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能否擺脫時間的支配?如果沒有時間會發生什麼

2021-01-20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火車時刻表意味著所有人必須遵循同一套計時系統,不能依賴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的計時習慣。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每天從我們睜開眼睛、到沉沉睡去,我們的生活始終為時間所主宰、不得不時刻關注時鐘上的數字。

從積極的一面來看,鐘錶計時就像是保證現代社會正常運轉的潤滑油。如果沒有時間的概念,就不可能讓成千上萬人在同一時間出發工作、也無從協調全球的飛機、火車等各種交通工具。金融交易對時間的要求精確到秒,我們每天使用的導航系統也依賴於衛星上搭載的精密時鐘。

挪威的夏日島曾宣稱將成為世上首個「無時區」。不過這只是一次營銷噱頭,並非真實存在的政策。

但對個人而言,我們卻都是時間方面的「窮人」。時間似乎永遠不夠用,我們每天都不得不從早忙到晚。在時間的壓力之下,我們只能加快步行速度和車速,工作績效也會受到影響,導致長期壓力和工作壓力進一步增加,而這些壓力又會導致我們亂吃東西,加大自身面臨的健康風險。

長此以往,我們大多都過著自動巡航模式的生活,每天疲於奔命,卻無暇留意當下的風景。在這種大背景下,「活在當下」和「忘記時間」的理念自然變得越來越流行。

當挪威的夏日島宣布將廢除時間制度、成為世上首個「無時區」時,這一消息迅速登上了全球各地的新聞頭條。假如可以把時間拋在腦後、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簡直像神仙般的日子。遺憾的是,這其實只是挪威旅遊局為了營銷而搞出的噱頭而已,並非真實存在的政策。

數千年來,人們的生活曾一度被日升日落所支配。

但這也引出了一個很有誘惑力的問題:我們可以拋棄時間的概念嗎?

德國弗萊堡心理與精神健康前沿領域研究所的馬克·惠特曼(Marc Wittmann)指出,從理智的角度來看,我們當然不能失去自己與生俱來的時間觀念,因為這與我們的「自我」意識密切相關。

「我們對時間流逝的感知也是建立在對身體的感知基礎之上的,」惠特曼表示,「時間與『自我』融為一體、密不可分。」

就好像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格外快一樣,當你身處時間的洪流之中,就會失去對時間和自我的概念。而相比之下,如果你在開一次無聊的會議,就會感覺時間過得格外慢,對自我的感知也會格外清晰。

時間的「貨幣化」將它變成了一種商品,也導致人們需要上班打卡。

就算把你放在一個山洞中,沒有任何外界的時間提示,也無從知道現在是白天還是黑夜,人體依然會按照約24小循環的晝夜節律運作。巴黎文理研究大學的時間生物學家安德烈·克拉斯菲爾德(André Klarsfeld)一直在研究生物體內的時間節律。他指出,生物體內的大多數細胞都擁有屬於自己的「時鐘」。但如果這些「時鐘」之間的同步性被破壞,就可能引發一系列問題。

「問題在於,各個器官內部和器官之間的眾多『時鐘』是如何保持同步的?如果它們失去了同步性,又會導致什麼後果。」克拉斯菲爾德指出,「要想弄清其中涉及的生物信號,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西蒙弗雷澤大學研究哲學與形上學的霍莉·安德森(Holly Andersen)也警告道,我們如果失去了對時間的感知,對自我的感知也可能隨之喪失。她認為,假如沒有了時間和時間流逝的感覺,我們就不可能擁有有意識的經歷體驗。回想一下就會發現,我們的個人身份認同感正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建立起來的,並以記憶的形式歸檔儲存。

通勤者們每天都要爭分奪秒、疲於奔命,而現代技術還會使情況進一步惡化。

「時間久了,這些記憶便逐漸構成了你自己,」安德森表示,「如果你失去了過往的一段時間,你就會變成一個完全不同的人。」

如果「過去」和「未來」都不復存在、只剩下了「現在」,我們就無法為未來做準備、或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件了。

時間在我們的各類心理與社會定義中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理解因果關係、到聽懂口語和社交暗示等等,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說,「隨意一瞥」這個動作如果持續得久一點,就變成了「凝視」,意義也就截然不同了。

「時間是我們的生物系統、認知系統及社會系統發揮功能的過程中與生俱來的一部分,」芬蘭圖爾庫大學研究哲學與時間心理學的瓦爾特利·阿爾斯迪拉(Valtteri Arstila)指出,「沒有了時間,我們就無法生活。」

