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早期的「原始海洋」是什麼樣子的,它和現在的海洋一樣嗎?

2020-12-18 宇宙探索百科

地球曾經被海洋覆蓋,地球的生命起源於海洋。然而,科學研究發現,早期地球上的海洋與現在完全不同。最初的海洋是什麼樣的?

原始的海洋是酸性的熱洋

海洋是如何形成的?在地球演化的早期,原始地球是由星雲凝聚而成,氣體和固體顆粒逐漸分離形成原始大氣。原始大氣不斷逃逸到星際空間,因此原始大氣對地球水圈的形成沒有任何貢獻。在原始大氣逃逸的過程中,來自地球內部的揮發性物質不斷地取代了原始大氣,並逐漸演化為次級大氣。水圈的形成首先依賴於這種二次大氣。次生大氣的發育主要來自火山噴發等氣體釋放過程。

當時,它是還原性的而不是氧化性的(氧化是現代大氣的一個特徵)。在二次大氣形成之初,地球的溫度仍然很高,包括H2O在內的幾乎所有揮發性氣體都在大氣中。但當地表溫度下降到沸點以下時,水就會凝結成水,形成原始海洋。由於大氣中含有HCl、CO2等氣體,所以早期凝結水一定是酸性的,而且溫度也很高。

原始海洋的酸性熱水與火成巖中的礦物發生強烈的相互作用,溶解了二氧化矽和一些陽離子,形成了以鋁黏土礦物為主的原始海洋沉積物。

根據地球上發現的古代沉積巖的年代,推斷地球水圈的出現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地質歷史。今天發現的最古老的巖石位於格陵蘭島西南部,年齡約38億年。雖然巖石已經變質,但仍保留著沉積的痕跡,說明當時已經出現了水。因此,人們推測地球水圈形成於38億年前。

原始的海洋不太鹹

當海洋剛剛形成時,海水就像江河湖泊的水一樣輕。後來,雨水不斷地衝走巖石和土壤,把巖石和土壤中的鹽分物質衝入河流,河流流入大海的水增加了海水中的含鹽量。同時,海水中的水不斷蒸發(鹽幾乎不蒸發),這使得鹽的濃度越來越高。當然,這個過程是很長的。水不斷蒸發,雨是由雲反覆造成的。它又落回地面,溶解了陸地和海底巖石中的鹽分,並在海水中不斷積累。經過幾億年的積累和整合,已經成為一個大容量的鹹水。

原始的海洋是有毒的

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地球早期的海洋就像毒液一樣,所有生物都無法生存。這是由丹麥南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的。他們說,地球早期存在大片的海洋,那時海洋中有很多硫化物。這一發現是在考察大峽谷時發現的,他們在巖石中檢測到微量元素,發現遠古時期海洋中含有大量硫酸鹽。當時海水中鉬的含量遠高於現在的海水,這些巖石在含氧水中更容易熔化。

負責這項研究的馬修博士說:「這是一個驚人的發現。當時的海水和現在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們仍然不知道它們是如何改變成現在這樣的。據科學家稱,當時的海洋富含硫化物,特別是在淺海,其覆蓋範圍比今天高出400至800倍。

原始的海洋是缺氧的

因為當時大氣中沒有氧氣或臭氧層,紫外線可以直接到達地面。依靠海水的保護,生物首先在海洋中誕生。大約30億年前,也就是說,海洋中產生了有機物。首先,有低水平的單細胞生物。在6億年前的古生代,有藻類,在太陽下進行光合作用,並產生氧氣。結果,臭氧層形成了。此時,生命開始落地。

總之,隨著水和鹽度的逐漸增加,以及地質歷史的巨大變化,原始海洋逐漸演變為今天的海洋。

最早的生命起源於海洋

1871年,達爾文在一封信中寫道:「很可能生命最初是在一個小熱水池裡。」後來,這個「熱水池」被稱為「原始湯」。但由於當時條件所限,對「原始湯」的研究一直沒有進展。直到100多年後的1977年,美國科學家才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底部發現了它。

1977年「阿爾文」號潛水器潛入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深海,那裡的深海水溫被測得高達8℃。與此同時,海底出現了白色巨型蛤蜊。這一反常現象引起了專家的關注。1979年,阿爾文再次來到這裡,並帶來了許多生物學家。正是這項研究揭開了「深海熱液生物群」的神秘面紗。

