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詩人奠基,盛唐詩人開拓:邊塞詩壯大於唐朝絕非偶然

2020-12-14 騰訊網

唐朝邊塞詩達到了一個登峰造極的地步,但是對於後人而言,後一個誤解,那就是總以為邊塞詩起源、發展、壯大於盛唐,但其實不然,在初唐時期,初唐四傑就已經開始寫邊塞詩了。

「初唐四傑」的邊塞詩創作「從古老的詩歌之流中汲取營養,又從當代社會生活之源中擷取詩情,終於使詩歌創作迎來了眾星爭輝的全盛時代。 這個時代精神,也就是作為後代景仰而載入文化史奇蹟的盛唐氣象」。

初唐四傑邊塞詩與功名欲望

「四傑」的邊塞詩表現了強烈的功名欲望,盛唐在此基礎上,更加深了對遠大的社會理想的理解與描寫。 「四傑」是高宗、武則天時期崛起的一代新興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

他們在胡漢一家,文化交融的時代氣氛的薰陶下,產生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積極追求人生理想,渴望實現人生價值。

科舉考試的改革為庶姓文人進入仕途開闢了一條光明的道路,即使科考失意,他們仍可慷慨從軍,千裡遊邊,榮獲軍功,達到「畫圖凌煙閣」的理想境界。

因此他們憑藉著青春年華,狂放不羈、目空一切,大膽地向門閥世胄要功名。 他們的邊塞詩中,充滿了這種渴望得到君王一顧、以布衣直取卿相的功名欲望。

在盛唐邊塞詩中,表現功名欲望也是十分普遍的。 但是,盛唐詩人在表現功名欲望的同時,往往能夠寫出一種更遠大、更明確的社會理想,表現出對社會的更強烈的責任感。

如高適的《燕歌行》中「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 君不見沙場徵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在高適看來,戰爭既能發揮個人的潛能,又能使個人生命中斷,但這一切都是基於對國家的忠誠守護, 他描繪出了帶有戰爭陰影的悲壯美。

李白的詩中「一掃清大漠,包虎戢金戈」「蕭條清萬裡, 瀚海寂無波」,他為人們描繪出了一幅幅美好,讓人憧憬的太平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厭惡和痛恨之情, 希望和平能給普通百姓帶來安居樂業的富足生活。

與李白邊塞詩側重點相似的杜甫有關控訴開邊罪惡的詩,其中的代表作當屬《兵車行》。 有人考證這是進攻南詔或用兵吐蕃歷史背景下的作品, 反對開邊, 與詩人同情人民的人道主義精神是一致的。

盛唐邊塞詩中的這種社會理想,反映出詩人對人民痛苦和國家命運的更強烈的關注, 也反映了在個人功名之外的更博大、更寬廣的胸懷。 它深深植根於人民之中,更直接地反映了天下蒼生的呼聲,因而與「四傑」的邊塞詩相比具有更廣泛的人民性。

初唐四傑的邊塞詩著重於描寫惡劣的戰場環境

初唐四傑的邊塞詩更著重於表現追求功業、壯志難酬的慷慨壯烈的情懷。 盛唐邊塞詩人在此基礎上, 在詩歌的創作中增添了許多樂觀精神和浪漫情緒。

「四傑」的邊塞詩中大多縈繞著一種悲壯的氣氛,如駱賓王「濺石回湍咽,縈叢曲澗幽」「風塵吹白首,歲月損紅顏」等都抒寫情懷的悲壯,表現出一種捐軀報國、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讀之令人感動。

在盛唐邊塞詩中並不乏對戰爭殘酷、生活艱苦的描寫,但詩人們卻能以極大的熱情,去描寫將士的昂揚鬥志,歌頌大唐的赫赫軍威,表現戰鬥勝利的喜悅和信心。 盛唐邊塞詩人表現出來的人生態度十分積極而無絲毫頹廢。

從這個意義上說,唐代邊塞詩人的個性精神,既是那個時代進取精神的產物,又是和進取精神相統一的。

無論現實中的英雄還是歷史上的英雄, 都給了岑參無窮的力量和勇氣,推動著他笑傲沙場,建功立業,如李白詩中的「曉戰隨軍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王昌齡詩中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盛唐邊塞詩雖不迴避對戰爭殘酷、生活艱苦的描寫,但詩人們在描寫戰爭殘酷的時候,卻能夠表現出信心和勇氣,心中充滿勝利的希望。

盛唐邊塞詩之所以達到極高的藝術境界, 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是兩個時代的詩人肩負著不同的文學使命, 因而有著不同的審美取向。

