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今日冬至!

2020-12-22 武進電視臺

「冬至,十一月中。

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冬至是太陽南行的極致,這天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冬至是太陽南行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回歸線(23°26′S)向北移動,北半球(我國位於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增長。

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冬至日的白晝雖短,但是冬至日的溫度並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會很冷,因地表尚有"積熱",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後。時至冬至,標誌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民諺:「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未來七天的天氣吧:

今天夜裡到明天晴到多雲,偏東風3到4級,-1到9度

22日晴到多雲,偏東風3到4級,-2到11度

23日多雲轉陰,東南風轉偏西風3到4級,3到14度

24日陰轉多雲,西北風4級,2到10度

25日多雲,東南風3到4級,0到11度

26日多雲轉陰有小雨,偏南風轉偏西風3到4級,3到9度

27日雨止轉陰到多雲,西北風轉東北風4級陣風5到6級,3到11度

冬至習俗

南吃湯圓

冬至吃湯圓的傳統習俗在南方地區十分盛行,湯圓是冬至節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湯圓是用糯米粉加水搓揉而成的圓形「小球」,為了口感好,裡面一般會加入黑芝麻等輔料。「圓」寓意圓滿、團圓,象徵一家人團團圓圓。

北吃餃子

關於冬至吃餃子的說法有很多,得到普遍認同的有兩個。

其一為紀念「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其二為民俗專家認為冬至是陰陽「交子之時」,所以這一天吃餃子有「順從天意」的意思。

在過去的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冬至這一天好好團聚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

冬至三防

1.防呼吸道疾病

冬至前後天氣寒冷,人們主要在室內活動,加之冬季人們習慣於門窗緊閉,室內通風不足,大大增加了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機率。其中流行性感冒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易在集體單位發生暴發。要預防呼吸道疾病,就要注意居室通風,減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提高室內空氣的相對溼度;加強鍛鍊;注意保暖,儘量少去公共場所。

2.防心血管疾病

冬至最顯著的天氣特徵是氣溫低,人們常常特別關注低溫寒冷對健康的影響,殊不知,冬季室內外溫差大,一進一出很容易引發冠狀動脈痙攣,出現急性心肌缺血,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心血管病患者對此最為敏感,心臟疾病發作頻繁,冬至禦寒保暖、多飲水很重要。

3.防長凍瘡

隨著冬至的臨近,有的人開始長起了凍瘡。凍瘡是冬季裡的常見病,容易發生在人的手指、腳趾、面頰、耳垂等部位。一旦身體長凍瘡,患處會表現得又腫又紅,又痛又癢,而且凍瘡一般很難治癒,要等到天氣暖和後才會逐漸消失。冬天要想不被凍瘡折磨,預防是關鍵。

