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2021全球航天大事件一覽!登陸火星、阿瑟·c·克拉克的骨灰將...

2021-01-11 健康界


2020年對於航天業(以及所有行業)來說都是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充滿挑戰的,一系列將於2021年發射或抵達目的地的令人興奮的任務仍在繼續推進。

從火星到小行星、太空機器人等,我們將看到太空探索在整個太陽系繼續擴張。我們還將看到一些新型火箭從從地球起飛。

地球人終於跨過了2020,外星人也來湊熱鬧了,毫無疑問,我們期待著明年發生大量酷炫而激動人心的太空事件,而這些故事將是最令人期待的。盡在神奇的2021年,升空去冒險吧!



Three countries arrive at Mars 

三個不同的任務的到來,人類研究火星的能力在2021年將有一個巨大的飛躍。

太空工業正在迅速發展,火星目前是最熱門的任務目的地。美國NASA將繼續其對火星上生命的長期探索。它將把火星樣本儲存在地球上供最終分析,並測試有史以來第一架名為「機智號」(ingenious)的火星直升機。我國的「天問一號」任務是中國獨立自助研發的第一個火星任務,我們將看到軌道飛行器、著陸器和火星車三位一體來探索這顆紅色星球。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還向火星發射了第一個任務「希望號軌道器」,以激勵「下一代」。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披露,2021年2月10日將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近火制動捕獲的關鍵時間節點,當天也是我國農曆臘月二十九,距離除夕僅一天之隔,是獻給億萬國人農曆新年的最強賀禮。

臘月29進入火星環繞軌道 

4月23日,「天問一號」將抵達火星。部署了13個不同的科學有效載荷,其中7個在軌道飛行器上,6個在火星車上。軌道飛行器將使用其雷達、光譜儀、磁力儀和其他儀器從軌道上研究火星。探測器發射質量5噸,是人類有史以來一次向火星發射的最大規模探測器。天問一號之所以重達5噸是因為它要一步實現對火星的「繞、落、巡」,即火星環繞、火星登陸、火面巡視,配置了軌道器、進入艙、著陸架、巡視器多個艙段結構,因此造就了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火星探測器的歷史紀錄。

天問一號軌道器及其高解析度相機 

天問一號位置示意圖 

天問一號是我國獨立開展行星際探測的第一步,而這個第一步也是輝煌的開始。天問一號自7月23日發射以來已在軌運行超過157天,期間進行了三次軌道中途修正與一次深空機動,此時距離進入火星引力捕獲點只剩下最後約1000萬公裡,行程已過大半,目前正瞄準2021年2月10日的近火捕獲節點。接下來還將進行最後一次軌道修正,緊接著就將是第一次近火制動,由於地火通信延時越來越長,屆時需要探測器軌控發動機準時點火,且點火時間較長(15分鐘),對動力系統的在軌自主管理與性能發揮要求極高。

3000N發動機近火制動 

完成第一次近火制動後,天問一號將進入捕獲軌道,之後再捕獲軌道進行遠火面機動改變軌道傾角,最終探測器組合體將在環火軌道運行一段時間,期間將啟用高分相機對火面重點區域進行高清成像進一步遴選著陸區,為進入器實施火星登陸行動做準備。天問一號看似一步登天的背後是紮實的工程實力積累與科學的任務規劃,沒有一絲一毫的衝動與魯莽,而這也是大國定力在重大航天工程中的具體實踐。


Artist’s impression of Perseverance and the Ingenuity helicopter. Image: NASA/JPL-Caltech

美國宇航局NASA的火星漫遊車「毅力」號於2020年7月30日發射升空,將於2月18日抵達火星。如果著陸順利,「毅力號」將是第五個到達火星的漫遊車,其他的分別是「探路者號」、「勇氣號」、「機遇號」和「好奇號」(其他著名的探測器,如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是著陸器,而不是火星車)。這個六輪、2260磅重的飛行器裝有各種儀器,包括23個不同的照相機、一個監測火星天氣的設備、一個用於在微觀尺度上掃描火星表面的紫外線光譜儀、一個探地雷達,以及許多其他很酷的玩具。毅力號降落火星高清模擬動畫👇。

