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出土高句麗王墓碑,韓國人屢次索要,日本人嘲笑:看得懂嗎?

2020-12-14 騰訊網

古詩中提到:堪笑高麗四九僧,面門搭了冬瓜印。這首詩中所提到的高麗,其實就是指現在的韓國。韓國歷史上的高麗王朝,其實和我國的高句麗歷史,並不是指代同一件事情。也不是只在同一個王朝,只不過是在名字上看起來有一絲相似度罷了。

現在人們在看影劇的時候,會覺得高麗王朝明明就是指代朝鮮半島的王權,為什麼不一樣呢?中國歷史上曾經在東北部地區,也就是現在的吉林為中心的區域內,曾經出現過一個政權,叫做高句麗。高句麗和韓國的高麗王朝,並不是只在同一個歷史時間。

仔細點來說的話,兩者一是基因不同,而是時間點不同。高句麗是中國人的歷史,在公元前37年到公元669年這一段時期,由中國人朱蒙建立了政權,也是現在吉林省附近的歷史。高句麗王朝當時的影響度也還算不小,陸續吞併了周圍的很多其他民族,擴大了政權範圍。

但是在公元800年之前,就已經被我國唐朝人民給收服了,成為了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現在人們所提到的韓國的高麗王朝,其實是指王氏高麗。他們一直對外宣稱,自己的血統比較高貴,所以叫做王氏高麗。

這是在高句麗王朝被唐朝滅亡之後,過去了200年的歷史中,朝鮮半島才出現了王氏高麗,被官方記錄在冊的時間是公元918年。所以兩者之間不僅是基因方面的不同,而且時間點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中國曾經出土了一塊高句麗的石碑,韓國人多次討要,因為在韓國人眼中認為高句麗,就是自己國家歷史中的高麗王朝。所以出土了這塊石碑就等同於是韓國人的文物,但是這件事情越擴越大之後,日本人也加入了研究,並且嘲笑道,你們看得懂嗎?

最後發現這塊石碑上寫的字直接驗證和韓國無關:「高句麗好太王碑」。了解歷史的專家們自然會知道,高句麗和高麗王朝並不是指代同一個王朝。但在現在生活中,大家會發現韓國人其實非常有意思。

說屈原是韓國的,說孔子也是韓國的,說西施也是韓國的,甚至連臭豆腐也是韓國的。所以也就有了一種打趣的說法,郭德綱曾經說,韓國人總說中國所有的東西都是韓國人發明的,那中國人發明了什麼呢?郭德綱說中國人發明了韓國人。

