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的邊塞詩《燕歌行》,不僅描寫戰爭的殘酷,更有對戰爭的反思

2020-12-12 品詩詞

高適,同岑參一樣,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不同的是,岑參的詩大多描寫塞外自然奇觀,而高適的詩更多的是描寫邊塞人文氣息。

這首《燕歌行》便是高適的代表作之一,不僅描寫了激昂的鬥爭場景,更多的是充滿了對戰爭的反思,這也是《燕歌行》的意義所在。

今天,我們賞析高適的這首《燕歌行》,感悟這首詩的精髓之處和散發出的人性光輝。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唐朝詩人經常以漢比唐,所以詩中的漢家,指的是大唐邊境,此時東北邊境起了烽火,戰爭一觸即發。

於是大唐將士們辭別家人,奔赴戰場。將士們徵戰沙場所向披靡,皇帝又格外地予以獎勵。

從這句詩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戰爭的態度,可以說非常微妙,一方面將士們求勝心切,皇帝又好大喜功。但另一方面,國人又不喜歡戰爭,因為一旦發動戰爭,便會勞民傷財,死傷無數,在戰爭中沒有真正的贏家。

我方將士們敲鑼打鼓,直奔山海關,旌旗迎著風在山間飄揚。而敵人也不甘示弱,匈奴高舉獵火,火光已經照到大唐的狼山。

可以說,敵我雙方戰爭的訊息已經打響,戰爭一觸即發。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鬥兵稀。身當恩遇恆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大唐將士們如此英勇威武,按理說,戰爭應該是取得最終勝利,但實時並非如此。在戰鬥的地方,到處是蕭瑟之感,此時草木零落,山川大地染上了將士們的鮮血,伴隨將士們的還有猛烈的暴風雨。

惡劣的作戰環境本來就將士們感到當頭一棒,更令人氣憤的是,前線戰士拼死搏鬥,血戰沙場,但是將軍卻在營帳中,看著美人載歌載舞,這是多麼不和諧的場景,這樣的戰爭不輸才怪。

此時正值深秋時節,塞外百草凋零,在孤城外,一片殘陽照耀著大地,一天的戰鬥下來,將士們越來越少,死傷無數。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邊庭飄颻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鬥。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君不見沙場徵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由於將軍輕敵,將士們被敵軍圍困。身穿鐵甲的將士們已經離家很久,而家中的妻子思念丈夫,日夜啼哭,可謂肝腸寸斷,而遠徵的將士們只得頻頻回首,望著遠去的故鄉和親人。

邊境如此遙遠,怎麼可能輕易來此?這裡荒野茫茫,與家鄉相隔萬裡,哪個將士不思念家鄉。

將士們在苦寒之地,苦苦作戰,舉目望去,只見戰場上空殺氣凝成陰雲,細細聽來,只聽到帶著寒氣的刁鬥。

大唐殘餘將士與敵人短兵相接,拿著刀槍繼續作戰,鮮血染便了整個大地,將士們如此浴血奮戰,難道只是為了回去之後得到封賞嗎?當然不是,他們只是盡著軍人的本分,以死報國而已。

