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慈谿,國內健身器材製造業龍頭浙江力玄運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每天在加班加點趕訂單。
「目前7月的訂單已經排滿,工廠的產能已經趨於飽和。預計上半年的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將增長30%左右。」公司董事長吳銀昌說。
當前全球蔓延的疫情,給製造業造成了巨大衝擊,但在寧波,有不少像力玄運動這樣的老牌製造業企業憑藉多年的經驗積累和應變能力,抓住市場變化的機遇,或求新求變或轉型升級,努力開拓新的發展局面,實現逆勢增長。
自3月份全面復工復產以來,寧波外貿連續3個月實現逆勢增長。這背後既有寧波外貿人的頑強拼勁,更體現了寧波先進位造的深厚底蘊和強大的韌性。
保持領先,增強「免疫力」
力玄運動是慈谿市「十強工業企業」之一,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生產健身器材核心零部件,後進入整機生產領域。
憑藉著多年積累的設計研發、生產製造和供應鏈優勢,逐漸成為出口健身器材製造龍頭,產品遠銷歐美2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與世界一流的健身器材品牌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
這些年,儘管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但力玄運動依舊穩步發展,最近三年產值更是以每年30%的速度快速增長,去年產值近16億元。
今年疫情爆發後,人們的社交空間被大大壓縮,不少人開始在家運動健身,健身器材因此迎來了一輪小爆發,力玄更是強勢崛起,訂單紛至沓來。
力玄並沒有滿足於現狀,而是著眼未來開啟了新一輪的發展規劃——
與法國某知名運動連鎖品牌成為戰略合作夥伴,並一起新建的全新生產基地。目前已經完工,下半年便可投產。隨著這個新工廠產能的逐步加入,吳銀昌估計今年力玄的銷售有望突破20億元。
20億元的銷售在別的行業可能並不算突出,但在國內健身器材領域,力玄已成為生產製造端的「單項冠軍」。要知道,目前國內健身器材唯一的A股上市公司英派斯2019年營業收入也只有9億餘元。
力玄能夠取得這樣的行業地位,與其堅持主業、深耕製造密不可分。
健身器材行業看似門檻不高,其實並不好做。在外行人看來,健身器材無非是跑步機、動感單車、划船機等品類,其實細分起來有800多個品種。而且每一個品牌、品類的生產工藝都不盡相同,因此力玄搭建了包括產品研發、模具設計、電子設計、焊接、噴塗、裝配、檢測試驗等一整套產業體系。
現階段,對於OEM企業來說,按單生產的模式遭遇到訂單、物流停滯,就會對企業產生巨大影響,且風險無法轉移。而力玄的ODM模式,與客戶一同開發、設計,即保證了訂單,又能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為企業留出支持發展的利潤空間。
目前,力玄擁有研發設計團隊200餘人,每年都會開發30款至50款新品,取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00多項,外觀專利200多項,還有多款產品在國際獲得工業產品設計大獎。
下一步,力玄準備逐步在新工廠實施智能化技術改造,開發更多智能化健身器材,並進一步提高品控能力,同時還準備藉助資本的力量,不斷做大做強,向全球健身器材製造龍頭看齊。
除了力玄這樣的外向型健身器材企業,專注國內市場的健身企業,今年上半年也取得了不錯的發展,寧波海德健身就是典型。該公司總經理陸暢介紹,1~5月,海德的銷售收入增長率在80%以上。
這得益於其在電商渠道的全面發力。前幾年,海德就在天貓、京東等電商渠道提前布局和建設,疫情期間其部分線下實體渠道得以順利轉移到線上,從而保證了市場份額不斷增長。
「我們也將積極研究如何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智能技術,讓用戶健身的體驗感、專業性和黏性更強,避免以往跑步機買到家裡一個月就淪為晾衣架的窘境。」陸暢說。
據華商情報網分析,中國目前健身器材的消費主力年齡分布集中於20~35歲,這個年齡段的佔比達到88%左右。2019年,國內健身器材銷售額在400億元左右。機構預測未來5年,將實現一倍以上的增長。
把握風口,重塑供應鏈
盤點在這輪疫情中逆勢上揚的產業,奉化的氣動元件絕對名列前茅。
氣動元件聽起來似乎離老百姓的生活很遠,但從我們日常釘釘子的鉚釘槍到汽車裡的氣缸,從口罩機壓制熔噴布的設備到高鐵動力總成中的元件……氣動技術應用無處不在。
正是口罩機、呼吸機的井噴式增長,讓奉化的氣動元件企業從今年3月復工復產以後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奉化是「中國氣動元件之鄉」,經過近40年的發展,目前已經擁有氣動元件企業400餘家,年工業產值超過60億元,從業人數超1萬人,佔全國市場份額超三分之一,佔全國出口份額一半以上。
