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B2021】分會場介紹—S02 發育和疾病的信號機制&S03 免疫細胞...

2020-12-27 澎湃新聞

S02

發育和疾病的信號機制

多細胞生物的個體發育,包括受精卵產生、胚胎發育、生長和衰老,受到嚴密的調控;一旦紊亂就會導致發育相關的疾病,如先天性出生缺陷等。本分會場旨在交流發育和疾病領域的細胞生物學新技術和新成果,為在細胞和分子水平更深入的理解發育機理和疾病發生機制提供理論指導。

The ontogenetic development of multicellular organisms, including the production of fertilized eggs, embryonic development, growth and senescence, is tightly regulated; any dysregulation can lead to development-related diseases, such as birth defects. The purpose of this topic is to exchange new technologies and achievements in cell biology in the field of development and disease,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developmental mechanisms and disease pathogenesis at th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evels.

召集人

馮新華 教授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

Prof. FENG Xinhua,Life Sciences Institute Zhejiang University

劉峰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Prof. LIU Feng,Institute of Zoology,CAS

邀請報告人

馮新華 教授,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

報告題目:待定劉峰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報告題目:Deciphering new mechanisms of developmental hematopoiesis in vertebrates楊曉 研究員

報告題目:Mechanisms of cerebrovascular dysfunction causing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趙允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化細胞所)

報告題目:Decoding the function of Gli in liver regeneration李大力 研究員, 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報告題目:待定

王璐 研究員, 中國醫科院血研所

報告題目:待定

S03

免疫細胞治療和幹細胞治療

以免疫細胞治療和幹細胞治療為代表的細胞治療被稱為未來醫學的「第三大支柱」。醫生、科學家及廣大患者都期待細胞會像現在用工程蛋白質、抗體或更小的化學物質製成的藥品一樣,普遍用於治療患者,解決一些重要的、尚無法滿足的臨床需求,治療某些最致命的疾病,包括糖尿病、癌症和炎症性腸病等。不過,細胞治療仍然還存在著許多的工程學和調控方面的挑戰。我們希望能夠可靠的控制細胞的多個方面,包括它們的激活,群體生長,程序性死亡,遷移至身體特定位點,與其他細胞的互作和通訊,治療小分子的生成,和決定製定等。

Immune cell therapy and stem cell therapy are two major types of cell therapy. Cell therapy ha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third pillar" of future medicine. Doctors, scientists, as well as patients are all expecting that cells will be used to treat patients in the same way as drugs made with engineered proteins, antibodies or smaller chemicals, to solve some important and unmet clinical needs, and to treat some complex diseases include diabetes, cance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etc.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engineering and regulatory challenges in cell therap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ell therapy rely on fully control of the whole spectums of cells, including their activation, growth potency, purity of the population, programmed death, migration abilities to specific sites in the body,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 cells, the generation of therapeutic small molecules, and cell fate detemination, etc.

召集人

趙簡 研究員

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生命與技術學院

Prof. ZHAO Jian Shanghai Institute for Advanced Immunochemical Studies , ShanghaiTech University

朱劍虹 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Prof.ZHU Jianhong Huashan hospital , Fudan University

邀請報告人

孫興懷 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上海眼鼻耳喉科醫院

報告題目:神經性致盲眼病的幹細胞治療研究周斌 研究員 中科院上海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化細胞所)