不過,雖然我們無法在如此基本的層面上拋棄時間的概念,但也許可以逐漸消除自己對時間的依賴。畢竟,當我們說起「被時間支配」時,所指的其實是鐘錶計時,而這完完全全是人類發明的產物。

時間的「專制統治」

最早開始計量時間的是蘇美爾人,他們將每一天劃分為12個單元,使用滴漏計時。後來,埃及人開始使用方尖碑計時,同樣也將每天分為12個等長的單元。由於他們會通過日升日落來判斷一天的開始和結束,在不同的季節裡,這些時間單元的長度也會有所變化,幫助人們根據農業需求的變化調整生活方式。隨著人們對計時精確度的要求越來越高,一系列更加精準的計時儀器也逐漸應運而生,包括日晷、蠟燭鍾、以及機械擺鐘等等。到了17世紀時,鐘錶的誤差範圍已經縮小到了10分鐘以內。

一直到了19世紀、鐵路已經遍及美國各地,人們才開始考慮制定管控時間的國際標準。19世紀初,美國的每個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時區,總共達到了300種之多,實在複雜不堪。在這套體系下,根本不可能建立起一套可靠的列車時刻表。因此在1883年,美國引入了時區的概念,並於次年建立起了以格林威治標準時間(GMT)為基準的24小時國際時區體系,為全世界提供時間參照。

從20世紀20年代發明的石英鐘、再到敏感度驚人的原子鐘,鐘錶的精確度也一直在不斷提高。如今,全球各地實驗室中共有400臺原子鐘,通過取其平均值來保證國際原子時間(TAI)的精確度。科學家還在研究光學原子鐘,在長達150億年的時間裡,其誤差都不會超過1秒鐘。我們的金融市場、全球定位系統和通訊網絡都高度依賴準確度極高的鐘表。

但正是在工業革命期間,人類開始由自己親手打造的鐘表所統治。鐘錶計時便於用於組織一大群人的活動,「集體時間」取代了「個人時間」。

「回顧一下歷史,想想看修道院、教堂和鐵路系統使用的時鐘,這些都是為了協調人員行動而採用的技術,」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社會學家朱迪·瓦克曼(Judy Wajcman)指出,「而鐘錶的使用導致勞工『商品化』才是最重要的轉變。」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歷史學家昂·巴拉克(On Barak)指出,在此之前,大多數人都只關注「任務導向的時間」,相比於使用抽象的數字來描述時間,人們更重視完成某項特定任務所需的時長。並且農業經濟中的時間更傾向於與日夜和季節的自然節律保持一致。

但工業革命開始後,僱主們需要更好地同步管理工廠工人、協調原材料的到貨時間、使產量實現最大化。鐘錶幫他們解決了這個問題,也使人類與鐘錶的關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受到鐘錶『專制統治』的工人們不久便融入到了這套新體系中,開始要求固定輪崗時間和減少工作時長,還要求根據時鐘計量的工作時間提供相應的金錢補償。」巴拉克表示。他還指出,如今我們使用的語言中有許多例子可以體現時間與金錢之間的聯繫,比如「花時間」等等(對應著「花錢」)。

員工們還會在工作中的部分領域「劃清界限」、不願受到時鐘的侵擾。例如在20世紀初時,開羅的鐵路工人們曾以暴力手段抵制在員工衛生間裡安裝時鐘、意圖限制員工如廁時長的舉措,破壞了廁所裡的時鐘,還切斷了通往埃及北部的鐵路。顯然他們認為,有些事情是不該用機械鐘錶來計量的。

「鐘錶計時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看待時間的方式,」英國伯明罕大學歷史學家戴維·甘吉(David Gange)指出,「這套系統在全球得到應用距今還不到一百年,想想真的很驚人。」

鐘錶計時的缺陷

經過漫長的進化,我們的身體已經習慣了根據所在地區的光線、溫度和晝夜變化進行活動。如果強迫身體無視這些自然節律、按抽象的時間觀念行事,便可能導致一系列問題。例如,需要倒崗工作的工人的自然睡眠規律常常被打亂,因此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和身體健康問題。

「許多日益常見的身體問題都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與電燈光線有關,如肥胖和睡眠障礙等等。」克拉斯菲爾德表示。

