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Die-to-Die PHY IP 的系統級封裝的量產測試

2020-12-22 騰訊網

簡介

半導體行業面臨的一個主要挑戰是無法在量產階段早期發現產品缺陷。如果將有缺陷的產品投放市場,將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和聲譽損失。對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網絡和 AI 應用的高性能計算片上系統 (SoC) 的設計開發者而言,尤其如此,因為任何產品缺陷都可能對 AI 研發的工作量或數據處理產生災難性影響。

半導體行業已經開發出了一系列測試方法,來提高量產測試的速度和覆蓋範圍。而且這些方法已經標準化,企業可以在最終產品製造的不同階段(從晶圓測試到晶片測試再到板級測試)使用通用的測試指標和接口,以提高效率。

本文介紹了如何使用Die-to-Die PHY IP 對系統級封裝 (SiP) 進行高效的量產測試,以確保最終產品沒有缺陷,並保持儘可能高的量產良率。同時也闡述了Die-to-Die PHY IP 內部測試功能如何擴展所有die 的測試範圍

SiP 測試的挑戰

將多個裸die集成到一個封裝,再次引起了人們的興趣。促成這一趨勢的因素有兩個:一方面設計複雜性日益提高;另一方面 SoC 的尺寸太大,難以實現經濟高效的單片集成,也不具備在技術和經濟上更有意義的工藝節點下實現不同 SoC 功能的靈活性。

SiP 是在一個封裝中集成多個die(或「chiplet」)的晶片。這些既可以是多個相同的chiplet,以提高系統性能;也可以是不同的chiplet,以經濟高效的方式為系統帶來更多功能。

通常,chiplet由不同的供應商生產之後,集成到同一封裝中。如圖 1 所示,現代的 2.5D 或 3D 封裝技術以複雜的方式集成了多個die,利用(較為簡單的)有機基板或(較為複雜的)矽中介層、矽橋和矽過孔 (TSV) 來傳送die之間以及到封裝外圍的信號。

圖 1:具有不同繞線功能的不同封裝技術

單個die、封裝「結構」(中介層、TSV、bump)和封裝組件可能會受到良率的限制。即使每個單獨元件的良率都比較高,SiP 的總良率(所有不同元件的累積良率)也可能會非常低,如以下公式所示:

良率SiP = 良率NDiex 良率封裝x 良率組件

其中,N = 同一封裝中集成的die數。

以一個帶有 4 個 die 的 SiP 為例,每個die的良率均為 90%,良率為 100% 的封裝和集成,其總 SiP 良率僅為 65% 左右。對於高級工藝節點中的大型die,個體良率為 80% 就很不錯,但最終的 SiP 良率可能會非常低,約為 41%。基本上,即便有3個die是無缺陷的,但只要有1個die有缺陷,就會使整個 SiP 失效。

為了提高良率,企業需要遵循兩個原則:

1、確定並且僅在封裝中集成已知合格die (known good dies, KGD)。這樣,上例中的總 SiP 良率等於各個die的良率。

2、集成後,驗證跨die的功能,以檢測集成過程中的缺陷,以及其他難以通過測試單個die來識別的缺陷(例如,在單個die測試期間可能無法檢測到有缺陷的bump)。

通過在die層面和集成系統層面開展測試並修復功能,避開缺陷或以其他方式克服已發現的缺陷,還可以幫助提高良率。這樣的測試和修復功能可以包括冗餘或其他方案,並且對於大型的常規結構,例如存儲器或跨die的非常寬的總線,特別有用。

鑑於 SiP 測試頗為複雜,並且die來源各不相同,在整個生態系統實現標準化的測試基礎架構和方法,對SiP 和chiplet生態系統的成功至關重要。IEEE 和其他標準組織正在加緊為 3D 封裝die制定新的測試架構標準。

SiP 測試架構

例如,最近發布的 IEEE 1838 為 SiP 產品定義了標準化的模塊化測試訪問架構,幫助系統設計人員和測試工程師高效地驗證其產品,如圖 2 所示。

圖 2:IEEE 1838 測試訪問架構,用於測試單個die、集成die和封裝 SiP

IEEE 1838 基於針對單片 SoC 的現有測試標準(例如 IEEE 1149.1、IEEE 1500 等),定義了一種測試架構,用於管理單個die和集成die的測試,僅需增加最少的測試電路,即可實現完整的die-to-die功能塊的測試覆蓋範圍。

IEEE 定義了一個用於測試控制和低速測試數據訪問的串行埠(基於 IEEE 1149.1),該埠在每個die中實現並且即使在最終集成後仍可訪問;同時定義了一個可選的並行測試訪問埠,但在集成後可能無法訪問。這些埠減少為僅使用一組測試bump進行非集成die測試,或者無縫連接到另一個die中的相應埠,從而擴展了測試基礎架構,以涵蓋集成後的die內或die間測試。

