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當皇帝7年,為何仍被朱祁鎮反殺?沒子嗣,身體又亮紅燈

2020-12-10 劇透歷史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太上皇,這些人或出於自願退位,或被迫丟權。其中只有晉惠帝司馬衷和明英宗朱祁鎮成功復闢。

司馬衷復位後也不過是個傀儡,不值一提。有趣的是,明英宗朱祁鎮,作為一個丟盡臉面的被俘國君,憑什麼能靠著一場政變,推翻了打贏京城保衛戰、挽救大明朝的弟弟明代宗朱祁鈺呢?

原因其實還挺複雜的,宗法、道德、個人性格、子嗣、身體健康、小人作梗,都或多或少影響了結果。朱祁鈺真的是一個被時代玩弄的悲劇。

朱祁鈺的即位就是一個意外。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母親吳氏出身低下,不過是朱瞻基做皇太孫時候的侍女,生下孩子後才獲封賢妃。這種非嫡非長的出身,在大哥朱祁鎮沒病沒災的情況下,註定只能做個王爺。

7歲那年,父親駕崩,哥哥朱祁鎮即位,朱祁鈺獲封郕王。不過,與明朝王爺需要到外地就藩不同,可能是因為年紀還小,朱祁鈺奉藩京師,地理上的優勢讓他之後的人生都有了大不同。

1449年,瓦剌入侵。英宗朱祁鎮聽從太監王振的蠱惑,率領20萬大軍御駕親徵。結果這主僕二人也不懂軍事,本來準備從大同出擊,聽說人家準備好了就馬上撤兵走人,加上王振胡亂指揮,結果被瓦剌軍不斷追擊合圍,最終在土木堡突圍失敗,英宗被俘。

英宗出發前,立兒子朱見深為太子,以弟弟郕王朱祁鈺監國。本來也就是太太平平等到英宗回軍,大權移交,萬事大吉。這下倒好,皇帝被抓了,眼見亡國在即,京城人心惶惶。

危急關頭,在時任兵部左侍郎于謙的幫助下,朱祁鈺穩定住了人心。由於瓦剌人用英宗相要挾,明朝唯有另立新君方能擺脫困境。只不過太子朱見深年方2歲,國難當頭國賴長君,于謙等大臣建議孫太后立朱祁鈺為帝。

就這樣,朱祁鈺臨危即位,改元景泰,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並下令邊關將領不得聽信瓦剌謠言給予財物。明朝君臣上下一心,成功打贏京城保衛戰,朱祁鈺的聲望也達到了頂點。

然而,朱祁鎮畢竟還在世,這是個迴避不了的問題。瓦剌人見用朱祁鎮要挾明朝的計劃失敗,繼續養著也費糧食,乾脆表示願意把他送還明朝,換點好處拉倒。

孫太后倒是願意,籌集了不少金銀珠寶準備接兒子回京,可是朱祁鈺不幹了。畢竟,哥哥是原來的皇帝,他一回來自己怎麼辦?所以,朱祁鈺準備靜觀其變,先看看再說。

無奈于謙等人死諫,朱祁鈺只能派李實、楊善前去打探虛實,結果楊善直接就把朱祁鎮給接回來了。這下朱祁鈺尷尬了,表面功夫省不了,只能按禮迎接。

但接下來就對不起了,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朱祁鈺把朱祁鎮安置在宮中南苑,其實就是軟禁。

這實際就是朱祁鈺犯的第一個錯誤!

朱祁鈺對朱祁鎮,採取了一種看似中庸,實則昏聵的處置方法。他既擔心哥哥重奪大權,對其百般防範,又不敢真的痛下殺手,怕落一個弒兄罵名。把哥哥軟禁,看似兩全其美,實則左右不靠。

如果要美名,朱祁鈺就應該善待哥哥,讓全天下看到他們二人兄友弟恭。現在軟禁了,長達7年時間,怎麼都不算對哥哥有什麼尊敬。而如果真的擔心哥哥翻盤,就應該斬草除根,畢竟只要朱祁鎮活著,這個威脅永遠存在。

中庸策略最後的結果,就是又沒好名聲,又沒防住威脅。

朱祁鈺的第二個軟肋,就是在儲君問題上。

由於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是合法的太子,而自己當時臨危登基,孫太后也明確表示過,其實就是代理皇位。既然如此,儲君就依然應該是朱見深。

