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大連馬拉組委會發布了一則處罰決定(現已悄悄刪除,原因不明):
取消29名犯規參賽選手的成績,並禁賽兩年,因為他們未能按照各自規定的分區起跑。
這可謂是中國馬拉松歷史上最嚴厲的一次處罰,因為被處罰的全是精英選手。
其中有全程國內冠軍孫家輝,半程國內冠軍許王、白麗等眾多國內精英選手,還要很多跑者耳熟能詳牟振華、狄鋆....等眾多業餘精英選手。
而這則處罰通知發出後,激起了眾多跑友的熱議。
跑友的評論幾乎呈現一邊倒的趨勢:
但也有不少跑友是支持組委會的:
按理說,組委會根據競賽規則處罰違規選手,這本來無可厚非,可跑友們為什麼還會對大連組委會表達不滿呢?
問題就出在分區安排上面。
小編搜了一下大連組委會的競賽規程,上面關於分區的規定是這樣的:
起跑順序:按特邀、註冊運動員和大眾選手(按個人成績分區站位)順序延後排列。
按照競賽規程中的規定,上述被處罰的15名全程選手,理應被分在A區出發,但全都被分在了D區。半程選手如何分區,競賽規程上並沒有明確說明,或許是排在全程隊尾出發。
對於追求成績的精英選手來說,被分在D區,前面還有好幾個分區,出發後要超越一大堆人,顯然不能跑出好成績,更別說追求名次了。一般來說,比賽前幾名都是按槍聲時間來排名的。
不過,有一種說法是,被處罰的這些精英選手大都是贊助商名額,所以被分在了D區出發。
我們知道,當你佩戴D區的號碼簿,想要進入A區起跑,除非投機取巧,要不然無法通過檢錄進入A區。
據幾位受罰的參賽選手表示,比賽當天他們並非從後面的區域擠到A區的,而是一開始就通過檢錄進入A區的。很顯然,組委會在分區檢錄上面有漏洞,但這也不應該成為參賽選手隨意串區的理由。
值得一提的時候,大連馬拉松官網已經查不到這則處罰決定,疑似被組委會撤銷。
馬拉松比賽如何分區更合理?
就拿波士頓馬拉松來說,比賽前2個月都可以更新自己的成績來改變分區,組委會會從報名到截止發郵件提醒選手更新成績,就是為了更加合理的分區。如果成績特別突出,有專門的精英選手報名通道。
國內的無錫馬拉松是在分區上做得比較好的,全程和半程混合編排出發,保證速度相當的選手在同一個分區出發。
中國馬拉松分區那些事:
2017年廈門馬拉松:管油勝從D區出發
2017年廈門馬拉松,當時執行了史上最嚴格的分區檢錄。管油勝由於拿的是贊助商名額,無奈只能在D區起跑,他的槍聲成績只有2:45:03,比淨成績慢了快17分鐘,但2:28:19的淨成績是國內選手中跑的最快的,但比賽名次看的是槍聲成績。
2017年北京馬拉松:管油勝被分在F區
去年北京馬拉松,管油勝被分到了F區出發。作為2016年北馬國內冠軍,被分在F區,難道是組委會失誤?
並不是,因為管油勝在自己報名的時候,選擇了B類——即「2016年1月1日(含)至2017年7月20日(含) 期間參加過半程馬拉松項目,並在3小時內完賽的選手。」
根據北馬組委會賽事規程,報名選手在網上報名時選擇的為B類選手(即一年內完成過半程馬拉松)。賽事組委會在進行選手分區時,遵循A類選手在前,B類選手在後,按照成績進行分區的原則。由於管油勝是B類選手,故分至F區。
2018年鳥巢半程馬拉松:運豔橋B區出發
國內業餘高手運豔橋被分在了B區出發,最後只以4秒的微弱劣勢獲得亞軍,冠軍是從A去出發的沙宇超。冠軍的獎金是3萬元,而亞軍的獎金只有1萬2千元。
互動留言:對於此次大連馬拉松處罰事件,你怎麼看?
轉載或合作:微信號makongduoren;
郵箱622001178@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