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704—765年),字達夫,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1、別董大
唐代:高適
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詩人在即將分手之際,全然不寫千絲萬縷的離愁別緒,而是滿懷激情地鼓勵友人踏上徵途,迎接未來。
2、除夜作
唐代: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鬢明朝又一年。
高適素以邊塞詩人著稱,詩風渾厚雄放,這首《除夜作》卻詩風平易自然,全詩沒有一句生僻字句和華麗詞藻,也沒有塞外風景和異城奇觀,都是淺近的口語,表達除夕夜的平常感受;卻將他鄉遊子真實的感受寫得淋漓盡致,感人肺腑。
3、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唐代:高適
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
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
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聖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
這是一首送別詩,是詩人為送兩位被貶官的友人而作,寓有勸慰鼓勵之意。勸藉二人盡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還,全詩情感不悲觀,也不消極。
4、塞上聽吹笛
唐代:高適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這首七言絕句,由雪淨月明的實景寫到梅花紛飛的虛景,虛實相生,搭配和諧,共同營構出一種美妙闊遠的意境。詩中的思鄉之情含蓄雋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盡。
5、營州歌
唐代:高適
營州少年厭原野,狐裘蒙茸獵城下。
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這首絕句的藝術特點是構思上即興寄情,直抒胸臆;表現上白描直抒,筆墨粗放。在唐人邊塞詩中,這樣熱情讚美各族人民生活習尚的作品,實在不多,因而這首絕句顯得可貴。
6、聽張立本女吟
唐代:高適
危冠廣袖楚宮妝,獨步閒庭逐夜涼。
自把玉釵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詩題為「聽張立本女吟」,故「清歌一曲」實是吟詩一首。古詩本來能吟能唱,此處直題「清歌」二字,可見少女的長吟聽來必如清朗的歌聲般圓轉悅耳。
7、送李侍御赴安西
唐代:高適
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
功名萬裡外,心事一杯中。
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
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
這首送別詩最動人的地方,是融注於詩中的雄壯豪放之情,同時,詩人以意驅象,既有「飛蓬」、「鐵驄」的形象描繪,又有廣袤萬裡的空間描繪,這些超邁遒勁、雄渾闊大的形象,不僅體現了詩人感情的豪壯,同時也煥發出昂揚奮發的盛唐時代精神。
8、醉後贈張九旭
唐代:高適
世上謾相識,此翁殊不然。
興來書自聖,醉後語尤顛。
白髮老閒事,青雲在目前。
床頭一壺酒,能更幾回眠?
全詩在章法上虛實結合,虛寫處內蘊豐富,而不顯得空虛;實寫處形象具體,但筆調輕靈,而無板滯膠著之感。這種巧妙的結合,使詩人的感情與詩中主人公的形象融為一體,產生出動人的藝術力量。
9、金城北樓
唐代:高適
北樓西望滿晴空,積水連山勝畫中。
湍上急流聲若箭,城頭殘月勢如弓。
垂竿已羨磻溪老,體道猶思塞上翁。
為問邊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無窮。
這首詩雖然充滿塞上煙塵,但究其根源,詩人寫的是自己懷才不遇的憂悶之情,與其他的邊塞詩所表現的內容和主題有所不同。
10、詠史
唐代:高適
尚有綈袍贈,應憐範叔寒。
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
這首詩敘事和議論結合,充滿情感。詩人在詩中發古之幽情,給人一種強烈的感受,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