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師老原兒:用拖鞋紙箱做科普模型,獲贊超千萬

2020-12-22 齊魯壹點

題圖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一身小黃人工裝服,一副詼諧的圓眼鏡,兩道蠟筆小新式粗眉……前不久,熱門科普視頻博主「模型師老原兒」以他的標誌性打扮,站在了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的舞臺上,渾身是戲。

全場最吸睛的是他製作的一個放大百倍的螃蟹模型,細緻到蟹鉗不同部位的肌肉都分別做了標註。通過他的講解,螃蟹哪些部位有營養、哪些部位不能吃,一目了然。

因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大火的製作人張萌當場拋橄欖枝,希望籤下這個科普達人。

不過,「模型師老原兒」的主戰場在網絡。

「蜘蛛網是怎麼織成的?」「為什麼減肥這麼難?」「蚊子為什麼就愛叮你?」作為一個科普視頻博主,他善於用拖鞋、破紙板等各種廢棄物製作好玩的模型,再惟妙惟肖地在視頻中演示,向觀看者解釋一些科學原理。

這樣生動活潑的科普形式受到了網友熱捧。從今年4月至今,他拍攝了數十個科普視頻,僅在西瓜視頻就已「圈粉」超過395萬。

「模型師老原兒」說,他希望在紛繁複雜的網絡信息世界裡,以「模型科普」激發人們的好奇心,進而以不同視角看身邊的世界。

找到「探索世界的一個好方法」

「模型師老原兒」原名寧原,曾在央視工作十年,是資深的科學類節目製作人。2019年,寧原選擇辭職,開始獨立製作視頻產品。不久後,妻子也離開了電視臺,和他一起「換個陣地做科普」。

多年積累的科普視頻製作經驗、精湛的模型製作手藝以及襲面而來的視頻浪潮,讓他最終將科普視頻作為職業發展新突破口。

寧原在央視時的工作照。

對於這個有些冒險的選擇,寧原這樣解釋:「人過了30歲之後,會發現精力和身體有一定程度下降。這時不妨給自己按下一個重啟鍵,用曾經的經歷沉澱自身,說不定會煥發出不一樣的狀態。」

出於對科普工作與視頻製作的雙重熱忱,寧原開始「重啟」人生。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個轉型過程一開始並不順利。

視頻和傳統電視節目製作截然不同,「無論是剪輯節奏的快慢,還是內容有趣的程度,要求都不一樣,感覺是重新學了一遍視頻製作。」

「剛開始製作科普視頻時,每天熬到凌晨一兩點鐘是常態。」寧原指了指自己眼睛說,一開始找不到拍攝狀態,熬得黑眼圈都出來了。

他的西瓜視頻中出鏡率很高的標誌性紙版「大眼睛眼鏡」,靈感就來源於此。戴上「眼鏡」,整個人狀態都放鬆下來,「模型師老原兒」的形象頓時變得具體可感,還讓人覺得有些親切可愛。

相較於直接灌輸,寧原更願意用實體模型讓科普視頻淺顯易懂,讓大人孩子都喜歡看。有一次,一位粉絲認出了他,留言說「我以前在電視上等你們的節目更新,現在我兒子在西瓜視頻上等。」

談及製作科普視頻的淵源,寧原講了小時候的一件事。讀小學時,他得到了一支彈簧原子筆,家裡人鼓勵他在不拆卸的情況下,想明白原子筆內部的設計架構。

「當時我在想這裡面可能有彈簧、有卡口,我自己動手寫了五六種自己想到的方式,再去印證。」

通過這樣的思考,他對一個簡單的問題有了很多維度的解答,「這可能是探索世界的一種好方法,我想把它傳達給更多的人,讓觀眾在有趣、易看的模型故事下,構建自己知識體系和學習網絡。」

在一個不足100平方米的工作室內,寧原構建了屬於自己的「科學模型王國」。

狡猾的新冠病毒、憨態可掬的企鵝、呆萌的北極熊、可怕的蜘蛛,「王牌飛行員」——蜻蜓……一個個用各種材料製作出的卡通模型,從寧原的手中應運而生,再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在視頻中一一出場,幫助人們理解身邊的趣味科普知識。

獲贊千萬的「科普達人」如何煉成?