但是,人都是有私心的,自己沒孩子還好,有了親兒子,誰還願意把皇位傳給侄子?而朱祁鈺已經有了親生兒子朱見濟,所以廢立太子就難免提上日程。雖然有諸多大臣反對,朱祁鈺還是毅然決然地在景泰三年廢朱見深為沂王,將自己的兒子朱見濟封為太子。

這又讓朱祁鈺多了一個道德汙點。如果說朱祁鎮因為被俘辱國,不配再做皇帝,這個還能勉強理解的話,朱見深可是個可憐的小孩子,欺負完哥哥再欺負侄子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當然,既然廢立太子已是既成事實,按照正常邏輯,這事也就塵埃落定了。可是好巧不巧,第二年,年僅5歲的朱見濟就不幸夭折。朱見濟是朱祁鈺的獨子,這一事件讓皇帝備受打擊。

雖然當時朱祁鈺也不過26歲,應該還有生育能力,偏偏此後幾年一無所出。而朝臣們都嚷嚷著要讓朱祁鈺復立朱見深為太子,更讓皇帝煩惱,這不是咒我生不出兒子嗎?於是時常龍顏大怒,懲罰大臣。他強硬的態度,也就讓自己在道德上更被指責。

道德上已經問題重重了,最關鍵的打擊才剛剛到來,那就是朱祁鈺的健康狀況亮起了紅燈。

景泰八年正月,朱祁鈺突然病倒。

這下好了,太子之位還沒著落,大臣們亂成一鍋粥。正直的大臣們希望朱祁鈺趕緊復立朱見深,這讓皇帝更頭疼,乾脆置之不理。君子的建議你不聽,那只有某些賭徒心態的投機小人等著你了!

北京保衛戰時立有戰功的將領石亨,想搏一個定策之功,於是聯合宦官曹吉祥、左副都御史徐有貞等人發動政變,於正月十六夜將太上皇朱祁鎮簇擁進入奉天殿。

次日早朝,群臣上殿時才驚覺太上皇朱祁鎮已經復闢!

得知哥哥重新上臺,已經病入膏肓的朱祁鈺只能默認這種結果。一個月後,朱祁鈺病死,他建的壽陵被朱祁鎮下令毀掉,還給他上了一個「戾」的惡諡,可見對這個弟弟多麼恨之入骨。

朱祁鈺在關鍵的時刻當斷不斷,既沒有徹底消除哥哥奪權的隱患,也讓自己道德上有了汙點。而他在繼承人問題上的屢屢碰壁、在朝堂上的錯用小人、關鍵時刻的身體問題,最終綜合導致了自己失去皇位,以及死後的身敗名裂!

