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之後,自媒體下一個「流量大頭」會是誰?

2021-01-20 星文娛情

這段時間最火熱的電視劇,無疑是新版《鹿鼎記》了。許多自媒體都在發布和《鹿鼎記》相關的內容,幾乎一邊倒的批評《鹿鼎記》,認為不如之前幾版。不過,這樣的話語,相信廣大的網民應該很熟悉了。

之前類似《鹿鼎記》的許多經典IP翻拍之後,也都同樣收穫了自媒體們的一頓差評,就連巨星雲集的新版《三國演義》都不能例外。各種批評和鬼畜同樣在"迫害"新版《三國演義》。

此次《鹿鼎記》遭到同樣的待遇,其實一點都不意外。自媒體正是通過不斷的批評新的影視作品,標榜自己和傳統媒體的"與眾不同",從而收穫話題和流量,賺取自己的利益。而他們一般選擇的目標,都是有著足夠影響力的影視作品。

作為現階段熱搜指數最高的影視劇,《鹿鼎記》遭到大量的惡意批評,且是幾乎同質化的批評,這股由自媒體帶起惡意批評之風,實在是讓人難以贊同。比如之前《陳情令》這樣的優質影視劇,最初也同樣飽受批評。

然而完結之後,各個自媒體又吹起了《陳情令》,仿佛之前批評的不是他們。如今《鹿鼎記》播出僅僅不到一半,還有一段時間,相信很多自媒體到了劇集完結之後,風向又會變化了。畢竟,這樣做才能體現他們的"與眾不同",才能對下一個"目標"進行批評。

