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顏料對人類文明的意義:推動世界文明前進的色素(一)

2020-12-14 漢宮史海

導語 :

米開朗基羅買不起藍色顏料,由於他未能獲得珍貴的顏料,他的畫《埋葬》未能完成;維米爾在繪畫中已經儘量運用了極少的藍色為畫面點綴,卻也不得不深陷於家庭債務的泥潭。所有人類藝術史的畫家:從文藝復興到青綠山水,都為藍色而痴迷。在其中,群青便最高級的藍色,是最終的藍色,所有其他色調都在嚮往它。群青的英文名是「Ultramarine」 ,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超越大海」,這是對遙遠淵源的夢幻頌歌,既浪漫又不精確的探索,藍色沒有維度,它超越了維度,正是人類文明的非凡追求。

藍色顏料的歷史來源及其在繪畫上的應用

至今為止被人們使用的油畫顏料,大多是油與色素的混合體,但根據顏色和品質的差異,一升顏料價格大概在285-1000美元不等,是什麼讓這些顏料如此特別、昂貴?

讓我們回溯到文藝復興的『祖先』,即在公元前就開始了對人類藝術探索的希臘人和羅馬人。在希臘與羅馬文明中,並沒有藍色這個詞。據荷馬時代的文獻參考,大海是「酒紅色」的。藍色與野蠻的凱爾特人(在羅馬帝國時期與日耳曼人、斯拉夫人一起被羅馬人並稱為歐洲的三大蠻族,也是現今歐洲人的代表民族之一)聯繫在一起,在古希臘和古羅馬對彩虹的描述完全省略了藍色。儘管沒有命名這種顏色,它仍然存在於很多古希臘、羅馬壁畫中。

同時在紙莎草搖曳的尼羅河畔,埃及人在國王的統治下開始大量繪製壁畫,古埃及人非常喜愛寶石、青金石和綠松石,也正是這種原因,他們發明了第一個人工合成藍色顏料,從而能夠以低成本複製其獨特的顏色。「埃及藍」是由矽、石灰、銅和鹼混合製成的,可以用在石頭、木頭、石膏、紙莎草和帆布上,至今保存下來的許多裝飾品都證明了藍色在埃及生活中的存在。

埃及藍漆壺

在早期歐洲文明中,藍色是與生活相關的,菘藍作為原料被製作為大多衣服的染料,但人們普遍的穿著依舊是紫色、紅色。

造成藍色這種顏色的統治地位和價值的主要轉變發生1130-1140年,阿伯特·蘇格重建了聖德尼聖殿,在內部刻意放置了彩色玻璃窗,由於鈷藍色製成的玻璃窗一旦經過太陽照射,就會在教堂內產生大量的藍紫色光。

這種刻意的安排是依據於礦物的自然特性的,那就是:即便手工精心磨碎的最好的天然青金石,也充滿了奇異的礦物元素:方解石,黃鐵礦、雲母。這些複雜的沉積物導致了一個現象:當太陽的光線以微妙不同的方式折射和透射畫面時,不同時間段的畫面給人的感覺都不是不同的,當以90°的距離與畫面站立時,視覺就會捕捉到白色或金色的沉靜微光。

聖但尼大教堂內部的玻璃花紋窗

就在青金石進入歐洲土地的幾十年後,公認的文藝復興之父義大利畫家喬託在科洛尼亞桂爾教堂的溼壁畫徹底改變了深藍色的意義。在教堂裡,天花板被漆成了如同夜空一般的藍色,許多藝術歷史學家認為這是天堂的象徵。從這一刻起,藍色與神聖聯繫在一起。教會甚至控制了顏料的用量,提高了價格,禁止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藍色是無價之寶,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繪畫中,藍色也一直佔據著主導地位。

科洛尼亞桂爾教堂內部

藍色象徵與藝術特質在人類文明中的體現

藍色被人們認為是獨特、珍貴的顏色,也代表了人類歷史重要時期的標誌。在許多中東國家及地區,藍色象徵著天堂,靈性和永生。在許多拉丁美洲國家,藍色象徵著希望和身體健康,代表著財富。在猶太教中,藍色是聖潔和神性的庇佑,在印度教中,它是奎師那的顏色。

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們通常都會選擇用明亮的藍色長袍描繪聖母瑪利亞,選擇這種顏色不是因為它的宗教象徵意義,而是因為它高昂的價格。當義大利畫家開始描繪生活的本來面目時,他們巧妙融入了黃金比例、線性透視等法則來創造世界的三維空間,而深藍色則保留了其神聖品質的象徵作用。