相關焦點

  • 朱祁鎮瓦剌一年遊後,為何被幽禁7年之久?朱祁鈺還是太仁慈了
    明英宗朱祁鎮和明代宗朱祁鈺,這是兩兄弟,也是交替做皇帝的兩個人。他們倆都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兒子,在明朝歷史上,這對兄弟也是比較著名的皇帝。朱祁鎮被大家戲稱為眀堡宗,為啥?因為他在土木堡之戰中,被瓦剌人給生擒了。
  • 朱祁鈺能力遠超朱祁鎮,為何朱祁鎮能輕鬆復位?這一原因至關重要
    說到這裡,想必大家很好奇,既然朱祁鈺的能力遠超朱祁鎮,為何會被朱祁鎮奪位?而且,朱祁鎮奪位似乎非常輕鬆,一夜之間,便摘下了朱祁鈺頭頂上的冠冕,並將其軟禁到西內永安宮。更值一提的是,朱祁鎮的復位,幾乎是兵不血刃。
  • 朱祁鈺為何不直接把朱祁鎮給殺了?不是不想,而是殺不了!
    朱祁鈺從內心來講並不希望明英宗回朝,為防備明英宗與舊臣聯繫,對他的一舉一動,都嚴加防範。進一步來說,一山不容二虎,朱祁鈺也不願意兩個皇帝同時存在的情況發生。所以,朱祁鈺對於朱祁鎮,無疑是想除之而後快的。那麼,問題來了,朱祁鈺迎回朱祁鎮,為何不直接把他殺了?僅僅是把他軟禁起來呢?
  • 朱祁鈺繼位名正言順,登基8年,為何輕易就被朱祁鎮給推翻了?
    眾所周知,朱祁鈺在土木堡之變後,臨危受命,做了大明八年的皇帝,讓大明王朝轉危為安。可是,他做了八年皇帝後,皇位卻被朱祁鎮給輕而易舉的給推翻了,最後連明朝遷都後的皇陵,明十三陵都沒入。可,這是為什麼呢?
  • 土木堡之役朱祁鎮被俘虜,大明風雲湧動,朱祁鈺為何能當上皇帝?
    正統十四年(1449年),面對蒙古瓦剌的入侵,明英宗朱祁鎮的專權宦官王振的慫恿下御駕親徵。結果在土木堡,明軍戰敗,20多萬大軍灰飛煙滅,朱祁鎮被蒙古人俘虜。蒙古軍得勝之後,瓦剌太師也先野心膨脹,率軍深入大明腹地,並以朱祁鎮的皇帝身份要挾明朝各城關守將,索取好處。蒙古軍所到之處,所向披靡,很快就會兵臨北京城下。
  • 困局,朱祁鈺迎回朱祁鎮後,為何一直沒有除掉朱祁鎮?
    當初瓦剌把朱祁鎮綁了,本來要逼大明投降,結果大明換朱祁鈺當皇帝,瓦剌就想著拿朱祁鎮來訛一筆錢,大明又不和瓦剌談判,瓦剌接連吃了敗仗,從朱祁鎮身上撈不到好處,只能重新逃回大漠和大明和談。
  • 為何朱由校和朱由檢兄友弟恭,朱祁鎮和朱祁鈺卻兄弟反目?
    從這一點來看,倘若朱祁鎮和朱祁鈺關係不好的話,朱祁鎮絕不會在自己親徵的時候,給朱祁鈺這麼大權力。因為他得保證他出徵在外的時候,朱祁鈺不會在後院放火,不會借著手中的權力在背後捅他一刀。後來朱祁鎮和朱祁鈺之所以會反目,說到底還是為了皇帝那個位置,這兄弟倆誰都有點不甘心。
  • 孫太后能將朱祁鈺扶上皇位,為何不讓朱祁鈺還位於歸來的朱祁鎮?
    這時我們不禁有所疑問,孫太后有能力將朱祁鈺扶上皇位,而朱祁鎮作為孫太后的兒子,為何她不能助他兒子再登皇位呢?其實不是她不想,而是她不能。朱祁鎮已經失去了民心皇位這東西,說難拿也難拿,說容易拿也容易拿。作為政治老手的孫太后顯然知道這一點,朱祁鎮在當時已經失去了民心,誰保他誰死。而朱祁鈺在處理土木堡之變之後的事時,顯現出了一個帝王該有的樣子,這時候的朱祁鈺正是民心所向,誰動他誰死。在這種情況下,孫太后自然不敢提及讓朱祁鈺還位於朱祁鎮之事。
  • 朱祁鎮奪門復闢之時,朱祁鈺登基已有八年,為何身邊無人救駕?
    古時候,皇帝是國家最高權力的擁有者,人人羨慕他至高無上的地位,但鮮有人能真正理解,做一位垂垂老矣的帝王,要花多少錢,還要面對多少危機。明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日,朱祁鈺在病榻前徘徊,忽然外面傳來一陣響徹雲霄的鐘鼓聲,他連忙驚坐起來,疑惑地問宮女:「是于謙嗎?此時一位小內監神色慌張地跑了進來,對朱祁鈺說,太上皇奪門復闢。
  • 朱祁鎮與朱祁鈺,土木堡之變後的人生交錯
    明十三陵如今作為著名景點,已是家喻戶曉,它之所以被稱為明十三陵,就是因為這裡埋葬了明朝的十三位皇帝。而明朝自開國以來,共有過十六位皇帝,沒有葬入明十三陵的三位,是大名鼎鼎的朱元璋,朱允炆,以及一位大眾不太認識的景泰帝,朱祁鈺。
  • 孫太后與朱祁鎮這一對母子,對待朱祁鈺,是不是很不厚道