「新型冠狀病毒在細胞外面遊走過程中,總能找到對應的鎖眼,咔嚓,打開細胞上的鎖,天真的細胞誤以為營養物質來了,於是大門敞開……」

在一個約4分鐘的視頻中,寧原在工作間的長桌上用自己製作的病毒、細胞等模型,為粉絲趣味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是如何入侵人體。他還邀請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學研究所專家來釋疑病毒變異的相關問題,那期視頻獲得了500多萬次觀看量。

寧原展示孑孓如何扭動身體。

貼近生活的選題、奪人眼球的模型、趣味活潑的講解,再配合一些動畫效果,讓寧原成了獲贊超千萬次的「現象級科普達人」。

打開寧原的西瓜視頻主頁,可以看到很多爆款——介紹巴氏刷牙法的視頻,觀看量870多萬;介紹除蟑螂妙招的視頻,觀看量650萬;科普「蒼蠅寶寶從哪來」的視頻,觀看量650萬……

「原來這個問題是這樣啊」「太神奇了」「用模型來科普太有趣了」……視頻彈幕中,網友熱評不斷,讓寧原夫婦備受鼓舞。

「我會廣泛了解觀眾感興趣的話題。有一期視頻推出,一周粉絲量增加了200萬。」用心觀察,從生活中收集選題,關注粉絲的反饋意見,做出人們喜聞樂見的視頻,這就是寧原的「漲粉秘訣」。

「蜘蛛網是怎麼織成的?」「為什麼你一曬皮膚就容易變黑?」「我們是怎麼聽見聲音的?」「蒼蠅搓手是為啥?」……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問題,都能在寧原的西瓜視頻裡找到答案。他用自己的好奇心,帶領粉絲走入了一個奇思妙想的科學世界。

趣味盎然的模型,是吸引人們走近「模型師老原兒」的一大原因。

為了給人們解釋蜻蜓如何飛行覓食,寧原製作了一個放大數萬倍的彩色巨型「蜻蜓隊長」模型;為了展示蜘蛛織網的過程,他不僅製作了一個龐大的金色蜘蛛,還搭建了紙質樹林立體展板,還原小蜘蛛在樹林中織網的場景,讓觀眾看完恍然大悟、大呼過癮。

寧原認為,做科普的一大難點就是要把看不見、說不出、摸不著的知識闡釋好。他的訣竅是通過精巧的機關設計、特殊的材料選擇,製作出生動靈活的模型,藉助視覺傳達的方法做科普,「在我看來,模型是一種交流工具,一門能翻譯科學原理的『語言』。」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寧原製作模型的材料,其實很多粉絲也都能找到。包紮用的石膏、廢棄紙箱、木板、拖鞋、洗衣機的下水管……生活中的各類廢棄物品,都能成為寧原製作科普模型的原材料。「只要細心觀察,生活中任何東西都有無限的可能性。」他說。

如何保障科普內容的嚴謹準確,讓科學術語變為人人聽得懂的「普通話」;如何製作出寫實卻又不讓人產生反感的動物模型;如何讓科學知識變得有趣好玩……這些都是寧原時常思考的問題,也不斷督促著他嚴格把關,不斷生產出優質的科普視頻。

激發「好奇心」,「知識原來如此簡單」

現在,寧原每周都在北京的工作室中不間斷生產製作視頻,平均三到四天就要製作一個完整的科普視頻。這其中包括前期科學理論收集、如何轉化模型的思考、製作科普模型的過程及視頻錄製。

每周一至兩期的視頻更新頻率,工作量並不輕鬆。要讓觀眾通過幾分鐘的視頻感受到「知識原來如此簡單」,更不是一件易事。

「把科普用模型的方式表達出來,是一個由理性到感性,然後回歸理性的過程。」寧原說,因為自己不是專家,在每期節目製作前,都會閱讀大量期刊論文,查找相關的科學文獻資料,先消化理解科學知識,再轉化為一個個好玩的故事,通過模型展示出來。

對於青少年科普,寧原一直擔心的一件事是,在繁雜的信息環境下,孩子們通過手機可以提前了解到更多知識內容,但也可能缺失對事物的「好奇心」。「網際網路視頻模式是非常好的科普手段,用模型科普的方式,或許能讓孩子們看待事物的方式有所不同。」

寧原計劃接下來組織一些線下活動,讓孩子們深度參與到科普模型的設計中來,培養他們的科學興趣,激發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心。