「四傑」的邊塞詩,感受到的更多是噴湧的氣勢和酣暢的抒情,他們為唐詩的發展開拓出了廣闊的道路。 而盛唐邊塞詩人的使命,是要去創造一個嶄新的世界。

相關焦點

  • 從盛唐邊塞詩,看唐代詩人的風骨,探索唐代詩人任俠尚武的精神!
    唐詩中的「邊塞詩」最能體現唐朝文人尚武的特質。邊塞詩是唐詩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全唐詩》五萬餘首詩歌中有兩千多首是邊塞詩。邊塞詩是以邊塞生活為主要題材,涵蓋戰爭、和平、愛國、獻身、邊塞、風光、民族、軍政、思鄉、親情、牽掛等諸多方面。
  • 唐代詩人中唯一的「侯爺」高適,為何偏愛「邊塞詩」?
    唐代詩人中唯一的「侯爺」高適,為何偏愛「邊塞詩」?盛唐是大唐王朝的鼎盛時期,也是唐詩發展的巔峰時刻。相信一提起盛唐詩人大多數唐詩愛好者,都會馬上想到「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如果再讓大家仔細回想一下,或許還會想起王維和孟浩然。
  • 這7首邊塞詩,是「盛唐氣象」最好的體現
    唐朝最出名的邊塞詩人有四位:岑參、高適、王昌齡、王之渙,後世合稱「邊塞四詩人」。這首《燕歌行》就是高適的邊塞詩代表作。王昌齡是唐朝邊塞詩大家,又是唐朝七言絕句寫得最好的詩人(甚至超過李白),被譽為「七絕聖手」。他的邊塞詩最出名的應該是那首《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 盛唐氣象的一種:不去邊塞遛一遛,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盛唐詩人
    同時,唐朝在與少數民族的戰爭中,表現出積極禦侮的強大氣魄,激發了人們保衛國家的熱情。從軍報國,立功邊塞的英雄主義榮譽感瀰漫在社會之中,關心戰爭,嚮往邊塞形成了一種社會風尚,這就給盛唐邊塞詩的創作提供了一個特定的歷史環境。
  • 唐朝100餘位著名詩人年代排名- 初唐 盛唐 中唐晚唐劃分 皇帝列表
    唐代政治家、詩人,漢朝并州刺史蘇章後代,宋朝文學家蘇軾先祖。10、王勃(650或649-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詩人,與楊炯、39、盧照鄰、駱賓王齊名,號稱「初唐四傑」。他現存詩作以五言居多,清新流麗,樸質自然,對促進五律的成熟作出了貢獻。有《王子安集》。11、劉希夷(約651年-約680年),唐朝詩人。
  • 一個不知名的詩人,卻寫下流傳千古的名作,成為盛唐時代的標誌
    唐朝發展至開元年間,無論是疆域國力還是文化都達到了極盛的時代,如同一輪紅日躍上海平面之後,已經走向了正午時分。此時,唐朝的一切都是雄渾的壯闊的,帶著衝破一切的豪情壯志,噴薄而來。經過九十年的發展,盛唐時代終於到來了。
  • 沈佺期《雜詩》,初唐五律名篇,影響了王昌齡、高適等盛唐詩人
    是唐高宗、武則天時期的宮廷詩人,多應酬、奉和之作。被貶之後感傷時事,風格有所改變。他和宋之問齊名,人稱「沈宋」,在初唐詩壇有重要地位,也在詩歌發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他們的五、七言律詩對仗工整、音律和諧,極大地推動了古體詩向近體詩的轉變,使律詩逐漸走向成熟,功不可沒。這首詩就是初唐五律的名作。
  • 浪子回頭的邊塞詩人李頎,盛唐詩人圈裡有他一席之地
    唐朝進士極難考取,錄取進士最多的唐玄宗天寶十二年,也只有56人而已。由此可見,李頎是有真才實學的,其文學功底不弱於我們所知的唐朝名人。事實上,他跟王維、高適、王昌齡等著名詩人是好友,邊塞詩是他最主要的創作方向。李頎考中進士後任新鄉縣尉,也許感覺仕途無望,便很快辭官。此後雲遊山水,結交名士,過著半隱居的生活。
  • 這些著名的唐代詩人分別位於哪個時期?不要弄錯了喲!
    唐詩之所以興盛,是因為唐朝繁榮,開放和文化多元,才造就了詩歌的輝煌。所以我們才對唐朝給予評價—盛唐!我們熟悉的大多數詩人都來自於唐朝,但是大家知道他們分別位於唐朝的哪個時期嗎?接下來就給大家揭曉。根據唐朝的發展,我們把唐朝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時期,唐朝前期的詩歌開朗奔放,剛健清新,後期是個反映社會現實,具有強烈的責任感!
  • 面對盛唐詩歌的高峰,中唐詩人開闢了「尚奇」思潮
    初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玄宗開元初(713)約為百年。盛唐:玄宗開元元年(713)――代宗大曆元年(766)約五十年。中唐:代宗大曆元年(766)――文宗開成元年(836)約七十年。晚唐:文宗開成元年(836)――昭宣帝天祐四年(907)約七十年。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劃分不等同於歷史學角度對唐朝的劃分。