此外,IEEE 定義了測試的層次結構,將工作劃分為 KGD 的die內測試、封裝後組件的die間測試,以及封裝組件本身的die間測試,如圖 2 所示。

在每個die內部,可以定義更多測試層次結構,按照既定方法來測試數字邏輯塊、存儲器塊以及其他具有掃描鏈和內置自測 (BIST) 結構的模塊。die之間的數字連接是基於邊界掃描鏈進行測試的。

高速模擬塊測試通常基於功能測試進行,但也可以通過添加與測試基礎架構銜接的合適測試包裝器,集成到測試管理層次結構中,如圖 3 所示。

圖 3:Chiplet內部的測試架構層次結構,包括用於在整個測試基礎架構中集成高速模擬塊測試功能的包裝器

為了實現測試自動化並縮短測試時間,高速模擬塊(例如高速 PHY IP)必須提供足夠的測試覆蓋範圍。這在考慮高速die-to-die鏈路時,變得更具挑戰性。對於此類情況,需要依靠高速 PHY 內置的測試基礎架構,對包括兩個die上的 PHY、關聯的bump和封裝鏈路在內的完整鏈路進行測試。

實現die間連接的高速 PHY 必須包括許多測試設計 (DFT) 功能:

用於靜態和快速檢測數字電路中的故障(固定型、開路、傳輸/跳變緩慢)的掃描鏈

內置自檢 (BIST) 功能,儘可能地檢測特定數字和模擬模塊

內部環回測試單個 PHY;這些環回可能很淺(覆蓋數字電路),也可能很深(覆蓋所有發射和接收信號路徑,直至達到bump或儘可能接近bump,而不會避免對任務模式性能的影響)

支持偽隨機模式或特定模式的模式生成器和匹配器

能夠掃描參照位和相位以生成通過/失敗眼圖,確定設計裕度

從一個die到下一個die的外部環回,將測試覆蓋範圍擴展到了bump和die-to-die走線,如圖 4 所示。

圖 4:實現內部和外部環回的die間 PHY

已知合格die的測試

強制性的初始步驟在 SiP 中進行集成之前執行,先確定有缺陷的晶片,以便僅集成 KGD,從而顯著提高整體生產良率。

在封裝之前,先對裸片進行 KGD 測試。對於符合 IEEE 1838 標準的die,使用標準的串行和並行測試訪問埠,以通過一組精簡的測試bump訪問die的完整測試基礎架構。

模擬塊內的測試功能(例如高速 PHY IP)也通過符合 IEEE 1500 標準的包裝器與die測試基礎架構互連,從而也可以進行 PHY 測試。

根據die的內置測試功能和die中的各個塊,可以實現很高的測試覆蓋率,以確保正確識別 KGD。然而,即使在最好的測試覆蓋場景中,也有一些項目不能在裸片層面上得到充分覆蓋。例如,有缺陷的bump或敏感輸出驅動器的最後一級,以及低噪聲放大器的第一級,都無法獲得高速 PHY 的深度環回覆蓋。其他示例包括跨越兩個die的功能,例如控制迴路。

將覆蓋範圍擴展至此類缺失項以及die間連接,將在集成的 SiP 上於測試策略的後續步驟中執行。

假設兩個die均符合 IEEE 1838 標準,則將die的測試基礎架構無縫合併到同一個(「第一個」)die的測試埠處評估的單個結構中,並利用輔助測試埠擴展到下一個die。

現在可以啟動測試,例如針對數字引腳的邊界掃描 EXTEXT 以及針對高速 PHY 的跨die環回測試,將測試覆蓋範圍擴展到die的外圍以及封裝本身。

其他良率改善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上述分層測試方法可能還是不能將良率提高到所需水平。

這時可以考慮在兩個die之間設置較寬的並行接口:例如,在存儲器和數字晶片之間設置高帶寬存儲器 (HBM),或在兩個數字晶片之間設置高帶寬互連 (HBI)/高級接口總線 (AIB)。這些接口可能有成千上萬個使用微型bump的引腳,並在中介層設置非常密集的走線以連接這些引腳。在這種情況下,基板走線或微型bump的良率可能非常低,導致產生 KGD 損失。對於此類情況,可以採用一種補充的測試和修復策略,依靠每個 PHY 上的冗餘引腳以及相應的冗餘微型bump和走線,可以在最終產品集成後額外恢復更高的良率。

