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期《雜詩》,初唐五律名篇,影響了王昌齡、高適等盛唐詩人

2020-12-12 華仔詩話

雜詩

沈佺期

聞道黃龍戍,

頻年不解兵。

可憐閨裡月,

長在漢家營。

少婦今春意,

良人昨夜情。

誰能將旗鼓,

一為取龍城。

【作者】

沈佺期(656~713),相州內黃(今屬河南)人,唐高宗上元二年(675)進士。官至太子詹事,人稱「沈詹事」。是唐高宗、武則天時期的宮廷詩人,多應酬、奉和之作。被貶之後感傷時事,風格有所改變。他和宋之問齊名,人稱「沈宋」,在初唐詩壇有重要地位,也在詩歌發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他們的五、七言律詩對仗工整、音律和諧,極大地推動了古體詩向近體詩的轉變,使律詩逐漸走向成熟,功不可沒。這首詩就是初唐五律的名作。

【背景】

初唐時期,唐朝與突厥、契丹等周邊少數民族多次交戰,連年不休。而武則天時期更是由於用人不良,連連戰敗,三十萬大軍全軍覆沒。陳子昂《感遇》詩有「漢甲三十萬,曾以事匈奴」,李白《古風》第十四首也有「三十六萬人,哀哀淚如雨」。說明戰亂頻仍、良將難尋給人們帶來的深重苦難。

【注釋】

雜詩:漢魏六朝以來的詩人,經常用「雜詩」為題寫詩,類似「無題」詩,沒有具體的題目,多為自身遭遇,有感而發。類似的比如左思《詠史》、阮籍《詠懷》、陳子昂《感遇》、李白《古風》、李商隱《無題》、龔自珍《己亥雜詩》等等。沈佺期的《雜詩 》有三首,都寫從軍之苦、閨中怨情。

黃龍:和最後一句的龍城,都代指匈奴王庭所在地。在今天的遼寧省朝陽縣,漢代為遼西郡,唐代置營州,是邊境要塞。成語「直搗黃龍」就是此意。

漢家:代指唐朝。唐朝詩人多用漢朝來比喻唐朝,如白居易《長恨歌》「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李白《憶秦娥》「西風殘照、漢家宮闕」,高適「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良人:丈夫的美稱。如李白《關山月》「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徵」,張籍《節婦吟》「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等。

旗鼓:代指軍隊。將,這裡是動詞,率領。

【賞析】

首聯「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點明這是一首寫戰爭主題的詩歌,交代了戰爭的地點在黃龍,戰況頻繁且相持不下。這也就為後文抒發少婦獨守空閨和丈夫的思鄉之情作了鋪墊。營造了一種緊張、不安的氛圍,隱約透露出對戰爭的怨恨、厭惡的情緒。

頷聯「可憐閨裡月,長在漢家營」,這兩句是從丈夫的角度寫的,「閨中月」是虛寫,是回憶尚未出徵的時候,和妻子一起在閨中共賞的那一輪明月。看到這裡,不禁令人想起沈復在《浮生六記》裡描寫的夫妻二人在滄浪亭中賞月的場景,二人真是情投意合。沈佺期這首詩的男女主人公應該也如此伉儷情深的。當初和妻子一起欣賞的月亮,而今只能在軍營獨自觀望了。「可憐」二字,道出相思不能相見的苦楚,「長在」譴責了戰爭的永無休止,不得安寧。杜甫也有「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有異曲同工之妙。

頸聯「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和上一聯剛好相對,是從少婦的角度寫的。「昨夜」不是真的昨夜,二是往昔,與「今春」對應。這一聯每一句都是三個名詞組合而成,「少婦」、「今春」、「意」如何?,「良人」、「昨夜」、「情」又怎樣?都省略了謂語動詞,是作者有意不言說?還是這情思本身無法言說?你品,你細品!既豐富了內容,也為讀者留下品味想像的空間。比如「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一年將盡夜,萬裡未歸人」、「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等等,好詩應當如此,「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

