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的詩人受社會混亂,朝廷政治動蕩的影響,詩詞中帶有濃鬱悲傷的情感,含有一種悽美情調。晚唐後段分成兩派系,一派以韋莊為代表的感時傷世的清麗詩人,擅長近體,詩作纖巧直白,少些渾樸和含蓄,詩風沒有中唐韓愈、白居易他們的詩剛健,多在意詞句的精雕細琢,所以詩人們佳句頻出,人們不了解全詩,卻能背誦詩詞的名句。
韋莊是中唐韋應物的重孫,花間派詩人的代表,和溫庭鈞齊名並稱「溫韋」。他的詞風清麗雅致,其中名篇《菩薩蠻》中「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為人廣為傳唱。
韋莊的送別詩也為人讚頌,明代文學家楊慎曾說,韋莊的送別詩寫得最佳。今天要欣賞的是,韋莊送別國外日本友人敬龍的一首詞,情真意切,韻味十足,堪稱經典佳作。
《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晚唐 韋莊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
淺譯:遙遠的扶桑在浩瀚渺茫的大海之中,而大師的家在扶桑的東面更遠的地方。這次回去路途遙遠,誰能和大師作伴一起回家?只有一船明月照耀前行,願一帆風順回到家中。
寫作背景:在唐代早、中期,日本經常派遣使者來唐朝,學習中國學佛求經,稱為請益僧和學問僧。晚唐時韋莊在虢州認識了到中國學佛的僧人敬龍,兩人成為至交。敬龍法師學佛非常用心,得道高僧的教誨,學成後即將回日本傳經講法。韋莊和敬龍法師依依不捨,特意寫詩為朋友送行。
賞析:開頭兩句,寫敬龍法師這次回國,要經過千山萬水,古代扶桑在大漢國東方二萬裡的地方。扶桑在古神話傳說中是指東方神木和國名,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後來把日本稱為扶桑。扶桑是那麼遙遠,可敬龍法師的家鄉還在扶桑的大東邊, 更是遙不可及。那裡是朋友的故鄉,現在要歸國,已經和中國的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敬龍的心情既高興又非常不舍。莊偉也是心情複雜,回家是好事,可是他們知道,這次分離也許就再也見不到面了。離別總是讓人傷感,把惜別之情融入到送別詞中,千言萬語彙成四句詞。寄託自己對敬龍法師的深刻情誼。
最後二句,詩人寫出對朋友遠行的惦念之情,在大海中行船多日,最怕惡劣天氣,遇到風雨、大霧,船容易迷航,曾有多少船隻因風暴在海上漂泊,延長很長時間才到達彼岸,能順利到家就是幸運的。所以韋莊對朋友的行程非常惦記。關心詢問朋友路上是否有同伴相隨,免得路程遙遠寂寞,與人同行互相還有個照應。韋莊寫詞相贈,祝願敬龍法師在明月的高照下,一路風平浪靜,順利到達家鄉。這兩句短短十四個字,感人肺腑,渾然一體,表達了作者對扶桑友人良好的祝福和誠摯的友情,富有詩意。
我國唐朝與日本,交往密切,互相派使者交流、學習,主要交通工具就靠海上船隻,要是沒有暴風驟雨,海上航行還是比較安全的。但詩人還是擔心,因為海上畢竟不像陸地安全,所以寫詩祝願朋友,雖然是安慰語,但朋友間的關懷之情躍然紙上,敬龍法師也是心存感激,一生漂洋過海交個異國知己,真是不虛此行,三生有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