令人興奮的是,「毅力」號將採集火星表面的樣本,並將它們儲存在小罐子裡,這些小罐子將在隨後的任務中回收並帶回地球。探測器將在Jezero火山口著陸,那裡曾經是一個湖泊,「毅力」號將在那裡尋找古代生命的跡象。「毅力」號還配備了一架名為「機智號」的微型直升機,有望成為第一架在另一個星球上飛行的飛機,這讓人起了不小的雞皮疙瘩。


火星是一個迷人的星球!


它冰冷,覆蓋著紅色的灰塵和汙垢。像地球一樣,它也有火山、峽谷和平坦的平原。

科學家們還能看到那些看起來像是很久很久以前由河流和小溪雕刻而成的溝渠。

多年來,人類已經發射了四個機器人飛行器,統稱Rovers!

美國宇航局的第一個輪式火星探測器,索傑納,在1997年7月被部署在探路者著陸器上。索傑納是由康乃狄克州12歲的瓦萊麗·安布羅斯命名的,以紀念19世紀的廢奴主義者和活動家索傑納·特魯斯。

來自亞利桑那州的三年級學生索菲·科利斯贏得了命名勇氣號和機遇號的比賽,勇氣號和機遇號是美國宇航局的兩輛漫遊車,分別在2004年1月登陸火星,前後相隔三周。這輛車大小的好奇號火星車自2012年8月起就一直在探索這顆紅色星球的蓋爾環形山,它的名字由堪薩斯州六年級學生克拉拉·馬(Clara Ma)命名。

「毅力號」以「好奇號」為模型,而新一代的「好奇號」將採用與「好奇號」相同的下降和著陸系統。而這兩項任務之間的聯繫遠不止於此;「好奇號」確定蓋爾環形山在很久以前就有能力支持類似地球的生命。大家好,我是毅力號火星車!13歲的Alex給我起了這個名字!

Artist’s conception of the UAE’s Hope Probe.Image: UAE Space Agency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也在以「希望」(Hope)任務的形式執行其首次火星任務。這顆重達3000磅的衛星將於今年2月抵達火星,研究火星的大氣和天氣。探測器將進入一個獨特的赤道軌道,在那裡它將以與行星自轉相同的方向移動。這將使希望號能夠長時間專注於單一目標。


Our Moon will be the place to be

月球上的水比我們想像的要多,而且幾乎到處都是水。2021年即將到來的一些任務將繼續提高我們對地球這顆大型天然衛星的了解。

Conceptual image of Astrobotic’s lander. Image: Astrobotic

2021年7月,位於匹茲堡的私人太空公司Astrobotic Technology將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射NASA「Peregrine 遊隼一號」探測器。這隻四條腿的探測器將降落在月球可見一面的東北面,這個區域被稱為死亡湖。「遊隼」將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供用於測試導航和著陸技術的儀器。如果任務按計劃進行,著名科幻小說作家阿瑟·c·克拉克的骨灰將被放在月球上。


 Japanese rover rides ULA's 1st Vulcan rocket Image credit: Sierra Nevada Corp.

日本首個月球車「姚木」(Yaoki)將於2021年搭乘聯合發射聯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新火神半人馬座(Vulcan Centaur)火箭的新秀任務(rookie mission)升空。姚木將與總部位於匹茲堡的Astrobotic公司的遊隼著陸器一起飛向月球,這項任務由美國宇航局的商業月球有效載荷服務(CLPS)項目贊助。


總部位於休斯頓的私人太空公司Intuitive Machines也將在2021年夏天利用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向月球發射一個名為Nova-C的機器人商用著陸器。這家總部位於休斯頓的公司表示,著陸器將「捕獲月球表面的原始光學圖像,並將其轉換為地形相對導航測量數據,以便在距離預定著陸點200米(660英尺)的範圍內著陸。」著陸器將向月球表面發送5個NASA商用月球有效載荷(CLPS),並將向我們的星球發送13.5個地球日的數據。