來源:常州氣象

相關焦點

  • 冬至| 長沙非遺與二十四節氣
    冬至 | 長沙非遺與二十四節氣 2020-12-21 15: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日寒露——淺談二十四節氣
    而大寒則為歲末,二十四節氣輪換更替,循環往復,一周期乃一歲也。到了漢武帝時期,採用土圭測日影法,將在黃河流域測定日影最長、白晝最短的這天作為了冬至,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的起點,終於大雪。分為了二十四份,節氣之間間隔十五天。
  • 冬至與他的二十四節氣朋友們
    2020年12月21日 冬至 冬至時間在每年公曆12月21日~23日之間,是中國農曆中的重要節氣之一 ,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當太陽到達其一年中離赤道的最北點或最南點時,將發生二至,也就是夏至和冬至。這是由於地軸的傾斜以及地球繞太陽軌道的運動引起的。
  • 二十四節氣·冬至|原來冬至「江湖地位」這麼高
    ↑↑↑藍字 關注"三農"資訊冬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時至冬至標誌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圖據新華社)歷史上的冬至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奏息息相關,「二十四節氣」是農耕文明的產物
  • 民族小學 | 二十四節氣——冬至逢壬數九
    冬至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獨有的一種計算時間的方法。早在春秋時期,只有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經過勞動人民不斷的觀察、總結,在秦漢年間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節氣,並一直沿用至今。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12月21日是冬至節氣,伴隨民族小學胡晨陽同學的朗讀,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與冬至有關的常識和民俗吧。
  • 四時華章·二十四節氣丨陽生春又來,金城迎「冬至」
    百年前喝「頭餚」 今日裡吃餃子 「那時的蘭州百姓一大早要吃『頭餚』泡饃。」交談中,鄧明說起了老蘭州人過「冬至」的風俗習慣:「所謂『頭餚』,就是用肉臊子、豆腐丁、胡蘿蔔丁、金針、木耳、粉條子,加粉芡熬製的稠湯。
  • 麗江radio【二十四節氣冬至詩會】冬至已至 春日可期
    歡迎收聽麗江新聞綜合廣播FM106.2, 麗江旅遊交通廣播FM97.7二十四節氣冬至特別節目——  「冬至已至 春日可期」麗江市廣播電視臺廣播中心二十四節氣冬至特別節目第一篇章——冬至 入九 消寒麗江市廣播電視臺廣播中心二十四節氣冬至特別節目第二篇章——冬至 賀冬 思鄉
  • 唐朝元稹二十四節氣詩裡的冬至,周朝立年,日照南天
    元稹的廿四氣詩,也就是二十四節氣詩,是他在做丞相的時候頒布的面向全國的節氣詩詞歷,是日曆的一種補充,讓普通人都能知道每個月有哪些節氣,節氣應對的氣候知識與歷史掌故。
  • 「二十四節氣」與周公「土圭測景」
    今日小寒,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第23個節氣,標誌著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此一時期,對於神州大地而言,標誌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來了。為了準確掌握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促進農業生產,華夏先民創造了著名的「二十四節氣」。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二十四節氣」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意義重大,令人振奮。
  • 小布說天氣 | 今日霜降,二十四節氣是哪地方發明的?
    小布說天氣 | 今日霜降,二十四節氣是哪地方發明的?順著這個線索小布查了一些資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中國古人將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統稱「二十四節氣」。
  • 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動畫片《二十四節氣的故事》片頭 資料圖片「二十四節氣之始是冬至,而不是立春。這是因為第一節氣的核心,是太陽和月亮的『朔旦冬至』。就是說,在這個時刻,太陽和月亮的黃經正好相等。其他二十三個節氣,都不具備『朔旦』的條件,第一的位子毫無爭議地應當讓冬至來承擔。」
  • 二十四節氣:大自然時間變化的秘密
    古代中國人用一種很簡單的方法,精確地發現了年的周期,同時發現了冬至和夏至這兩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並逐漸發展成二十四節氣。1殷商先民就已經發現了冬至「冬至」一詞,古人解釋說:「至有三義,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謂之至。」
  • 閒話冬月,二十四節氣之冬至
    二十四節氣的確立無疑是農耕文明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其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辛勤與智慧,體現了華夏文明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24節氣中,冬至是最早制定的,早在二千多年前,充滿智慧的古人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 二十四節氣表 24節氣表圖大全
    那時候有二十四個節氣,每6個節氣是一個季節,因此大家的農事活動都是根據節氣而來的。那麼,二十四節氣表去哪找呢?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帶來的24節氣表圖大全,一起去看看吧。24節氣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
  • 反映氣象、民俗、農事的二十四節氣歌
    中國人應用二十四節氣安排農事和各種民俗活動,許多民眾都掌握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各地都編出一些詩歌,或者是「順口溜」,幫助記憶、理解二十四節氣,形成了特定的民俗文化。二十四節氣歌就是這樣的產物。前四句說的是二十四節氣順序和名稱。每個節氣只用一個字代表,每句話是一個季節,三個月共六個節氣,每兩個節氣為一個月。前四句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後四句說的是二十四節氣所在的時間。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 二十四節氣歌 藏著哪些看點
    如今,二十四節氣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蘊含中華民族悠久文化內涵的二十四節氣是如何產生的?還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完整的「節氣歌」是怎樣的「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
  • 冬至朋友圈文案暖心一句話祝福語 今日冬至節氣的說說句子
    今日冬至節氣到來,大家距離下雪又近了一步,雖然天氣寒冷,起床困難,但是一句暖心的話語就會給予我們以力量,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下面帶來冬至朋友圈文案暖心一句話 今日冬至節氣的說說句子。  冬至朋友圈文案暖心一句話  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蘊意著「回家」的內涵。  今日冬月初一,冬至又將近。生來之福有限,積來之福無窮。修心養性,活好當下。祝願大家身體健康,福慧增長!
  • 曹雪芹紀念館副研究館員樊志斌:用《紅樓夢》的方式打開冬至節氣
    【環球網文化頻道 記者 張嘉玉】12月21日,冬至節氣到來,環球網文化頻道邀請曹雪芹紀念館副研究館員、中國紅樓夢學會理事樊志斌揭開《紅樓夢》的冬至畫卷,趣話冬至節氣的飲食與風物:紅樓中人如何過冬至?賈府的冬季飲食野雞瓜齏是什麼?有哪些紅樓好物,讓冬天「溫暖「了起來?
  • 二十四節氣歌裡藏著的知識
    其實,二十四節氣是古人留下的智慧,有著長盛不衰的生命力。對於節氣文化,我們需要的是「再創造」。節氣中的自然規律並不會改變,如何在現代人的生活和精神需要的背景下,賦予二十四節氣新的意義,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 說說古人為什麼特別重視節氣,史書記載:冬至日,全國要放假
    總之,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今天,我們一般把冬至日作為一個傳統文化節日來過。實則,其中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和科學道理。越是深入了解,越能感受到其中滿滿的文化智慧。冬至日,夜晚最長,太陽高度最小,卻不是二十四節氣的最末一個,突顯古人智慧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24節氣歌,這個節氣歌從立春開始,一直到最後的大寒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