還有證據顯示,切換成夏令時也會干擾人體內的生物鐘,導致睡眠時間減少、考試和學習表現下降、壽命減短和產生認知問題等。

這樣看來,鐘錶對我們似乎沒什麼好處。

「鐘錶是唯一一種純屬人造的時間形式,而非來源於我們身邊的事物,」甘吉指出,「它讓我們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技術和工作上,將我們與資本主義經濟緊緊捆綁在一起,導致我們無暇留意周圍的大千世界。」

甘吉曾在北大西洋的一條小船上生活了一年時間,除了偶爾要約見別人之外,他在這段時間裡徹底拋棄了使用鐘錶的習慣。他發現,自己的身體完全適應了自然規律,很容易按照天色調整作息。後來回歸受鐘錶支配的生活時,他一度遇到了很大挑戰。

「一旦習慣了這種生活,就很容易根據天色安排生活起居,」甘吉表示,「我們的身體很容易適應這些自然規律,儘管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已經與這些規律漸行漸遠。」

「潮汐的漲落在一天之內會變化四次。參與到這套龐大的『呼吸系統』和『天氣引擎』中,深切體會自己周圍發生的種種變化,是種足以刷新認知、激發靈感的神奇體驗,並且適應起來比你猜想的容易得多。」

但當甘吉回歸到正常生活中之後,這種參與感就「漸漸消退」了。

現代技術在這一點上起不到什麼幫助。雖然現在戴腕錶的人越來越少,但手機和電腦動不動就會給我們推送日程提醒。各式各樣的網絡信息全天候不間斷地刺激我們的神經,使我們在一天結束時也難以真正放鬆下來。如今的鐘表計時甚至比過去更具侵入性,真可謂防不勝防。

「電子日曆將承擔起越來越多的工作協調任務,還增加了發送提醒和設置優先事項等額外功能。」蘇黎世理工學院社會科學家赫爾加·諾沃特尼(Helga Nowotny)指出。

巴拉克還表示,我們消耗時間的方式也很重要。「同樣是一小時,堵車時就感覺格外長,和朋友聚會時就感覺格外短。」如果能從「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中解脫出來,我們就能將更多精力集中在正確的目標上。

拋棄鐘錶計時

那麼,我們究竟能否擺脫鐘錶的支配呢?如果能拋卻時間的束縛、無拘無束地生活,比如睡到自然醒、或者隨時出去散個步,都有助於在一定程度上恢復身體的正常節奏。

「你用不著每天冥想好幾個小時,只要找一段時間、隨心所欲地做點事情,便十分有益於身心健康,可以重置你與當下時刻的關係。」

而從長期來看,我們還需要捫心自問:「我究竟想過怎樣的生活?」按照晝夜節律調整作息將大大提高生活幸福感。如果一個社會不將工作至於一切活動之上、而是更關注個體的幸福感、人際關係和地球環境,那麼這個社會對時間價值的看法也將截然不同。

「如今的經濟模式極不可持續,而各式各樣的鐘表計時都與該經濟模式緊密相連,」甘吉指出,「這種社會框架需要一種與之匹配、能夠使其順利運作的時間觀念,鐘錶計時便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如果我們能深入、激進地重新思考自己與這個世界互動的方式,我們就能建立起一套不同的社會框架,也會找到一種與之相匹配的時間模式。」

這種情況在過去並不鮮見。哪怕到了今天,仍有一些地區並不按照鐘錶行事。例如,在衣索比亞的大部分地區,人們仍然會根據太陽的高度判斷時間。

但這種方式在其它地區可行嗎?例如,冰島的晝夜變換節奏就與撒哈拉以南非洲大相逕庭。況且,現代世界已經被飛機和網絡大大縮小,引入這麼多複雜的計時體系真的實際嗎?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葉子)