結語

在市場需求不斷增長的情況下,需要將多個die集成到同一封裝中,以用於高性能計算應用和許多其他應用,對die(集成前和集成後)的測試成為實現預期良率的關鍵所在。基於標準的die測試基礎架構,必須將測試覆蓋範圍擴展至裸片層面和集成 SiP 上。Die-to-Die 接口的功能同時涵蓋了組成鏈路的兩個die,因而在測試策略中起著重要作用。die-to-die PHY IP 必須包含一些測試功能,能夠簡化裸片級和集成後鏈路本身的測試,同時能夠集成在晶片測試基礎架構中。

新思科技為 USR/XSR 和 HBI 鏈路提供了一種 die-to-die PHY IP 產品組合。嵌入式誤碼率 (BER) 測試儀和無損二維眼圖監控功能,為信道性能提供了片上可測性和可見性。新思科技藉助先進 FinFET 工藝中的可用 IP 以及易於集成的所有必要分析和報告,為設計人員提供了必要的全面支持,以加速用於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網絡和 AI 應用的高性能計算 SoC 設計。

作者:新思科技高級產品營銷經理 Manuel Mota

相關焦點

  • 選擇合適的 IP 實現 Die-to-Die 連接
    本文介紹了 die-to-die 連接的幾種不同用例,以及在尋找用於 die-to-die 連接的高速 PHY IP 也可以使用基於有機基材的傳統低成本封裝。在這種使用情況下,一個晶片中的 IPU 可能需要依賴於極低延遲的短距離 die-to-die 鏈路來訪問另一個晶片的 SRAM 中的數據。
  • 為裸片到裸片( Die-to-die)間連接選擇正確的IP
    優化SoC良率的更好方法是將SoC分為兩個或多個相等的同質die(如圖1所示),並使用 die間PHY IP連接 die。在這種用例中,關鍵的要求是極低延遲和零誤碼率,因為更小的多個 die的表述和表現必須像單一die一樣。PPYEETC-電子工程專輯
  • 裸片到裸片(Die-to-die)間的連接該選擇什麼樣的IP?
    優化SoC良率的更好方法是將SoC分為兩個或多個相等的同質die(如圖1所示),並使用 die間PHY IP連接 die。在這種用例中,關鍵的要求是極低延遲和零誤碼率,因為更小的多個 die的表述和表現必須像單一die一樣。
  • die的意思是死亡,die a death是什麼意思?
    die是一個常見的單詞,剛開始接觸die這個單詞的意思是死亡。今天我們就看一下,die除了死亡以外的意思,以及一些常用的習語。首先,die可以做動詞,意思是死亡、凋謝、渴望等。這句話中的dying是die的現在分詞,意思是渴望。其次,die可以做名詞,意思是硬膜、骰子。這兩個意思是知道就行,平時用的比較少。最後,看一下關於die的習語與短語。
  • 光威TYPEα普通馬甲內存條,南亞A-DIE HR顆粒穩超3200MHZ
    普條居然採用南亞A-DIE HR顆粒,光威TYPEα內存條穩超3200MHZ上次我們對光威深淵3000 16G DDR4 RGB遊戲內存條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是:光威深淵3000 16G DDR4 RGB遊戲內存條採用了南亞A-die GZ顆粒(DDR4-2400),超頻至3333NHZ,穩定運行。 而今天,我們將對光威TYPE α系列2666 16G DDR4普通馬甲條進行測試。光威TYPE α 2666 16G DDR4 時序19-19-19-43,價格429,終身質保。
  • 外國人也說No zuo no die?
    還在用no zuo no die嗎?04No zuo no die?除了以上三種說法,其實很多在中國生活多年的外國朋友也會說:No zuo no die.文化本就有互通的地方,像是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近年來還有很多Chinglish被收入美國的俚語詞典:像是Da ma(大媽)和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
  • 晶片測試的幾個術語及解釋(CP、FT、WAT)
    CP是把壞的Die挑出來,可以減少封裝和測試的成本。可以更直接的知道Wafer 的良率。FT是把壞的chip挑出來;檢驗封裝的良率。現在對於一般的wafer工藝,很多公司多把CP給省了;減少成本。CP對整片Wafer的每個Die來測試而FT則對封裝好的Chip來測試。CP Pass 才會去封裝。然後FT,確保封裝後也Pass。
  • 鐵桿粉絲 die-hard fan
    請看相關報導:Time is running out for Oprah’s die-hard fans, and they were feeling the heat Tuesday as they waited in line outside Harpo Studios in the hopes of getting into one
  • 德語外來名詞的der die das?入鄉隨俗 oder 特立獨行?
    沒錯,確實有很多外來詞是中性,但是陽性和陰性的也不少啊,就比咱們文章開頭那兩個詞,就是der Computer, - 和die Recherche,-n,那麼這些又該怎麼記呢?別慌,老規矩,又到了姜老師的乾貨大放送時間。
