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車間」製衣忙!安徽省池州市服裝廠吸納周邊村貧困戶務工

2020-12-16 瀟湘晨報

2020 年 12 月 12 日,位於池州高新區前江工業園區內,安徽三毛紡織有限公司的扶貧車間縫紉機聲響個不停,100 多位製衣工人戴著口罩正在緊張地忙碌著,看到一件件衣服被裁縫出來,他們臉上露出自豪的笑容。據了解,該車間目前吸納了周邊村 16 位貧困戶前來務工。

安心——

車接車送就可在家門口就業

" 我以前在外打工,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如今在家門口就能找到活幹,每月能掙三千多塊,日子越過越好了。" 說話的是池州市貴池區殷匯鎮殷匯村的貧困戶吳丹,她一邊縫製衣服一邊跟記者聊著扶貧車間給她帶來的變化,今年 8 月份,她剛進入安徽三毛紡織有限公司的扶貧車間工作,儘管家裡離廠子不是很緊,但每天廠車都會在家門口將她載到這裡," 從早上 7 點半到晚上 6 點半,也不上夜班,每個月收入還不錯,像這樣在家門口解決就業、實現脫貧,我覺得很滿足。"

其實不止吳丹,扶貧車間目前吸納了周邊村包括吳丹在內的 16 位貧困戶來扶貧車間務工。

該廠辦公室主任張振平表示,扶貧不能只喊口號,企業與政府合作,能夠解決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落實精準扶貧的政策。" 我們希望能用真心,扶真貧,讓扶貧車間變成貧困戶的另一個家。"

夢想——

" 只要能脫貧,咱夫妻倆把廠子當家了!"

2016 年 1 月,貴池區梅村鎮貧困戶徐翔來到了扶貧車間,從事了 4 年多的機械維修工作。不久後,他的妻子也來到了扶貧車間從事縫紉工作,兩口子不僅在企業有夫妻寢室,而且每月收入共有 8 千多元。

" 前幾年,父親得了重病,母親在家照顧父親,兩個子女都在上學。後來多虧了政府部門的推薦,我們到了扶貧車間,不僅有了工作,還實現了脫貧,甚至連孩子上學都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回憶往昔,35 歲的徐翔動情地說道,這裡改變了他的生活,為了廠子、也為了自己,他們夫妻就把這當家了。

一個個扶貧車間託起了一個個家庭的致富夢想。貴池區木閘鄉楊店村的徐平菊是最早來到扶貧車間的貧困戶,她興奮地說:" 扶貧車間建在我們家門口,讓我既照顧家庭,又不耽誤掙錢,真是建到我們貧困戶的心坎裡了。"

踏實——

扶貧車間讓脫貧成效 " 長久 "

扶貧車間裡工人總人數是 105 人,其中貧困人口 16 人。記者了解到,政府對於貧困人口,每個月有 200 元的補貼,企業也會根據各個貧困戶的情況,相應給予績效補貼。

" 池州高新區前江工業園區三毛扶貧車間是貴池區多個就業扶貧車間其中之一。" 貴池區委書記、平天湖風景區黨工委書記馬勝利表示,近年來,貴池區根據當地資源實際,結合產業發展和貧困群眾務工需求,建立減貧帶貧機制,推進產業脫貧和就業脫貧取得良好成效。

各類創新性舉措遍地開花,但作為就業脫貧工作的重要一環,大力創建就業扶貧車間更是被 " 委以重任 "。企業建設扶貧車間,成為最直接的扶貧實施者,而政府的責任和功能同樣不可或缺。馬勝利告訴記者,下一步,貴池區政府將加快提升各種扶貧政策的精準性,積極引導企業參與扶貧,同時讓企業自身獲得更好的發展,實現貧困戶、企業和政府的 " 三贏 "。王峰 文圖