瑪利亞的標誌性顏色——深藍色——來自青金石:唯一來源是阿富汗北部的乾旱山區,這種顏料最終在14和15世紀由義大利商人進口到歐洲,並被重新命名為「 ultramarine」,提取這種純度的藍色過程包括將石頭磨成細粉,在沉積物中注入熔化的蠟,油和松樹樹脂,然後將材料捏合在稀鹼液中。

時間推向17-18世紀,藍色作為極富價值的交換物品,被人們紛紛爭相進口,它激發了歐洲國家和美國之間的貿易戰爭,甚至為美國革命提供了部分資金。18世紀下半葉,英國皇家海軍為了大英帝國的擴張航行於世界各地。它的軍官們穿著深藍色的衣服,這種藍色就來自於被殖民地印度。可以簡單地說,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深刻的影響了藍色的進程。

沒有其他顏色被認為能擁有如此深刻的色彩,只有藍色。這種顏色能夠被同時理解為具有積極和消極的特質,它與靈性,信仰,神聖的思想聯繫在一起,盡其所能地超越孤獨和悲傷。

藍色承載著對社會歷史、科學創新、全球貿易和藝術更迭的更深刻的含義,與某些紅色、棕色和黃色不同,它的故事不僅講述了世界的故事,而且還隱藏了人類最基本的欲望之一——找到最迫切的問題的答案的欲望:藍色的面紗下究竟隱藏了什麼?

脫出傳統束縛的藍所帶來的深遠探索

《酒神的狂歡》起源於羅馬作家菲洛斯特拉圖斯的創作,他以「想像」為題留下了一系列關於圖畫的描述。其中一個故事就是關於酒神巴庫斯和他的隨從薩提爾斯去訪問安德羅斯島。在那裡,當地的居民受到了酒神的祝福。

當提香將最神聖的藍色用在了一位跳脫的侍女的衣服上時,他似乎將藍色從隱喻的政教中拉離了出來,藍色在這一刻似乎更多地表達的是崇高人性的讚美,美妙的引發著眾人的共鳴。它更像詩歌一樣,隱晦地面向觀眾——邀請沉思、遐想、情感的參與,卻從未達到確定的意義。

《神奈川沖浪裏》在遙遠神秘的東方世界,在黑船事件下開始革新的日本,一副巨作誕生了。《神奈川沖浪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浮世繪作品之一。1830年左右,《神奈川沖浪裏》首次展出時,日本正在內部終結200多年的『自給自足』上國的思想。 北齋清楚地表明了不斷增加的外國影響力的故事:版畫中使用的豐富藍色顏料是從歐洲進口的。葛飾北齋在他使用巨型的畫幅了描繪了動態的波浪,寓意著處於變化風浪埠的日本。雖然波浪預示著危險與不穩定,但卻同時暗示著可能性。

抽象畫家康定斯基在《論藝術裡中的精神》一書中分析了藍色,認為其時所有事物中最深沉,最哲學的顏色。藍色將宗教的影子與聖母瑪利亞的長袍相連,藍色是信仰和靈性的象徵。

在藝術和設計中,色彩可以用來喚起特定的情緒,傳遞信息或激發觀眾的反應。作為天空的基本色調,藍色在整個藝術史上都與精神世界緊密相連。以不同方式欣賞藍色的神秘和探索性時,藍色永遠似乎遙不可及。正因為如此,藍色的藝術顏料呈現出一幅極具挑釁性的前景,描繪出一個超越我們自己的全新世界。

結語 :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人類文明對於藍色的探索從未止步過,從天空遠處的地平線或太空遠眺的地球,作為一個具有著憂鬱與生命同樣詞彙的顏色,它在人類文明歷史下深深的留下了印記,隨著進化紮根的色相帶有著人類特有的思想、深度。這個推動了法國大革命、頑固文明開化的神奇顏色一直在潛移默化地運用自己的力量,不斷地創造著生命的新時刻。