「知識的擴充對每個人都有意義。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把科普視頻做好。」寧原說,「希望以後我的視頻不僅讓孩子們觀看後覺得科學很有趣,也可以讓成年人有獲得知識的滿足感。」

(新華每日電訊)

相關焦點

  • 他用拖鞋紙箱做科普模型,獲贊超千萬、上《快樂大本營》,400萬粉絲坐等更新!
    ——模型師老原兒一身小黃人工裝服,一副詼諧的圓眼鏡,兩道蠟筆小新式粗眉……前不久,熱門科普視頻博主「模型師老原兒」以他的標誌性打扮,站在了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的舞臺上,渾身是戲。作為一個科普視頻博主,他善於用拖鞋、破紙板等各種廢棄物製作好玩的模型,再惟妙惟肖地在視頻中演示,向觀看者解釋一些科學原理。這樣生動活潑的科普形式受到了網友熱捧。從今年4月至今,他拍攝了數十個科普視頻,僅在西瓜視頻就已「圈粉」超過395萬。
  • 他用拖鞋紙箱做科普模型獲贊千萬,400萬粉絲坐等更新
    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電(記者馬曉冬、魏夢佳)11月12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他用拖鞋紙箱做科普模型,獲贊超千萬、上〈快樂大本營〉,400萬粉絲坐等更新!》的報導。▲給大家介紹一位寶藏科普達人——模型師老原兒一身小黃人工裝服,一副詼諧的圓眼鏡,兩道蠟筆小新式粗眉……前不久,熱門科普視頻博主「模型師老原兒」以他的標誌性打扮,站在了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的舞臺上,渾身是戲。
  • 他做科普模型獲贊千萬,400萬粉絲坐等更新
    他用自己的好奇心,帶領粉絲走入了一個奇思妙想的科學世界一身小黃人工裝服,一副詼諧的圓眼鏡,兩道蠟筆小新式粗眉……前不久,熱門科普視頻博主「模型師老原兒」以他的標誌性打扮,站在了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的舞臺上,渾身是戲。全場最吸睛的是他製作的一個放大百倍的螃蟹模型,細緻到蟹鉗不同部位的肌肉都分別做了標註。通過他的講解,螃蟹哪些部位有營養、哪些部位不能吃,一目了然。
  • 模型師老原兒:乾貨,請查收
    「關注模型師老原兒,身邊的知識,我用模型做給你看。」這是老原兒常在視頻結尾時說的臺詞。儘管短視頻裡的他戴著大眼珠特效的眼鏡,但是有些粉絲光憑聲音也能認出曾經常常在電視裡出現的老原兒。老原兒,原名寧原,80後科普類節目製作人,曾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的《原來如此》節目中出鏡十年。他30歲離開央視創業,因疫情原因,今年開始投入到短視頻製作當中。
  • 那個從傳統媒體離職的模型師,成了4個月漲粉342萬的科普創作人
    ……這些問題被「模型師老原兒」用手工模型的方式逐一破解。作為科普視頻創作人裡最會做手工的模型師,老原兒總是戴著一對自製圓形黑框眼鏡出現在鏡頭前,一手舉著細節刻畫完整的各類模型,一手動態演繹著生活中常見卻沒有被正確認識的那些現象。老原兒曾是央視科教頻道的資深模型師,擁有 10 多年電視科普節目的經驗。
  • 從央視到抖音,這個80後要以科普為生
    從央視科普節目的出鏡實驗員,到抖音裡的短視頻科普達人,寧原通過手工製作模型,將大千世界縮小、將微觀之物放大。生活現象中的另一面,在抖音@模型師老原兒上展現。蚊子為什麼叮你?手指燙傷如何不留疤?脫髮咋辦?小龍蝦咋吃?柳絮如何生長?山火為何復燃?瞧,從身邊細微到山川湖海,你疑問的就是寧原要解釋的。
  • 三十而已,模型師老原兒在抖音「重啟」人生
    但如果有人可以把它用好玩的形式呈現出來,你會不會也覺得知識原來如此簡單。  在抖音和西瓜視頻上,@模型師老原兒正是憑藉著各式各樣的模型,將晦澀難懂的生物、物理知識通過好玩、易懂的方式呈現給網友。把躺著學術書上枯燥無味的幾百頁內容,轉化成一個個有趣又有料的科普視頻。  這樣的科普方式引來了網友的點讚和評論,每一個科普視頻底下都有無數網友的「催更」。
