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詩人贈外國友人送別詩,情真意切;4句詩堪稱經典,感人肺腑

2020-12-09 文學漫談

晚唐的詩人受社會混亂,朝廷政治動蕩的影響,詩詞中帶有濃鬱悲傷的情感,含有一種悽美情調。晚唐後段分成兩派系,一派以韋莊為代表的感時傷世的清麗詩人,擅長近體,詩作纖巧直白,少些渾樸和含蓄,詩風沒有中唐韓愈、白居易他們的詩剛健,多在意詞句的精雕細琢,所以詩人們佳句頻出,人們不了解全詩,卻能背誦詩詞的名句。

韋莊是中唐韋應物的重孫,花間派詩人的代表,和溫庭鈞齊名並稱「溫韋」。他的詞風清麗雅致,其中名篇《菩薩蠻》中「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為人廣為傳唱。

韋莊的送別詩也為人讚頌,明代文學家楊慎曾說,韋莊的送別詩寫得最佳。今天要欣賞的是,韋莊送別國外日本友人敬龍的一首詞,情真意切,韻味十足,堪稱經典佳作。

《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晚唐 韋莊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

淺譯:遙遠的扶桑在浩瀚渺茫的大海之中,而大師的家在扶桑的東面更遠的地方。這次回去路途遙遠,誰能和大師作伴一起回家?只有一船明月照耀前行,願一帆風順回到家中。

寫作背景:在唐代早、中期,日本經常派遣使者來唐朝,學習中國學佛求經,稱為請益僧和學問僧。晚唐時韋莊在虢州認識了到中國學佛的僧人敬龍,兩人成為至交。敬龍法師學佛非常用心,得道高僧的教誨,學成後即將回日本傳經講法。韋莊和敬龍法師依依不捨,特意寫詩為朋友送行。

賞析:開頭兩句,寫敬龍法師這次回國,要經過千山萬水,古代扶桑在大漢國東方二萬裡的地方。扶桑在古神話傳說中是指東方神木和國名,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後來把日本稱為扶桑。扶桑是那麼遙遠,可敬龍法師的家鄉還在扶桑的大東邊, 更是遙不可及。那裡是朋友的故鄉,現在要歸國,已經和中國的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敬龍的心情既高興又非常不舍。莊偉也是心情複雜,回家是好事,可是他們知道,這次分離也許就再也見不到面了。離別總是讓人傷感,把惜別之情融入到送別詞中,千言萬語彙成四句詞。寄託自己對敬龍法師的深刻情誼。

最後二句,詩人寫出對朋友遠行的惦念之情,在大海中行船多日,最怕惡劣天氣,遇到風雨、大霧,船容易迷航,曾有多少船隻因風暴在海上漂泊,延長很長時間才到達彼岸,能順利到家就是幸運的。所以韋莊對朋友的行程非常惦記。關心詢問朋友路上是否有同伴相隨,免得路程遙遠寂寞,與人同行互相還有個照應。韋莊寫詞相贈,祝願敬龍法師在明月的高照下,一路風平浪靜,順利到達家鄉。這兩句短短十四個字,感人肺腑,渾然一體,表達了作者對扶桑友人良好的祝福和誠摯的友情,富有詩意。

我國唐朝與日本,交往密切,互相派使者交流、學習,主要交通工具就靠海上船隻,要是沒有暴風驟雨,海上航行還是比較安全的。但詩人還是擔心,因為海上畢竟不像陸地安全,所以寫詩祝願朋友,雖然是安慰語,但朋友間的關懷之情躍然紙上,敬龍法師也是心存感激,一生漂洋過海交個異國知己,真是不虛此行,三生有幸啊。

