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 (Consumer Price Index 物價指數) 是政府用來衡量通貨膨脹的其中一個數據.通俗的講,CPI就是市場上的貨物價格增長百分比.一般市場經濟國家認為CPI在2-3%屬於可接受範圍內,當然還要看其他數據。
適當的CPI增長會拉動投資和消費,個人認為CPI過高始終不是好事,高速經濟增長率會拉高CPI,但物價指數增長速度快過人民平均收入的增長速度就一定不是好事,而一般平均工資的增長速度很難超越3-4%。
2020年12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0年11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
一、CPI環比和同比均下降
11月份,隨著各地區各部門持續推進「六穩」「六保」工作,豬肉等重要民生商品價格繼續回落。
從環比看,CPI下降0.6%。其中,食品價格下降2.4%,影響CPI下降約0.53個百分點。食品中,隨著生豬生產不斷恢復,豬肉價格繼續下降6.5%,降幅收窄0.5個百分點;鮮菜和雞蛋供應充足,價格分別下降5.7%和1.6%。
非食品價格由上月上漲0.1%轉為下降0.1%,影響CPI下降約0.09個百分點。非食品中,旅遊淡季出行減少,飛機票、旅遊和賓館住宿價格分別下降15.6%、4.4%和3.4%;冬裝新品上市,服裝價格上漲0.4%。
從同比看,受去年同期對比基數較高影響,CPI下降0.5%。其中,食品價格由上月上漲2.2%轉為下降2.0%,影響CPI下降約0.44個百分點,是帶動CPI由漲轉降的主要原因。
食品中,豬肉價格下降12.5%,降幅比上月擴大9.7個百分點,影響CPI下降約0.60個百分點;雞蛋、雞肉和鴨肉價格分別下降19.1%、17.8%和10.8%,降幅均有擴大;鮮菜價格上漲8.6%,漲幅回落8.1個百分點;鮮果價格上漲3.6%,漲幅擴大3.2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由上月持平轉為下降0.1%,影響CPI下降約0.06個百分點。
二、PPI環比由平轉漲,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生產價格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PPI)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
11月份,工業生產穩定恢復,市場需求持續回暖,工業品價格繼續回升。
從環比看,PPI由上月持平轉為上漲0.5%。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0.7%,漲幅比上月擴大0.6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由上月下降0.1%轉為上漲0.1%。調查的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價格上漲的有24個,比上月增加12個,上漲面達六成。
主要行業中,價格漲幅擴大的有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上漲4.1%,擴大1.2個百分點;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上漲2.0%,擴大1.7個百分點。
價格降幅收窄的有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下降29.8%,收窄0.6個百分點;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下降16.3%,收窄2.2個百分點;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下降3.0%,收窄3.0個百分點;煤炭開採和洗選業,下降2.9%,收窄2.6個百分點。
據測算,在11月份1.5%的同比降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0,新漲價影響約為-1.5個百分點。
在中國經濟持續回暖的背景下,CPI卻罕見地由漲轉降,原因是什麼?我們需要為此而擔心嗎?
食品價格下降是主因
此前一段時間,食品尤其是豬肉價格成為CPI上漲的推手。如去年同期的11月,豬肉價格同比上漲110.2%,將當月CPI同比漲幅抬升至4.5%的高位。
如今CPI走低,食品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表示,11月份,隨著各地區各部門持續推進「六穩」「六保」工作,豬肉等重要民生商品價格繼續回落。當月CPI同比下降主要受去年同期對比基數較高影響。
從官方給出的一系列數據中,可以清晰看到食品價格正在走低。
11月份,食品價格由上月上漲2.2%轉為下降2.0%,影響CPI下降約0.44個百分點,是帶動CPI由漲轉降的主要原因。非食品價格由上月持平轉為下降0.1%,影響CPI下降約0.06個百分點。
按照正常邏輯,CPI下跌了,對老百姓來說應該是非常開心的一件事,因為這就意味著我們一來可以買東西更便宜了,二來我們也可以減少通貨膨脹所帶來的貨幣貶值之苦 對房價不算是利好。貨物價格沒增,結合當下國內疫情環境現狀,增發貨幣的可能性並不大,從這個角度講,對房價影響不大。
判斷經濟通縮無依據
PPI尚未轉正,CPI又現負增長,這讓一些人條件反射般地想到「通縮」二字。但專家認為,據此判斷中國經濟陷入通縮還缺乏依據。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指出,一方面,CPI仍然受食品價格變動主導,而食品價格又主要受豬肉價格主導,去年通脹中樞走高和今年通脹中樞回落,基本都是由豬肉價格變動引起的食品價格變動而引起的。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更能夠反映經濟真實需求,本月核心CPI同比增長0.5%,已經連續5個月持平於這一增速,說明疫情衝擊後的有效需求仍然較為平穩。
通縮簡單的講是物價下降,錢更值錢。CPI為負是以豬肉、蔬菜、雞蛋為主的食品價格轉跌為主因。由於商品價格下跌,企業收益必定減少。有的不甘願降價的,庫存會被動加大,導致資金回流困難,流動性面臨考驗。如果發生裁員,影響家庭工資收入,將造成惡性循環。
CPI、通縮與房價
CPI下降,通縮如果持續下去,錢會更值錢,老百姓基於抗通脹的房產投資性需求減弱,對房價走勢不利。
另外CPI下降,又沒有進行降準、降息,就會出現進一步通縮,貨幣釋放減弱,對房價上漲是不利的。
通貨緊縮對房價的影響一般是下跌或者很難上漲。結合當下樓市部分地區過熱的現實,管理層心中被個別地區樓價過熱所燒心,因此其實當然也有打壓一下樓市之意。
但是由於各城情況不一,有的可能會過冷,所以管理層肯定會相機而動。但總的說個別地區的過熱可能比個別地區的過冷更燒管理層的心。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向好,供需逐漸改善,PPI修復趨勢日漸明朗,有助於改善企業利潤,提振市場信心,從而進一步提升有效需求。
展望2021年,隨著經濟逐步進入趨勢性運行軌道,物價整體水平將會回歸經濟基本面,保持溫和上漲格局。
綜合來看,保持經濟的活力與增長是一個長期的基本面,隨著具體情況的發生,央行會及時調整貨幣政策和貨幣工具,也就是說中國不存在通貨緊縮基礎,CPI負增長主要是基數效應疊加食品價格回落所致,不宜過度解讀,房價除了少數熱門城市熱,少數城市涼,價格應以平穩為主。
政府逆周期調控已經非常成熟,未來大概率會有新的刺激幫助CPI上漲,重返"溫和通脹"。房價也將保持穩定,不用太過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