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供應鏈,企業疫後「生存之光」

2020-12-16 雨果網

公眾號:進出口經理人,《進出口經理人》是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准,由機械工業出版社主辦的一本關注外貿的商務雜誌,國內統一刊號CN11-5491/F,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3-6532,1988年創刊.我們與讀者一道致力於外貿...

2020-06-09 14:54

一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巨大衝擊。料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因海外市場經濟原因,企業下訂單會愈發謹慎,對快速響應的柔性化供應鏈訴求會愈發突出。可以說,疫情把企業供應鏈問題提上了新的認知高度。

事實上,對於一家企業而言,選擇什麼樣的供應鏈是一個重要的戰略問題,需要管理者從戰略層面達成共識。對供應鏈的評價體系無非四個維度——質量(Quality)、成本(Cost)、交付(Delivery)和彈性(Flexibility)。前三個維度相對容易理解,第四個維度「彈性」則經常被忽視。

高彈性供應鏈,即柔性供應鏈,在應對危機時所達到的良好效果,想必很多企業在此次疫情期間已深有體會。在「後疫情時代」,同時在以易變性(Volat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複雜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為鮮明特徵的「VUCA時代」,柔性供應鏈毋庸置疑將成為企業的「生存之光」。

柔性,完美支撐抗「疫」

我所在的公司是某世界500強公司的核心業務集團,在北美、亞太及歐洲都擁有製造和服務設施,基於全球一致的高標準,生產和製造「過程控制」產品,服務全球客戶。製造體系的全球化,為供應鏈帶來了全球化的挑戰。通過多年實踐,我們制定並實施了柔性供應鏈戰略,用以服務企業發展。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柔性供應鏈發揮了關鍵作用,保障了我們中國工廠的順利復工和穩定運行。

比如,春節假期期間,我們就迅速調查了價值鏈(供應端+採購端)的全部彈性,即在手庫存、在途庫存和供應商端的庫存,同時大致弄清了供應商的防疫物資狀況。事後疫情的發展證明了當初決策的重要性——是否具備充足的防疫物資成為政府批准復工的必要條件之一。

在供應鏈端,我們積極發揮供應鏈領導力,將應急響應程序無私地共享給供應商,幫助它們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應急響應程序。很多供應商參考了我們的應急計劃,甚至簡單修改後直接使用,大大提高了整個供應鏈的應急響應能力。藉此,我們也知道了供應鏈的彈性和約束範圍,並提前打通了部分環節。

得益於長期柔性供應鏈建設,復工復產之後,我們的團隊非常有效地協調了供應鏈端的優先級安排,並結合使用海外供應鏈(彼時海外疫情還在萌芽階段),實現了很好的運營績效。早在2020年3月2日,我們的重要供應商復工復產率就已超過80%,國內物流也完全通暢了,保障工廠在疫情期間連續運營的任務得到圓滿完成。

柔性,助力斬獲困難訂單

作為製造型企業應對新形勢的有效解決方案,柔性供應鏈需要具備八大特徵:高響應 (high response),具備超過預測值上限一定比例(如30%)的應急產能,供應鏈區域化和全球化的有機結合,供應商質量穩定在高水準,邏輯嚴密、執行徹底的庫存策略,運作良好的銷售、庫存及生產協同體系,健康穩定的供應商關係和適合企業情況的供應鏈風險管理策略。這些特徵會隨著行業的不同而略有變化。

柔性供應鏈所具備的這些特徵,會成為危機中破局的利器之一。在此用兩個真實案例來分析柔性供應鏈是如何幫助公司斬獲困難訂單的。

我們曾經得到過一個非常特殊的詢價,其特殊之處在於:第一,這個客戶之前是從我們的競爭對手處購買產品的;第二,客戶訂單比較大、品種單一;第三,交貨期短,僅有一周!對於工業產品而言,這個要求簡直讓人瞠目結舌。但這反而給了我們一個千載難逢的向客戶證明自身能力的機會。公司銷售部門要求工廠竭盡所能達成客戶期望。工廠管理層立即召開緊急會議,評審客戶訂單,基於對供應鏈和製造體系的信心,當場決定接受挑戰。產能可以通過加班來補充,原材料緊急可以從附近的供應商處補充,事情順利得有點讓人意外。事後,有些同事問我,是不是因為運氣好,或者庫存過高了?其實通過多年的努力和經營,我們公司的供應鏈已經具備了柔性力量。根據庫存的ABC分類及供應商的地域性,我們有針對性地提高或降低了庫存,達到了速度和可能性的較完美匹配。具體來說,就是把庫存空間讓給不確定性高的瓶頸物料(如海外物料),而就近供應的物料則採取零庫存或接近零庫存的模式。

