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理、麗江、西雙版納、香格裡拉相比,昆明通常被作為雲南之旅的中轉站,在大家心中止步於『四季如春』的簡單印象。可事實上,昆明魅力遠不止中轉站這麼簡單。
這裡有全亞洲最大的鮮花交易市場,花香讓昆明的氣息香甜又浪漫;有很多由舊廠房變身來的文創園,以及源源不斷的獨立書店和咖啡館,讓人在豐富的文藝選擇中犯難;還有那些民國時代的老建築,每一個都透露著昆明在民國時代的文武雙全。
鬥南花市
作為省會和區域地理中心,雲南各地的花卉和食材,都會大規模湧入昆明。鮮花也讓城市更配得上『春城』美譽。
鬥南花市是僅次於荷蘭阿爾斯梅爾的世界第二大花卉市場。晚上8點後,鬥南如菜市場般,到處是論斤賣的情人草和滿天星、高如火把的天堂鳥、盛放於乾花叢中的各式玫瑰……很多人會拿著電筒和筆記本,記錄當天花價。
這裡專門有花卉分區,負一樓是繡球花,按枝賣,每一枝都會配有專門的營養液;一樓是玫瑰花,有認不全的品種和品級;二樓是多肉和永生花專區。好消 息是現在所有的花材都可以郵寄。
呈貢區鮮花大道141號
9:00~23:00
尚義花市
遠道而來的非自駕旅行者,如果不想折騰轉公交去鬥南花市,那麼在市中心的尚義街花市,也可以買到很多質量不錯的花材,雖然價格免不了比鬥南略微貴一點,這裡很多的花店開有個人風格明顯的花藝培訓,服務眾多婚慶公司。花市旁邊還搞了一條滇越風情街,可以看見以前的小米軌。
盤龍區聯盟路和北京路交叉口
篆新菜市場
昆明植物園這個市中心的寶藏菜市場早就成了全國網紅。新鮮的日常應季蔬菜是主體,雲南各地的野生蔬菜和配料也都能找到。
熟食滷菜區永遠有排隊的人,老字號王氏粉蒸肉和千張肉下午4點開賣,大概6點就洗鍋了;味美軒滇味滷菜的糖醋排骨雖然有點貴,但入味銷魂;裡面還藏著昆明著名的一家豆花米線店,一趟下來也該吃得差不多了。
五華區新聞路268號
早上7點半開始開放
M60/金鼎文創園
和北京的798、上海的莫幹山M50、成都的東郊記憶類似,昆明也有了自己的文藝新站點——M60。
M60位於市區北部這片3公裡半徑的山頭, 曾是蓄電池廠和氧氣廠所在。產業升級和轉型後,進駐其間的大量廣告公司、攝影工作室、布藝刺繡作坊和創意餐館,把此處打造成供人美美自拍的網紅點。
曾經的職工浴室成了經常上演舞劇和音樂會的『澡堂空間』,而旅居過瑞典的曾小剛,在一棟宅院裡搞起當代古琴研習社,風雨聲、沏茶聲、桌球落地聲,經常合著琴聲,入了專輯。
五華區學府路和普吉路交叉的兩邊
CGK
這是昆明當代美術館的英文縮寫,美術館兩層的展覽空間位於公園1903標誌性的凱旋門『褲腰』部位。
有著大量中高檔西餐的公園1903,本就是一個值得逛街的新鮮地盤。而總在跨國合作的CGK,又是一次邊疆與外來藝術合體的重要存在。
藝術總監謝飛(Jeff Crosby)是個能說昆明話的美國人,也經常在周四晚出任雙語嚮導,給正在進行中的展覽做導遊。這裡的展覽更新頻 率適中,且常伴有相關講座。
公園1903凱旋門
麥田書店
離開證券公司後,老資格文青馬力一邊玩著自己的『奇怪的日子』樂隊,一邊獨立經營著麥田書店。
店自開業來搬過好幾處,現在保存下兩片『麥田』。僅17平方那片,還在雲南大學旁的文化巷賣唱片;大10倍以上的這片,則位於國防路中段,效果不錯的視聽室經常也用作觀影會、民歌音樂會和各類偏門知識分享會的場地。
既然有麥田,就得有守望者塞林格,這曾是馬力的另一處咖啡館,倒手後,現在也舉辦從放映會到脫口 秀的各類活動。
麥田新店:國防路78號2-1
塞林格咖啡:白雲巷17號
芒果探戈(MangoTango)
店面十分不起眼,但踏入店內,牆上的牌匾寫著『果然老實人,因是新鮮味』,唱片機、各種黑膠、 二手書、壁畫和佛像掛畫給店裡增加了濃厚的復古色彩。
老闆王哥做了13年的咖啡,專注於雲南豆的研究和推廣,從到雲南各個山區的村莊尋豆到曬豆、烘豆,他都親自上陣,保證自家咖啡脫離機械化的味道。工科背景出身的他動手能力極強,手衝設備、烘豆機、過濾水裝置等均由他改裝而成。
店主不強調讓日曬雲南豆過度發酵,而是更追求賦予豆子多層次風味。在芒果探戈,你能喝到高黎貢山、保山、普洱等地的小眾單品豆,還可以嘗試用粗可可豆製成的滇越手工黑巧克力。
五華區白雲巷34號
光萃咖啡(Lighting Cafe)
上世紀的文化巷街邊有多家茶館,曾吸引沈從文、汪曾祺等作家頻繁光顧,現在卻少了很多這樣的氣氛,光萃的老闆馬小龍和鵬安注意到了這點,便將咖啡館選址在此。
沿著狹窄樓梯走上二樓,座椅高度舒適,能讓客人們賴著待上一天。光萃使用頂尖咖啡設備,磨豆機有Mythos One(意式)、Mahlkonig(單品),意式咖啡機是La Marzocco BP70,吧檯常備十餘種單品咖 啡豆,既有少數派、m2m等知名品牌豆,也有獨立烘豆師的供貨。
店裡主打淺烘豆,手衝拼配『玉蘭』是光萃對咖啡的獨到見解,經日式烘焙手法處理的17年曼特寧供客人大膽挑戰。
五華區文化巷38號二樓
雲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
建於清末的雲南陸軍講武堂曾與黃埔軍校齊名,學校為角力各方輸送過許多精兵強將,甚至為越南、緬甸和朝鮮等東亞鄰國也培養過軍事人才。
如今這座軍事學堂舊址被改建成雲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在主樓和兩廂側翼展覽,院內操場西側還有一處中國遠徵軍主題展。
博物館外不遠的翠湖南路還有另一座鵝黃色西洋別墅,是盧漢公館舊址,即民國末年雲南省主席的宅邸,如今小樓作為雲南起義紀念館開放,參觀需預約。
翠湖西路22號,近翠湖公園西門
文林街和文化巷
走出凝重戰爭的煙雲,再追尋學子腳步。出講武堂順翠湖北路走到西倉坡路口,路上會經過聞一多遇難處。走出西倉坡巷子右轉,過路口就是文林街和文化巷。
文林街得名於『文人如林』,民國時因附近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師生的光顧,成為文化沙龍聚集地,文人們在茶館裡學習知識議論時事,碰撞出新思想的火花。汪曾祺關於聯大回憶散文中,不少他曾快意吃喝過的店家,都在文林街一帶。
文林街與文化巷及周邊的街區 24小時開放
咖啡館通常營業到23:00
你對昆明有什麼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