最後,高適發出了一聲長嘆:現在是多麼思念有勇有謀,愛兵如子的李將軍李廣。

相關焦點

  • 唐代詩人中唯一的「侯爺」高適,為何偏愛「邊塞詩」?
    但是他在跨入詩壇和官場之後,卻以平步青雲的速度後來者居上,在所有唐朝詩人之中高適也是唯一一個,被冊封為「渤海縣候」的著名詩人。筆者認為高適之所以能以創作邊塞詩而聞名,除了與其大氣磅礴、雄渾有力的詩風有關係之外,其實還與他個人曾經的軍旅生涯有很大關聯。
  • 初唐詩人奠基,盛唐詩人開拓:邊塞詩壯大於唐朝絕非偶然
    如高適的《燕歌行》中「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 君不見沙場徵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在高適看來,戰爭既能發揮個人的潛能,又能使個人生命中斷,但這一切都是基於對國家的忠誠守護, 他描繪出了帶有戰爭陰影的悲壯美。
  • 這7首邊塞詩,是「盛唐氣象」最好的體現
    荒涼的戈壁、廣袤的大漠、零星的禿鷲、隱隱的駝鈴……在小仙的印象中,描寫邊塞的文藝作品中,有兩個無法被超越,一個是徐克導演,梁家輝、林青霞、張曼玉等主演的電影《新龍門客棧》;一個是內地名氣不大的歌手含笑演唱的《飛天》
  • 《邊塞風光,畫在邊塞詩裡》文/木若水(遼寧)
    在對外並非總佔優勢地位的盛唐,邊塞詩中更是產生了許多傑作,這與盛唐進取雄放的風氣不無關係。這一時期的代表詩人有:王昌齡、高適、岑參等。初盛唐邊塞軍旅詩 繁榮的原因: 一方面在於強大的邊防和 高度自信的時代風貌; 另一方面在於建功立業的 壯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筆從戎,赴邊 求功。正如楊炯詩句「寧為 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 岑參和高適,同為大唐邊塞詩高手,到底誰更牛
    岑參的詩瑰麗雄奇,充滿著浪漫主義特色;而高適的詩悲壯蒼涼,渾厚深沉,體現出戰爭對於百姓所帶來的憂患。那麼,這兩位詩人都寫邊塞詩,誰更厲害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先來看一下岑參的一首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 高適:不放棄的人生,成功可能遲到,但不會缺席
    突然,李白一拍大腿,他興奮地說:「有了!我找高適!」他說的這個高適,就是大唐那個著名的邊塞詩人。你可千萬別小看這位高大人,人家不光會寫詩,還是這次鎮壓永王叛亂的總司令,後來還成了詩人中唯一的侯爺。作為將軍的後代,高適有一種天生的不羈與豪情,他相信自己是一塊金子,遲早會發光,所以名落孫山,並沒有使他過分沮喪。738年,有一個跟從邊將張守珪作戰的人,從塞外回來,寫了一首《燕歌行》的詩,讓高適過目。高適看完以後,甚為震驚。
  • 古代邊塞詩的豪情漫捲之意境
    被徵抓的兵丁「或從十五北防河"「去時裡正與裹頭」;戰爭殘酷無情,戰爭期間死的死,傷的傷,僥倖活下來的又「便至四十西營田「歸來白頭還戍邊」;但是開戰頻頻的現實是「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雖然戰事造成了血流成河的殘酷現實,統治者卻無視百姓死活,依舊連年徵討邊戰未已而「點行頻」。
  • 晚唐邊塞詩,迴蕩著王朝的悽厲餘韻
    說起唐朝的邊塞詩,人們往往聚焦於昂揚壯大、雄奇豪邁的以岑參、高適、王昌齡為代表的盛唐歌行體或七言絕句,後雖逐漸將視角轉至深邃古拙、哀婉悲怨的以李益、盧綸等為代表的中唐以五古、五律為主要形式的邊塞詩。似乎邊塞詩到此便戛然而止。但細讀整個唐代邊塞詩,雖然晚唐邊塞詩隨著文運、世運而日漸衰落,但的確也還存在一個相當長的延續過程。
  • 李賀最有氣勢的一首詩,開篇第一句就氣勢磅礴,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其實這是一首很典型的邊塞詩,不過李賀從來沒有去過,但是他寫得活靈活現,把邊塞殘酷的戰爭描寫得很傳神。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 2020寧夏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邊塞四詩人都有誰