相關焦點

  • 偷偷拉開差距,充分把握自由支配時間
    在早起晚歸,快節奏生活的今天,無論從事什麼工作,身處什麼崗位,好像都是諸事煩身,無力他顧得疲於奔命,但更可怕的是當我們回想自己做了什麼,收穫卻往往也不盡如人意,這就是沒有好好利用時間,把握時間其實不是新鮮的話題,但充分把握自由支配時間,就能悄悄地與他人拉開差距,獲得競爭力。
  • 自由支配時間,就要拒絕這些事情
    這些時間往往來源,非常清楚自己做該做,拒絕沒必要被時間支配的人,往往生活忙忙碌碌的勞累,陪父母沒有時間,陪愛人沒有時間,總是有做不完的事情,生活,工作一團糟,自由支配自己時間的人,不一定都是原有的物質基礎有條件,但能幸福的人,一定是懂得拒絕,能勇敢的拒絕的人。
  • 你的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嗎,他們需不需要有自由支配的時間
    ——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之二十五(1)25.想克服負擔過重現象,就得使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孩子(學生)有沒有自由支配的時間的需求?他們的回答應該是非常肯定的。孩子表現出來需要自由(獨立)行為,其實在他們牙牙學語、蹣跚學步的時候已經開始了(或許更早),所以給他們自由支配的時間是非常有必要的。
  • 時間支配著人類?宇宙熵增定律下,所有的一切都被往前推動
    筆者:三體-小遙秒針滴答滴答地在緩慢前進,手機上時鐘的數字也在不斷更新,我們擁有更先進的科學技術的同時,時間也變得更加準確,現代社會中的人類似乎擁有更加緊迫的生活狀態。那麼,我們究竟是怎麼變成這樣的呢?
  • 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擁有自由支配時間?
    工作之外,你還希望有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習,留給自己,留給家人。越來越多的工作,與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永遠充滿了矛盾。但再忙的公司裡,也總會有看起來相對輕鬆的人。他們可能來自高層、中層,也可能來自基層。其中,有應付交差的人,也有甩手掌柜。然而,能用更短時間,出色完成更多工作的人,同樣也會存在。擁有更多可支配時間,不是哪個階層、哪個崗位,都能為自己贏得特權。
  • 如果你讓時間靜止5秒,地球會發生什麼?這些事都不是你想看到的
    如果時間停止了會發生什麼?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科幻熒幕裡的角色,比如《Ben10》裡的悖論教授,《幻影丹尼》裡的發條裝置,或者《超能英雄》裡的中村寬(可以控制時間的日本小胖子),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有能力讓時間停下來。雖然虛構的人物可以是時間終結者,但在現實中,時間無法控制。
  • 時間是什麼,不可逆嗎?有沒有可能我們的時間本身就在逆行?
    時間是什麼?我們來做一個遊戲,盯住下面的動畫至少20秒,然後看下面的宇宙背景圖。你是否有那麼一刻,發現宇宙動了起來?這是你大腦的記憶,讓你隊靜止的圖片產生了錯覺,這種記憶產生的變化,叫做心理時間。萬物無時無刻都在運動,你能分辨的清楚誰在動,誰又是相對於你靜止的呢?
  • 《時間支配者》優酷開播 開啟時間爭奪大戰
    由優酷和翻翻動漫聯合出品、集結日本超強制作團隊的熱血國漫《時間支配者》,自7月8日0點起每周六獨家上線優酷,兩集聯播並同步日本Tokyo MX、BS11、SUN-TV、KBS京都等電視臺聯播。《時間支配者》自去年12月公布動畫化消息後,便引來中日眾多漫迷的翹首期盼,甚至被評價國內最好的熱血戰鬥漫畫之一。
  • 在家會學習的學生,才是初中生該有的樣子,學會支配管理時間
    有同學對老師說,他們適應在學校裡學習,可在家裡獨立學習就不會了,人會有些迷茫,不知道在自己安排的學習時間裡該怎麼改變自己的學習計劃!其實,善於通過利用學生自己可自由的時間是掌握知識學習發展主動權的一個重要關鍵。那麼,同學們該如何利用好我們自己可支配的自由活動時間呢?怎樣學,學什麼,才算充分利用了不同時間呢?具體老師總結出三條主要內容!
  • 如果人類穿越到時間盡頭,那麼會看到什麼
    穿越到時間盡頭會發生什麼? 和所有的生物一樣,人類的壽命是有限的,有一天我們會死去,所有的一切也都會逝去,地球、太陽乃至整個銀河系,但現實世界本身呢? 今天我們來探討一個特別的問題,穿越到時間盡頭會發生什麼。你對真相很痴迷嗎?你總是充滿好奇嗎?那就關注我的欄目觀看更多相關節目吧。