  • 2020寧夏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邊塞四詩人都有誰
    今天寧夏公務員考試網小編幫你們整理了邊塞四詩人都有誰常識,希望對你們的考試有所幫助。   邊塞詩人,以描繪邊塞風光、反映戍邊將士生活為主。漢魏六朝時已有一些邊塞詩人,至隋代數量不斷增多,初唐四傑和陳子昂又進一步予以發展,到盛唐則全面成熟。其中以高適、王昌齡、岑參、王之渙四位善於邊塞詩創作,作品較為出名,因此史學其並稱為「四大邊塞詩人」。
  • 其實和盛唐詩人寫邊塞詩類似
    從這個角度來看,二戰以後的美國和中國的盛唐時期很像很像。美國人拍反戰題材電影那股勁頭,和當年盛唐詩人寫邊塞詩,真的是異曲同工。美國人拍的反戰題材電影,主要集中在越戰方面。據不完全統計,美國拍攝的以越戰為題材的電影有上百部。
  • 《邊塞風光,畫在邊塞詩裡》文/木若水(遼寧)
    從初唐開始,文人入幕的現象越 來越普遍,到盛唐以後更是蔚然成風。在對外並非總佔優勢地位的盛唐,邊塞詩中更是產生了許多傑作,這與盛唐進取雄放的風氣不無關係。這一時期的代表詩人有:王昌齡、高適、岑參等。初盛唐邊塞軍旅詩 繁榮的原因: 一方面在於強大的邊防和 高度自信的時代風貌; 另一方面在於建功立業的 壯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筆從戎,赴邊 求功。
  • 初唐才子劉希夷 盛唐之音開啟人
    初唐汝州詩人劉希夷,沒過而立之年而隕落,僅留下了28題35首詩作,多為膾炙人口的「傳世品」,流露著年輕詩人在詩歌創作方面的豪情和霸氣,其題材之廣泛、語言之清新、詩義之通俗,詩風和婉明麗、風流蘊藉,交融著情景韻理,對後世影響深遠,無疑對大唐詩歌盛世的開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盛唐出版的《正聲集》譽之為初唐才子第一人。
  • 廣東事業單位備考資料_唐朝人文歷史
    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以下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信息:廣東事業單位備考資料_唐朝人文歷史,更多關於廣東事業單位備考資料,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的內容,請關注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 婷婷姐姐新歌|他是最早的唐朝詩人,一首五言律詩千古留名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能夠在許多詩人的詩歌中,感受他們對情感極為細膩的描繪,有時產生很強的共鳴感,仿佛穿越千年,與他們產生了心靈的共振。今天,婷婷姐姐為大家帶來的這首詩,就是這樣一首深入靈魂的詩歌,來自初唐詩人王績的詩歌《野望》。譯文:傍晚時分我站在東皋極目遠望,徘徊不定不知歸依何方。
  • 千古風華,擷「初唐、盛唐、晚唐」三縷花香,觀大唐榮耀奇多才傑
    藥王孫思邈《千金方》初唐四傑——唐詩萌芽初唐是唐詩的曙光期,後人其實弄不清楚,唐詩是什麼時候開始並由什麼人去寫的。時至今日提到初唐,我們不得不提起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跟駱賓王。02「盛唐」之光,奼紫嫣紅,百花爭豔「初」字花色彩漸淡,我輕輕吹動「盛」字花花芯,想必能看到一番別樣璀璨。
  • 晚唐邊塞詩,迴蕩著王朝的悽厲餘韻
    說起唐朝的邊塞詩,人們往往聚焦於昂揚壯大、雄奇豪邁的以岑參、高適、王昌齡為代表的盛唐歌行體或七言絕句,後雖逐漸將視角轉至深邃古拙、哀婉悲怨的以李益、盧綸等為代表的中唐以五古、五律為主要形式的邊塞詩。似乎邊塞詩到此便戛然而止。但細讀整個唐代邊塞詩,雖然晚唐邊塞詩隨著文運、世運而日漸衰落,但的確也還存在一個相當長的延續過程。
  • 唐朝時期真的「以胖為美」嗎?淺談唐朝人的審美觀及其成因
    但是這兩部劇的導演為了拍好這部戲,查閱了不少的資料,知道了在盛唐時期,唐朝人的審美是"以胖為美",便要求幾人增肥,所以劇中的角色才都會是有些豐腴的模樣。這些例子其實都能說明盛唐時期,確實是"以胖為美",而且以宮中女子為甚,那這是為什麼呢?
  • 「東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寫這首詩的初唐詩人原是陶淵明忠粉
    到初唐時,出現了一位與他有著相似人生經歷的詩人,並隨即成為他的忠實追隨者,這位忠粉就是初唐詩人王績。王績,字無功,號東皋子,少有大志,曾三仕三隱,又以隱為終。性簡傲,嗜酒,能飲五鬥,自作《五鬥先生傳》,撰《酒經》、《酒譜》,注有"老"、"莊",詩風疏野淡樸、清新自然,在初唐宮體詩泛濫的整體氛圍中脫穎而出,成為初唐的清流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