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連續4年承辦發明展覽會,為全國科技創新人才提供佛山舞臺

2020-12-15 佛山在線

展覽與商機並存,科技與扶貧共舞,非遺與創新交融。11月21日,隨著第二十四屆全國發明展覽會——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閉幕式舉行,佛山連續第四年承辦的發明展覽會圓滿結束。

不過,對佛山和很多參展商來說,展會閉幕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本次展覽會上,佛山與5個國家級協會和學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引進了4個高端科技項目,成立了中國發明成果轉化上市公司聯盟;800多家參展單位展出了2195個項目;一批發明創新項目和領軍人才獲得表彰,呈現了多方共贏的局面。

對佛山來說,連續舉辦發明展覽會不僅為本地產業升級引入了新生力量,更使得佛山擁有了一張發明創新的名片。「明年還來!」不少參展商在接受採訪時說出的這句話,是對本次展會的認可、對下次展會的期待,更是對佛山為全國科技創新企業和人才提供舞臺的認可。

第二十四屆全國發明展覽會智能家居展區。/佛山日報記者周春攝

引進國家級資源對接國際領先項目

作為東道主,佛山在本次發明展覽會上收穫頗豐。

在11月19日舉行的開幕式上,佛山市政府與中國照明學會、中國流行色協會、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中華護理學會、中國防癆協會等五個國家級協會、學會籤署戰略協議。

根據協議,五個國家級協會、學會將結合佛山產業實際需求,在專業人才培訓、產業諮詢與規劃、技術應用推廣、專家智力服務、標準研究制定、科技成果鑑定等方面策劃和開展具體服務工作;推薦學會的會員單位與佛山企業建立合作;聯合佛山有關單位共同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和構建服務機制;在佛山開展產學研交流活動等。

從以往經驗來看,牽手國家級協會、學會只是開始。以佛山市與中國矽酸鹽學會的合作為例,在2017年的第二十二屆全國發明展覽會上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兩個月後,中國矽酸鹽學會陶瓷分會科技服務站就在佛山市陶瓷學會掛牌,成為連接佛山陶瓷企業與全國優秀科研、技術、人才等資源的橋梁。

除了再度引入國家級協會、學會,本次展覽會開幕式上還有一系列高科技項目落戶佛山。佛山中國發明成果轉化研究院(以下簡稱「佛山中發院」)與新型高強高導電子工業用銅鎳錫箔材、新型智能暖通系統、高磁納米複合節能裝置項目、製冷吸收劑及餘熱驅動吸收設備四個產業化項目籤約。中國發明成果轉化上市公司聯盟也在本屆發明展覽會上成立。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中發院正是佛山首次承辦發明展覽會時,與中國發明協會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成果。目前,該研究院已累計引進及孵化30多項國內外高科技產業化項目、近20名高層次人才落戶佛山。

此次籤約落戶佛山的4個項目,也都是打破國外壟斷的國際先進和領先項目,未來5年產值預計達45億元。其中,製冷吸收劑及餘熱驅動吸收設備產業化項目,經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鑑定具有重大突破,完全自主創新,對提高相關行業的科技進步有顯著推動作用,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優勢,技術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核心技術和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每一次承辦展覽會,佛山都直接或間接引進了更多創新資源,招來了高端項目。

光伏建築一體化智能廠房項目負責人向觀眾展示項目概況。/佛山日報記者張弘弢攝

當好改革排頭兵大灣區企業參展有收穫

本次展覽會設置了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智能家居、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發明創新等展區,吸引了全國各地800多家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195個項目參展。

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企業,利用「家門口」的展會大顯身手,更取得了實質性收穫。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粵港澳大灣區展區共展出了350項高科技技術及產品,實物參展比例達到77%,兩者較去年都有顯著提升。

在佛山展團,佛山市己阿已磁電設備有限公司帶來一款使用微生物技術將糞便處理成有機肥的無水環保馬桶,以及一款最新開發出來的新產品「廁所廢氣滅菌滅病毒器」;在深圳展團,來自深圳瀚維智能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全球首款智能乳腺超聲機器人;在珠海展團,珠海城電科技有限公司帶來了一款太陽能跟蹤發電系統;在惠州展團,惠州森洛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唯一被國際認可的中國外加劑(減水劑)同類產品智慧型高性能聚羧酸減水劑……