第二個故事是關於某韓國客戶的。韓國客戶相對來說不太接受「中國製造」。當時,該客戶可能是因為工廠發生了故障,必須在某個節點前完成產品的安裝和調試,否則沒法「開車」(化工廠開車特指「試運行」)。因此,這次客戶做了讓步,表示可以接受「中國製造」,但必須是國際一線品牌。這麼一來,也就沒有幾個選項了。這是第一個要求。第二個要求是「快」,我們在1個月內要完成接近10臺高性能儀表的生產和交付。對於這種產品,我們通常的交貨期都在12周左右,主要的瓶頸還是原材料。我們沒有讓客戶失望,供應鏈再次經受住了考驗。這次的秘訣就是長交期物料的區域化,它恰好就在幾個月前完成了。我們必須為中國供應商點讚,它們做事又快又好!韓國客戶也願意為「中國速度」買單。在過去的十幾年中,隨著我們供應鏈的彈性和可靠性不斷加強,工廠應付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得心應手。

柔性,是企業「生存之光」

建立柔性供應鏈不是一夕之功,需要有中長期的戰略規劃,並且至少3年。管理者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要有策略、有想像力,甚至要有藝術修為。

跨國企業需要做好供應鏈區域化和全球化的有機結合

無論是全球化還是區域化,都需要在企業內部做好各種協調和利弊分析,否則衝突無處不在。分析方式應當按照物料類別進行,不同的類別有不同的風險偏好。

在此以電子組成和普通軸類為例加以說明(見表1)。電子組成對質量非常敏感,往往還包含很多採購方的專利技術和商業秘密,加上重量相對較輕,因此適用於全球定點策略,讓成本和質量結合最好的供應商成為全球供應商。普通軸類零件,則更加注重總成本、響應能力和速度,但質量風險較小,因此推薦就地取材的本地化策略,即各個工廠自行按照標準開發本地供應商。

對於中國供應鏈來說,全球化和區域化經常重疊,即中國化就是全球化。按照工業體系完整度來算,中國已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建立高響應能力

高響應能力是柔性供應鏈的重要基礎之一,尤其在經濟前景不明朗時,客戶更加趨于謹慎,決策變慢,卻要求很快的執行速度。「要麼不要,要麼馬上要」已經不再是一句笑話,而是客戶的現實需求。這倒逼企業不斷提高響應速度,圍繞速度做文章、展開戰略布局。越短的交貨提前期,對於採購方就意味著越少的在手庫存和報廢風險。低的最小起訂量(MOQ)和高的交貨頻次(DF)會顯著提高物料輸入和使用的效率。

高響應說起來簡單,落地並不容易。很多人簡單地將其理解為讓供應商備庫存,其實這沒有解決價值鏈上的問題。庫存當然需要,但不是簡單地壓庫存。供應商庫存管理是基於供需互信的系統工程,包括有效的銷售、運營和計劃協同體系(S&OP),推拉體系(Push & Pull Systems),供應商品質量管理、物流管理和細緻到物料號(SKU)的管理策略。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實現領先行業的短交貨期和高交貨頻次,同時達到比較理想的庫存周轉效率。

供應鏈網絡設計實現「快、準、狠」

柔性供應鏈需要同時做到高響應(快)、高周轉(準)和高服務水平(狠),這看起來過於美好而不現實。在此必須談談供應鏈網絡設計(Supply Chain Network Design)。其大的方向是以主要工廠為中心,在「2小時經濟圈」內構建本地化供應網絡,並以此為基礎,採取循環取貨(Milk Run)的方式實現。

所謂循環取貨,是指由採購方管理的車輛,按照一定的路線和時間表去供應商處提貨。它的特點是每次取貨都是按照節拍需要的貨量,通常是兩次循環取貨之間所要消耗的量。假設每3天運行一次循環取貨,那麼每次取貨的理論值就是3?4天的消耗量。這樣做的好處非常明顯:每次取的貨物都是後面幾天實際需要使用的,極少出現呆滯庫存的現象;因為都是真實需求,所以減少了「牛鞭效應」;總體運費較低;有利於推廣和採用可重複使用包材,減少包裝成本和對環境的破壞;周轉速度快。