近年來,這裡還湧現出了亞德克、佳爾靈、索諾、億太諾、星宇等行業龍頭,為國防裝備、國產高鐵、工業機器人提供了替代進口的關鍵零部件。
儘管在這輪疫情中,奉化氣動行業意外地因口罩機的超常訂單斬獲頗豐,但行業暴露出的問題並沒有緩解。各自為戰、信息不對稱、同質化競爭等問題,仍然讓奉化氣動處於製造業產業鏈微笑曲線的下方。
「傳統製造業的出路在轉型,轉型的方向是成為製造服務業,從提供產品到提供成套解決方案。現在方向很明確了,那就是網際網路化,產業數位化。」廣東精工智能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丁佰勝在奉化參加氣動工業協會會議時指出,「以前是一招鮮吃遍天,現在打的是『移動靶』,不變革就放空槍。」
此外,氣動元件有2萬多個品種,100多萬個型號規格,質量價格天差地別,採購的難度大。因此,由星宇氣動自控元件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牽頭搭建的「工星人」工業互聯平臺應運而生。
「工星人」著眼於打造面向未來的供應鏈,通過平臺大數據分析,可以讓生產者清楚了解需求方需要什麼、要多少,原料和產品的庫存大大降低,資金周轉率大大提高,同時數據分析可以為客戶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這便是供給側改革。其目標是打造成該行業的「阿里巴巴」,形成百億級智能裝備系統集成產業生態集群。
對於「工星人」的發展方向,其創始人曹可星這樣解釋的——
「除了網際網路電商賦能,工星人平臺還加入了金融支持、科技賦能、人才培養、 開放資源等功能。通過交易數據鎖定每筆交易的真實性,銀行便可以放心提供信貸支持;通過星宇多年的行業技術沉澱可以為同行提供技術方案;通過人才培養優化奉化產業生態;通過開放平臺資源吸引更多的合作夥伴加入進來,將奉化的氣動元件行業生態做強做大。」
曹可星是名95後、創二代。她表示,積極擁抱網際網路等新技術,是傳統製造業的不二選擇,這也是寧波製造業勇立潮頭、不斷踏浪前行的希望所在。
堅守品質,跨界顯身手
如果說,力玄運動和星宇氣動的爆發是「偶然中的必然」,那麼雪狼的轉型則完全是意外中的意外!
「本來以為只會應急一段時間,沒想到這防護服一做就持續了4個多月了。」回望過去的幾個月,寧波市雪狼戶外服飾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曹贇仍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雪狼戶外是國內最早一批涉足並專注於戶外裝備的研發和生產的體育企業,原本和醫用物資八桿子打不著,但是突如其來的疫情把兩者栓在了一起。
2月5日,寧波市政府緊急摸排適合生產醫用口罩、防護服、隔離衣等醫用物資的企業,雪狼戶外成為了4家符合條件的企業之一。在緊急培訓後,曹贇帶著團隊開始馬不停蹄地改造車間,從剛開始3個人撐起整個研發生產過程,到工人全副武裝上位,雪狼工廠裡響起「噠噠噠」的縫紉節奏,就一直迴蕩至今。
其實,那段時間,不少企業選擇轉型,加入防護物資生產「大軍」,但隨著疫情逐漸被控制,那些「應急後備軍」逐漸回歸了主業。而雪狼戶外的防護服的訂單量卻仍在成倍增長。
常言道「隔行如隔山」,從臨陣磨槍轉產上陣,到訂單拿到手軟,雪狼究竟有什麼制勝法寶?在曹贇看來,堅守質量紅線,是他們逆勢爭鋒中的唯一籌碼。
「做戶外服飾的時候,我們會投入極大的熱愛和精力去不斷考慮完善透氣、輕便等性能,希望穿戴者擁有舒適的體感。防護服的意義相較於之前的服飾更為特殊,盈利是其次,細節絕不能馬虎,這是我們接手這個工作後就定下的初衷。」曹贇介紹道。
正是在這種信念的支撐下,雪狼在每件產品送達客戶之前,都要經過嚴格的自檢程序,確保出廠一件、合格一件、安全一件。
當十萬件防護服出口到日本,東京都政府對其採取了嚴苛的全檢,這次檢查反而成了雪狼的試金石。在經過嚴格檢驗後,東京都政府立馬下了一百萬件訂單。這樣的案例在雪狼積壓的訂單中,比比皆是。
同時,不斷創新,是雪狼吸引客戶的另一塊磁石。為了滿足不同應用場景裡的使用需求,在轉產4個多月裡,雪狼陸續研發了四種面料,結合壓膠技術等十幾種工藝,形成了豐富的產品儲備。其中,一種可重複洗滌面料的防護服,還進入了美國的知名醫院。
有一個客戶,持續接觸了兩個月遲遲不下訂單,在旁觀了雪狼從趕鴨子上陣,到逐漸形成專業化、精細化的產品鏈條之後,一個訂單就下了300萬件。客戶表示,不出意外,雪狼會是其長期的合作對象。
「當然,我們能從內銷轉向外貿,也得益於寧波有良好的外貿基礎,我們接觸到的第一批客戶很多是本地外貿公司幫忙引薦的。」據曹贇透露,這些紛至沓來的訂單,讓今年雪狼戶外的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了5倍多。但他也表示,雪狼生產的防護服其實利潤並不高,高性價比也為他們不斷吸引海外客戶提供了市場基礎。
無論是力玄的龍頭崛起,還是奉化氣動行業迎風起舞,抑或是雪狼戶外跨界飛揚,與其說是疫情帶來的新生機,不如說是一次內外兼修的全新淬鍊!而這正是寧波製造業不斷發展壯大、行穩致遠的秘密所在!
東南商報記者樂驍立史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