其他客戶的有效載荷將由Nova-C運載,因為著陸器仍有能力執行任務。

SpaceX總裁Gwynne Shotwell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與Intuitive Machines的合作是兩家私營公司與NASA合作推進太空探索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Image credit: NPO Lavochkin)

俄羅斯將於2024年重返月球,將月球25號著陸器發射到月球南極附近的博古斯拉夫斯基隕石坑。該探測器將配備8臺科學儀器,用於探索該地區,尋找水冰的跡象。俄羅斯最後一次登月是在1976年,當時是蘇聯的「月球24號」。

俄羅斯著陸器露娜-25可能是自前蘇聯以來第一艘到達月球表面的俄羅斯太空飛行器。俄羅斯計劃在2021年發射月球任務,搭載9臺儀器。露娜-25號將降落在月球南極,研究月球表層和外圈(大氣)。NASA和其他太空機構正在考慮在未來進行這一地區的載人登月任務。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蘇聯幾次無人登月任務,包括第一艘撞上月球的太空飛行器(1959年的露娜2號),第一艘軟著陸的太空飛行器(1966年的露娜9號)和第一輛機器人月球車(1970年的露娜17號/月球車1號),以及其他裡程碑。


印度的月船3號任務將包括月球車在月球南極軟著陸。發射計劃在2021年底,但可能推遲到2022年。希望這次任務能比月船2號做得更好,在月船2號上,「維克拉姆」號探測器因通訊故障在月球表面墜毀。



New rockets take flight

ULA聯合發射聯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的火神(Vulcan)火箭、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的H3火箭以及阿麗亞娜空間公司(Arianespace)的阿麗亞娜6號火箭;藍色起源SpaceX並不是唯一計劃在2021年發射新火箭的公司。一些小型衛星發射公司也希望在未來一年進入軌道,包括螢火蟲航空航天公司相對論火箭公司和維珍軌道公司。中國商業航天公司,星際榮耀藍箭航天等。


總部位於德克薩斯州的螢火蟲航空航天公司最初希望在2020年發射第一枚阿爾法火箭,這是一種用於小型衛星發射的兩級助推器,但現在計劃在2021年進行多項任務。除了阿爾法火箭首次從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外,螢火蟲計劃在2021年至少再發射兩次任務,根據與適應性發射服務公司的新發射協議。


相對論空間公司是一家位於加州洛杉磯的初創火箭公司,正在建造Terran 1人族1號火箭,這是一枚完全3d列印的助推器,將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和范登堡的發射臺發射小型衛星。該公司預計將在2021年進行首次飛行,並在其他商業協議中最近獲得了NASA的第二次發射合同。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SLS巨型火箭發射首次登月任務

一些非常重要的發射計劃將在2021年進行,也許沒有一個像美國宇航局太空發射系統(SLS)的首次發射那麼重要。

Artist’s conception of NASA’s Space Launch System (SLS) blasting off.Image: NASA

作為美國宇航局阿爾忒彌斯計劃的一部分,這枚火箭預計將在2024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並最終將人類送上火星。這個巨大的火箭的第一個版本將能夠運送超過27公噸(或59500磅),到比月球更遠的軌道,速度接近24500英裡每小時(39400 k/小時)。首次發射計劃於2021年11月,屆時火箭將把一個無人駕駛的獵戶座太空艙送入軌道。


拜登將於2021年1月宣誓就任美國總統,應該更多地了解其政府的NASA政策,以及NASA是否仍有望在2024年向月球表面派遣太空人。如果NASA雄心勃勃的太空發射系統巨型發射器今年能清除測試障礙,並按時完成建設,該機構的Artemis I任務將在2021年11月發射後繞月飛行。這將是SLS的第一次發射,也是NASA獵戶座太空飛行器的第二次發射,該太空飛行器在2014年首次執行無人航天任務。阿耳特彌斯一號是NASA人類登月計劃的關鍵,因為該機構計劃在2023年進行一次載人軌道月球任務,然後在2024年進行一次載人登月。然而,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Jim Bridenstine)警告國會,能否在著陸最後期限前完成,也可能取決於NASA是否能為其載人著陸系統獲得更多資金