我們的中國工廠目前就運行了一條省內的循環取貨路線,並產生了非常好的綜合效應。因為線路固定且穩定,我們採取了招標的方式,得到了物流供應商的熱烈參與。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貨物質量水平高且穩定是循環取貨的前提條件。大部分貨物到廠之後都是免檢的,會直接上線或短暫存儲,根本沒有時間等待退貨和補貨流程。如若質量不穩定,可以採取短期措施,將檢驗環節提前到供應商處,採取現場檢驗的方式。為什麼是「2小時經濟圈」?這主要受制於當前的技術,超過2小時,貨車就可能無法當日往返。隨著未來基礎技術進一步發展,就可能突破地域的限制。

很多企業沒有能力在「2小時經濟圈」內發展足夠的供應商,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供應商管理庫存(VMI)和寄售模式(Consignment)。很多企業沒有足夠的體量,甚至無法推動供應商在工廠附近建倉,在這種情況下,可考慮「第三方庫存中心」的模式。採購方集中體量,找到就近的第三方倉庫服務商,通過談判拿到最優的租賃價格,然後推薦自己的供應商依據統一的價格與第三方倉庫籤約,將成品倉庫合併到第三方庫存中心。這種模式也可以推薦給海外供應商使用,但由於需要將對等物流成本補貼給供應商,會導致採購價格「上漲」。因此,採購方應該注重的是總擁有成本,而不是單純的採購單價。

瓶頸物料管理「組合拳」

對於很多製造型企業來說,可以將物料分為可預測(ABC類)和不可預測(D類)兩大類。D類物料往往成為庫存管理角度的瓶頸物料 ——這類物料無有效的預測模型,需求變動大,而且採購提前期長。即使備庫存也不能解決問題,甚至會陷入兩難困境:備不夠不解決問題,備夠了成了死庫存。

對於這個行業挑戰,很難找到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解決方案,建議因地制宜打「組合拳」。策略和技巧其實有不少,在此選擇兩種稍加介紹。

延遲定製策略

這是一種推拉結合的計劃方式。即在產品差異點形成之前,採取靠預測推動(Push)的方式備庫存、推貨等;在產品差異點形成之後,採取靠實際需求拉動(Pull)製造系統生產。

在工業企業,有很多系列零部件,有些是客戶常選的,有些是生僻的,那麼常選的型號是可預測(ABC類)物料,生僻的就是不可預測的D類物料。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將少量成品庫存備在ABC類物料上,即推動(Push),而將更多的庫存備在差異點之前的狀態,即拉動(Pull),這樣就兼具了速度和彈性。如果差異化的選項特別多或製程時間很長,有些公司會選擇僅採購差異點之前的狀態,而將差異化的工作轉為廠內自製。這是一個很有效的外購轉自製的策略。

「三化」降低複雜度

複雜度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的一個重要課題。研發和市場部門抑制不住的創新衝動導致產品線很寬廣,而產品和產品之間常常只有微小的差別。這種現狀會極大地傷害供應鏈的彈性,因此需要自上而下的變革,大力推行「三化」:標準化、系列化、平臺化。減少新物料,提倡重複使用現有物料。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有汽車和消費電子行業。我所在的公司在推出新產品時,也會要求研發人員控制複雜度,如達到重複使用現有零部件的最低比例。這樣做對供應鏈運營的意義非常明顯,體現了面向供應鏈設計的思路。大量重複使用的零部件意味著管理更少的SKU(庫存保有單位)和更少的供應商,擁有更加集中的採購量。蘋果公司(Apple)是當今世界毫無爭議的供應鏈「大師」,其每次推出的產品種類都很少,比如iPad和iPhone等,並且同時要退出舊產品。企業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克制複雜度,時刻將「三化」放在心上。

當然,對於好的複雜度,即客戶願意付錢的複雜度,建議採取按訂單設計(ETO,Engineering to Order)的方式處理。ETO產品其實也是一種新產品,但是它不會成為我們產品目錄上的一部分,因此不會給未來運營帶來負擔。ETO 團隊可以不斷分析和總結客戶的ETO需求,恰當地將重複出現的ETO選項納入下一代產品的開發,甚至成為標準選項。工業產品創新有相當一部分是建立在對現有產品的吸收和改良上的。