尾聯「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則點明全詩的主題,哪位將軍能有出色的才能,率領將士們直搗黃龍戰勝敵人,畢其功於一役。從此天下太平,不再有戰爭紛擾、流離失所,不再有家破人亡、相思之苦。這一句是針對當時的局勢而言的,武則天用人不賢、任人唯親,將帥無能,出師不利。唐朝很多詩人有感於邊境時局,都寫過這一類詩,就是期待出現像李牧、李廣那樣的名將,才能打敗敵人,結束戰爭。李白「李牧今不在,邊人飼豺虎」,王昌齡「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高適「君不見沙場徵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既是在期待良將出徵,也是譴責朝廷用人不當。這也就將「良人」與「少婦」的相思之情深化了,不再是花前月下的兒女情長,而是增添了濃厚的社會背景和時代意義,不僅僅是個人情感,還是整個時代、整個社會的悲哀。

【今譯】

你可曾聽說

那遙遠的黃龍

多久沒有解除兵烽

你可曾聽說

那荒涼的塞上

有我家良人的影蹤

可憐天上那一輪明月

跟隨我來到大漠重重

回想當年

閨中情意你儂我儂

今年春天

你又只能獨立東風

也正如你

出現在我昨日的夢中

上天啊,憐憫我吧

誰能重整旗鼓

建立不世之功

好讓天下的離人

等到久別的重逢

【英譯】

'Tis said at Yellow Dragon Towm

For years war has gone up and dowm.

Alas!at home wives watch the moon

Seen in the camp by men alone.

What would a young wife think in sping?

What dream last night did her man bring?

O,who with flags and drums could go

To take the towm and beat the foe?

【小結】

這首詩對仗工整、結構嚴謹。從首聯「不解兵」到尾聯「取龍城」,逐步展開,先點出丈夫妻子別離的社會根源,頷聯、頸聯分別從閨中少婦與塞外良人的角度具體描寫相思之苦,由此及彼,又由彼及此,用一輪明月聯繫兩地萬裡相思,顯得境界擴大,又平添幾許悽美。既用了並置名詞,又用了流水對,渾然天成。尤其是頸聯,似乎有無盡的不能言說的情意!尾聯和首聯遙相呼應,只有朝廷任用良將,才能結束戰爭和相思之苦。

這是一首成熟的五言律詩,在古體詩向近體詩的轉型過程中,每每都要提到沈佺期、宋之問。雖然他們是宮廷詩人,所作多浮華豔麗,但是繼初唐四傑之後,沈宋接過詩壇的大旗,才促進了律詩的定型和成熟。《詩元辯體》說「沈宋才力既大,造詣始純,故其體盡整慄,語多雄麗,而氣象風格大增,為律正宗」。這是非常中肯的評價了。