    不管是公務員還是事業單位對常識都有一定的考察,這部分知識範圍廣泛包羅萬象,要求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考生不僅平時要多觀察多積累,更要注意總結才能便於記憶。今天寧夏公務員考試網小編幫你們整理了邊塞四詩人都有誰常識,希望對你們的考試有所幫助。   邊塞詩人,以描繪邊塞風光、反映戍邊將士生活為主。
  • 從盛唐邊塞詩,看唐代詩人的風骨,探索唐代詩人任俠尚武的精神!
    唐詩中的「邊塞詩」最能體現唐朝文人尚武的特質。邊塞詩是唐詩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全唐詩》五萬餘首詩歌中有兩千多首是邊塞詩。邊塞詩是以邊塞生活為主要題材,涵蓋戰爭、和平、愛國、獻身、邊塞、風光、民族、軍政、思鄉、親情、牽掛等諸多方面。
  • 十大經典戰爭片 為你展現最殘酷的戰爭場景
    人類的發展伴隨著戰爭,戰爭往往是血腥而有殘酷的,而且有時候一場戰爭足以改變歷史的進程。而戰爭片是以還原戰爭最真實的殘酷為目的,所製作出來的氣勢恢宏的影片,現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戰爭電影排行榜前十名的影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精彩的影片。10.
  • 盤點戰爭動畫之在這世界的角落,網友:戰爭是殘酷的
    誠然老百姓受戰爭侵害最重,但是戰爭並不是通過截取普通人生活切面就可以完事的議題。儘管的確有些打動我的細節,可這麼多年了,這個國家自作多情的比慘洗白之路從未放棄。失望之極,一部打著反戰主題卻是一葉障目自我沉浸順便為日本戰敗國洗白的作品。只以自身立場出發,無視身為侵略國所作的惡行,僅以描寫平民努力生存的畫卷試圖博取同情。真正意義上的反戰思維不應止步於此。
  • 高適:難過「美人關」的英雄,還可以是「英雄」嗎?
    帝王的封賞「英雄」的萬丈光芒百姓的崇拜,京都的繁華都讓將軍迷了眼後來,戰爭又來臨將軍再次披甲出徵帶著人們對「英雄」的期待……燕歌行(並序)高適開元二十六年,客有從御史大夫張公出塞而還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徵戍之事,因而和焉。
  • 盤點史詩戰爭大片:殘酷戰爭難掩兒女情長
    《太平輪》戰爭場面宏大  史詩片的戰爭場面是殘酷的,因為它是一臺撕開沙場血腥的冰冷機器;史詩片的戰爭場面又是精彩的,因為它是無數人智慧、勇氣與意志力的終極比拼。在人類社會漫長的文明長河中,出現了一個又一個震撼的壯觀戰爭場景。因此,自從電影被發明以來,涉及戰爭故事的影片成為浩瀚影史中最閃耀的星體之一。1939年《亂世佳人》,1995年《勇敢的心》,2001年《珍珠港》,2004年《太極旗飄揚》,2014年《太平輪》……當導演們把歷史上殘酷而精彩的戰爭栩栩如生地還原到大銀幕上,當那些戰爭與盪氣迴腸的愛情廝守碰撞之時,耳邊是戰鼓雷鳴,眼前卻是曠世戀情。
  • 透過《螢火蟲之墓》看人心,比戰爭還殘酷的是人心
    這部電影也被美國知名影評人羅傑埃伯特評為「最具情緒渲染力,令人反思的電影之一」。影片主要講述了在日本戰爭年代,失去雙親的兄妹倆,在亂世艱難求生的故事。故事的結局和電影名字一樣憂傷,兄妹倆在沒有大人的照顧下,生存艱難,雙雙離開了這個對他們並不友好的世界。
  • 玩了這些現代戰爭遊戲,你會對戰爭的殘酷有更深刻的認識
    也許是人性的黑暗,或者是人類好鬥的本性,人類發展的歷史總是伴隨著無盡的戰爭。對於和平年代中的我們來說,除了生死的殘酷之外,各種戰爭的背後似乎都有刺激和神秘。戰爭的歷史痕跡也可以在文學、電影藝術和許多藝術或商業形式中找到,如此大量的戰爭題材作品讓我們對戰爭形式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有了深刻的認識。
  • 全球十大戰爭大片,戰爭電影排行榜,戰爭遠比想像中更慘烈
    一部西德電影,導演以德國視角對戰爭進行了深刻的反思。相關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的海軍將領鄧尼茨首創了軍艦與潛艇近距離炮戰海戰的「狼群戰術 」,使納粹德國海軍在二戰初期猖狂一時。狼群戰術的實質是集中弱小艦艇的合力來摧毀大型艦隊。1942年,德國「狼群」達到了擊沉盟國商船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