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晚期,小山村裡有一家貧苦人家,只有母子兩人。母親柳氏,兒子名叫季添友,守著家裡幾畝薄田苦度時光。季添友還是五歲頑童時,在後院裡撒尿和泥巴玩,偶然發現一個很小的洞穴,進進出出都是螞蟻。他觀察了好一會,發現螞蟻們不斷地四處尋找食物,找到食物後,一點一點往洞裡搬運。
季添友突然心生憐憫,可憐它們真辛苦,中午吃飯時,把飯碗端到後院,在螞蟻洞穴旁邊留下一口飯。有時候,他還會把豆子、水果等零食,丟一點在螞蟻洞口,看著它們繁忙地往洞裡一點一點搬運,心裡總是樂開了花。
好多次,柳氏發現了季添友荒唐的行為,總是呵斥他,罵他不珍惜糧食。季添友轉動著眼裡的淚花,可憐巴巴地說:「螞蟻怪可憐的!」柳氏一把摟住季添友,悲傷地說:「你心腸好,沒錯。但是糧食緊張,每一年都要吃一段時間野蔡熬粥,誰又可憐我們母子?」
季添友寧願自己少吃一點,也要堅持在螞蟻洞口裡丟一點食物。這一丟,就是十幾年。轉眼間,季添友長成十八歲的小夥子了,柳氏也成了老太婆了。當初季家窮,柳家也窮,柳氏年近三十才嫁過來,如今已經年近五十了。
季家依然貧窮不堪,家徒四壁,故此季添友一直說不上親。這一天,季添友上山打柴,忽然遇見一個老太婆坐在路邊直哼哼,相問之下,才得知老太婆扭傷了腳。
季添友好心,背起老太婆,把她送回家中。老太婆的家不遠,就在山谷裡。進了屋,迎出來一位老漢和一位女子。老太婆介紹,這是她的老伴和閨女。夫妻倆老來得女,膝下就她這麼一個女兒,閨名添香。
老太婆留季添友坐下喝口水,老漢陪著閒聊。老漢自稱姓馬,想和老伴回祖籍山東養老,但是放心不下添香。得知季添友還沒有娶妻,想把添香許配給他。
季添友說:「好是好,只不過我家貧困,恐怕委屈了添香姑娘。」馬老漢笑著說:「這個不妨,我家也是窮門小戶,只要不餓肚子就行了。」季添友答應下來,當即跪在馬老漢面前稱呼嶽父。
當天下午,馬老漢夫妻倆給添香打扮一新,塞給她一個包袱,讓她跟著季添友走了。季添友回到家對老母親一說,柳氏喜不自勝,拉著添香問長問短,當晚讓兩人完了婚。
季添友見添香長得貌美如花,腰肢很細,走起路來如楊柳飄飄,非常疼愛她。夫妻倆感情很好,恩恩愛愛地過起了生活。添香孝順婆婆,把家務操持得井井有條,還從包袱裡拿出幾百兩銀子,購置田產,日子一下子寬裕起來。
添香專門搭建了一小間房子,作為糧倉。平常把門鎖得緊緊的,從不讓季添友進去。季添友雖然不進去,卻也知道,這個糧倉根本就是多餘的,因為從來沒有搬進過糧食。
轉眼兩年過去,這一帶突然鬧起了災荒,先是大旱一年,第二年又是大澇,好多人家沒有吃的,拖兒帶女去逃荒。
此時,添香打開那間屋子,裡面堆得滿滿的,都是糧食。她讓季添友把糧食送到村裡各家各戶,以及附近幾個村子裡,村民們萬分感激。季添友非常奇怪,糧食送出去很多了,糧倉竟然還是滿滿的。
附近幾個村子裡的人,沒有一家逃荒。災荒過去後,添香還讓季添友免費送給村民們谷種,讓他們耕種。這一天,季添友暗地裡問添香,她是不是神仙?為何糧倉裡從來沒有搬進糧食,卻滿滿的取之不盡?
添香笑著說:「誰說取之不盡?糧倉裡總共八百石糧食,目前只剩下三百石了。既然你問起,我和你說實話吧,其實,我是蟻神。」原來,季添友長年累月地愛護螞蟻,感動了蟻神,特地下凡幫助季添友度過災荒之年。
添香說:「災荒已經過去,在你的有生之年,不再會有大的災難,我也該走了。」季添友捨不得,不讓她走。添香說:「我不能給你生孩子,你還是找一個老婆,給你家延續香火吧。糧倉裡的糧食,你趕緊賣了。」說完,添香就不見了。
柳氏得知添香的來歷,非常感動。季添友賣了糧倉裡的糧食,不多不少,剛好三百石。他感念添香的恩情,沒有娶妻,只是納了一房小妾,生了兩個兒子。
季添友依然會去後院螞蟻洞口放糧食,有時候,他望著來來往往忙碌的螞蟻們,會思念起添香來,也不知道她現在過得快不快樂!
歡迎關注「正經說文史」,每天都有更新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