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來度拉糖肽說明書更新,減少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2020-12-18 界面新聞

禮來中國6月1日宣布,其GLP-1(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周製劑度易達(度拉糖肽)說明書更新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根據最新的說明書:度易達(度拉糖肽)在適用於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T2DM)血糖控制的同時,無論患者是否已確診心血管疾病(CVD)或合併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都減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

此次說明書更新是基於REWIND研究(度拉糖肽的心血管結局研究)的結果,將該結果更新進度易達(度拉糖肽)中國說明書,為其用於治療已確診CVD或合併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成人T2DM,減少MACE提供了充分的臨床證據。

這是繼去年2月份一周一次度易達(度拉糖肽)在中國獲批上市用於成人T2DM患者血糖控制之外的又一重大進展和重要補充。此次說明書更新,意味著度易達(度拉糖肽)在已被廣泛認可的降糖療效和簡便注射裝置及體驗的優勢上,還可以幫助2型糖尿病患者,無論是否確診心血管疾病,都可顯著降低MACE發生。

相關焦點

  • 做到這7點,遠離糖尿病,良好的心血管健康可預防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十分常見的代謝性疾病,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糖尿病地圖估計,全球目前大約有4.63億人患有糖尿病,其中85%-90%為2型糖尿病。而中國糖尿病患者超過1億,佔全球患者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說,在中國,每十個人裡就有一個是糖尿病患者。預防糖尿病、降低糖尿病相關社會和經濟負擔尤為重要。
  • 2020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發布,更新要點速覽
    年齡較輕、病程較短、預期壽命較長、無併發症、未合併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沒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應的情況下可採取更為嚴格的HbA1c控制目標,反之則採取相對寬鬆的HbA1c控制目標。 合併ASCVD或心血管風險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論其HbA1c是否達標,只要沒有禁忌證,都應在二甲雙胍的基礎上加用具有ASCVD獲益證據的GLP-1受體激動劑或SGLT2抑制劑。 合併CKD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論其HbA1c是否達標,只要沒有禁忌證,都應在二甲雙胍的基礎上加用SGLT2抑制劑。
  • 最新2型糖尿病指南出爐,強化三大藥物治療地位,你的藥吃對否?
    11月27日,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發布了《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這部指南從2003年發布第一版開始,每隔3-4年就會更新一次,說明了2型糖尿病已成為我國最重要的慢性疾病之一,同時對於2型糖尿病的診斷與藥物治療的研究也不斷開展,不斷有新的發現。
  • 再次提醒,二型糖尿病患者要這樣選擇糖尿病治療儀
    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二型糖尿病患者人數超過90%。糖尿病所帶來的危害及影響已經刻不容緩,很多二型糖尿病患者病急亂投醫,遭遇糖尿病治療陷阱,面對市場上琳琅滿目、魚龍混雜的產品,消費者該如何選擇?據了解,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為特徵的疾病,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長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可繼發各種器官,尤其是眼、腎、心血管、神經損害、器官衰竭,導致殘廢或致死率高。在糖尿病中,往往也會產生這樣的認識誤區,從而導致在選擇治療方式有所偏差:二型糖尿病人不是糖多了,而是嚴重缺糖。
  • ...首創藥物finerenone在美歐申請上市:顯著降低腎臟和心血管事件...
    這些監管申請文件的提交,是朝著我們的目標邁出的重要一步,以儘快向患者提供finerenone。FIDELIO-DKD研究的結果證明了finerenone通過延緩CKD進展和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來改善這些患者的預後,我們期待著與監管機構合作,希望能儘快為患者提供這種治療藥物。」
  • 2020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重磅發布!九大更新要點搶先知
    (B)表1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更新要點三:新增個體化HbA1c控制目標設定的「主要影響因素」2020版指南:HbA1c控制目標應遵循個體化原則,年齡較輕、病程較短、預期壽命較長、無併發症、未合併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沒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應的情況下可採取更嚴格的
  • 吃阿託伐他汀真的可能得糖尿病嗎?看看心血管專家怎麼說
    阿託伐他汀等他汀類調血脂藥藥物因具有較好的降脂功效,並可穩定血管斑塊預防血管堵塞,大量研究表明,他汀類調血脂藥顯著降低糖尿病患者以及患有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風險,因而此類藥物在臨床上應用非常廣泛,除了心血管科,神經內科、內分泌科都會經常開具此類藥物。
  • 2020年ADA糖尿病醫學診療標準更新解讀