科學家發現,海底熱液攜帶大量硫化物,經水冷卻後形成巨大的「黑煙囪」。直徑約15cm的煙囪噴出350℃左右的含礦熱液。沉澱物與周圍海水混合後,迅速變成「黑煙」。沉積物主要由磁黃鐵礦、黃鐵礦、閃鋅礦和銅鐵硫化物組成。這些海底硫化物沉積物形成了被稱為「黑煙囪」的垂直圓柱形土堆。

近30年來,科學家在桂山島在內的世界各地海底發現了海底熱液和「黑煙囪」,在「黑煙囪」附近發現了許多生物,形成了與人們的常識截然不同的生物群和食物鏈。最具代表性的有機體是3米長的管狀蠕蟲,它沒有嘴和肛門,依靠體內的硫細菌進行營養。個體大小有利於一次性大量進食,也有利於快速移動到達食物來源,能長期忍受飢餓。

「黑煙囪」附近生物鏈的生存環境與太古代生命相似。太古代沒有綠色植物,也沒有光合作用產生大量氧氣。此外,光合作用也可能來源於水熱溶液的「黑煙囪」。U、 美國科學家在5000米深處關閉潛水器的燈5分鐘,並在熱液噴口中發現了亮光。這種光顯然被最早的生物所利用,並顯示出高光合效率的優勢,推動了生物的進化。因此,我們說生命的起源很可能是從海底的「黑煙囪」開始的。

