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漁民打撈出的「變色魚」,實為上古「聖魚」,日本人稱其為「魚中人參」
經過太湖一家農戶時,看到這家人正扯著一張大網忙活著,這網面上白茫茫的一片,看不清是什麼東西。只聽他們一邊慢慢拉扯著漁網的邊角,一邊開心念叨著「大豐收囉」!
上前一看,這網面上密密麻麻堆滿了一根根「小麵條」。抓一把上來,其實就是一條條小魚仔。當地人喜歡叫它「麵條魚」,但這和一般的小魚仔不一樣,晶瑩剔透的,手感還十分嫩滑,第一次見覺得十分新奇!
據當地漁民介紹,這「麵條魚」在水中那可是透明的,一般捕撈的時候很難發現,所以又叫「水中玻璃」。但是只要被打撈上岸了,就會立刻變成乳白色,如玉似雪,這一現象讓大家十分驚奇!
其實這「水中玻璃」叫做「銀魚」,因其體色的驚奇變化,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被民眾奉為「聖魚」、「聖魚」。而在明朝時期,這銀魚與松江的鱸魚、黃河的鯉魚、長江的鰣魚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魚」。
銀魚自古就是中國獨有的一道美味,口感十分特別,從而深受日本人喜愛,並讚譽其為「魚中人參」,在日本更是被奉為「稀世珍品」。銀魚的口味十分鮮美,產卵前的銀魚營養最為豐富。大多數銀魚都是曬乾遠銷海外,商品名稱為「燕幹」。同時,中醫會用銀魚來治療脾胃虛弱、肺虛咳嗽等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