相關焦點

  • 人類文明或源於史前文明的意識轉移
    一、令科學界困惑的史前文明遺蹟很早以前,考古學家和科學家就在全球各地陸續發現大量史前超文明遺蹟。而隨著海底考古的發展,近幾年更有越來越多的海底超文明遺蹟被發掘出來。它們年代都十分遙遠,距今至少有一萬多年。那時,人類尚處於茹毛飲血階段。
  • 世界廁所日,廁所文明助力人類更健康
    今天(11月19日)是第八個世界廁所日。2020年,世界廁所日的主題是「可持續環境衛生與氣候變化」。氣候變暖、疫情病毒、人類健康、可持續發展這些問題都與廁所息息相關。自2013年起,世界廁所日成為聯合國一年一度的紀念活動日。創建廁所文明是基本民生問題,也是人類文明的一個窗口。
  • 一堆篝火點燃人類文明新時代!3分鐘速覽百年柴油機發展史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6日訊 一百萬年前,一堆篝火點燃了人類文明的新時代。火的使用,幫助人類徵服自然,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150年前的非凡設計,一批發明家的非凡智慧,創造了推動世界的力量。1876年,德國工程師尼古拉斯·奧託發明了活塞式四衝程奧託內燃機,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舉。1897年,德國工程師魯道夫·迪塞爾首創壓縮點火式內燃機,世界上第一臺柴油機成功面世。歷經百年的改造升級與新技術應用,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柴油機熱效率從26%提升到46%。
  • 人類文明進化史,我們現在屬於幾級文明
    二級文明現代智人時代在距今約四萬年前,地球環境逐漸改善,萬物開始復甦,使人重新從非洲走向了世界。三級文明冰河時代兩萬年,且天氣寒冷乾燥食物變少,人類經常與大型動物發生爭鬥,為了生存,團隊的配合就顯得尤為重要,長久的協作能力開始催生出表達的行為,這是是人類能夠走下去的重要轉折點。
  • 人類文明的根本價值是什麼?
    今年10月,備受關注的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以表彰其在引導推動國際社會對抗飢餓、維繫和平方面做出的重要貢獻。衛生健康和節約糧食已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推動世界文明進步的國際共識。
  • 驀的世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人類最早的文明》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人類最早的文明驀的世界歷史愛好者地理位置美索不達米亞是古代希臘人對「兩河流域」的稱謂。美索不達米亞地圖就在如此並不優越的土地條件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被創造出來,這裡成為人類文明的最早發源地,同時也是古希臘、古羅馬的西方文明的搖籃。
  • 人類文明史:從狩獵文明到信息文明,下一個「未來文明」是什麼?
    人類文明史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思想、文化和生產力的集中體現。人類文明史根據人類發展水平可以分為狩獵文明、農耕文明、工業文明和信息文明。在人類文明的每一個階段都是一次巨大的進步。 一、狩獵文明
  • 先有人類 還是先有文明?
    石塊的表面經過打磨後,用一把尖銳的石制工具雕刻了抽象圖案,這是已知最古老的符號表達遺蹟之一。直至上世紀90年代,仍有許多學者認為,人類在5萬年前突然獲得了認知能力,隨後才產生了擁有複雜的語言和符號系統的人類文明。然而,最近的考古發現顯示,人類文明真正的演化過程要複雜得多。古人類學家甚至無法判斷,認知能力的突然提高和人類文明的出現,是否與智人物種的形成過程有關。
  • 你絕對想不到,劉慈欣宇宙中最強文明居然是地球人類文明
    一、人類文明對,沒看錯,就是人類文明,當然不是所有人類文明,是《信使》中的人類文明,不信?那就看一下吧。"在您的時代,人們能夠把質量轉化為能量:原子彈,還有很快將出現的核聚變炸彈。3、人類文明《鏡子》中的人類文明,《鏡子》中的人類文明已經可以模擬宇宙了,事無巨細都可以看到,而且還可以看到未來,這就是傳說中的拉普拉斯魔,不過,沒有發展下去,這已經超越了排險者了。
  • 文明互鑑下的「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倡議,正在成為我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一帶一路」就像一對騰飛的翅膀,正飛向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遠方。「一帶一路」倡議在促進區域經濟合作發展的同時,其文化意蘊和對世界文明進步的價值也開始日益凸顯。
  • 萬有理論:人類文明的下一次升級在什麼時候?
    1666和1905兩個奇蹟年,引領了人類文明的兩次升級。但發展永無止境,還有更多的星辰大海需要人類去徵服。這既源於人類的探索精神,也來自於對未來的擔憂——正如電影《流浪地球》所說,地球資源終將耗盡,環境會惡化到難以生存,到那時,我們的科技水平,能支持我們離開地球,離開太陽系嗎?