相關焦點

  • 從開播到完結,《鹿鼎記》能為自媒體賺到多少流量
    》的自媒體信息簡直快要撐爆網絡了。不管之前是領域的,不管有沒有看過《鹿鼎記》,反正批評《鹿鼎記》就對了。仿佛只要批評《鹿鼎記》,就能帶來巨大的人氣和流量一樣。    然而事實上,確實如此。    但為了關注度和流量,這些自媒體用一些十分可笑的點來攻擊新版《鹿鼎記》,就是一件讓人不齒的事情了。
  • 《鹿鼎記》求新惹爭議,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魔幻手機》
    雲合數據顯示,第八版《鹿鼎記》自開播以來,播放率一直位列前三,全網輿情熱度指數則持續第一。骨朵數據顯示,《鹿鼎記》開播一周居首位。更為重要的是,這裡的主人公韋小寶毫無金庸其他作品男主人公的胸懷和責任,用通俗的話說就是一個流氓,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這樣一個小流氓卻遊刃有餘地穿梭在各種勢力中,成就世俗眼中榮華富貴瀟灑自在的成就。 所以說,《鹿鼎記》是金庸最不像武俠小說的武俠小說了,從思想的複雜度上說,拍攝《鹿鼎記》的難度其實是金庸作品中最大的。 其次,《鹿鼎記》原著仍然是章回小說的模式。
  • 鹿鼎記:風際中之後,天地會中還有康熙的線人,這人究竟是誰
    最為隱秘傳奇的是,風際中之後,天地會中仍有康熙的線人存在,康熙也毫不掩飾地告訴了韋小寶這個事實,但是韋小寶想破腦袋也想不出這個線人究竟是誰。下面就做一下推測,看看這個神秘線人到底是哪一個?康熙幹倒鰲拜,得以親政之後,他立即著手做了很多大事,以穩固自己的統治。這眾多大事之一就是建立自己的超級情報系統,而且這是最為隱秘的一件大事,連韋小寶也是被一直蒙在鼓裡。
  • 剛做自媒體沒流量?三個方法解決問題!
    自媒體創作最忌諱的就是「三心二意」,但這卻是很多新人都會踩的坑,無論是圖文還是視頻,要麼創作比較隨意,要麼頻繁更換領域,最後不僅沒賺到錢,反而毀掉了帳號。我在剛做自媒體的時候,因為沒有擅長的領域,在頭條號就隨便選了當時流量最足的娛樂領域,結果沒寫多久,就因為題材枯竭,不得不更換領域,再毀掉多個帳號,我才慢慢地沉下心來,深耕一個領域。隨著進入進入自媒體的人越來越多,相信現在即使剛入門的新人也明白,做自媒體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 柴靜《穹頂之下》引爆視頻自媒體 誰會被顛覆?
    更為重要的是,它釋放給了我們一個十分重要的信號:中國的視頻自媒體時代全面到來。他們可以自制視頻然後通過各大視頻自媒體平臺進行自我展示,藉助這些渠道,他們就能更多出現在大眾面前。機會三:對於企業來說,藉助視頻自媒體平臺,他們就多了一個更好的對外宣傳窗口。機會四:對於視頻自媒體來說,在獲得視頻展示的同時,他們也將會成為廣告主的新貴。視頻自媒體平臺既能夠讓他們出名,同時能也讓他們獲得一份不菲的收入。
  • 《雷霆戰將》《鹿鼎記》紛紛折戟,誰炮製爛劇?誰定義爛劇?
    資本對賭下盲目追求「爆品效應」如果說《雷霆戰將》是影視資本「瘋漲期」,影視公司在市場驅使下大刀闊斧買IP的後遺症,那麼評分只有2.7分的《鹿鼎記》,則可能是影視公司對賭「大山」下的又一次急功近利的劍走偏鋒的創作。
  • kol研究室‖自媒體圈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自媒體行業按照從業人員的性質,主要分為內容創作者、廣告主以及游離在灰色地帶的刷量作弊者。這三者共同構成了自媒體行業的複雜生態。個人大多以興趣為主,也有部分出於開展副業,賺錢為目的而從事自媒體內容創作。個人創作者製作的內容質量大多參差不齊,而且內容的更新頻率很不穩定,能持續創作內容的人很少,絕大部分都會半路夭折。僅有少部分能夠堅持下來,最終能夠依靠自媒體實現變現的則是少之又少。而團隊型的內容創作者按照體量和專業化程度又分為小型的工作室和大型的MCN機構。
  • 《雷霆戰將》撤播新版《鹿鼎記》差評 誰將電視劇釘在了恥辱架上?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項目的求生欲往往體現在:一、題材安全,二、年輕化表達以迎合所謂觀眾換代的趨勢。該劇開機時還叫《亮劍之雷霆戰將》,開機發布會上高調標榜的賣點即:「圍繞青春、生命、愛情、希望等關鍵詞展開……將更迎合年輕人的審美意識和觀念,是一部源於經典,志在超越的青春版』亮劍』。」意圖很明顯,左手抗日,右手流量,上懸《亮劍》招牌,穩賺不賠。
  • 做自媒體的意義是什麼?
    17年前我就開始做自媒體了,可是寫了一年多的文章之後能賺到錢,後來我就沒有做自媒體的做網站去了。7年的時間雖然自己賺了不少錢,可是卻發現這7年來一直局限在自己的圈子裡。說實話,個人網站有它的好處,網站是我們自己的,所以說我們一般寫文章的時候也會在自己的網站寫,這樣話也能得到不少流量。