  • 2019年中國本土封裝測試代工十強榜單
    封裝技術、IPM、刀片式水冷式IGBT模塊、Clip、Dr.Mos、Toll and LFPAK研發完成,部分己實現量產;具備了LCD /OLED DRIVER的封裝技術,合肥通富顯示驅動電路封測線客戶相繼量產,12英寸TDDI具備了8K LCD Driver COF的生產技術能力;存儲DRAM封測工程線建成,客戶產品考核已完成;在先進封裝方面,具備了Fan-out、7納米Bumping等先進封裝技術
  • 每日一句英譯英:Cross my heart(and hope to die)
    每日一句英譯英:Cross my heart(and hope to die)學英語我們一定要做「翻譯」沒有錯。可是,把英語「翻譯」成中文是「翻譯」,把英語「翻譯」成英語不一樣也是「翻譯」嗎?把舊有觀念調整一下,格局就徹底改變了,見到英語I cross my heart(and hope to die),你會把英語:I cross my heart(and hope to die)翻譯成中文「我發毒誓」才「看得懂」,你把它同樣「翻譯」成英語I swear不也一樣「看得懂」嗎?
  • 美國人說「Do or die」真的是要麼做,要麼死嗎?
    這個英語表達就是do or die。新來的小夥伴記得拉到最後存下英文卡片並且參與我們的每日英文打卡。Do or die美國人說do or die,真的是要麼做,要麼死嗎?其實還真的是。所以do or die有一種不屈不撓,決一死戰,關鍵時刻的感覺,可以用連字符連起來寫也do-or-die,也可以單獨寫do or die,通常來說它是做形容詞來使用,也可以用作動詞。
  • 2017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主題曲 Legends Never Die歌詞介紹
    Justin Tranter  製作:拳頭遊戲音樂團隊/Alex Seaver of Mako/Oliver  混音及母帶後期:拳頭遊戲音樂團隊  演唱:Against The Current  合音製作:拳頭遊戲音樂團隊/Colin Brittain  編外合音製作:Alex Goot  Legends never die
  • 另類RPG《Hero must die. again》測評
    《Hero must die. again》是一款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另類RPG。之所以稱其為另類,是因為這款遊戲的主角是一位「逆成長」的勇者——出場時實力強勁秒殺反派大魔王,但正戲中卻是越來越弱的。在《Hero must die. again》的劇情設定中,玩家扮演的主角是一位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和心愛的女人而不得不撇開隊友與魔王單挑的勇士。雖然魔王被打敗,但勇士的生命也走到了終點。不過,神派來了天使,賜予了勇者最後五天時間留在人間,了卻自己的心願,這樣就可以沒有遺憾地進入天堂。聽起來很感人的故事。
  • 不必再為如何證明「你die是你die」這樣的問題頭疼了
    曾經,怎麼證明「你die是你die」這樣的事情被老百姓當作一個哏,用來吐槽有些部門的作風。現在,這樣的問題解決了,究竟怎麼回事,一起看看。
  • 奧來德封裝材料取得重大突破 率先實現國產化量產
    來源:時刻頭條日前,記者獲悉,吉林奧來德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封裝材料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產品綜合性能已經達到國外同等水平,其中部分物理性能和穩定性表現突出,在水、氧阻隔方面具有良好的表現。OLED作為極具潛力的新型顯示技術,其發光層的多數有機材料對水、氧氣及其他汙染物極為敏感,因此必須採用具有良好水氣阻隔性能的材料進行封裝。目前,行業內進行柔性封裝時主要通過封裝材料和無基層疊加的方式進行封裝,其中封裝材料主要通過列印的方式進行加工。當前,國內外的封裝材料都是三星公司獨家提供,嚴重製約著國內OLED產業鏈的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 Die,died和dead都代表「死」,那它們有什麼區別呢?
    最近發現有一個詞,很多人會容易混淆,那就是die。趕緊頭腦風暴一下,Die,died和dead都代表「死」,那它們有什麼區別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捯飭一下,並且,更重要的是要捯飭一下關於這三個單詞時態的使用。
  • No zuo,no die,no life不作不會活
    No zuo,no die,大家都聽過嗎?不作就不會死。但是我今天想讓大家記住的不是No zuo,no die,而是No zuo,no die,no life.不作不會活。「作」是什麼?「作」就是不安現狀的瞎折騰。我這個人就挺愛「作」的。老師家長從小就告訴我等你成功的時候一堆女生等著你挑。而我卻始終堅持著用心待人。想去改變全世界,讓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