Starship prototype during free fall, in a test completed on December 9, 2020. Image: SpaceX

對於SpaceX公司來說,2021年應該是激動人心的一年,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領導的公司打算將165英尺(50米)高的飛船送入軌道。下一代火箭將運載貨物和乘客到地球軌道、月球和火星。隨著SpaceX建設寬帶網際網路星座,該公司還將繼續交付大量的Starlink衛星。在2020年進行了幾次雄心勃勃的測試後,SpaceX可能會在2021年通過Starship星艦飛船將其首個商用有效載荷送入太空。SpaceX負責商業銷售的副總裁喬納森·霍菲勒(Jonathan Hofeller)在2019年6月表示,該公司正在與幾家電信公司就發射機會進行談判。然而,即使SpaceX沒有確定這個暫定日期,它也在迅速推進星際飛船的開發,包括在2020年12月進行的一次雄心勃勃的機動測試。

藍色起源(Blue Origin)的可重複使用一級的新格倫(Glenn)火箭

(Image credit: Blue Origin)

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華盛頓州的藍色起源公司將在2021年發射其第一枚軌道火箭。這枚火箭以美國宇航局太空人約翰·格倫的名字命名為新格倫,它可以向地球靜止軌道發射多達14噸(13公噸),向近地軌道發射50噸(45公噸)。NASA和Blue Origin最近宣布,該火箭將加入NASA的商業運載火箭艦隊;NASA已經使用了Blue Origin的亞軌道火箭New Shepard(以NASA太空人Al Shepard的名字命名)。

波音公司的CST-100星輪飛船將於明年1月進行無人發射,Starliner的第二次無人駕駛測試任務。波音公司在2019年發射商業載人星際飛船軌道測試飛行-1 (OFT-1)進入太空時遇到了一些問題——它沒有按計劃抵達國際空間站,NASA和該公司都調查並實施了一些經驗教訓; 波音公司希望在2021年3月29日進行第二次嘗試,此前該公司解決了第一次阻止Starliner抵達目的地的軟體問題。如果波音公司成功了,Starliner將成為繼SpaceX公司的「載人龍」之後第二艘獲得認證的將太空人送入軌道的商業載人飛船。假設Starliner通過了無人飛行測試,波音公司計劃不早於2021年6月將三名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美國宇航局太空人邁克·芬克、妮可·曼和巴裡·「布奇」·威爾莫將進行波音公司的首次載人試飛。波音太空人克裡斯·弗格森(Chris Ferguson)最初被指派指揮這項任務,但由於個人原因,他於2020年10月退出了這架經常延誤的飛船。



Adventures in deep space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於2021年10月31日發射

(Image credit: NASA/Chris Gunn)

在多次推遲和期待之後,美國宇航局將於2021年10月31日發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祈禱好運吧)。這款新一代紅外望遠鏡將在地球-太陽L2拉格朗日點運行,距離地球近100萬英裡。從這一有利位置,JWST將凝視早期宇宙,研究星系和超大質量黑洞,並提供對系外行星的新見解,包括大氣成分,甚至可能的可居住性。它已經從2007年的原定發射日期推遲了很多年。2020年7月,Covid-19迫使JWST將時間從3月推遲到10月,再推遲7個月到2021年。然而,NASA表示,雖然望遠鏡可能會使這一日期成為可能。

