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生今世說
由於新冠肺炎的影響,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全球各大國的經濟增速均發生了重大變化。咱們中國在一季度經濟實際下降6.8%,增速低於美國、德國、法國等。但二季度,中國經濟「由負轉正」,率先開啟經濟復甦之路。
按照國家統計局公開的數據,二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實際增長3.2%,很可能是二季度全球主要大國中增速最高的。由於刺激生產、投資和消費的多項激勵措施會持續發力,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更上一層樓」。
二季度,中國GDP升至美國的72.5%
數據顯示,二季度中國完成的名義GDP約為250110.1億元人民幣,按平均匯率約為3.5萬億美元。美國正好相反,經濟增速是「由正轉負」。其中,一季度經濟同比實際增長0.3%(初值是增長0.5%,後修正為0.3%),環比年化下降5%。
二季度,美國完成的名義GDP初值為4.87萬億美元,同比實際下降9.6%,環比年化縮減32.9%,創下73年來的最大跌幅。按此推算,今年第二季度中國GDP提升至美國的72.5%,差距仍不小。
二季度,德國、法國、西班牙經濟簡介
歐洲幾個大國中,德國的表現稍好一些。二季度完成的名義GDP約為7680.2億歐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後,實際萎縮11.7%——按二季度歐元與美元的平均匯率折算約為8459.07億美元。
按照法國國家統計局公開的信息,二季度法國完成的名義GDP約為5108.63億歐元,折合5626.71億美元,同比實際下降19%,環比下降13.8%,創下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大跌幅。
二季度,西班牙經濟下降幅度更大——完成的名義GDP約為2500.51億歐元(約為2754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實際下降22.1%。若與今年一季度相比,則環比萎縮18.5%。為二戰以來的最大降幅。
按照歐盟委員會的觀點,疫情在二季度持續加速,歐洲各大國都不得不採取了「封鎖、隔離」等措施來遏制疫情快速蔓延。這使得居民消費大幅縮減,企業投資幾乎停滯,餐飲、零售、旅遊以及多個行業遭受巨大損失。
但從6月份開始,大多數歐洲國家開啟復工、復產,重啟經濟。雖然部分行業(如旅遊業、航空運輸業)仍受到諸多限制,不少地區的疫情也有二次爆發的可能,但畢竟經濟沒有「停滯」。
其中,製造業恢復較快——各國企業紛紛加快生產,歐元區7月的製造業PMI終值創2018年11月以來新高。因此歐盟委員會認為,三季度歐元區經濟有可能實現「環比正增長」,但同比大概率仍是負數。對此,網友們如何看待呢?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