  • 貪婪洞窟2舊日支配者時間套裝屬性介紹 舊日支配者時間套裝掉落地點
    貪婪洞窟2舊日支配者時間套裝屬性介紹 舊日支配者時間套裝掉落地點時間:2018-11-28 23:30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guangyuanol.cn)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貪婪洞窟2舊日支配者時間套裝屬性介紹 舊日支配者時間套裝掉落地點 貪婪洞窟2舊日支配者時間套裝怎麼獲得?
  • 《時間支配者》先行上映會 7.8優酷獨家播出
    熱血動漫《時間支配者》近日在東京新宿Wald9舉行了「第1、2集先行上映會」,阿里文娛動漫中心總監葛仰騫、主演聲優福山潤、石川界人、釘宮理惠、導演松根正人及漫畫原作者彭傑等出席了活動。自去年在日本JUMP嘉年華上公布動畫化消息之後,《時間支配者》即受到廣大漫迷們的熱切期待。經過7個多月的等待,粉絲們終於在先行上映會迎來了期待已久的消息,動畫將於7月8日0點整同步日本在播出!
  • 一個26集的短篇作品,掌控時間的能力,時間支配者!
    最近小編是看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作品,名字叫做《時間支配者》,講述的是一個能夠操控一些特定的東西,改變這些物體上的時間規則,從而進行戰鬥的故事,算是一個非常新穎的題材了,雖然時間作品我們看到的比較多,但是很可能並沒有那種非常不錯的戰鬥類型的,或者是能夠把這種題材拍得深入的番。
  • 《時間支配者》開播 中日聯手開啟時間爭奪大戰
    由優酷和翻翻動漫聯合出品、集結日本超強制作團隊的熱血國漫《時間支配者》,自7月8日0點起每周六獨家上線優酷,兩集聯播並同步日本Tokyo MX、BS11、SUN-TV、KBS京都等電視臺聯播。《時間支配者》自去年12月公布動畫化消息後,便引來中日眾多漫迷的翹首期盼,甚至被評價國內最好的熱血戰鬥漫畫之一。
  • 優酷動漫《時間支配者》開播 中日開啟時間爭奪大戰
    由優酷和翻翻動漫聯合出品、集結日本超強制作團隊的熱血國漫《時間支配者》,自7月8日0點起每周六獨家上線優酷,兩集聯播並同步日本TokyoMX、BS11、SUN-TV、KBS京都等電視臺聯播。
  • 《時間支配者》熱血開播 中日聯手開啟時間爭奪大戰
    由優酷和翻翻動漫聯合出品、集結日本超強制作團隊的熱血國漫《時間支配者》,自7月8日0點起每周六獨家上線優酷,兩集聯播並同步日本Tokyo MX、BS11、SUN-TV、KBS京都等電視臺聯播。
  • 【安姐姐課堂】| 解決拖拉壞習慣,快讓孩子學會合理支配時間吧~
    ,這個能力就是合理支配時間的能力。經常有家長反映:孩子做事愛磨蹭,沒有一點時間觀念。其實這通常是因為他們不像成人一樣具有時間緊迫感,他們的時間概念比較模糊。一般而言,孩子並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儘快做完之後會有什麼更好的結果,他也不認為自己慢有什麼不好的。
  • 課餘時間多被安排,可自主支配孩子竟不會玩 你的孩子會玩嗎?
    隨著基礎教育階段減負不斷「加碼」,小學生放學後課餘時間客觀增多,一方面為小學生個性的全面自由發展提供了條件;另一方面,如果利用不當,反而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這就要求我們對小學生放學後課餘時間的支配情況及小學生的課餘生活狀況給予足夠的關注。錫城兒童如何支配課餘時間?
  • 時間究竟是什麼?我們如何知曉時間的存在?
    正是對時間流逝的體驗和知覺,驅動了人類的進步和演化乃至文明的建立,時間無愧人類的第一項偉大發現。但是,時間究竟是什麼?我們又是如何知覺時間的呢?事實上,我們每時每刻都在以我們體察不到的方式知覺時間。援引一下現代漢語詞典對時間的定義:「時間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順序性、持續性的表現」。
  • 如果時間在大爆炸前不存在,大爆炸時如何發生的呢?
    時間既是一個物理問題,也是一個哲學問題。到底什麼是時間?很多人簡單地認為時間就是一系列有規律的「隨機」事件,比如鐘錶滴答滴答的走。也許你會好奇,如果沒有人或者沒有方法去衡量時間,那時間還會流逝麼?從我們的邏輯理解那答案會是肯定的。時間當然不需要我們去測量,因為它本身就存在。如果我們沒有鐘錶呢?時間依舊會我行我素,不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