在香港展團,「先進ATS熱分解處理有機廢物垃圾轉化為生物碳科技」項目吸引不少觀眾駐足了解;在澳門展團,廣東濠紳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一款擁有發明專利的可拆裝多功能童車。

本次展覽會還為粵港澳大灣區展團設置了新品發布直播間,17個戰略新品線上首發,不僅開創了不少高新技術企業新產品發布渠道的先例,還直接促成了粵港澳大灣區企業與國內其他地區企業的合作。

19日下午,剛結束產品發布直播的超級盒子(廣東)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文明,一出直播間大門,就被兩位來自新疆的參展商圍住。經過一番洽談,雙方就初步達成合作,超級盒子將承擔這家農產品銷售企業的整個包裝體系升級,預計合作金額達到數十萬元。

同樣在展會上談成合作的,還有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廣東麥德克斯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主要做冷鏈設備智能化,這次帶來的產品是一款可用於種植場和養殖場等地降溫、除塵、消毒、加溼等的智能化設備,展會還沒有完全結束,就被溫氏集團的生豬供應商買走了。「更深入的合作還在洽談中。」運營總監鄭健斌語氣中透露著興奮,作為一家初創型企業,公司在市場上的認知度還不高,原本要花很多時間去做市場推廣,沒想到在發明展覽會上取得了突破,「明年我們還會來,並希望能擴大展位。」

在展會上獲得收穫,增強了參展商對佛山辦展的認可,也為佛山接下來承辦發明展覽會儲備了資源。

一位小朋友參觀非遺智慧與創新發展專區。/佛山日報記者張弘弢攝

緊扣時代主旋律展示脫貧攻堅的科技力量

本次展覽會特設科技助力扶貧專區和非遺智慧與創新發展專區,既為全國科技企業和發明人才提供了展示的舞臺,更是佛山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的一種體現。

兩個專區的設立,正是為了大力弘揚科技自立自強、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主旋律,傳承弘揚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智慧創新所蘊藏的獨特魅力。

在展覽會上,一批科技助力脫貧攻堅的項目在佛山得到展示:一朵小木耳,通過10多個科技項目,做成了一個產業;雲南林下三七生態種植技術,不使用農藥化肥,從源頭解決了中藥材質量下滑難題;在大別山深處推廣應用的葛根肽製備方法,一個季度給每個農戶平均增加收入10000多元……

「科技扶貧展區讓我更直觀了解到原來扶貧還有這種形式。」佛山市民呂佳被展覽會上琳琅滿目的科技扶貧產品吸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柞水木耳產業,科技貫穿了整個產業鏈。科技工作者走出實驗室,紮根鄉村田間地頭,教會農戶怎麼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令人欽佩。」

中國生態科技服務商億利集團在這次展會上也有收穫。那曲市億利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亮介紹,本次展覽會期間,在佛山市科學技術協會介紹下成功與佛山對口支援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榮縣取得聯繫,雙方正在探討通過生態修複合作,提升當地土地增值收益。

在非遺智慧與創新發展專區,佛山剪紙、杭州絲綢、德化陶瓷、智能仿真針灸臨床輔助系統等國家級和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引人注目。「這種皮影戲我們已經很多年都沒有看過了,現在的小孩子更是見都沒見過。」在羅山皮影戲的展示現場,來自南海的陳小平帶著孩子正在後臺了解皮影戲的原理,「我們國家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和藝術,應該好好傳承和創新,也需要通過像這樣的展會多多推廣,讓更多人知道。」

一場展會,讓無數埋頭苦幹的科技工作者走到臺前;一次展示,讓千裡之外的國人了解到本土文化,這也是發明展覽會的另一個意義。

在青少年發明展區內,南海區九江鎮初級中學師生帶來的家禽窩智能清潔裝置備受關注。/佛山日報記者呂潤致攝

第二十四屆全國發明展覽會成果一覽

展覽

設置科技助力扶貧專區、非遺智慧與創新發展、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智能家居、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發明創新等展區;全國各地800多家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195個項目參展。

籤約

佛山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照明學會、中國流行色協會、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中華護理學會、中國防癆協會等五個國家級協會、學會籤署戰略協議;新型高強高導電子工業用銅鎳錫箔材、新型智能暖通系統、高磁納米複合節能裝置項目、製冷吸收劑及餘熱驅動吸收設備四個產業化項目籤約落戶佛山。

