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鍾思宇話三農!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
最近兩天從鄉下的熱鬧氣氛來看,的確是有些年味了,現在鄉下開始殺年豬,買豬肉,趕年集,做臘肉,灌腸等等,春節的氣氛都很濃厚。
寒冬臘月是什麼?古時候,寒冬的臘月指的是三個月,即農曆的十月叫做寒月,農曆的十一月叫做冬月,十二月叫做臘月。這裡被引為寒冬臘月,也是因為臘月很冷,三九四九基本上都是臘月,因為三九四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基本來說,寒冬臘月是下大雪的季節,特別是我國北方地區,寒冬臘月的雪堵著門,而且很厚,氣溫很低,更使雪化得很慢。冬天臘月下雪很好,至少對作物生長很有好處,減少了一些害蟲的發生。
春雪如刀。
更能讓人理解的是,春雪當然是倒春冷,像刀一樣割在人的身上和心裡。眾所周知,倒春寒對作物有害,可引起作物凍害,並可引起人流感、氣管炎等疾病。與之相對應的冬天好處也有很多,如題主所說的「冬雪如澆,春雪如刀」,還有「一冬一財,一春一災,十春一災」,「冬雪是寶,春雪是根草」,「臘雪是被,春雪是鬼」等等。
從農業生產來看,倒春寒因出現時間較晚,危害較大。"春分後,氣溫明顯升高,春種已陸續展開,各種農作物都生機勃勃,秧苗已進入斷乳期,大多數果樹都相繼進入開花授花期,抵禦低溫陰雨的能力大大減弱,如果此時來了一場春雪,出現倒春寒,農業生產將面臨大面積爛秧、死苗和影響果樹開花座果率的災害,其他春種作物的生長發育也將受到嚴重影響,這就像一把刀,插在老百姓的心坎上一樣,切記!
鄉下人說:「臘雪為寶,春雪為草.」這個鄉間諺語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即臘月即農曆十二月下的雪是寶藏,立春以後下的雪,像草一樣,沒有多大價值。
"瑞雪兆豐年","冬麥子蓋三層被,來年枕饅頭睡",這些鄉間諺語都說明,冬天下雪很好,特別是寒冬臘月大雪下,對莊稼十分有利。為什麼這樣說?
事實上,作物在冬天也會生長,只是生長得比較慢,因為溫度較低。冬季下大雪時,能將莊稼覆蓋在雪下,這樣能阻擋凜冽的寒風,能起到保暖的作用。雪花化了水就變成了水,誰能滋潤莊稼,即能起到保溼的作用。
下雪時不冷,化雪時寒冷。當地面溫度驟降時,當積雪天氣來臨時,地面上的害蟲就會因此而凍死。正因為如此,農夫們在寒冬來臨前都要耕作,主要是把地下害蟲挖到地面上,在寒冬來臨時就把地下害蟲的蟲卵或蟲卵凍死。實際上北方的害蟲比南方少得多,就是這個原因。人們也知道,為什麼臘月的雪是寶藏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且春天,正是大地暖和,萬物復甦的季節,此時若再下雪,後果可想而知。
像小麥這樣的冬季作物,安然越冬,開始返青,卻在春天被凍黃,導致夏收小麥大量減產,嚴重的,甚至出現微粒化。
果木剛抽芽也因突如其來的春寒而凍死在枝頭,如果想再希望它開花的話,那可是難上加難,當年的果木減產一定是定局。假如恰巧在春耕後,農民正在下雪,那麼春種就可能因低溫而休眠,發芽延遲,甚至不能破土而出。雪水融化後,也有可能造成土壤過溼,導致爛種。可能是由於補種不及時,導致當季欠收。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對於春雪,農夫們當然不會像冬雪那樣高興,而是恨不得把它像草芥一樣扔掉!
本期的內容就到這了,你有什麼想法?評論區一起討論下吧!記得關注我哦!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鍾思宇話三農首發,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