NASA一項名為Lucy的新任務將在近10年內研究8塊太空巖石

NASA's Lucy mission launch to eight asteroids

Schematic of the DART mission.Image: NASA/Johns Hopkins Applied Physics Lab

2021年其他值得注意的發射包括美國宇航局的「露西」(Lucy)宇宙飛船,它將在10月或11月的某個時候飛往木星的特洛伊小行星,以及美國宇航局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計劃在7月下旬發射。DART太空飛行器將訪問雙小行星Didymos,然後故意撞擊該物體,以測試我們改變一個潛在危險的小行星方向的能力。這艘宇宙飛船將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首次訪問木星的特洛伊小行星,這些小行星以兩個星團的形式圍繞太陽運行;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於2021年10月31日發射一組在木星後面,另一組在木星前面。露西還將在前往這顆巨大的氣態巨行星的途中經過一顆主帶小行星。

Ongoing adventures in deep space

還記得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朱諾號宇宙飛船嗎?朱諾號探測器拍攝了那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木星照片。它是如何探測到這顆氣態巨星上的淺閃電和糊狀冰雹的?

A detailed photo of Jupiter’s clouds as captured by NASA’s Juno spacecraft in 2017.Image: NASA/JPL-Caltech/SwRI/MSSS/Gerald Eichstädt/ Seán Doran

不幸的是,這幾乎是朱諾號的末日,因為美國宇航局計劃在7月16日讓朱諾號脫離軌道,在木星的大氣層中解體(他們這樣做是為了防止對木星系統的汙染)。積極的一面是,這次任務比NASA最初計劃的持續時間長了41個月,就是這樣。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是唯一一個成功收集小行星表面樣本的國家(隼鳥2號本月早些時候從龍宮小行星帶回了樣本),但目前在Bennu的美國宇航局的OSIRIS-Rex太空飛行器可能有一個裝滿從該小行星表面收集的碎片的儲藏室。奧西裡斯-雷克斯將於3月離開本努,但要到2023年9月才能抵達地球。


美國宇航局的帕克太陽探測器將在2021年執行三次近日點(最接近太陽的軌道),它越來越接近它的最終毀滅,這可能發生在2025年。探測器還將在10月快速掠過金星,到達距離金星2352英裡(3786公裡)的地方。這次對金星的飛越將使探測器沿著一條路徑飛行,這將使它成為距離太陽最近的人造物體(這一記錄已經被它保持了)。歐洲航天局的太陽軌道飛行器也在研究太陽,它將在11月正式進入任務的主要階段,但探測器已經在做一些令人興奮的工作。


歐洲航天局的Bepi Colombo計劃在2025年底進入水星軌道,但它將在2021年8月10日接近金星。在這第二次重力幫助下,貝皮·科倫坡將到達距金星343英裡(552公裡)的範圍內。



離家更近的太空探險Space adventures closer to home

(Image credit: Astroscale)

Astroscale-Demonation(ELSA-d)壽命終結服務任務將於2021年3月搭載俄羅斯聯盟號火箭從哈薩克斯坦發射,以應對日益嚴重的太空垃圾在軌問題。雙太空飛行器任務包括一架385磅的太空飛行器。將在軌道上使用交會技術和磁捕獲機制的「客戶」。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將微型太空飛行器送入近地軌道,預計未來幾年軌道碎片將會增加。

中國將在2021年發射天河空間站模塊,它將作為整個空間站的基礎元素,預計將在2025年完成。中國空間站核心艙今年春天將發射,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空間站建造任務已全面開啟,執行空間站建造階段四次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已選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預計2021年春天,中國空間站核心艙發射。未來兩年計劃通過11次密集飛行任務,建成中國獨立建造、自主運營的天宮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上的活動將照常進行,探險隊64名太空人預計將完成大部分工作,充分利用他們嶄新的畢肖普氣閘納米巖石,並進行一系列很酷的科學實驗。

私人太空人飛往國際空間站。SpaceX計劃於2021年與總部位於休斯頓的Axiom Space公司一起將太空人送入太空,前往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這次旅行可能會有八天的空間站和兩天的旅行時間。雖然遊客以前也參觀過空間站,但Axiom指出,這將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完全私人的」空間站之旅。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希望在未來開放空間站,以獲得更多商業機會,儘管國會在2021財年沒有為這些計劃提供足夠多的資金。