    當年孫太后還是孫妃的時候,因為生了朱祁鎮,朱祁鎮的爹朱瞻基在孫妃的慫恿了,廢了雖然有品德但是不生孩子的胡皇后,把孫妃立為皇后。可以說,孫太后自己後來的這個太后之位,以及朱祁鎮的皇帝之位,都是孫太后給搶過來的。
  • 為何有人說中國歷史上得位最不正的皇帝是發動奪門之變的朱祁鎮?
    朱祁鎮是中國歷史上得位最不正的皇帝?這個觀點我無法苟同!先不說整個中國古代歷史,僅僅就大明王朝來說,朱祁鎮的曾祖父朱棣就第一個「不同意」!以「清君側」之名,發動「靖難之役」將自己親侄兒從皇位上拉下馬,整個大明王朝還有誰得位比朱棣還不正嗎?況且,朱祁鎮地位就真的不正嗎?明英宗朱祁鎮,明朝唯一一位兩度登上皇位的皇帝!
  • 孫太后將郕王扶上帝位,為何後來不要求朱祁鈺,還政於朱祁鎮
    明宣宗朱瞻基去世的時候,年僅36歲,皇太子朱祁鎮年僅9歲。由於過早去世,導致明宣宗沒有機會好好培養兒子。為了讓朱祁鎮早日成為合格的帝王,朱瞻基在臨終前,囑託母親張太后、妻子孫皇后,以及「三楊」共同輔政。 張太后和「三楊」逐漸年邁,在正統年間相繼去世,就只剩下孫皇后教導朱祁鎮了。
  • 也先三殺朱祁鎮均出意外,英宗命不該絕,還是天意要亡朱祁鈺
    這得從也先「三殺」朱祁鎮說起。自從朱祁鈺當了皇帝之後,本想借朱祁鎮大撈一把的也先徹底涼涼。既然沒有了利用價值,對於一個俘虜來說,殺他是分分鐘手起刀落的事情,何況朱祁鎮在瓦剌部落的時候,竟然跟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兒關係搞得非常好,二人稱兄道弟。
  • 孫太后並非朱祁鎮生母,為何她會同意石亨等人,幫助朱祁鎮復闢
    孫氏不是朱祁鎮生母,那麼也就是說,無論朱祁鎮、朱祁鈺誰當皇帝,孫氏都是皇太后。既然如此,為何她還會同意石亨等人,通過奪門之變,幫助朱祁鎮復闢呢?且不說朱祁鎮是不是孫太后所生這一點,如今仍存在爭議,就算她真的不是朱祁鎮生母,但好歹二人也是名義上的母子。
  • 史海鉤沉|大明皇帝朱祁鎮同志的傳奇一生
    前幾天看了幾集《大明風華》被裡面飾演朱祁鎮的張藝興圈了粉。朱祁鎮作為一個皇帝,無疑是歷史中最為奇葩的其中之一,作為大明帝國的第六任和第八任皇帝,他不僅創造歷史先後兩次登基,還在親徵的途中被敵國瓦剌給抓了俘虜。這樣的傳奇經歷,縱觀歷史,也就得宋徽宗這樣的倒黴蛋兒,才能比他更倒黴點。
  • 朱祁鈺到底做錯了什麼?明明是拯救國家的英雄,卻不得善終
    更有甚者朱祁鎮還背負了皇帝被俘的奇恥大辱,在這種局面下很難撼動朱祁鈺的帝位,即便是朱祁鈺有心謙讓朱祁鎮也很難坐穩皇位。所以,於情於理,他朱祁鎮都不適合再坐上這個位置。正如迎接太上皇的使臣所說:「天位已定,不再更。」
  • 朱祁鎮為何殺張太后?
    《大明風華》中,由於張太皇太后(張妍)過度寵愛朱祁鎮,處處和「虎媽」孫若薇對著幹,包括起用太監王振、重用親弟弟肆意妄為,禍亂朝綱,直接導致了之後朱祁鎮御駕親徵、土木堡慘敗等事,朱祁鎮當了俘虜皇帝,祖宗基業動蕩。朱祁鎮明英宗朱祁鎮(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明朝第六位皇帝,明宣宗長子,9歲即位,年號正統。
  • 奪門之變爆發時,東廠、錦衣衛為何毫無察覺?和朱祁鈺有關!
    奪門之變,又稱南宮復闢,明朝代宗朱祁鈺景泰時期,明代將領石亨、文臣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於景泰八年(1457年)擁戴被朱祁鈺囚禁在南宮的明英宗朱祁鎮復位的兵變。對於奪門之變來說,是一場圍繞著明朝皇帝之位的兵變,最終的結果是朱祁鎮從朱祁鈺手中奪回了皇位。
  • 明代宗為何會在臨死前被明英宗絕地反殺,落得死後無名
    其實,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場交易,景泰帝朱祁鈺能當上皇帝,是太后、群臣和他之間的一場交易;被瓦剌俘虜的明英宗朱祁鎮能被放回來,也是一場交易;最後,朱祁鎮能夠發動奪門之變,復闢成功,更是一場徹頭徹尾的交易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