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大叔看漫威」。不論從「口碑」還是「票房」來看,《黑鳳凰》確實是《X戰警》系列最失敗的作品。
隨著「漫威電影宇宙(MCU)」的崛起,漫改電影在如今的電影市場裡已經「大行其道」。而除了MCU,一直由福克斯拍攝的另一部大型「漫改電影宇宙——X戰警」也於2019年正式落下帷幕,這部伴隨了觀眾20年的大戲,終於迎來了結局。
但美中不足的是,該系列的收官之作《X戰警:黑鳳凰》不論口碑還是票房,都創造了該系列的「最低值」,被評為該系列最「失敗」的作品?這其中的原因,小編與大家共同分析一下:
一、人物少——經典人物沒得到發揮:
一部電影最關鍵的就是人物,「超級英雄電影」更是如此,《X戰警》系列刻畫過無數個經典人物,數次「變種人」大戰的場面,讓觀眾回味無窮。而作為收官之作,觀眾滿懷期待的將迎來無數變種人的「大集合」,可結果卻讓觀眾非常「失望」。
【1】新人物少,經典人物打醬油——
不得不說,觀眾最想看到的,就是各種「變種人」層出不窮的「超能力」,以及「X戰警」與「變種人兄弟會」之間的相愛相殺,雖然人氣王「金剛狼」不在了,但以漫威的「人物儲備」,依然會有很多經典人物能為大家帶來炫酷的技能。
而最終,大部分登場的都是「老人物」,新人物很少,而且技能也並不炫酷,漫畫中「史上第一位變種人——黑皇后」變成了「醬油」人物,而且能力明顯與「X教授」重複,其他幾個新人物,感覺還不如看美劇《天賦異稟》來的痛快。
同時,老人物的表現更加讓人失望,人氣最高,觀眾最期待的「快銀」,根本沒來得及發揮就「傷退」,一向給觀眾帶來驚喜的「魔形女」,更是開篇沒多久就直接「謝幕」。這種程度的大結局,讓觀眾完全感覺不到這是一個20年系列的大結局,更像是一部電視劇的某一集。
所以說,人物的毫無亮點,是《X戰警:黑鳳凰》的一個失敗點,讓這部電影的口碑直接打了「折扣」。
【2】反派安排不到位,毫無底蘊——
《黑鳳凰》的反派安排可以說更加失敗,作為「終結篇」,觀眾期待的是滅霸、天啟這種「毀天滅地」的大BOSS,哪怕不是如此,我們也希望再度看到「X戰警」與「變種人兄弟會」的超大決戰。
《黑鳳凰》的反派外星人,在漫畫中來自一個叫「德巴利」的星球,這個星球只是三大帝國之一「希阿帝國」的附屬星球,登場次數少之又少,也從未掀起過什麼大的「波瀾」。
漫威安排了這麼一個毫無「底蘊」的外星人,而且本身沒什麼像樣的能力,完全憑著吸收的「鳳凰之力」勉強支撐著場面,這樣的反派,又怎能滿足觀眾的需求?