在接下來的一年裡,業餘天文學家有一些值得期待的事件,包括5月26日的月全食,它將在美國所有50個州(包括阿拉斯加大部分地區)、加拿大大部分地區、東南亞、澳大利亞、大洋洲和南美洲部分地區可見。2021年12月4日將會出現日全食,但僅限於南極洲,在南非也能看到日偏食。

The Rubin Observatory currently under construction in Chile.Image: Rubin Observatory

智利的維拉·c·魯賓天文臺要到2022年10月才能實現全功率,但它的寬視野反射望遠鏡將在2021年看到第一束光。除非伊隆·馬斯克的星鏈擋住了我們的視線,否則天文學家們每晚將使用該設備捕捉1000張圖像,觀測附近的恆星和遙遠的星系。

具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阿波菲斯將於今年3月接近地球,屆時它將距離地球1050萬英裡(1690萬公裡)以內。這將是我們用雷達成像觀察這顆小行星的最後一次機會,它將在2029年非常接近地球,屆時它將接近地球19000英裡(31000公裡)以內,這是地球到月球距離的十分之一。阿波菲斯在2068年撞擊地球的機率極低,但不為零。


https://gizmodo.com/the-space-news-we-ll-be-watching-in-2021-1845842911

https://www.space.com/space-missions-to-watch-in-2021

https://mp.weixin.qq.com/s/cQnjSUqtfNtORn7fxpHiLQ

相關焦點

  • 《火星任務》20年了 人類仍未登陸火星
    1960年10月10日,蘇聯的火星1A號升空,儘管任務以失敗告終,但它依舊宣告地球人已經開啟探索火星的漫漫徵程。而1969年美國NASA實現人類登月後,航天時代的到來,讓讓寫實類火星電影有了長足發展。
  • 電影裡的2020年:沒有疫情肆虐,人類已經登陸火星
    影片投資1億美元,北美票房為6000萬,全球票房也不過1.2億。 《火星任務》20年前的口碑慘案如何發生的,這部影片是不是真的被低估了?這20年裡,人類在影視劇和現實中火星探險做了哪些嘗試。2030年,人類真的可以登陸火星嗎? 人類對火星的好奇心很早就有,1918年就有關於這個紅色星球的電影。
  • 從2010太空漫遊,到2020同去火星
    美國稍遲一些,於1964年發射兩枚探測器,其中一枚水手4號成功到達火星附近,發回了數據和照片,但這枚探測器只是掠過火星軌道,還沒有能力登陸。▲ 蘇聯火星探測任務紀念郵票70年代,美蘇兩國開始就探測器登陸火星展開競爭。1971年,美國和蘇聯分別向火星發射了2枚和3枚探測器。
  • 全球新首富的財富版圖與火星夢想
    ▲馬斯克產業一覽(來源:cbinsights)然!而!馬斯克多次表示自己對物質生活興趣不大,除了公司股份幾乎沒有其他資產,房子也賣了,只租——他「獲取財富的主要目的是加速人類向太空文明的進化」:第一站為火星,一個他願意死於其上的星球。根據他在2020年底的最新談話,SpaceX要在2026年前讓人類登陸火星。
  • 阿瑟·克拉克誕辰103周年: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巨頭之一 兩次因神秘...
    中國小康網訊 今天是英國科幻小說家、發明家阿瑟·克拉克爵士誕辰103周年。他與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因萊因並稱為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其科幻作品多以科學為依據,小說裡的許多預測都已成現實。尤其是他的衛星通訊的描寫,與實際發展驚人的一致,地球同步衛星軌道因此命名為「克拉克軌道」。最近,他卻因為神秘巨石兩次上了熱搜。阿瑟·克拉克爵士最近,美國猶他州出現一塊神秘金屬巨石,高3.6米,來歷不明,但僅過9天就突然消失,引發熱議。12月1日,《紐約時報》發文稱,有人拍下了巨石消失的過程,並公開了現場照片。
  • 阿瑟·克拉克誕辰103周年: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巨頭之一
