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媒體報導稱,美軍的"未來攻擊偵查直升機"計劃進展到了原型機建造階段,由貝爾直升機製造公司負責,原型機被稱為"貝爾-360"。
在設計上,貝爾-360採用了隱身化設計,涵道式尾槳,外形簡潔且稜角分明,外觀上與夭折的"科曼奇"非常相似,極具科幻感,但根據美軍的說法,貝爾-360的雷達反射面積實際上會大於胎死腹中的RAH-66科曼奇。
考慮到隱身需求,該機設計了彈倉,除去機頭的20mm M30機炮以外全部內置,同時也有外掛武器的掛載方案。內部彈倉可以掛載最多4枚AGM-114反坦克飛彈,或者其他武裝。機翼下可以掛載2倍於內部彈倉的彈藥。就和F-35一樣,根據作戰任務的不同,對整機隱身特徵的要求高低,選用不同的掛載,機翼與彈倉的總載彈量接近700kg,相比目前主流的武裝直升機要低一些。
這也折射出了新時代美軍對武裝直升機作戰要求的變化。
貝爾-360相比起科曼奇,隱身與載彈量的要求都要更低,隨之而來的就是單價的降低,科曼奇的單機成本一度飆升到了驚人的6900萬美元,可以與同時期美國空軍的固定翼戰鬥機相提並論,而今天的貝爾-360得益於隱身技術的進步,成本可以大幅降低,預計單價可以降低到1500萬美元左右,但服役數量可能較少,因為美軍計劃裁撤一部分陸航的武裝直升機中隊,用無人機替換它們。
美軍現役的AH-64是一款非常出色的武裝直升機,載彈量超過1噸,機翼掛載量是貝爾-360的兩倍。
更極端一些的像俄羅斯的Ka-50,載彈量接近3噸,掛載12枚反坦克飛彈的情況下還能掛載2枚R-73空空飛彈以及2個32聯裝的57mm火箭巢,堪比空中坦克。但實際上這樣強的武器配置有些過剩,並且武裝直升機的作戰效費比相比無人機的差距會比較大。
像目前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的衝突中,無人機獲得的戰果就比武裝直升機要多很多。因為無人機便宜,即使是像彩虹-5,MQ-9捕食者這種目前最高端的察/打一體無人機,消耗同樣的成本,無人機的出動架次是武裝直升機的10倍以上。
而且無人機的續航時間更長,可以長時間在戰區部署,真正做到全程伴隨地面部隊行動,隨時隨地提供火力支援。在這種背景下,單機作戰能力更強,成本更高的武裝直升機就應該投入到其他無人機無法勝任的任務中。
早在20年前,也就是美軍研發科曼奇的時候,當時無人機的快速發展就已經一定程度上擠壓到了武裝直升機的生存空間,間接性地導致了科曼奇項目的流產。但如今的無人機實際上仍然遠沒有發展到可以取代有人機的地步,在複雜電磁環境下無線通信可能會受到嚴重的幹擾,此時有人作戰平臺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務,以少量有人平臺近距離指揮無人武器平臺協同作戰是一種全新的思路,美國三軍目前都在探索這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