相關焦點

  •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那麼它都為地球帶來了什麼?
    每當提起海洋的時候,我們的腦海裡不由自主會想起那一望無際而深邃的大海。海洋在人們眼中似乎是一個神聖的存在,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海洋生命生命和海洋環境的神奇,都讓人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在目前人類的認知裡,地球上的生命發源於海洋,換句話說,海洋孕育著生命。地球上的生物由低級向高級不斷進化,而大多數低級動物是從海洋裡漸漸演化成陸地生物,於是人們稱海洋為「生命的搖籃」。海洋在地球上是不可或缺的存在,那麼海洋都為地球帶來了什麼?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看完你就知道了。
  • 4億年前,恐龍和人類還沒有誕生,那個時候的地球是什麼樣子?
    我們的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誕生於46億年前,剛形成的地球可一點都不美麗,到處都是巖獎流動,可以稱得上是一顆煉獄星球。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慢慢冷卻才逐漸穩定下來,這個時候地球形成了厚厚的大氣層,表面有了大量的液態水。於是早期的簡單原始生命開始在海洋誕生,這個時間大約是在38億年前。
  • 當海洋和陸地互換時,地球會造成什麼後果?
    我們的地球母親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生命,從綻放到凋落,周而復始。在它誕生初期,由於一直都在下雨,整整有好幾千幾萬年,在大雨磅礴衝刷下地球,漸漸隨著水蒸氣的流逝蒸發,慢慢的形成了陸地面積,整個陸地只佔了很小一部分的面積,形成了顯著的地形地勢,最後地球逐漸被分化出海洋和陸地板塊,液態水居多讓海洋的面積佔據了地球的70%面積。
  • 外星海洋裡的未知生命會是什麼樣子的?
    現在,正計劃在未來10年內進行幾次重大的太空任務,以尋找那裡的生命跡象。 與我們鄰近的行星不同,有些衛星擁有大量的液態水。例如,木星的衛星,木衛二(又稱歐羅巴,Europa)被認為含有液態水比地球上所有海洋加起來還要多。厚達數千米的表面冰層保護著這片水域,以及其中的所有生命,免受太空輻射和小行星撞擊。
  • 外星海洋裡的未知生命會是什麼樣子的
    現在,正計劃在未來10年內進行幾次重大的太空任務,以尋找那裡的生命跡象。 與我們鄰近的行星不同,有些衛星擁有大量的液態水。例如,木星的衛星,木衛二(又稱歐羅巴,Europa)被認為含有液態水比地球上所有海洋加起來還要多。厚達數千米的表面冰層保護著這片水域,以及其中的所有生命,免受太空輻射和小行星撞擊。
  • 5億年前的地球是什麼樣子?專家:氧氣濃度是現在的幾十倍!
    地球是如何形成的?5億年前地球是什麼樣子?專家:人間仙境!人類充滿著好奇,對於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人類作為一種唯一智慧生物,顯示其獨特的存在。在人類的認知當中,科學是最為能夠解釋一切的。這些星系中就包含地球,那大家有沒有對地球剛誕生之初,是什麼樣子感到好奇呢?地球初期如同大多宇宙中的其它星系一般,都是光禿禿的一片,很是荒涼,而在地球周圍存在著很很多的小行星及宇宙塵埃。在受地球的引力之下,這些宇宙塵埃與小行星向地球匯集,最終形成了地球,這也是地球中的地殼地幔與地核的由來。
  • 如果地球海洋面積變成陸地,會發生什麼變化?人類還能生存嗎?
    最開始地球的環境和現在環境大不相同,自從人類出現之後,地球開始發生了變化,如果從其他星球的角度上來觀看,你會發現地球已經黯淡一片,這全都是因為地球上空被各種溫室氣體覆蓋。地球上超過70%左右的面積都被海洋包裹,陸地佔據面積少之又少,那麼最早期的水資源又是從何而來的?在科學界內沒有最直接的證據,能夠地球水資源究竟從何而來?有人說地球上的水資源有可能來自彗星撞擊地球,是隕石帶來的水資源,也有一小部分科學家們認為,地球出生的時候自身攜帶水,不管怎樣地球上超過70%面積都是海洋。
  • 地球生命真的誕生於海洋嗎?科學家:也可能來自小行星!
    有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第一個生命誕生於海洋,是偶然事件,而另一些科學家則認為地球上的生命實際上是由小行星帶到地球上來的。相對而言,生命誕生於海洋的可信度比較高。我們知道,生命的本質就是蛋白質,蛋白質是所有生命的基本材料。毫無疑問,地球上水的存在為化學反應提供了天然的溶劑,而蛋白質則順利成章地誕生了。
  • 太陽系神秘海洋指南:木衛二最有可能孕育原始生命
    早在2015年,美國宇航局科學家曾觀測發現木衛三出現奇怪的搖擺運動,並以此作為地下海洋存在的證據。相關計算表明,這顆超大衛星有100公裡深的海洋,液態水非常豐富,相比之下地球海洋深度不超過10公裡。3、土衛二
  • 海洋中的可怕捕食者,鯊魚和海洋霸主的愛恨情仇
    目前公認的是,在泥盆紀的早期(3.6億4.08億年前),軟骨魚就已經出現在了海洋中,也就是說鯊魚的祖先早在4億年就已經出現,這個時候肉鰭魚類還沒有登上陸地,鯨魚的祖先更是不知道生活在海洋中的哪個角落中,可以說鯊魚是鯨魚的「老前輩」了。
  • 如果地球沒有水會是什麼樣子?