  •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文明之一:淺析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人類最早的文明大多起源於距今5000-6000年前,比如中國文明、古埃及文明、瑪雅文明等,其中有一個叫做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也就是說我們常說的古巴比倫文明。和其他古老的文明一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給人類留下了非常珍貴的歷史經驗和文明遺傳,其對後來其他文明的影響不可磨滅,並且至今仍然在影響著世界歷史發展進程。
  • 如果人類是宇宙唯一智慧文明,我們是繼續探索宇宙還是保持現狀?
    人類在剛剛走出地球後不久就開啟了地外文明搜尋計劃,早在1977年的時候,科學家就向太空發射了旅行者一號和旅行者二號,它們身上都攜帶著一張記載著人類信息和地球信息以及坐標的光碟。旅行者號的目標就是向著太陽系外前進,期望走出太陽系之後,能夠被外星文明捕獲。
  • 「評論」它才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根本動力
    最近家裡樓下一大片空地開始修樓,6個樓盤同時動工,130多輛重卡整裝待發,60多臺挖掘機同時運作,幾十名能用挖掘機炒菜開瓶蓋的高級技工全面上線,讓我突然想起疫情期間一周建成火神山醫院對於如今的人類也許並不算太難的事情。從鑽木取火到火星著陸,人類文明發展的太快了!
  • 原始人類是如何建立文明的?
    要知道,在地球上,靈長類動物並不止猿類一種,而且基本上都是同期進化的,為何最終卻偏偏只有人類出現了,其它的靈長類動物卻仍然是低等生命呢?顯然,這看起來並不合乎事物進化的基本規律,那麼,真相究竟如何呢?其實多年來,關於人類究竟是如何出現的,很多人都懷疑,是外星人將自己的基因注入到了猿類的身上,讓擁有外星DNA的猿類通過改造,成為了智慧生物,不過這裡有個問題,為何外星文明要改造猿類呢?地球運行到今天,人類也從未在宇宙中找到任何外星文明的身影,而且地球上也一直都沒有外星生物入侵的情況發生,顯然,外星文明創造人類的說法並不靠譜。
  • 瑪雅人揭示地球文明的奧秘,人類並非第一代文明?
    引言:人類文明是地球第一代文明?瑪雅人似乎不這麼想,根據留存下來的資料,瑪雅人認為在人類出現以前,地球可能孕育過四代文明。約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像無頭蒼蠅撞向了地球。為了更好地生存,人類一直在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在不斷回望歷史的過程中,除汲取歷史教訓及經驗外,科學家也產生了另一個疑惑:在人類誕生之前,地球是否孕育過其他文明?它們是否有值得我們借鑑與學習的地方?目前,主流觀點認為,人類文明是地球孕育的第一代文明。但是,對於這一說法,很多人半信半疑。
  • 一日一書|《文明與幸福:人類行為的邏輯》
    《文明與幸福:人類行為的邏輯》肖仲華 著中國發展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解讀人類每一個行為背後的邏輯要想讀懂今天和未來所謂歷史,說到底就是人類的文明史。文明是歷史的沉澱,文明也是不同歷史時期人類行為結果的總和。所以,尋找歷史的邏輯其實就是尋找人類行為的邏輯。那麼,人類的目標和終極目標是什麼?人類為此目標幹了些什麼,尤其是怎麼幹的?其結果又是什麼?按照這個思路,本書作者認為,人類的目標從來是也永遠是追求幸福,人類為了幸福的目標不斷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其結果就是文明。
  • 石紀元:兩個高中生從零開始創造人類文明
    地球生命35億年,而人類文明不過才一萬年,隨著近代文明的發展,我們可以確切的感受到科技 在推進我們的未來科學 是通向未來的道路但是,如果人類文明倒退了怎麼辦?經過了幾千年的洗禮,人類文明不復存在,地球倒回了原始環境,眾多石化人中,有一個男人甦醒了,這個男人是 天才高中生科學家——石神千空。面對荒蕪一切的原始環境,他打算用科學的力量 從零開始創造人類文明。不覺得這個劇情相當吸引人嗎?即使是沒有看過原作的人,內心也肯定像小L一樣蠢蠢欲動。
  •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人類最早的文明
    美索不達米亞地圖就在如此並不優越的土地條件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被創造出來,這裡成為人類文明的最早發源地,同時也是古希臘、古羅馬的西方文明的搖籃。亞述時期——女祭司新巴比倫王國(迦勒底王朝):公元前625年-前539年,居住在兩河流域南部的塞姆族迦勒底人趁機控制了巴比倫尼亞,重建巴比倫城,建立的「空中花園」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並使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 人類最早的高等文明-蘇美爾文明
    4000年前,人類誕生了最早的已知文明-蘇美爾文明一、蘇美爾文明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人類文明,大約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形成,它的發源地位於兩河流域,也就是如今伊拉克這個地方。它的許多技術不僅影響了後來的四大古國,更是影響到了現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