  • 29條視頻坐擁300萬+粉絲,模型師老原兒西瓜視頻漲粉記
    西瓜視頻上,一個帶著模型眼鏡和圍裙的創作人在做科普。他就是傳說中十級漲粉選手—模型師老原兒。今年4月入駐抖音、西瓜視頻,截至發稿,「模型師老原兒」累積發布47條抖音、29條較長視頻,累積播放量7000+萬,西瓜視頻粉絲數342萬。
  • 北京科普視頻達人:用模型解答生活中的「十萬個為什麼」
    新京報記者 鄭新恰 攝模型將科普和生活緊密相連落水後應該如何自救?遇到洪水第一件事情要做什麼?7月24日,看到安徽巢湖遭遇洪水的新聞後,寧原這兩天的生活就是做模型和腳本,錄製關於洪水和落水自救的視頻。「人永遠不知道意外哪天會來,掌握應急急救方法很必要。」寧原希望通過他所做的視頻,「讓更多人知道科普和生活密切相關」。
  • 最新一期《快樂大本營》,張萌要籤約模型師老原兒,結果當場被拒
    最新一期《快樂大本營》中,張萌要籤約模型師老原兒,但模型師老原兒拒絕她的籤約邀請,對此,大家怎麼看?記得在浪姐的時候,別的姐姐都在做別的,聊天啊,唱歌什麼的。只有張萌一來就開始到處和別的姐姐打招呼,加微信。
  • 日本網友用紙箱做了個高達,高1米8看著挺帥,還有人做過等身人偶
    最近,就有日本的一位手工大佬展示了自己耗費2年時間,用紙箱做的一款高達模型,高度差不多有1米8左右,看起來簡直太酷了。 這款高達的型號是「獨角獸」,算是十分知名的高達模型了,比起動畫中登場的作品做了縮小,大概十一分之一大小,所以尺寸也就比一人高一點,倒是看起來有點像一位機械警察的樣子。
  • 日本模型師,35年用廢物做超人,網友:廢物有,就是沒那雙手
    安居智博在日本也是相當有名的一位模型師了,因為從小就非常喜歡這些模型,所以一直在鑽研,他也曾展出過自己的作品。安居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研究可動關節的做法,也就是用鐵絲將各個部位固定,然而固定關節並沒有因此而綁死,且能夠活動起來,這便是他厲害的地方。
  • 硬殼媽媽用紙箱做了一套萬聖節裝扮,有點萌
    在萬聖節 媽媽都會買些衣服幫寶寶裝扮起來 但國外有位媽媽 她沒有去買造型衣服也沒有用布料做衣服 而是利用紙箱 給孩子們做萬聖節裝扮
  • 比較試驗 | 15款拖鞋測評,哪些拖鞋防滑做得最好?最耐穿?
    拖鞋是否防滑、安全、耐穿、有異味   針對這些   深圳消委會近日做了比較試驗   ▲ 你們關心的問題,我們都有測!塑料拖鞋品牌搶先看   !!!本次比較試驗樣品選擇參考前期消費調查及各大電商平臺銷售情況中消費者關注度高、銷量好的塑料拖鞋產品,由工作人員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在網絡電商平臺和深圳線下實體店進行匿名購買。   2. 本次測試指標設定採用更多更嚴原則,選取國內相關標準以及國際一流標準進行檢測。   3. 評級結果用「★」表示,「★」越多結果越好,同星級產品排名不分先後;   4.
  • 《紙箱戰機 戰爭》和《紙箱戰機W超定製》公開(全文)
    (ダンボール戦機ウォーズ)》以及《紙箱戰機W超定製(ダンボール戦機W超カスタム)》,前者發售日期未定,後者則預定於2013年夏天發售。另一方面《紙箱戰機W超定製》為2012年10月所發售的《紙箱戰機W(ダンボール戰機W)》(PS Vita/PSP)移植至N3DS的作品,N3DS版本中也會收錄《紙箱戰機W》的DLC「新章《米歇爾篇(ミゼル編)》」。
  • 模玩控:高手在民間,紙箱製作可發光哥斯拉模型
    用完的紙箱對於很多家庭來說都會當做垃圾扔掉,但是對於手藝好的模友來說,它們則可以變廢為寶,接下來為大家帶來的是Kai-Xiang Xhong的紙箱製作可發光哥斯拉模型。用紙箱做的可發光哥斯拉究竟長什麼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