  • 張一山的《鹿鼎記》才是一部劃時代的大作!
    在張一山的襯託下,被觀眾稱為最油膩版本的黃曉明也被誇獎了。估計黃教主也沒想到,自己還有翻身的一天。 而最經典的版本莫過於陳小春飾演的韋小寶。
  • 自媒體垂直分類內容應該怎麼寫?提升流量就靠這4點
    自媒體垂直分類內容應該怎麼寫?提升流量靠就靠這4點,做自媒體內容需要垂直分類,這是大部分人都知道的事情,而且對於垂直分類的內容系統也會給更多的推薦,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樣的內容應該怎麼寫,覺得天天寫這樣的內容,根本寫不出來,自己的知識儲備根本不夠。
  • 媒體的自媒體化
    撰文 /   靠譜的阿星  網際網路媒體在網際網路出現之後在「流量」(注意力)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當人們不再看電視、看報紙、翻閱雜誌的時候,就會導致這些傳統媒體機構經營出現困難,而不得不依賴財政補貼度日
  • 刪減了第一章,你還知道《鹿鼎記》為什麼要叫《鹿鼎記》嗎?
    近日因出演了《鹿鼎記》中韋小寶一角的演員張一山接受了媒體採訪,採訪中張一山說這一版的《鹿鼎記》原本拍攝了80集,而播出的時候刪減到了45集,我們現在看到的1、2集的內容實際上是原本拍攝版本中的7、8集內容。
  • 新版《鹿鼎記》低分開局,導演沒抓住張一山的靈魂
    要說最近什麼劇最火呢,無疑就是2020新版的鹿鼎記了,小編最近呢也在追這部劇,因為主演是流量小生張一山。鹿鼎記作為金庸老先生的封筆之作,被廣大武俠小說愛好者評價為經典,小編也非常喜歡這部劇,而作為80 90的經典,這部劇也被翻拍了很多次,梁朝偉,周星馳,陳小春,黃曉明等的很多實力派的老牌演員都嘗試過這一角色,不同的演員呢也是不同的特點,那麼今天就來說說張一山的《鹿鼎記》新版《鹿鼎記》自開播後便引發熱議,不過引發網友熱議的不是耳目一新的改編
  • 搏擊教練被追問:大頭兒子和大耳朵圖圖誰更厲害?這次給出答案了
    之前某短視頻平臺上有一個喜歡搏擊的UP主經常分享一些搏擊視頻或者是關於搏擊的個人見解,因為語言幽默而且觀點獨特,所以積累了相當一部分的粉絲。但是有個別粉絲不知道是真想問還是故意調侃UP主,所以時常問一些「奇葩」問題,例如孫悟空和一拳超人琦玉打起來了誰會贏、或者小馬寶莉和小豬佩奇誰更厲害等等,近日UP主推出敢問敢答節目,詳細的講解了粉絲們提出的歷史難題:
  • 搏擊教練被追問:大頭兒子和大耳朵圖圖誰更厲害?這次給出答案了
    之前某短視頻平臺上有一個喜歡搏擊的UP主經常分享一些搏擊視頻或者是關於搏擊的個人見解,因為語言幽默而且觀點獨特,所以積累了相當一部分的粉絲。但是有個別粉絲不知道是真想問還是故意調侃UP主,所以時常問一些「奇葩」問題,例如孫悟空和一拳超人琦玉打起來了誰會贏、或者小馬寶莉和小豬佩奇誰更厲害等等,近日UP主推出敢問敢答節目,詳細的講解了粉絲們提出的歷史難題:大頭兒子和大耳朵圖圖誰更厲害?
  • 對於新版鹿鼎記個人看法
    我相信網友的眼睛是雪亮的,相信對於這部劇看過的朋友會有一個自己的評價。鹿鼎記自改編成影視作品而來至今已有11個版本,這部小說本身而言就是經典,而由其改編的影視劇自播出而來就飽受爭議,每一部回翻拍都被大眾所期待著,又認為再怎麼翻拍也超越不了原版,所以每一部剛播出的時候都會先挨罵。
  • 無流量的良心好劇,碾壓《鹿鼎記》《燕雲臺》,就是這點過於可愛
    電視連續劇《大秦賦》一開播就獲得了很多觀眾的喜愛,雖然這劇沒有什麼流量明星加盟,在網絡上也就少了很多粉絲的彩虹屁,但是播出三分之一之後還能保持8.1分的網絡評分,四成以上的觀眾直接給了五分好評的成績,首先還是輕鬆碾壓了稍早播出的歷史劇《鹿鼎記》和《燕雲臺》。
  • 帶你了解什麼是Vlog自媒體、從事自媒體、你必須要知道!
    現在很多做自媒體的人都在拍Vlog,很多人都說自媒體帶火的Vlog其實我個人認為是Vlog帶火的自媒體,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我們來說一下自媒體的發展史。我認為Vlog自媒體是3.0時代,就是我們當下自媒體是3.0時代。
  • 我在下沉市場做自媒體:「暴富」童話如何破滅?-虎嗅網
    2017年的時候,自媒體正火熱,BAT給大家發錢,今日頭條也給大家發錢,各個平臺都主打補貼,有的說10億,有的說100億。但其實你去真正的研究一下就知道,說來說去,收益無非就是包括流量分成和原創補貼。那時候下沉市場做自媒體,大家的套路都是靠流量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