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在女人眼中,男人最帥的瞬間,除了付款刷卡外,就是幫忙做修理。
換個燈泡,裝一下 DIY 的家具,拆個洗衣機,檢查一下各式電器.......
男人味的另一面,是累到虛脫,和意外頻發:
螺絲刀轉了一分鐘才發現滑絲了,自己裝柜子擰 120 顆螺絲扭到懷疑人生。
大家都發現了,其實修理當中,最累的就是擰各種螺絲。
所以小米就推出了電動螺絲刀,號稱是「中國的博世」。
滿電可擰 1000 顆螺絲,一秒輸出 5 牛的大扭力,過去 1 小時的活現在 5 分鐘輕鬆幹完。
(小米的「風筒式」電動螺絲刀)
小米那個電動螺絲刀我也用過,確實好用,不過既然號稱「中國博世」,那為什麼不和德國的正版博世 PK 一下呢?
我就帶著好奇的心情,買了一把德國的博世 Go,200 出頭,甚至跟小米一個價。
德國百年品牌,小米都蹭它的熱度
竟用衝擊鑽技術做螺絲刀
博世,Bosch,來頭可是非常大,是德國的百年品牌,也是德國精工的代表之一。
它的創始人羅伯特·博世,就是德國工業的先驅者,首先把精密機械和電氣工程車間相結合。
1986 年誕生的它,至今已經走過 134 年,員工多達 23 萬人。
還是全球第一大的汽車技術供應商,大家平時肯定沒少聽「博世 ABS 剎車系統」等名詞。
它家最有名的就是衝擊電鑽,工程領域幾乎是人手一把。
博世研究出強勁的無刷電機,扭矩高達 162 牛米,可以在單手操作之下輕鬆鑽開釐米厚的鋼板。
而我買的這把博世電動螺絲刀——博世 Go,
就是用衝擊鑽的技術塞進了小巧螺絲刀裡。
德國精工黑科技:
一推自動擰,手自一體三檔切換
德國人在我的印象裡,一直是「死腦筋,不靈活」的代表,所以也挺擔心他們做不好一個小小的螺絲刀。
但是,這把博世 GO,徹底顛覆了這種死板的印象。
獨有的無開關黑科技,一推就擰,擰好自動停,擰螺絲簡直變成了一種樂趣好嗎!
千萬別小看這個設計,方便得很。
頭頂作業的時候,根本不用看開關,直接輕輕向上推就完事了。
有時候你遇到一些地方特別不好伸手。
什麼床底下,天花板......之類的,有了它,隨便綁在棍子上,一推就扭了起來。
可以幫你扭緊,也可以幫你把螺絲順出來。
撥一下「倒檔」,原本辛辛苦苦才能扭出的螺絲幾秒就好了。
德國不愧是豪車之國,連一把螺絲刀都玩出了手自一體變速。
背後有 6 檔可以切換,當你想要對應調不同扭力時,都可以實現。
而且最高的 6 檔,勁兒非常足,可以輕鬆在木板上鑽自攻螺絲。
組過實木家具的朋友應該明白,自攻螺絲這玩意整起來有多累。
這一切體驗,其實都源自於博世的黑科技。
例如在最核心的電機上,博世把衝擊鑽上的鐵硼馬達下放,又靜又有勁,是普通電動螺絲刀的 4 倍動力。
那個一推就擰的黑科技,則是「全金屬齒輪箱」的功勞。
買全家桶:一套 25 個原裝批頭
把全家拆了個遍
德國人其實還蠻細心的,知道現在各式的螺絲非常多。
例如一臺蘋果 iPhone 上,就多達幾十種不同的螺絲。
而博世也考慮到這點,推出省心的一套,自帶 25 個 Bosch 原裝合金批頭,對付各種螺絲。
越精細的東西,其實越難修。
比如眼鏡,過去我的眼鏡鬆了、壞了,一定得跑去眼鏡店修。
現在自己換個螺絲頭,就能擰起來。
相機、鏡頭,都是很容易積灰的主。
別擔心博世勁太大會「傷」到它們,只要調到小檔,真心好用。
用過幾套不同的螺絲刀,我真心覺得,BOSCH 博世 Go,就是該留下的最後一套了。
因為別家都把精力放在好看上,而博世,是真的好用,幹了 130 多年工程的德國工程師知道修東西怎麼才好用。
最最重要,它性價比也很高。
在小米等電動螺絲刀都定價 200 左右的時候,博世這把也才 259 到手。
我也更建議大家選 25 批頭的套裝,太方便了,一套就把日常生活遇到的螺絲頭全包含了,遇到什麼都「手裡有糧,心裡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