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嘉紹大橋迎來了7周歲的生日。7年前,大橋日均車流量只有1.33萬輛次,目前日均達到5萬輛次,增長375%;已累計安全通行車輛8990萬輛,成功應對140多場颱風、暴雨等惡劣天氣考驗。大橋的建成通車,為錢塘江兩岸的嘉紹兩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近日,筆者走訪了紹興濱海新區,了解大橋建成後昔日荒蕪灘涂到「萬畝千億」新產業的華麗蛻變。
紹興濱海新城江濱區域是一塊充滿活力的土地。它交通區位優越,西臨蕭山機場,東連北侖深水良港,杭甬高速、杭甬運河貫穿其中,交通四通八達。濱海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特別是嘉紹大橋建成通車後,徹底將濱海新城納入到上海「1.5小時經濟圈」、 長三角「2小時經濟圈」,成為名副其實接軌大上海的「橋頭堡」,「長三角」經濟圈的重點開發區域。這塊區域成為投資的熱土,產生了「虹吸效應」。
海上花田
「春風伴春雨,花田好時光。」在大橋南岸,錢塘江畔,杭州灣海上花田生態旅遊度假區不知不覺已經走過了五個年頭。作為落戶紹興濱海新城的項目——杭州灣旅遊商貿綜合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杭州灣海上花田生態旅遊度假區是杭州灣南岸首個集景觀和生態農業為一體的海岸旅遊度假基地。
海上花田
「今年4月29日,雖然受疫情影響嚴重,但是『五一』當天4000張門票幾乎在短短兩天內就被預訂完了。」「海上花田」相關負責人說,每逢節假日,騎馬、開卡丁車、釣魚、水上腳踏船、燒烤和陶藝等多個項目成為孩子們的首選,獨特的親子體驗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遊客。而且不少人直接北岸的湖州、嘉興、上海、蘇州等地慕名而來。一名從上海來的遊客說,經過嘉紹大橋,也就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十分方便。
中芯國際落地紹興
除了旅遊,這裡更被冠上「高科技產業集聚區」的美名。2020年伊始,浙江省發改委公布第二批「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培育名單,全省有6個平臺入選,紹興濱海新區高端生物醫藥產品平臺上榜。這是繼集成電路「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之後,紹興入選的第二家省級「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
2018年,紹興市政府在濱海新城畫了一個「圈」—— 總規劃面積達9566畝的紹興集成電路小鎮正式啟動建設。當年3月1日,我國晶片龍頭企業「中芯國際」落地濱海新城,經過2年左右緊鑼密鼓建設,目前「中芯紹興」已經實現主要產品量產,這個年產值達到45億元的項目以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特色工藝半導體代工企業面貌,成為紹「芯」版圖上第一塊重要拼圖。如今,而更多的集成電路企業,則在加速進軍紹興濱海新城,像長電科技紹興項目和浙江芯測半導體有限公司也在這裡安營紮寨。
振德醫療
與濱海「芯」城一同發展的,是高端生物醫藥產業。目前這裡入駐知名醫藥及醫療器械企業40餘家。像國內第二大口罩生產企業「振德醫療」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大放異彩;「海聖醫療」生產的「人工鼻」被武漢金銀潭醫院、武漢六院等全國各地新冠肺炎定點醫院ICU大量使用,為抗擊疫情作出了貢獻。
統計數據顯示,儘管受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紹興濱海新區24家生物醫藥及相關企業,實現產值21.2億元,同比增長0.14%。因防疫需求增長,新區醫療器械及醫用敷料企業產值同比大增37.7%。
無論是中芯國際這樣的「晶片龍頭」,還是振德醫療這樣的「醫療大戶」能落戶此地,離不開像杭州灣南岸的嘉紹跨江大橋、杭甬客運專線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的引領帶動。
監製/丁前程 鄭莉
編輯/陳惠
文/黃俊 王鑫煜
責編/陳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