(來源:進出口經理人)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活字格賦能大愛服裝,低代碼幫助服裝工廠打造柔性供應鏈
    柔性供應鏈,是指能夠敏捷適應需求變化的供應鏈管理方式。需求的變化也可以稱之為不確定性或者風險,這是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都客觀存在的一種現象,企業與企業之間或者企業與最終消費者之間。需求的不確定性程度提高會導致加大了供應鏈管理難度和成本。柔性供應鏈就是為了應對這種不確定性而生的。
  • 世界工廠東莞「疫」中重塑供應鏈:直播帶貨倒逼供應鏈轉型
    當下,疫情席捲全球,製造業尤其是外貿企業普遍承壓。《經濟參考報》記者在「世界工廠」東莞調研發現,疫情衝擊下,有的企業「遭遇退單、銷量萎縮」,困難重重,但也有不少企業力爭上遊,在危機中尋找機遇、創造機遇,化「危」為「機」,供應鏈正在因「疫」重塑。「危」與「機」的辯證法,正在抗擊疫情的大潮下清晰上演。
  • 女裝|知名品牌片斷攜手巨沃,完善柔性供應鏈體系
    近日,知名女裝品牌片斷籤約巨沃科技,引入巨沃WMS倉儲管理系統,完善企業柔性供應鏈體系,通過軟體與管理的有效結合,提升企業倉儲運營管理水平。多年來,企業從代理品牌到自創品牌,經歷了多次商業模式迭代,目前正在向資本化方向發展。
  • 「世界工廠」東莞「疫」中重塑供應鏈
    當下,疫情席捲全球,製造業尤其是外貿企業普遍承壓。《經濟參考報》記者在「世界工廠」東莞調研發現,疫情衝擊下,有的企業「遭遇退單、銷量萎縮」,困難重重,但也有不少企業力爭上遊,在危機中尋找機遇、創造機遇,化「危」為「機」,供應鏈正在因「疫」重塑。「危」與「機」的辯證法,正在抗擊疫情的大潮下清晰上演。
  • 中儲智運獲「全國物流行業抗疫先進企業獎」 供應鏈建設助新發展...
    首先,中儲智運總裁戴慶富親自部署,第一時間啟動「智援」應急物流調度系統,在運力極其緊張的春節時期,大力度閃電調集供應鏈各方加入戰「疫」體系,並開通馳援通道,為確保應急物資運送做好了充分準備。同時,動員近3000名平臺司機攜手戰「疫」,也為後續全國各地全面復工復產的物流需求提供保障。  此前,中儲智運創始人、總工程師李敬泉曾指出,復工初期很多地方都是優先復工製造業,實際上應該首先恢復物流體系的功能,打通物流線,使生產物資可以運的進來,產品能夠運的出去,保證產業供應鏈的正常運轉。
  • 輔料易完成數億元B輪和B+輪融資,專注為服裝供應鏈提供柔性服務
    輔料易創始人及CEO江爭豔表示,本輪融資完成後,輔料易將重點打造全程可視化的服務體系,提高供需兩端的匹配和生產效率,致力於服裝柔性供應鏈的智能生態建設。同時,完成系統的智能化升級,市場的拓展以及團隊人才的補充。輔料易創立於2016年,專注為柔性服裝供應鏈提供一站式輔料服務,以「1小時報價,24小時到貨」為目標,致力於成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服裝供應鏈服務平臺。
  • 來自資深供應鏈專家的吶喊:供應鏈企業之殤!
    最近深圳一家供應鏈企業年富公司的遭遇深深地震撼了同行,事件發生之突然,發酵之迅速,股東決裂之決絕令人震驚。 重資產,從財務指標上,大家理解的是固定資產,像廠房、建築、機器設備等,供應鏈行業很特殊,商業模式是協同上下遊企業,承接的是核心企業的非核心業務外包(這些是需要「人」來服務的),所以,供應鏈企業往往喜歡不置備傳統重資產(比如汽車、倉庫、物流設備等),注重租賃整合資源; 自由競爭下成長起來的供應鏈企業,從來不浪費資源去配置不能流動的資產
  • 轉危為機,全球供應鏈企業應該怎麼做?
    一季度,新籤合同額在5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187個,較上年同期增加10個,合計457.4億美元,佔新籤合同總額的82.6%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表示,需要充分認識疫情對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影響,從「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戰略高度認識中國的應對措施。
  • 鐵礦石價格創新高 鋼鐵企業探尋供應鏈數位化降本方案
    據海關總署在7日發布的報告稱,今年前11個月中國進口鐵礦砂10.73億噸,增加10.9%,進口均價為每噸694.5元,上漲5.8%,面對鐵礦石「量價齊飛」現狀,為保持銷售利潤,鋼鐵企業紛紛開始通過數位化手段探尋降本增效之道。
  • 重磅|機器之心發布中國AI企業「智能戰疫」與「疫後經營」調查報告
    為明確疫後中國人工智慧企業經營現狀與發展需求,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工作,機器之心邀請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細分賽道代表創企參與問卷調查,針對人工智慧企業復工復產程度、業務受疫情影響程度、應對手段與反思感悟、疫情後企業經營重點、對後疫情時代產業發展機遇的判斷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調研,並得到了 141 家企業的積極反饋與支持。