報告題目:譜系示蹤技術與幹細胞命運研究宋獻民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

報告題目:待定劉明耀 教授, 華東師範大學

報告題目:基因編輯與細胞治療趙陽兵 首席科學家, 優替濟生生物科技公司

報告題目:TCR T的腫瘤免疫細胞治療馬璟 首席科學家, 安評中心

報告題目:新冠疫苗的研發現狀及非臨床評價

大會早期優惠截止日期:2021年1月20日

大會摘要投稿截止時間:2021年1月20日

在線註冊及繳費截止:2021年3月31日

原標題:《【CSCB2021】分會場介紹—S02 發育和疾病的信號機制&S03 免疫細胞治療和幹細胞治療》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CSCB2021】分會場介紹—S04 細胞工程與腫瘤&S05 腫瘤幹細胞與微...
    S04細胞工程與腫瘤細胞工程可通過在分子水平上的基因操作,重組細胞的結構,改變細胞的功能,製備生物技術藥物,進行研究和臨床應用。腫瘤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運用細胞工程技術及其產品對腫瘤進行診斷和治療,已成為腫瘤研究的新方向。本分會場邀請研究細胞工程與腫瘤的專家學者就該領域的前沿發展進行探討與交流。
  • 專輯徵稿:類器官作為發育(或確定細胞命運)和疾病的模型
    專輯徵稿:類器官作為發育(或確定細胞命運)和疾病的模型 2020-06-21 06: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免疫細胞如何穿越緻密組織,開展免疫救援?
    免疫細胞如何穿越緻密組織,開展免疫救援?正是因為免疫系統24小時晝夜不停地工作,我們的健康才能有效保護。當有外物(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入侵時,免疫系統立即可以調配不同功能的免疫細胞,來對付入侵外物。當人體出現異常細胞(如癌變細胞),免疫系統則可以起到監視的作用,能夠及時發現並清除體內的異常細胞。
  • 耐受性樹突狀細胞:治療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的新手段
    樹突狀細胞是協調免疫反應對抗外來病原體的核心,需要在穩定狀態下調節免疫系統,誘導免疫耐受。具體而言,樹突狀細胞與胸腺髓質上皮細胞通過MHC-II向CD4+T細胞呈遞自身抗原,並在相互作用加強時促進其凋亡。 外周免疫耐受的其他機制有助於維持免疫系統的穩態,避免對「自我」或無害抗原的反應。同樣,DCs也是這一過程的關鍵。
  • 【重磅綜述】衰老細胞對壽命和疾病的影響
    Marco Demaria教授團隊於今年8月《Trends in Cell Biology》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A Senescence-Centric View of Aging: Implications for Longevity and Disease」的綜述文章,介紹了衰老細胞能夠導致衰老和衰老相關疾病的證據,並總結了近年來通過靶向衰老細胞來延緩衰老的研究結果,為清除衰老細胞的應用和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
  • 董晨院士團隊Immunity:細胞因子啟動Th17細胞分化的新機制
    這一發現進一步證實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系統之間存在迥異的機制控制RORγt和IL-17陽性細胞類群的分化和發育。有意思的是,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CNS9主要響應IL-6而非TGF-β信號刺激,並通過與STAT3的相互作用,對整個Rorc基因位點(包括CNS6)的染色體構象開啟具有關鍵作用。
  • 【精彩回顧】「CSCB細胞死亡研究分會」Webinar第八期精華紀要
    該研究首先鑑定出兩個可以使用的Z構象核酸的抗體,充分驗證了它們的特異性,並通過免疫螢光染色發現Z-RNA首先出現在細胞核內,而ZBP1也會在細胞核內富集且與Z-RNA有很好的共定位,這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證明了ZBP1被Z-RNA激活,由此發現了ZBP1介導的程序性壞死的激活最開始於細胞核內,減少ZBP1的核定位能夠一定程度的減緩死亡的發生。
  • 同時激活T細胞和NK細胞,這個免疫靶點有望引領免疫治療下一個十年
    不過,當前免疫療法帶來的持久臨床益處只發生在一小部分患者身上[1],還有很多患者不能從中獲益,這說明一定還有其他的機制限制了腫瘤內的免疫反應。近年來,科學家已經陸續發現了很多免疫抑制信號通路。臨床前的研究也證實,同時阻斷多個免疫抑制通路,可以增強抗腫瘤免疫力。
  • 吞噬細胞症候群,常表現持續性發燒,是免疫系統疾病,有遺傳傾向
    2、繼發性HPS:由多種原因(例如感染和腫瘤)引發的免疫系統激活機制引起的反應性疾病,與多種因素(例如感染,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關。2、繼發性HPS它是由各種原因(如感染和腫瘤)引發的免疫系統激活機制引起的反應性疾病。可以在所有年齡段看到。兒童主要是由病毒和細菌感染引起的。成人通常繼發於感染和惡性淋巴瘤。
  • 補體T細胞受體信號影響卵泡輔助性T細胞的命運決定
    補體T細胞受體信號影響卵泡輔助性T細胞的命運決定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30 15:08:09 補體T細胞受體信號的強度決定了卵泡輔助性T細胞(TFH