相關焦點

  • 唐朝境界最高的一首送別詩,無一生僻字,堪稱不世經典
    唐朝的「送別詩」可以說是浩如煙海,有送別友人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有送別親人的,「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也有送別情人的,「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或縹緲,或傷感,或唯美,而在這眾多的送別詩中,境界最高的當屬初唐詩人王勃的
  • 詩詞欣賞:「邊塞詩人」高適10首詩
    高適(704—765年),字達夫,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 溫庭筠是晚唐詩人代表,與李清照齊名,欣賞他這10首辭藻華麗的詩
    溫庭筠,晚唐詩人,也是晚唐第一個大力寫詞的詞人。在詩方面,溫庭筠與李商隱並稱「溫李」;在詞方面,與韋莊並稱「溫韋」,是「花間詞派」創始人。溫庭筠的詩,辭藻華麗,有聲調色彩之美,在藝術上有獨到之處。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溫庭筠備受推崇的10首詩,感受他清婉精麗的文字魅力。
  • 王維一首經典送別詩,前幾句很平淡,讀完最後兩句令人拍案叫絕
    其最為經典的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前兩句寫春天清晨雨後柳色青青,客舍為之一新的情景,寫景清新明麗,令人幾乎察覺不到離別之傷。後兩句寫離情也舉重若輕,千般深情萬般厚誼都傾注在一杯酒裡。而在他的另一首送別詩中,結尾兩句也非常經典而有意境,令人讀之心胸為之開闊。馬勒《大地之歌》將之用在樂曲的最終章,為整首交響曲畫上「終止符」,迴蕩無盡之音。這首詩即是王維的《送別》。詩前面四句讀來平淡,但層層鋪墊而下,至最後十字,卻給人以餘韻無窮之感。
  • 王昌齡最著名的送別詩,情真意切,最後七字道出詩人不變的初心
    大漠與風沙,戰爭與死亡,造就了歷史上這位偉大的邊塞詩人。王昌齡的詩歌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邊塞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第二類是贈友人系列,這都與他的人生經歷相關,戍守邊塞是他最鬥志昂揚的時光, 與朋友的友誼也是他一生最看重的情誼。
  • 岑參的兩首送別詩,借景抒情,風格綺麗明朗,毫無感傷情調
    下面介紹岑參的兩首送別詩,借景抒情,風格綺麗明朗,毫無感傷情調。送楊子鬥酒渭城邊,壚頭耐醉眠。梨花千樹雪,楊葉萬條煙。惜別添壺酒,臨岐贈馬鞭。看君潁上去,新月到家圓。詩人以樂景襯哀情,春日的風光如此美好,卻無人陪伴自己欣賞。即將分別,沒有溫婉的語言,也沒有依依的柔情,卻可以把一腔激情融入詩酒,「添壺酒、贈馬鞭」,既顯豪邁,又述真情,可謂畫龍點睛之句。最後兩句更是充滿了溫馨,詩人想像朋友在歸途中,和風徐徐、明月相伴,祝願他一路順暢地到達目的地。
  • 1340年前,一位花甲老人在易水邊送別友人,寫下一首詩,氣貫古今
    從題目看這是一首送別詩,但內容重在詠古懷今,故又是一首詠史詩。詩人在送別友人之際,觸景生情,借古之英雄事跡抒今之悲慨苦悶。首句「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的「此地」就是題目中的易水,也稱易河,位於河北省西部的易縣境內,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為戰國時燕國的南界。
  • 唐代詩人的好好告別:共有青山明月,便沒有人是異鄉人丨周末讀詩
    / /送別是唐代詩人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或正式設宴餞行,或策馬長亭相送,臨別贈詩,具有很強的儀式感。在各類送別詩中,最常見的就是此詩中的情景,朋友仕途受挫,即將遠謫,此時更需要好好送別。在此的「海內」和「天涯」指空間上,但其外延還可以擴展到時間,比如《詩經》裡的一首詩,或未來的某個讀者,都可以與我們若比鄰。如果你覺得被這首詩擊中,那麼王勃也可以是你在唐朝的一個知己。最後兩句勸朋友不要沾巾,他自己卻已經沾巾了。詩人是從哪一句落淚的,杜少府的眼淚又忍到第幾句呢?讀者可能也在落淚了。
  • 詩「山雨欲來風滿樓」千古流行於晚唐,你知道整首詩的意境嗎
    我們一起來欣賞晚唐詩人許渾的一首詩,說許渾可能是未知的,但是他的詩「山雨欲來風滿樓」我們早就知道了。《鹹陽城東樓》唐朝許渾至於高城萬裡,蒹葭楊柳類似於汀洲。一開始流雲,亭子在下沉,雨就要來了,樓裡到處都是風。鳥下綠蕪秦苑晚上,蟬黃葉漢宮秋。別問那些日子發生了什麼,故國由東向東的流動是渭水。
  • 劉長卿的這首詩,送別友人歸去深山草堂,訴盡了依依惜別之情
    離別之時總是充滿了傷感,令人思緒萬千,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劉長卿的送別詩《送靈澈上人還越中》送別友人回越中。禪客無心杖錫還,沃洲深處草堂閒。身隨敝屨經殘雪,手綻寒衣入舊山。獨向青溪依樹下,空留白日在人間。