    中國小康網訊 今天是英國科幻小說家、發明家阿瑟·克拉克爵士誕辰103周年。他與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因萊因並稱為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其科幻作品多以科學為依據,小說裡的許多預測都已成現實。尤其是他的衛星通訊的描寫,與實際發展驚人的一致,地球同步衛星軌道因此命名為「克拉克軌道」。最近,他卻因為神秘巨石兩次上了熱搜。阿瑟·克拉克爵士最近,美國猶他州出現一塊神秘金屬巨石,高3.6米,來歷不明,但僅過9天就突然消失,引發熱議。12月1日,《紐約時報》發文稱,有人拍下了巨石消失的過程,並公開了現場照片。
  • 太空備忘錄:2020年全球航天
    2021年,此前有過入軌發射的星際榮耀和瞄準入軌的藍箭航天等民營火箭公司,必然一展拳腳。▲中國長徵八號首飛3、北鬥三號全球組網收官,中美皆建第三代導航火箭送衛星,通導遙都有。今天,中美兩國都在建設自己的第三代導航衛星星座。
  • 暢想:第一塊登陸火星的腕錶將會是怎樣的?
    暢想:第一塊登陸火星的腕錶將會是怎樣的?,預計2020年登陸的火星車將搭載最新技術完成探測任務——由此催生的新一代航空高科技材質,是否會將制表界帶入全新的「火星時代」?
  • 嫦娥五號收官在即,中國宣布又一航天喜訊:天問一號即將抵達火星
    對於中國航天而言,2020年絕對是劃時代的一年。在這一年裡,中國航天人歷時26年組建的北鬥全球定位系統正式投入使用,將西方人口中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12月14日,國家航天局稱,在軌飛行了144天的"天問一號"探測器狀態良好,目前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距離火星僅剩下1200萬公裡。可喜可賀,按照這個速度,"天問一號"將於明年2月抵達火星,正式開啟中國人歷史上第一次火星探索之旅。
  • 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阿西莫夫的經典名句
    一,阿瑟·克拉克。1,他從未成熟,但一刻也沒停止成長。2,這是十分怪異的一幕。兩個人站在河岸邊,一人身著緊身制服,配備著微小而精密的機械設備;另一人裹著獸皮,手持頂端綁縛燧石的長矛。十萬個世代橫亙在二人之間,還有一道無邊無際的時空淵藪!但他們同屬於人類。
  • ...本月多國將一齊發射火星探測器,中國、阿聯迎來火星任務首秀
    目前,不少國家已經啟動火星探測任務,而本月將迎來全球火星探測的高光時刻。美國、中國、阿聯都將計劃於近日發射火星探測器。為什麼扎堆7月發射?如果一切順利,「毅力」號將於2021年2月18日在火星赤道以北的耶澤羅隕石坑登陸。其任務包括尋找可能在火星上存在過的生命跡象,探索火星的氣候和地質特徵,收集樣本以備未來送回地球,為人類登陸和探索火星探路等。美國航天局表示,「毅力」號將是該機構造訪火星表面的第9個探測器,也是首個將從火星採集樣本並帶回地球的探測器。「毅力」號將採集火星巖石和風化層樣本。
  • 2021年10項重大航天任務成功率預測:SpaceX、NASA、貝佐斯藍色起源...
    2020 年的航天飛行任務沒有按計劃進行,大流行病讓全球各地的行業活動受到了重創,太空活動也未能倖免。2019 年,我們列出了 2020 年最期待看到的七項航天任務,其中一些取得了圓滿成功:SpaceX 把太空人送上了太空!中國把月球巖石帶回了地球!但不幸的是,也有很多任務未能如期執行:歐洲和俄羅斯的羅莎琳?
  • 美國「毅力」號火星車升空,將從火星採樣送回地球
    美國航天局局長布裡登斯廷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毅力」號運轉良好,正在前往火星途中,已向地球發回第一條信息。如果一切順利,「毅力」號將於2021年2月18日在火星赤道以北的耶澤羅隕石坑著陸。據美國航天局介紹,「毅力」號將成為該機構造訪火星表面的第9個探測器,其任務包括尋找火星遠古時期可能存在過的生命跡象,探索火星的地質和氣候特徵,為未來人類探索和登陸火星探路等。「毅力」號還將成為首個參與從火星採樣並返回計劃的探測器,它從火星上採集的巖石和土壤樣本未來將在其他火星探測任務中被帶回地球。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16期:火星探測首次出發 中國航天重大計劃...