  • 重慶兩江新區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達六成:從產業鏈、供應鏈入手...
    重點行業、龍頭企業優先復工復產2月8日,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切實加強疫情科學防控有序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強調,各地區各部門和有關企業,既要切實做好春節後返程和復工復產後的疫情防控工作,確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又要及時協調解決復工復產中的困難和問題,儘早恢復正常生產。
  • 助更多惠企躋身龍頭企業供應鏈
    海康威視科技有限公司產業合作交流會日前在仲愷高新區舉行,意向採購目錄涵蓋電池、電機、通訊模塊、光模塊、電源、配件等多個領域。交流會吸引了TCL移動、藍微電子、萬盛興等80多家企業逾140名負責人參加,現場進行了供需互動對接交流,氣氛熱烈。 這是我市舉辦的第3場產業合作交流會。
  • 經緯數控:柔性裁切的「以柔克剛」
    編者按:本文來源於「寧波日報」,原標題《經緯數控:書寫智能柔性裁切新傳奇》,作者 馮瑄,36氪經授權轉載。 從夏天人們手持的廣告小扇子,到PVC玻璃桌布、各類包裝袋和化妝盒,再到不同款式的各類服裝,如果不是專業人士,你很難想像,我們生活中這些不可或缺的物品,均來自智能化和數位化的裁切系統,即柔性材料數位化裁切系統。
  • 羅文琴:疫後逆全球化預警下,藏著哪些本土化妝品品牌的利好?
    在這一情勢下,本土化妝品企業將迎來哪些利好?■疫後經濟下調,加速平價品牌興起疫情後的中國,將進入一個經濟下行的新消費時代,這種境況同1998年經濟衰退時期的日本很類似,日本在那個時代促使了優衣庫等平價品牌的興起。經濟行情越不好,就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性價比高的商品。
  • 柔性透明光膜屏、降噪耳機……一批高科技新品站上文化科技融交會C位
    達斯琪:柔性透明光膜屏點亮空氣南京達斯琪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此次在融交會全球首發的柔性透明光膜,使用了一種耐高溫、柔性、高透新材料這款柔性透明光膜重量輕、厚度薄、通透率高,結合柔韌、可彎折等特性,安裝便捷,適用於大型戶外樓宇、電梯幕牆、舞美等場景的藝術量化,市場價值非常大。南京達斯琪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人事總監史國強表示,這款產品是達斯琪現階段研發成果的代表作,此次,選擇融交會作為新品發布平臺,標誌著達斯琪在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等領域深耕發展的決心。
  • 未來機器人CEO李陸洋:柔性物流無人化的崛起|WISE2020 新經濟之王...
    來源:36氪在複雜節點物流場景面前,未來機器人沒有止步,而是選擇攻克,這與我們的願景息息相關:我們希望用視覺技術賦能工業車輛無人駕駛,推進物流節點內柔性物流化進程。12月8-10日,36氪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了「WISE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崛起與回歸」。
  • Sourceability:助推國內半導體供應鏈數位化轉型
    一般企業在數位化轉型時,會有六大重要方向:第一,提升全業務全流程數據透明;第二,營銷與銷售全渠道數位化;第三,鞏固和提升企業供應鏈韌性;第四,打造「未來系統」更新IT適應性;第五,以柔性組織發揮數位化人才能力;第六,培育務實創新、敏捷創新能力。
  • 柔性電子築路超車,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諾曼第之戰
    中國OLED:屏幕之痛猶如晶片之痛目前在全球智慧型手機領域出貨量最大的OLED顯示屏幕的供應商主要有三星、LG,中國的顯示屏廠家也都在加緊布局,但受半導體產業發展歷史的影響,目前技術路線都是以三星為代表的低溫多晶矽技術(LTPS),加上三星在OLED領域幾十年的研發,成為市面上最好的
  • 京東物流首發「京慧」 ,探索下一個供應鏈「十年」
    「科技創新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關鍵變量,供應鏈數智化轉型已成必然。JDL京東物流將與合作夥伴一同推動物流供應鏈數智化變革,在開放中創造機遇,在合作中破解難題,為實體經濟連結新的增量場,為構建數智化社會供應鏈貢獻力量。」
  • 全柔性屏做「柔衣...
    柔宇科技自稱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沒有採用國外主流固定曲面顯示技術路線的企業,其於2018年10月發布全球首款可摺疊柔性屏手機柔派。但該公司也受到諸多質疑。手機業內人士認為,創新需要一個過程,打進手機廠商以及更多的其他廠商供應鏈,對柔宇科技來說是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