相關焦點

  • 初唐詩人奠基,盛唐詩人開拓:邊塞詩壯大於唐朝絕非偶然
    唐朝邊塞詩達到了一個登峰造極的地步,但是對於後人而言,後一個誤解,那就是總以為邊塞詩起源、發展、壯大於盛唐,但其實不然,在初唐時期,初唐四傑就已經開始寫邊塞詩了。
  • 《出塞》,唐詩中七絕的壓卷之作,出自著名王昌齡邊塞詩人之手
    前邊,通過這個簡單的思維導圖來複習好好幾詩律詩和絕句,大家應該都能區分七律、五律、七絕和絕了。如果還是記不住,那就用這個方法死記硬背:先數句,律8絕4,再數字,7個字就是七言,5個字就是五言。★聊作者,記標籤詩人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在七絕方面他與李白齊名,被譽為「七絕聖手」。他是邊塞詩的創始和先驅,盛唐著名邊塞詩人。
  • 王昌齡:大唐赫赫有名的邊塞詩人,交遊甚廣,被稱「七絕聖手」
    閭丘曉臨死前曾乞求"有親,乞貸餘命",被張鎬一句話封答:"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自負的閩丘曉死了,死得好,大快人心。只可惜,王昌齡被冤死,真真讓人悲憫!二、與友人的唱和往來王昌齡結識並友好往來的名詩人很多,如孟浩然、李白、王維、岑參、高適、王之渙等。
  • 盛唐氣象的一種:不去邊塞遛一遛,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盛唐詩人
    ——錢鍾書在盛唐這種社會氛圍中,詩人們必然受到感染,他們積極進取的熱情往往表現在描寫邊塞戰爭,歌頌愛國主義精神的詩歌中。隨著以高適、岑參為主的邊塞詩派的興起,帶著盛唐時代氣息的邊塞詩篇大量湧現,它以高昂的激情,雄健的筆力,嶄新的思想境界,豐富多彩的內容,在盛唐詩壇上放射出異彩。
  • 2020寧夏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邊塞四詩人都有誰
    今天寧夏公務員考試網小編幫你們整理了邊塞四詩人都有誰常識,希望對你們的考試有所幫助。   邊塞詩人,以描繪邊塞風光、反映戍邊將士生活為主。漢魏六朝時已有一些邊塞詩人,至隋代數量不斷增多,初唐四傑和陳子昂又進一步予以發展,到盛唐則全面成熟。其中以高適、王昌齡、岑參、王之渙四位善於邊塞詩創作,作品較為出名,因此史學其並稱為「四大邊塞詩人」。
  • 唐代詩人中唯一的「侯爺」高適,為何偏愛「邊塞詩」?
    唐代詩人中唯一的「侯爺」高適,為何偏愛「邊塞詩」?盛唐是大唐王朝的鼎盛時期,也是唐詩發展的巔峰時刻。相信一提起盛唐詩人大多數唐詩愛好者,都會馬上想到「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如果再讓大家仔細回想一下,或許還會想起王維和孟浩然。
  • 常識積累:中國古代詩人別稱
    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作品有《春望》、《北徵》、《三吏》、《三別》等。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 詩詞欣賞:「邊塞詩人」高適10首詩
    高適(704—765年),字達夫,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 唐詩五律的壓卷之作是哪首,為什麼?
    唯獨這五律,我當時選的是王維的《山居秋暝》,朋友們反應很激烈,各種候選作品不斷提出。而且確實和王維這首作品水平層次相當的五律非常多,有點難以服眾。究其原因,無非兩點。五律的成型期相對較早,成於初唐以前,甚至在隋朝就基本定型。
  • 2020年黑龍江公務員考試常識備考:中國古代詩人別稱
    今天黑龍江公務員考試網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中國古代詩人別稱」。   中國古代出現過很多優秀的詩人,他們在自己的時代裡揮毫潑墨,暢意抒懷,留下的很多膾炙人口的篇章,他們的成就也影響的中國的文化的發展,後世人們也把這些人的作品作為典範進行學習。人們為了歌頌他們的成就同時也是對他們的尊稱,所以出現了很多別稱。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中國古代詩人別稱
    今天寧夏華圖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中國古代詩人別稱」。   中國古代出現過很多優秀的詩人,他們在自己的時代裡揮毫潑墨,暢意抒懷,留下的很多膾炙人口的篇章,他們的成就也影響的中國的文化的發展,後世人們也把這些人的作品作為典範進行學習。人們為了歌頌他們的成就同時也是對他們的尊稱,所以出現了很多別稱。
  • 王昌齡最著名的送別詩,情真意切,最後七字道出詩人不變的初心