  • 吳博文等揭示T細胞線粒體代謝異常參與自身免疫疾病發生
    類風溼關節炎(RA)是一種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主要侵襲關節滑膜,可以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同時大幅提高心腦血管病的發病風險,臨床中也稱之為「不死的癌症」。在臨床發病前很長時間,患者體內的自身免疫耐受已經開始被破壞,自身抗體逐漸產生並最終導致疾病的發生。作為炎症過程的主要參與者,T細胞在RA發病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近年來,免疫代謝(Immunometabolism)逐漸被重視,RA患者的T細胞代謝異常也不斷被報導【1】。
  • 鄧紅雨課題組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胞質核酸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在抵抗病原體入侵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接頭蛋白STING和MAVS的磷酸化修飾對激活I型幹擾素反應是必需的。若天然免疫反應太弱,則宿主不能有效抵抗病原體的入侵;而天然免疫反應過強,則可能導致自身免疫疾病。那麼STING和MAVS介導的信號通路是如何被精確調控的呢?
  • 依諾金的科學從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說起
    前情回顧:隨著免疫學的發展,人們逐漸明白起來,我們身體裡所具有的免疫,是在非常複雜的機制下形成的。免疫機制在體內相互之間的聯繫複雜、廣泛,並非單純的線性關係。從大的方面來說,免疫分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兩大類。
  •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病因是什麼?患上這種疾病,會有什麼臨床表現?
    (2)發病機制原發免疫缺陷症是一種細胞免疫缺陷性疾病,主要是胸腺發育不良、 T細胞功能低下或因T細胞數量減少而引起的 B細胞功能缺陷。內茲洛夫綜合症及核苷磷酸化酶缺陷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導致胸腺發育不良和細胞免疫功能低下。其直接表現為免疫球蛋白總量下降,或免疫球蛋白種類不全,或 IgG亞類不全。
  • 黏膜相關恆定T細胞的發育和功能,及其與微生物的關聯!
    、外周擴張和功能發揮等,在組織中,MAIT細胞能夠整合多種信號並展示出多種效應功能來參與抵禦感染性病原體的防禦過程中去;除了擁有抗菌活性外,MAIT細胞還能夠改善皮膚組織的癒合,這或許就揭示了其會通過與局部微生物群落的雙向相互作用在上皮細胞的穩態中發揮著關鍵角色;在人類機體中,血液中MAIT細胞的頻率會在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與微生物群落的穩態有關)中被修飾,這就進一步強調了MAIT細胞與微生物群落之間的相互作用
  • 【會議通知】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21年全國學術大會重慶 第一輪通知
    為促進我國細胞生物學領域研究人員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國細胞生物學學科的發展,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21年全國學術大會·重慶」將於2021年4月13-16日在重慶舉行。
  • 中國科學家繪製人類海馬體發育的細胞圖譜和基因調控網絡
    該工作系統闡明了人海馬體胚胎發育過程中的基因表達調控網絡和細胞命運決定因子,繪製了高精度發育細胞圖譜,解析了海馬發育過程中的不同細胞類型及其關鍵的分子與調控網絡。海馬體,是由端腦的內側區域發育而來,是大腦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特殊結構。
  • 抗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的非炎性mRNA疫苗研製
    抗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的非炎性mRNA疫苗研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8 16:38:37 德國約翰內斯·古騰堡大學醫學院醫學中心Ugur Sahin研究團隊取得最新進展。
  • 貓咪狗免疫系統疾病怎麼回事,哪些因素會到導致免疫系統攻擊自身
    呼吸系統似乎很明顯,鼻子,氣管和肺,控制著機體的呼吸。通常免疫系統細胞就像城市中巡邏的警察,在機體內巡邏,但它們散落在淋巴結、脾臟、肺、腸中,並在你的血液中循環。然而,有時候免疫細胞不能夠辨別身體內的異己,把自身的細胞當成外物,就會攻擊自身的細胞或者組織,這樣可能會導致自身免疫疾病!
  • 對話楊拴盈教授,聊聊肺癌免疫治療、免疫聯合化療與四藥聯合
    目前最主要的抗原提呈細胞(APC)叫樹突狀細胞,即DC細胞,它能夠捕獲、加工腫瘤抗原,最後呈遞給T細胞。而這就是T細胞活化的第一信號。T細胞活化還需要第二信號,即T細胞上的CD28和腫瘤細胞上的CD86、CD80這些分子結合,這就是協同刺激信號。也就是說,T細胞活化需要兩個信號,第一信號和第二信號,第一信號是抗原,第二信號是協同刺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