  • 「滿庭詩境飄紅葉,繞砌琴聲滴暗泉」:哪個景區能配得上這句詩?
    因為詩人們從自然界季節的變化以及天地萬物的凋敗,想像人自身年華的逝去,有幾份悲觀當屬人之常情。但還有很多的詩詞,不光有悲秋之痛,還寫出了秋日景色的詩意。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其實就是詩意的秋日景色。晚唐時期,一個詩人尋訪友人隱居之地,所這裡的美景更是讓人流連忘返。
  • 杜牧的這首詩,短短4句,堪稱誇人典範!
    譬如,漢代音樂家李延年創作的樂府詩《李延年歌》中就有「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句。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為了誇楊貴妃好看,寫下了著名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當然,諸如此類詩歌作品,不勝枚舉。本文就讓我們通過晚唐詩人杜牧的一首《贈別·其一》,來具體看看文人怎樣浪漫的誇女生好看?
  • 王維的這首詩,雪夜裡擔心友人未眠,短短八句空靈悠遠
    詩的首句說寒夜裡的鐘聲,敲了一次又一次,已然接近了拂曉時刻,詩人聽到更鼓聲不斷傳來,看來是在半睡半醒的階段,迷迷糊糊中聽到鐘聲響起。清早一起來,從鏡子中看到了自己衰老的容顏,看來詩人這一夜沒有睡好,一個「衰」顯出詩人失眠後的憔悴的面部特徵。「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 豪邁奔放的邊塞詩,壯麗萬分的大雪紛飛,友人送別的不舍之情
    其中對於邊塞詩我們也是很熟悉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具體感受下唐代詩人岑參所寫的一首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首詩是詩人在邊塞的時候寫的,因為當時他很受節度使的器重,所以在這一時期他寫了很多的邊塞讚美詩。在本首詩中,詩人自己有著很好的觀察能力,才能更好地把邊塞的美麗的景色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表達出來。
  • 晚唐才子的一首絕句,膾炙人口,南宋一位詩人也深受感染
    晚唐有一位才子就非常善於寫詩,下面介紹晚唐才子的一首絕句,膾炙人口,南宋一位詩人也深受感染。白鹿洞唐代:王貞白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王貞白,字有道,號靈溪,唐末著名詩人。他20歲中進士後授職校書郎,嘗與羅隱、貫休等相互切磋贈和。晚年退隱之後,詩人卻沒有去享受安逸的生活,而是潛心教學,為家鄉子弟傳道解惑。他去世時,朝廷封他為光祿大夫、上柱國公等封號。王貞白一生作詩很多,亦頗自負,他的作品筆致清婉,清俊自得。
  • 這十首詩,代表了唐朝五言詩的最高水平!
    這些都是婦孺皆知的名篇,經典程度自然不用多說。不過因為這些大家都太熟悉了,小仙不再詳細說明,今天小仙再給大家分享一些其他經典的五言詩詞。這雖然是一首送別詩,但毫無傷感之意,而是開大唐豪放之先聲。頸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雖化用之三國曹子建的《贈白馬王彪》中的「丈夫志四海,萬裡猶比鄰」,但比原句對仗工穩,更為概括,更為凝練,所以稱為千古流傳的名句。
  • 在車站送別朋友時,能記起這兩首詩的,都是有情之人
    在古時候,友人之間離別往往一般會作詩相贈,以訴不舍與之離別之意。編者想為大家分享兩首送別詩,在車站送別朋友時,能記起這兩首詩的,都是有情之人。第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 一首詩表達對友人的戀戀不捨與深切祝福,《送元二使安西》告訴你
    今天,我們將要一起學習一位唐朝著名詩人王維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的前兩句點名了送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後兩句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課外閱讀。
  • 從白居易詩說賦得體詩(南郭居士)
    從《賦得古原草送別》說賦得體詩◎南郭居士「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出自《賦得古原草送別》,是白居易的成名作,在其詩歌生涯中具有裡程碑的意義。該詩標題另外也被簡稱為《草》,前四句通過寫「草」,歌頌了野草頑強不屈的生命力。
  • 晚唐高僧靈澈上人一首充滿禪理的詩,短短的28個字,寫得很深刻!
    晚唐詩僧靈澈上人這首《歸湖南作》,那就是一首很有經典的作品,當時他正是要去湖南遊歷,於是在路上有所悟,從而寫下了這首詩。整首詩意境唯美,儘管只有短短的28個字,但是寫得很深刻,給人一種大徹大悟之感,讀懂了一定是受益終生。山邊水邊待月明,暫向人間借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