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各界捐助我國「戰疫」上的贈語成了新熱點。網上段子說,要好好讀書否則只能用簡單的加油回贈,顯得很沒有文化。當然也有長江日報的評論,引發一眾聲討。昨天,南方都市報邀請中國詩詞大會冠軍引取詩文回贈,幹的漂亮。
今天,我們邀請了貴州日報當代報刊社特別報導部副主任肖郎平,回贈三句詩文,感激日本友人之深情厚誼,另外也希望用另外一種方式為「戰疫」助力。
1.「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清風掃殘雪,和氣帶春回
既然是偈語,那就以偈語回之。不過,日本和尚的偈語不好找,姑且借用相傳退谷雲所作偈語。
殘雪時疫情起,春回時疫情退,懷著共同美好願望。
2.「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格高觀不厭,相尊神意莊
有詩詞大會冠軍作答,選的句子是不錯的,但我認為不妥。日本友人以中國詩經句子相贈,咱們再從自己的詩歌裡面找,那於禮節上來說不是很合適。
所以,我選了日本的《萬葉集》柿本人麻呂所作的兩句詩,表達對對方惺惺相惜的尊重之意。
3.「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欲卷關山路,祈來天火燒
本來想從日本俳句中找一個合適的回贈語,不過呢,日本的萬葉集、俳句、和歌總體都是悲傷基調為主,兒女私情較多,語言的優美程度也遠遜中國。這也好理解,畢竟,論漢文化,東亞、東南亞國家的歷史文化遺產都是中國學生。找了很久,我還是選擇了《萬葉集》中這兩句詩。理由在於,既然對方強調沒有地理的阻隔,咱們也從消除地理界限的心理上回應。
延伸閱讀: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取自日本國長屋王偈子:
盛唐時,日本遣人來中國學習佛法。長屋贈送中國大德的上千件袈裟,邊緣都繡著一首偈子: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來自《詩經·秦風·無衣》,原文為: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一句,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都市新聞
編輯 黃盈瑩
校對 高琴
編審 羅瑋 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