相關焦點

  • 西安出土高句麗王墓碑,韓國人屢次索要,結果怎樣?
    韓國歷史上的高麗王朝,其實和我國的高句麗歷史,並不是指代同一件事情。也不是只在同一個王朝,只不過是在名字上看起來有一絲相似度罷了。現在人們在看影劇的時候,會覺得高麗王朝明明就是指代朝鮮半島的王權,為什麼不一樣呢?中國歷史上曾經在東北部地區,也就是現在的吉林為中心的區域內,曾經出現過一個政權,叫做高句麗。高句麗和韓國的高麗王朝,並不是只在同一個歷史時間。
  • 長沙馬王堆出土「辛追夫人」後,日本為何數次索要她的頭髮?
    那麼,日本為何會三番五次索要「辛追夫人」的頭髮呢?說到這個問題,那就不得不說一下「辛追夫人」出土時的狀況了。一、千年不腐女屍1972年初,經過四個月的考古工作之後,考古學家們在長沙馬王堆發掘出土了一座大型的西漢古墓。
  • 辛追夫人出土,日本首相索要一根頭髮。科研團隊:這個一定不能給
    辛追夫人出土的消息一傳出,就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想前來看看這個穿越時空的美人究竟是什麼樣子的。1972年,湖南省博物館公開展覽辛追夫人的遺體,在開放的第一天,博物館的大門就被人擠壞了,甚至還發生了踩踏事件,有人因此受了傷。
  • 日本多次向中國索要她的頭髮,美國也想拿月球土交換!中國:妄想
    文/行走天涯日本多次向中國索要她的頭髮,美國也想拿月球土交換!中國:妄想我國是一個擁有著上下5000年文化傳統的古國。在現如今一直是一個深受到世界各國人喜愛的國家,他們紛紛來到我國交流文化,特別是和我國相鄰的日本國家,對我國的文化非常的痴迷。隔壁的韓國其實也是如此,不然的話韓國人也不會那麼的執著的將我國的文化申遺,只可惜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不是他們的也永遠不是他們的。而日本在這一點做得極其的優秀了,日本對我國的文化一直抱有著敬畏的態度。
  • 曾被日本人兩次索要其頭髮的辛追夫人到底有多麼神秘?
    所以,在七十年代挖掘出的馬王堆墓溼屍對美國和日本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其中尤其是日本對溼屍辛追夫人的頭髮尤為感興趣,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在我國訪問期間曾向我方索要。那這個馬王堆墓出土的辛追夫人到底到底攜帶著什麼秘密呢?具體來看!
  • 陝西出土一墓碑,揭露高力士真實面目,原來我們冤枉他一千多年!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高力士果真有如此不堪?大概正應了那句話:文人一張嘴,闢謠跑斷腿。高力士之冤堪比後來者陳世美。我們先來說說到底是誰陷害排擠李白,導致他出走長安?在李白的超級粉絲魏顥所作《李翰林集序》中寫道:「以張垍讒逐,遊海岱間。」明確說明,是一位叫張垍的人讒傷李白,使得其離開長安。這張垍是前任宰相張說的兒子,娶唐玄宗第八女興信公主,又是唐玄宗的女婿。
  • 西安韋曲出土「人面鎮墓獸」,它和獅身人面像有關嗎
    它高20米,算上兩個前爪,全長72米,建築面積龐大。在古埃及,「獅子「是戰神的化身,力量的象徵,是體現埃及法老威力的動物。「獅身人面」代表了王權和太陽神的力量融合為一體,受到埃及全民崇拜。埃及有「獅身人面像」,我國的考古人員卻在西安,發現一座震驚世人的「人面獸身鎮墓獸」。
  • 馬王堆墓辛追夫人出土,日本人要頭髮,美國要泥土這是為什麼?
    另一方面辛追夫人還涉及了漢文化區域金縷玉衣的傳說故事,這讓辛追夫人就更加具有神秘色辛追夫人最神奇的點在於,屍身出土之時保存非常完好,皮膚有彈性,容貌保存完整。這大大打破了人類的認知。在此之前,古代遺留的屍身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埃及經過人為處理之後的木乃伊;第二種是沙漠地區的乾屍,我國新疆地區就曾經出土。但是這兩種方式保存下來的屍身,無一例外都是乾屍。
  • 西安發現北宋孟氏家族墓地 出土了大量精美的耀州窯瓷器
    西安發現北宋孟氏家族墓地 出土了大量精美的耀州窯瓷器時間:2020-11-18 10:0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西安發現北宋孟氏家族墓地 出土了大量精美的耀州窯瓷器 記者17日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工作者最近在西安發現了距今約900年的北宋家族墓地,出土了大量精美的耀州窯瓷器
