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不能毀滅我的,必使我強大」,上天抖落了你一臉塵土,你就鋪在腳下當作上升的墊腳石。哪怕縱然生活在泥沼裡,也要看到泥沼外的陽光和星空,要有衝破泥沼的勇氣,堅信幸運之光終會照在自己身上。
希望工程是很多中國孩子的希望,他們已經幫助很多孩子實現了上學讀書的夢想,而每次希望工程的宣傳海報,都會直擊人的心靈,尤其是1991年那張《我要讀書》的照片,讓人看到了孩子們的渴望,到現在這種照片還非常經典,而這張照片的主人蘇明娟,已經從一個小孩子成為了實現夢想並且幫助他人實現夢想的大人了,她這一路走來,既辛苦又幸運。
這張照片是一位叫謝海龍的記者拍下的,1991年他來到安徽省金寨縣桃嶺鄉張灣村這裡採訪,翻山越嶺,滿身泥濘之後來到了村裡的小學,與其說眼前的是一間教室不如說是廢棄的破房子,教室裡沒有地板,和是一樣的泥土,屋頂上有個大洞,外面多大的雨裡面就多大的雨,地上的水就像是小河,肆意流淌。前面的黑板是這間教室的身份代表,滿是泥漬的牆面讓人感覺發悶,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教室裡的孩子們都在認真的聽課,而當蘇明娟抬起頭的一瞬間,謝海龍用相機記錄下了這幅畫面,最直擊心靈的一瞬間。
在這個大山裡面,大家只能勉強度日,蘇明娟家裡靠著土地的收成,只能夠滿足家裡三個月的口糧,剩下的日子只能靠父親上山砍柴下河捉鱔魚換些錢,勉強活下去,蘇明娟每年一百塊錢的學費,就是這個家最大的負擔。在這張照片刊登出去以後,無數人了解了這裡的情況,紛紛捐款資助,而蘇明娟被一位叫李萬的軍人資助,而且經常給她寫信,相比金錢上的幫助,這些信成為了蘇明娟的精神支柱,支持她走出大山,改變自己。
2005年蘇明娟如願以償,考上了安徽大學,圓了自己的讀書夢,在上學期間她經常勤工儉學,學校給她的助學金也被她捐給了別人,大學畢業以後她進入銀行系統工作,她的第一份工資就捐出去了,她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受到的幫助,而且一直在用自己的能力回報社會。現在她每年都會拿出一筆錢資助貧困生,從來沒有間斷過,她一直覺得自己能被希望工程幫助是幸運的,她不能只顧著自己,更應該把這份愛心傳遞出去,如今她已經是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團委副書記,人生早就已經改變了。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在我們有能力的時候,出手幫助別人,說不定就會改變別人的一生。就算是一個人捐贈十塊錢,一百個人也有一千塊錢了,起碼一個高中生一學期的學費是足夠了,他就有機會去上學了,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都是小沙粒,可是人多了也是有大作用的。生活需要團結,抱團取暖,生活會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