【來源:合肥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河南魯山:扶貧車間成了鄉村振興的「加速器」
    此時,位於該鎮營北村的扶貧車間裡,身穿防護服的工人們正在製作空心掛麵,產品不僅暢銷市場,還是魯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張官營鎮黨委書記高長見介紹,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該鎮利用上級有利政策,在轄區內新建四座扶貧車間,產品不僅涵蓋服裝加工、箱包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還有空心掛麵加工、液態肥生產等技術密集型產業,實現了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和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雙重目標。
  • 利辛縣王市鎮扶貧車間讓貧困戶就近致富
    在高寨村就業扶貧車間內,工人們正在趕製一批發往河南的新訂單。今年58歲的程翠蘭,過去一直和丈夫在外地打工,今年初,由於家裡的老人突發疾病,無人照料,所以她選擇了留在家鄉就業。利辛縣王市鎮高寨村結合實際,利用轄區貧困戶和剩餘勞動力充足的優勢,通過建設就業扶貧車間,帶動貧困戶就近就業,實現脫貧奔小康目標。
  • 扶貧車間助貧困戶增收:走出田間當工人 進入車間拿工資
    馮秀英(右一)在車間工作。本報訊(全媒體記者郭偉毅通訊員李代良)「我在巨科環保電鍍就業扶貧車間主要負責打包,每個月至少能領到4000多元的工資,一年有5萬多元的收入,成為高薪『白領』,過上了小康生活。」
  • 家門口的扶貧車間|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徐有功|北山鄉
    去年11月,北山鄉莊子溝村餐具清洗消毒扶貧車間招收殘疾人,徐有功報了名。自此,成了該扶貧車間的一名工人。「培訓期間有補貼,轉正後,每月能拿到兩千多元的工資。」徐有功對這份工作信心滿滿。他說,在家門附近能找到這份工作,心裡比以前踏實多了。
  • 洛陽這個退伍老兵返鄉創業 帶領鄉親們種車釐子、開服裝廠脫貧致富
    前不久,聽說孟津縣常袋鎮英古村「藏」著一家服裝廠,廠裡村婦當工人、退役軍人當老總。而且今年受疫情影響,這家廠不但沒虧損,還成功實現扭虧為盈,不僅在各縣建了6個分部,每月還要嘉獎貧困戶員工……而且今年受疫情影響,這家廠不但沒虧損,還成功實現扭虧為盈,不僅在各縣建了6個分部,每月還要嘉獎貧困戶員工……  又聽說,這個村村民前些年種下的460多畝車釐子,明年春天就要掛果啦,可以採摘了哦……楊獻偉在車間督導生產  近日,洛報融媒記者驅車穿過起起伏伏的丘陵
  • 安徽就業扶貧車間達947個:「種」下一個產業 帶活一片鄉村
    去年扶貧車間開工,鍾蘭霞應聘進廠,培訓兩個月後就成為一名印刷工。「騎電動車過來就十來分鐘,一個月工資3000多元,還能照顧家,在家門口打工真好!」鍾蘭霞滿意地說。廠長劉濤告訴記者,看重當地用工用地等成本優勢,企業去年投資建廠,目前訂單飽滿,今年前7個月營業額達2000多萬元。「目前共吸納周邊村民45人在廠務工,其中貧困戶15人。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古浪:「扶貧車間」圓了致富夢
    4月14日,記者在古浪縣西靖鎮扶貧車間見到崔竹山時,她正忙著包裝剛從生產線上出來的紙箱。
  • 蘭陵縣壓油溝村:打響「旅遊扶貧」名片 貧困戶變身經營戶
    蘭陵縣蒼山街道壓油溝村是一個典型的小山村,大山環繞,交通閉塞,這是壓油溝村曾經的寫照,全村76戶人家,光貧困戶就有38家,是當地有名的落後村,為擺脫貧困狀況,壓油溝村通過不斷摸索轉化劣勢,利用獨特的生態資源重新定位,發展鄉村旅遊扶貧,為貧困人口創業、就業、增收提供平臺,讓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開拓出一條旅遊扶貧的新路子。
  • 民樂:產業扶貧 讓貧困戶變身產業工人
    民樂縣把「產業帶動就業,就業促進產業」作為脫貧的重要動力,依託張掖海升集團開展訂單式免費技能培訓,引導企業充分吸納貧困家庭勞動力和農村其他富餘勞動力,讓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實現農民到新型產業工人的轉變,實現穩定脫貧。
  • 寧洱縣:建起扶貧車間 築起脫貧夢_農視網_三農領域第一視聽互動平臺