    你能想像到嗎?地球上到處都是水,從空氣到人體。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有個巨型真空吸塵器把所有的水都吸乾了,那麼從太空往下看這顆小小的藍色星球,它會是什麼樣子?但它並不是脫水了的地球。這實際上描述的是地球的大地水準面。這張圖片表明了某些地方的重力強於其它地方,因為地球內部每一部分的密度都是不一樣的。而它實際上顯示的,是整個地球都被水覆蓋,變成了個水世界之後的樣子。那沒有水的地球究竟是什麼樣子?往下看。
  • 除了地球之外擁有海洋的星球,不過那裡的海比較奇怪
    序:你知道嗎,除了地球,在宇宙之外還有存在海洋的星球。而且那裡的海很特別,而且不止一個。本篇我們介紹三個奇怪的星球,遍布甲醛海洋的土衛六,到處焦油的熱木星,還有遍布淤泥的超級地球。它有大氣層的保護,而且還有雨、季節和海洋,雖然和地球相似但那個不是水,它是液態天然氣,這裡的天然氣比我們地球的油氣儲量多幾百倍,土衛六的土壤中存在有機成分,但溫度極其寒冷,低到零下300度,即使有水的存在,也會像石頭一樣堅硬。在這樣的環境中,甲烷以液態的形式存在,甲醛就像地球上水,代表著這個星球獨特的存在。
  • 地球正在吞噬水?如果地球上沒有了水?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地球正在吞噬水?如果地球上沒有了水?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在太陽系之內一共有八大行星,每顆星球上的環境都是各不相同的,根據這些行星的排布範圍,科學家們劃分了宜居地帶,火星和地球一樣,都是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地帶之內的,但是兩顆星球上的環境差距卻非常大,最為明顯的一點就是水資源的產生,我們通過衛星來看,地球是被藍色所覆蓋的,大部分的面積都被海洋所覆蓋,高達71%,而陸地僅佔了29%而已,兩者之間的區別顯而易見。
  • 長著蛇頭的史前海洋怪物,在3.5億年前的海洋中愜意生活
    但非常遺憾的是我們現在所找到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這些所找到的痕跡可以說固定了我們的想像力,而那些沒有找到的海洋生物,我們無法去描述它究竟長成什麼樣子,甚至可以想像在遠古海洋之中,或許生活著很多的原始野獸,而這樣的野獸真的是難得一見,比如說科學家所發現的這種長著蛇頭的史前海洋怪物。
  • 40億年前火星可能是一個海洋星球,如今卻變成沙漠行星,為什麼?
    於是,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想,那就是火星在很久以前也是一顆美麗的生態星球,表面被海洋覆蓋,同地球一樣,也是一個海洋的世界。如果火星的過去是一個海洋的世界,那麼為什麼現在會變成一個紅沙滿天飛的沙漠星球?後來到底發生了什麼才讓火星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時間無法倒流,我們也不可能穿越時空回到過去,去了解火星生態大變的原因。
  • 探索海洋生命奧秘的《海獸之子》
    《海獸之子》由漫畫家五十嵐大介創作,主題曲是由米津玄師來演唱那種獨特的嗓音使得電影更加的魔幻。 不善言語的中學生瑠花偶遇到神秘少年「海」和「空」的這個炎炎夏天,是琉花暑期的正式開始。天真無邪的「海」,看透一切的「空」,海洋館裡發光的魚群,對琉花來說都像是一場浪漫的約定如期而至。海洋生物發出光芒的同時,從地球的各個角落群聚而來。
  • 太平洋不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科學家發現有一個海洋比它還要大
    比如秦始皇的墓地到底是為誰建造的,為什麼在今天依舊保存的這麼好,秦始皇到死是一個怎樣的人真的如史書記載的那樣殘暴嗎等等,這些永遠不能探究的事成了我們心中永遠的遺憾。但是科學家依舊沒有停下腳步,比如如今又在地球上發現了一個比太平洋都還要大的遠古海洋,是怎麼一回事呢?
  • 儲存了全球變暖93%的能量,海洋正成為地球的火藥桶
    你知道嗎?近60 年,海洋變暖量相當於58億顆廣島原子彈,也就是說過去60年的每一秒都爆炸3-4顆廣島原子彈,也相對於1600倍中國2017年全年發電量。在這個平衡中,大氣中包括二氧化碳、甲烷等在內的溫室氣體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它能吸收長波輻射,將一部分能量保留在地球系統中,這就起到了保溫的效果。如果沒有溫室氣體的保溫作用,我們生活的大氣平均溫度可能比現在冷30攝氏度左右。
  • 地球是太陽系唯一有海洋的星球?非也!這倆星球海洋比地球大千倍
    在我們地球上,海洋的面積佔了71%,在太空中以某些角度看地球,會發現地球其實很像一個水球,比如在太平洋中部上空看地球幾乎看不到陸地,這些都說明地球上的海洋面積是十分巨大的,地球上的水也是很多的。那麼太陽系中的其他星球是不是也是這樣呢?
  • 你知道地球形成之初是什麼樣的嗎?看看這三則關於地球的知識吧!
    1.地核是什麼樣的?地核位於地球的最內部,是地球中溫度最高的部分,最高可達5500℃左右,甚至可與太陽表面的溫度相比。在這種高溫、高壓和高密度的情況下,沒有我們平常所說的「固態」或「液態」,地核內的物質既具有鋼鐵那樣的「剛性」,又具有像瀝青那樣的「可塑性」。這種物質不僅比鋼鐵堅硬十幾倍,而且還能慢慢變形而不會斷裂。對於地核的具體情況,人們還知之甚少。但有一點科學家是深信不疑的:地球內部的各種物質始終處於不停息的運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