    在初唐、盛唐尚武精神和崇尚軍功社會風氣的影響下,王昌齡從青年時代就充滿了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王昌齡是一名優秀的邊塞詩人,他生於唐朝,因擅長寫七絕詩而被稱為「七絕聖手」。王昌齡他出身貧寒,他的一生經歷了不同的角色轉化,他當過農民,種過地,也到過嵩山學過道,他懷揣著夢想出徵邊塞,也高中進士當過校書郎,他出生在繁盛的大唐,他有著愛國的夢想和遠大的抱負,他渴望建功立業,自願前去邊塞保衛邊疆。他在大漠度過了自己最美好的年華,日子雖然艱辛,卻鍛鍊了他的意志。大漠與風沙,戰爭與死亡,造就了歷史上這位偉大的邊塞詩人。
  • 一個不知名的詩人,卻寫下流傳千古的名作,成為盛唐時代的標誌
    經過九十年的發展,盛唐時代終於到來了。伴隨著國力的上升,詩歌也開始走向偉大的時代。盛唐產生了一大批詩人,他們共同塑造了盛唐氣象。從王灣、張說、張九齡的高潔明朗,到王維、賀知章、孟浩然的恬淡輕快,再到高適、岑參邊塞詩派的雄渾豪壯,最終由偉大的詩仙李白的想出天外的浪漫定格,成為盛唐詩歌最鮮明的標誌。
  • 千古風華,擷「初唐、盛唐、晚唐」三縷花香,觀大唐榮耀奇多才傑
    藥王孫思邈《千金方》初唐四傑——唐詩萌芽初唐是唐詩的曙光期,後人其實弄不清楚,唐詩是什麼時候開始並由什麼人去寫的。時至今日提到初唐,我們不得不提起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跟駱賓王。02「盛唐」之光,奼紫嫣紅,百花爭豔「初」字花色彩漸淡,我輕輕吹動「盛」字花花芯,想必能看到一番別樣璀璨。
  • 從盛唐邊塞詩,看唐代詩人的風骨,探索唐代詩人任俠尚武的精神!
    邊塞詩可以說是唐詩中地位最高的,最能體現「盛唐之音」、「盛唐氣象」。唐朝著名的詩人幾乎都有寫過邊塞詩。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多尊奉儒家思想,但是唐代的知識分子卻並不完全認同儒家思想,他們骨子裡存在「任俠」精神,他們有建功立業的志向,他們實現志向的方式並不完全是出仕做官這麼簡單,他們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 唐朝100餘位著名詩人年代排名- 初唐 盛唐 中唐晚唐劃分 皇帝列表
    8、張若虛(約647年- 約730年),揚州(今屬江蘇揚州)人,初唐詩人,因《春江花月夜》著名,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詩描寫細膩,音節和諧,清麗開宕,富有情韻,在初唐詩風的轉變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詩風影響,常露人生無常之感。著有作品《春江花月夜》《代答閨夢還》等。
  • 這7首邊塞詩,是「盛唐氣象」最好的體現
    唐朝最出名的邊塞詩人有四位:岑參、高適、王昌齡、王之渙,後世合稱「邊塞四詩人」。這首《燕歌行》就是高適的邊塞詩代表作。他是李白、杜甫的鐵哥們兒,也是唐朝官位最高的詩人高適是真正上過戰場殺過敵的王昌齡是唐朝邊塞詩大家,又是唐朝七言絕句寫得最好的詩人(甚至超過李白),被譽為「七絕聖手」。他的邊塞詩最出名的應該是那首《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 唐代詩人及其外號大全,仙、佛、魔、狂全齊了!(下)
    在「漢魏風骨」影響下的陳子昂,便得了「詩骨」之稱。03王勃:詩傑王勃,初唐詩人,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一起被稱為「初唐四傑」,杜甫在《戲為六絕句》中也寫道:05王昌齡:七言聖手、詩家夫子(又稱詩家天子)王昌齡,盛唐詩人,他的詩歌,唐代邊塞詩的代表人物,因為其七言詩的成就最高
  • 他只留下了六首詩,卻憑一首絕句力壓高適王昌齡,成為無冕之王
    開元年間的一個冬日,小雪霏霏,高適、王昌齡、王之渙三個詩人相約去酒樓喝小酒。酒興正酣時,忽然來了幾個梨園伶官,手裡拿著樂器,準備登臺獻唱。當時歌女們唱的大多是詩人們寫的詩歌。這三位詩人平日就一直暗暗較勁兒,正好今天趕上這機會,王昌齡便道:「我們三人在詩壇上也算赫赫有名了,但是一直沒分出高低。今天咱們就較量一番,聽聽這些歌女唱的詩,誰入選最多,誰就是老大」。王之渙和高適都沒有意見,於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就此拉開了序幕。
  • 面對盛唐詩歌的高峰,中唐詩人開闢了「尚奇」思潮
    詩歌發展到盛唐無疑走上了巔峰。從形式上看:有天才古體詩寫手李白,七絕聖手王昌齡,擅長五絕的王之渙,七言歌行的代表岑參、高適,以及集大成的杜甫完備近體詩的體制;從題材看,盛唐諸家不僅繼承了傳統詩歌的表現領域,也發展出了邊塞詩派和山水田園詩派;從精神風貌上看:恰如殷璠《河嶽英靈集》中以「神來、氣來、情來」高度概括盛唐詩歌那一種昂揚進取的少年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