獲獎

頒發了最佳發明獎、最佳女性發明獎、最佳青少年發明獎;1295項「發明創業獎·項目獎」,140項「發明創業獎·創新獎」,117項「佛山未來技術技能國際挑戰賽單項獎」,80項「科技助力扶貧獎」,36項「非遺智慧與創新獎」。

關注

央視新聞頻道、央視財經新媒體、南方日報、佛山日報等各級主流媒體3天來發布的各類新聞報導逾百篇,新媒體平臺相關直播累計觀看人次超300萬。

原標題丨佛山連續4年承辦發明展覽會,粵港澳大灣區企業積極參展 為全國科技創新人才提供佛山舞臺

文丨佛山日報記者倪玉潔通訊員李思

編輯丨梁楚靜

相關焦點

  • 科技之家大使、外交官·2020佛山行活動舉行
    同時,佛山持續增強戰略科技力量,積極推進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深化與廣深港澳科技合作;大力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540家。蔡家華表示,佛山將繼續秉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理念,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促進創新與產業互動,推動創新與市場結合,為各類創新成果的應用提供廣闊舞臺,希望活動能為佛山連結更多海內外創新資源,助力佛山緊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脈搏,讓世界科技在這裡升溫,讓創新在這裡傳播,讓成果為世界共享。佛山市委常委、副市長蔡家華致辭。
  • 致敬2020年佛山·大城工匠
    作為項目帶頭人,馮堅強在國內首先開展自主研製的美化通訊杆性能優異,獲得2項發明專利授權和7項實用新型專利。目前,馮堅強主持完成了3項市級科技立項,個人共獲得3項發明專利授權並全部順利轉化。近年引入5項市、區級高端人才團隊落地佛山。
  • 2020年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對接大會在佛山舉辦
    作為此次大會的主要承辦單位,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成立兩年來,依託國內外高校科技創新力量,做實做活創新體制機制,組建技術經理人專業團隊開展實地調研,摸清地方產業需求,以高校科技成果百億創投聯盟為抓手,促成一批高校科研成果落地轉化,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超百項,直接轉化落地金額超2億元,聚集高端智力賦能科技成果高質量轉化。
  • 佛山當「紅娘」,以賽為媒打造大灣區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加速器」
    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的建設成果,正是佛山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有力見證。截至目前,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路演大賽已連續舉辦三屆,累計100餘所高校、近500個高校老師項目參賽,吸引了100多家對口企業和投融資機構現場對接,共有99個項目與企業對接,14個項目落地轉化總金額達5468萬元。
  • 佛山:讓工匠精神沉澱成為城市基因
    昨日上午,市委、市政府高規格召開2020年「佛山·大城工匠」命名大會,市委書記魯毅出席會議並講話,市長朱偉主持會議並宣讀2020年「佛山·大城工匠」命名通報。來自全市各行各業的能工巧匠劉炳、魏梅、董忠、胡軼等30人,被命名為2020年「佛山·大城工匠」,並獲頒證書。
  • 佛山三龍灣:搶抓灣區機遇,打造創新極核
    創新驅動:重點落戶產業項目16個,投資總額達170.4億元時間回到2018年1月,佛山市兩會首次公布「一環創新圈」的戰略規劃,明確以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為龍頭和創新極核。作為佛山的創新極核,三龍灣成立之初便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 深圳科技園佛山科創園落戶佛山西站樞紐新城
    」,將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性提上了歷史的新高度,為我國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提供了科學指導。以此為依託,佛山西站樞紐新城與廣深港形成1小時生活圈,共享「軌道上的大灣區」,便捷連結大灣區資源,為佛山西站樞紐新城的建設提供了重要機遇。
  • 佛山:建設技工大軍 打造工匠高地
    佛山選手在全國乃至世界舞臺上頻頻亮相,是佛山製造和佛山工匠精神的實力展現,更反映了佛山技能人才培育力度的不斷加強。人才是第一資源。近年來,全力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佛山,加快發展與技術創新和社會需求相適應、與工匠精神深度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全面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創新和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能力,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佛山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廣東技工」大軍,打造佛山「工匠高地」。
  • 30位2020年「佛山•大城工匠」出爐
    信息時報訊(記者 林丹 通訊員 佛市宣)「製造業,向為佛山之根;匠心,更是製造業之魂。千百年的匠心鍛造,成就了佛山這片熱土的歷史輝煌;進入新時代,更多的創業者、創新者匠心獨運,書寫著今天的盛世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