    搬運菌棒,培育菌包,採摘香菇,分揀香菇……8月中旬,記者走進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寧洱鎮般海村的食用菌扶貧車間,幾十名務工群眾緊張有序地忙碌著。香菇採收、包裝好後發往廣州、昆明等地,有的還出口到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
  • 企業參與興辦扶貧車間,能人紛紛回家創業——帶領老鄉致富,內心滿...
    很多企業成為各地興辦扶貧車間的主力軍,有想法、有意願的能人紛紛返鄉創業,他們參與興辦扶貧車間的過程中,受到了當地政府的幫扶,克服了人才、技術等困難,最終帶動了村裡不少貧困戶和困難群眾就近就業,脫貧增收。
  • 懷遠扶貧車間帶動就業
    「工廠下鄉、車間到村、崗位到人」的就業扶貧車間為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搭建了平臺,促進了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增收。扶貧車間復工復產情況如何?記者日前來到懷遠縣陳集鎮瓦一村實地採訪。「進廠比疫情前嚴格多了。每天都要經過兩次體溫測量、信息登記、手部消毒,工作時必須戴口罩。」
  • 產業造血建機制 南海扶貧「見真章」(2)
    正因為這樣,南海區裏水鎮對口幫扶雲浮羅定市泗綸鎮4條相對貧困村,通過扶貧車間推動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 「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還方便了帶小朋友讀書和照顧老人家。」泗綸鎮雙龍村村民李阿姨現在在扶貧車間製作蠟燭,感到很滿足。一年前,南海區裏水鎮援建雲浮羅定市泗綸鎮雙龍村、沙底村的兩個扶貧車間正式落成,如今這兩個扶貧車間可帶動1000人就業,每人每月增收1000多元。
  • 【海南日報】儋州多形式組織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並落實外出務工...
    12月8日,儋州市和慶鎮羅便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林小麗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高興地說。過去,林小麗因缺乏技能,文化程度不高,加上孩子年幼,無法外出打工,全家僅靠她丈夫打零工支撐,家庭生活貧困。1年前,她參加月嫂技能培訓,學習到科學育嬰的技能。如今,她在離家不遠的儋州市區一家早教中心找到工作,每月2000多元工資,工作之餘,還能照顧家裡的孩子。
  • 五指山市毛陽鎮拓寬貧困戶增收路
    今年以來,毛陽鎮將推進貧困勞動力就業穩崗工作提上議程,全面排查摸清貧困戶務工情況,建立務工就業臺帳,採取多項措施拓寬貧困戶的務工渠道,截至目前全鎮貧困勞動力已外出務工1944人,達去年務工總人數102.2%。  「我們及時開發、增設疫情防控臨時公益性崗位,確保受疫情影響減少收入的貧困勞動力能夠就近務工、增加收入。
  • 新時代扶貧路上的「沂蒙六姐妹」:建貧困車間 授人以漁
    2003年,年近四十歲的曹淑雲自主創業,憑藉著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先進的管理經驗,曹淑雲創辦的沂水慧陽製衣有限公司越做越大,而在做大做強企業的同時,曹淑雲將目光轉向沂水縣大山裡的貧困群眾,開始了精準幫扶之路。
  • 扶貧車間建村頭 群眾致富有盼頭
    安徽網安慶消息   走進望江縣餘埠村的扶貧車間內,就能看到縫紉機「噠噠「的轉動聲響個不停,工人們正在熟練地縫製手裡的布料,它們被加工成枕頭套、被套和床單,銷往全國各地。車間總面積4200平方米,分一、二、三期。由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引進當地紡織企業入駐,主要從事童裝加工和紡織品生產,讓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
  • 扶貧車間機聲隆隆 開足馬力搶抓生產
    生產車間一角在七星關區朱昌鎮宋伍社區的扶貧車間門口,一個專門為落實疫情防控工作而設立的監測點映入眼帘,要想進入車間,必須在此地依次測量體溫、消毒……走進車間,只見幾十名工人正戴著口罩熟練有序地從事著服裝流水線生產
  • 佛山市禪城區駐村第一書記劉君:一頭扎農村「城裡人」一心「拔窮根」
    一個地地道道的「城裡人」,卻一頭扎進農村工作,一紮就是四年,常常在貧困戶家裡嘮家常。他就是佛山市禪城區駐廉江市新民鎮黃竹垌村駐村第一書記劉君,從2016年5月到2019年3月任佛山市禪城區駐廉工作組副組長兼南片區片長,負責安鋪、橫山、營仔、雅塘四鎮駐村扶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