    :2型糖尿病患者診斷年齡越小,心血管事件風險越高;血糖控制越差,卒中及卒中後死亡風險越高。指南指出:對於1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是其最主要的治療藥物,絕大多數的1型糖尿病患者應使用每天多次胰島素注射治療或胰島素泵治療,並且建議使用速效胰島素類似物以降低低血糖風險。 基於VERIFY試驗結果,就2型糖尿病早期聯合治療提出了新證據和推薦,以延緩治療失敗的時間。
  • 2020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將發布
    要點三:新增個體化HbA1c控制目標設定的「主要影響因素」新版指南指出HbA1c控制目標應遵循個體化原則,年齡較輕、病程較短、預期壽命較長、無併發症、未合併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沒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應的情況下可採取更嚴格的HbA1c控制目標,反之則採取相對寬鬆的HbA1c目標。
  • ...恩格列淨)裡程碑3期臨床顯著降低總體(首次+復發)心血管事件風險!
    數據顯示,在患有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成人患者中,當聯合標準護理時,與安慰劑相比,Jardiance顯著降低了總體(首次+復發)心血管事件的風險。該研究中,總體心血管事件包括3P-MACE(非致死性心臟病發作、非致死性卒中、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和全因住院。
  • 2型糖尿病患者為什麼容易患高血壓,可能與這個原因有關
    美國心臟協會創辦的開源期刊——《美國心臟協會雜誌》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2型成年糖尿病患者每周飲酒八杯或更多將增加高血壓的患病風險。研究人員將一萬餘名2型成年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酒精攝入量與血壓之間的關係。這些研究對象平均年齡63歲,其中61%為男性,都是「控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行動(ACCORD)」試驗的參與者。該試驗於2001年至2005年,在美國和加拿大的77家醫學中心聯合開展,是最大規模的長期臨床試驗之一。
  • 什麼是2型糖尿病?如何正確診斷?如何預防併發症?
    來源:糖尿病之友作者:金文欣 吳莎翻譯整理2型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人體內的胰島素無法正常發揮作用,且2型糖尿病患者多出現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原名「成人發病型糖尿病」,中老年人易發病,但是兒童和青少年也會因肥胖患2型糖尿病。
  • 替格瑞洛長期應用對心血管事件的二級預防
    該研究納入1~3年前有過MI且伴有一項高危因素(65歲以上/糖尿病需要藥物治療/二次MI/多支冠狀動脈病變/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心血管死亡、MI或卒中為主要療效複合終點。此外,該研究結果支持替格瑞洛以相對更低的劑量(60 mg、每日2次)在既往有MI的患者中維持使用,其療效與PLATO研究獲批的90 mg差異並無統計學意義。PEGASUS-TIMI 54研究也進行了不同的亞組分析,並得出相一致的結果。其中Furtado等分析還發現,在有MI史的患者中,不論是否置入支架,替格瑞洛均可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相對風險。
  • 糖尿病超級重磅!全球首個口服GLP-1降糖藥:諾和諾德Rybelsus...
    semaglutide(索馬魯肽)是一款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類似物,以葡萄糖濃度依賴性機制促胰島素分泌並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大幅改善,並且低血糖風險較低。同時,semaglutide還能夠通過降低食慾和減少食物攝入量,誘導減肥。
  • CARMELINA®老年人群亞組分析支持利格列汀用於治療老年2型糖尿...
    德國殷格翰2020年2月13日 /美通社/ -- 勃林格殷格翰宣布,CARMELINA®試驗的亞組分析結果表明,與安慰劑相比,利格列汀不增加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或低血糖風險。
  • ...拜耳finerenone III期臨床成功:顯著降低腎臟+心血管事件風險!
    2020年07月10日訊 /生物谷BIOON/ --拜耳(Bayer)近日宣布III期FIDELIO-DKD研究達到了主要終點。該研究在伴有慢性腎臟病(CKD)的2型糖尿病(T2D)患者中開展,評估了在標準護理中分別加入finerenone和安慰劑的療效和安全性。
  • JAHA:頑固性高血壓患者與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風險
    JAHA:頑固性高血壓患者與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風險 2020-09-06 08: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糖尿病腎病新藥!拜耳首創藥物finerenone獲美國FDA優先審查:顯著...
    值得一提的是,finerenone是第一個被證實在患有T2D和CKD的患者中能降低腎臟和心血管事件風險的非甾體類選擇性鹽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儘管近年來已取得進展,但許多CKD合併T2D的患者仍在向終末期腎衰竭或過早死亡邁進。finerenone的作用機制與當前的治療方法不同,如果獲得批准,該藥可通過直接靶向炎症和纖維化(CKD進展的主要驅動因素)來減緩疾病的進展。
  • 後他汀時代,心血管事件殘餘風險破解方法看這裡!
    然而,實際工作中,即使主要危險因素已得到很好的控制,如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壓、血糖、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等,部分患者的心血管事件仍未能避免,即存在心血管事件的殘餘風險。中國心血管疾病的Markov模型預測顯示,在傳統危險因素控制的情況下,仍至少有30%的患者會發生心血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