有一件事,就是在高中有一年左右的時間,有一個學校「黑幫」,總是找馬斯克的麻煩,追打了他一年,竟然有一次將他打暈了過去,最後不得已換了學校才了事。
移民加拿大,然後挺進美國矽谷,這是17歲少年馬斯克自己的決定,他的父親極其反對。恰在那時,南非法律調整,馬斯克可以繼承母親的加拿大國籍。
馬斯克自己用一年時間,辦完一切手續之後,才通知他的父母。拿到機票後,他立刻就逃離了他一直厭惡的「種族隔離」嚴重的南非,逃離了他痛苦的童年,再也沒有踏上南非的土地。
世界就是這麼有趣!幾十年前,他的外祖父,為了冒險和逃離加拿大官僚政治,來到南非。幾十年後,他的外孫,為了逃離科技與創業的「地獄」南非,逃離父親,而重回了加拿大。請關注趙貓貓砸職場,繼續了解馬斯克的精彩故事。
趙貓貓砸職場,專注管理領域。品財經故事,學硬核管理,咱們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