可見,整個《黑鳳凰》的人物安排,總體感覺就是「系列電影」中的一個「小插曲」,完全看不到「史詩感」,人物安排不到位,是它「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劇情簡單——與前作聯繫太少:
相信熟悉MCU的觀眾都知道,長達3個小時的《復聯4》,前半部分幾乎都在「填坑」,漫威把10年來埋下的伏筆幾乎全部填滿。最終大決戰中,美國隊長承接《復聯2》的細節拿起「雷神之錘」的畫面,讓多少觀眾歡呼。而《黑鳳凰》在這一點上,可以說做的太差了。
【1】觀眾期待多年的伏筆均未被提及——
《X戰警》一部20年的系列作品,儘管重啟過一次,但依然留下了很多伏筆,但在這「大結局」中,完全沒有被提及。
1.快銀與萬磁王的關係:眾所周知,漫畫中的快銀是萬磁王的「兒子」,《逆轉未來》中曾多次暗示這個設定,《天啟》中萬磁王更是因為快銀受傷,最終「洗白」,對抗天啟。
這個萬眾期待的「伏筆」,在《黑鳳凰》中,沒有被提及一個字,觀眾真的對此非常失望,也讓觀眾完全感覺不到這是系列的「完結」。
2.《天啟》的彩蛋形同虛設:《天啟》中,金剛狼以「試驗品」的形式客串,而最終,「史崔克實驗室」中的「X23」也被轉移,觀眾本以為X23將會登場,金剛狼也有可能再度客串,而最終的結果,又是一場空。
不知道「福克斯」這樣安排的用意何在,若原計劃《黑鳳凰》的劇情就是這樣,那當初在《天啟》中安排這樣的「彩蛋」有什麼意義。
【2】關鍵劇情前後矛盾——
《X戰警:天啟》的結局,「琴·格雷」徹底爆發,周身出現「鳳凰之火」,直接秒了「天啟」,所有人都認為這種力量就是「鳳凰之力」無疑,可結果呢?到了《黑鳳凰》種,琴的設定變成了在《天啟》之後才獲得了鳳凰之力,這種前後矛盾的意義何在?
在觀眾的吐槽聲中,《黑鳳凰》的導演「西蒙」終於出來解釋:「《天啟》中琴爆發時出現的鳳凰,只是琴自身的「變種人能力」達到了「預見未來」的效果,讓她看到了鳳凰。」小編真想說,導演你這理由還能再勉強一點嗎?最終,導演不得不承認,他其實沒看過《天啟》。
這漏洞百出的劇情,甚至讓人感覺這根本不是「系列作品」中的一部,而是「平行宇宙」中的外傳故事,與前作沒什麼聯繫。
三、格局小——毫無儀式感:
看過《復聯4》的觀眾,印象最深的一定是最終大決戰時的「英雄集結」,那一組鏡頭讓多少觀眾沸騰、流淚,又有多少觀眾感覺追了10年MCU,等的就是這一刻。而《黑鳳凰》作為系列的大結局,就是缺乏這種「儀式感」,一場「火車打鬥」之後,不光戰鬥結束了,整個「系列」都結束了,讓觀眾覺得十分「不過癮」。
這部電影裡,我們既沒有看到「變種人」間的大規模廝殺,也沒有看到所有變種人齊心合力對抗超級BOSS的大場面,僅僅一個臨時組建的「小分隊」,與一波還未來得及成氣候的「外星人」戰鬥了一番,這部20年的「系列電影」就完結了。
延伸:為什麼《黑鳳凰》被製作的如此粗造:
作為美國最強大的電影公司,福克斯在被迪士尼收購之前就創造了無數經典,而《X戰警》系列也一直是其得意之作,為何這部電影會在「大結局」出現了如此大的問題?小編認為主要問題並不在於「福克斯」,而在於「迪士尼」。
——眾所周知,迪士尼以7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福克斯」,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收回《X戰警》與《神奇四俠》的版權,而取得版權的最大目的,就是讓這兩大組織加入MCU。
而迪士尼在收購成功後經過再三權衡,最終決定「重啟」《X戰警》,而之前的演員除了「死侍」之外全部更換。
《黑鳳凰》這部電影,恰巧是在福克斯被收購之前拍攝,而將在被收購之後上映。所以最初的計劃中,《黑鳳凰》很可能不是「大結局」,而是在製作結束後,又通過「補拍」強行改成「最終章」,才會變為該系列最「失敗」的作品。
綜上所述:《黑鳳凰》作為一個20年系列作品的「尾聲」,既沒有觀眾想看的「場面」,也沒有觀眾想看的「人物」,與前作得銜接也是「一塌糊塗」,成為系列最失敗的作品,也是「理所當然」。
——關注「大叔看漫威」,了解漫威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