  • 最離譜的墓碑長什麼樣?日本製作高達墓碑,不愧是二次元的國度
    日本製作高達墓碑在日本這個二次元濃度非常高的國家,有著很多阿宅嚮往的事物,比如秋葉原,比如女僕咖啡廳。在動漫發達的今天,日漫的地位仍舊是無可比擬的,在日本自然也有著非常多的喜歡二次元文化的朋友,一位日本的妻子就對自家老公的想法表示不敢想像。
  • 遼寧這個地方鮮為人知,卻是韓國人朝聖之地
    一路向東,來到中朝邊境的桓仁滿族自治縣,世界遺產高句麗王城的五女山城就在此。從桓仁縣城遠望可以看到8 公裡以外、山頂平坦、狀若坦克的五女山。順著筆直陡峭的999階臺階 ,向上攀爬,還是有些挑戰的。經過一線天之後,爬到了山頂的五女山城。
  • 多國專家雲端交流西安歷史文化研究新成果
    記者今日從西安文理學院獲悉,備受關注的第五屆西安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近日在該校順利舉行,來自中國、日本、韓國、荷蘭等國家的專家學者,圍繞絲綢之路和西安歷史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進行了廣泛而熱烈的交流。
  • 辛追夫人出土後,日本多次索要她的頭髮,中國:一絲不給
    面對如此奇異的事件,世界各國的研究人員都想要橫插一手,日本人更是向我國多次索要辛追夫人的一根頭髮,我國自然明白事情不會如此簡單,本著民族自強的精神,我國拒絕了來自世界各國心懷鬼胎的人的請求。歷史背景馬王堆的漢朝棺木還得追溯於那個遙遠的朝代——漢朝。始皇帝一統六國之後,因大肆興建宮殿,勞民傷財,各地起義軍此起彼伏。
  • 鐵器時代·高句麗遺蹟
    高句麗族很早就生活在東北渾江、富爾江、鴨綠江一帶。公元前108年,漢武帝置玄菟郡,以高句驪地為縣。 前1世紀朱蒙在遼寧省桓仁縣一帶建立了高句麗政權。公元3年琉璃明王移都國內城(今吉林省集安縣)。魏晉時期高句麗與中原地區保持密切聯繫。 427年遷都平壤。清朝末年,集安的好太王碑已引起學術界的重視。
  • 從未學過「繁體字」的我們,為什麼能看得懂呢?|高中小科普
    從上小學開始算起 我們至少也已經學了9年的語文課了 不說古今貫通,文採斐然 最起碼流利閱讀各類文章 是沒有問題的 而且在不知不覺間 我們不光能看得懂簡體字
  • 韓國人又要來搶我們的「傳統帽子」了嗎?-虎嗅網
    還有人頗具挑釁意味地貼出不少清代人物圖或清宮劇劇照,說那種服裝和帽子才是「漢服」該有的模樣。這些言論,很自然地被解讀成了「韓國人又來搶中國的傳統文化」。論戰於是一發不可收拾。韓國網民嘲笑中國漫畫作者抄襲韓國的傳統帽子;中國網民則稱韓國的傳統帽子其實是從中國抄襲過去的。
  • 韓國人眼中的亞洲十大名將排名
    黎利是越南人公認的中世紀時期越南最著名的歷史人物、最偉大的英雄之一;但也僅在韓國人眼中位列第九。 8、乙支文德(高句麗) 乙支文德是7世紀早期傑出的中國東北少數民族高句麗族將領,也是中國東北最出色的軍事家之一。他的軍事才華對高句麗戰勝隋帝國百萬大軍的徵討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 韓國人怎麼吃得下這玩意?聽說還是高級料理,網友:看得頭皮發麻
    韓國是世界上公認的泡菜王國,對於韓國人來說,他們的飲食就不能缺乏泡菜的存在,但是其實在韓國的料理裡面泡菜並不是唯一的存在,對於韓國人來說,還有非常多的料理值得我們去品嘗,其中就有韓國人極力推薦的一種,據說還是當地公認的高級料理。
  • 四川挖出一座「農民墓」,出土4件龍袍,數萬韓國人跑來認祖歸宗
    1982年,四川曾經挖出了一座 「農民墓」,但墓中出土的四件龍袍,卻說明這個「農民」並不簡單。那麼,他究竟是誰? 簡單墳墓,何奇之有 1982年春,重慶江北區的一個織布廠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許多工人正在工地上埋頭苦幹,忙著挖地打地基趕工程進度,突然一個工人在挖地過程之中鑿出了一個深洞,立馬叫來了在現場監督的工頭。
  • 韓國人有多少人是日本人的後裔?數量成千上萬
    但是,糾紛不斷,必然也是交流不斷,成型的民族主義事實上在近代才得以形成,在近代之前,民族認同事實上並不是個人認同的全部,忠君報主也是,古代匈奴人為漢朝服務、越南人為中國服務、漢人服務元清……這種行為都有。夷狄入中華則中華之,古代民族認同並不完全是根據血緣來的甚至,古代還有日本人為韓國人服務,這些人子孫遍地,甚至現在很多韓國人都是日本人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