    火星探測首次出發 中國航天重大計劃穩步推進按計劃,長徵五號系列大推力火箭將承擔3次發射,即由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火星探測器和「嫦娥五號加上北鬥三號導航衛星的最後一次組網發射,中國航天將迎來不僅是數量上也是分量上的航天大年。其中,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中國航天走向深空的裡程碑工程。相比登月所跨越的38萬公裡,地球到火星幾億公裡的距離,對飛行器的測控通信就是巨大的考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實現對火星「環繞、著陸、巡視」,任務過程複雜、技術跨越大、關鍵環節多、挑戰巨大。
  • 火星探測器什麼時候登陸火星_火星探測器飛行速度是多少
    打開APP 火星探測器什麼時候登陸火星_火星探測器飛行速度是多少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12-14 15:08:04   火星探測器什麼時候登陸火星   火星探測器,是一種用來探測火星的人造太空飛行器,包括從火星附近掠過的太空船、環繞火星運行的人造衛星、登陸火星表面的著陸器、可在火星表面自由行動的火星漫遊車以及未來的載人火星飛船等。
  • 人類已經掌握了航天技術,但為什麼登陸火星還是這麼難?
    人類的「思想」早已經到達了火星,可惜「科技」是「硬傷」目前為止,還未曾有哪個國家已經有了太空人登陸到了火星表面,踏足最多的就屬於NASA的幾個探測器,當然,2020年中國的火星探測器也將踏足火星。人類對想要讓人登陸火星這件事是迫不及待的,可惜「科技」是「硬傷」。現在就連讓太空人登陸月球就很難實現,何談登陸火星呢?
  • 繼「雨果獎」後,劉慈欣又獲「克拉克獎」:全程英文演講談科幻使命
    克拉克獎似乎名氣不大。但對於劉慈欣來說,可能這個獎比雨果獎、星雲獎,都重得多。早在《三體》獲雨果獎時,劉慈欣就曾說,「我的一切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最拙劣的模仿」。而如今他所獲得的克拉克獎正是由阿瑟·克拉克基金會創立的,這對於他來說更是意義非凡。獲得這個來自對自己的寫作可謂啟蒙者的獎,自然讓劉慈欣難掩激動。劉慈欣發表獲獎感言。
  • 中國今年將發射「螢火一號」 開啟探索火星之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中俄聯合探測火星活動將於今年年底前實施。屆時,由我國負責研製的「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將與俄羅斯研製的「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測器一起由俄「天頂」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前往火星。目前,「螢火一號」正樣星已啟運赴俄,將開展一系列相關測試工作。
  • 下一站火星!阿聯希望號發射升空,2020 火星探測大幕拉開
    按計劃,希望號將在為期 7-9 個月的 6000 萬公裡星際航行之後,於 2021 年年初進入繞火星運行軌道,對火星大氣開展科學研究。可以說,阿聯將為世界航天史再添光輝一筆。火星上的「氣象衛星」自 1960 年 10 月 10 日前蘇聯向火星發射史上首枚探測器以來,利用探測器探索火星似乎已經貫穿了整個人類航天史。顧名思義,火星探測器就是用來探測火星的人造太空飛行器。不論是掠過火星的太空船、繞火星運行的人造衛星 、登陸火星表面的著陸器、在火星表面行駛的漫遊車,還是未來或將出現的載人火星飛船,都是火星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