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使畫中人物形象回到了真切充實的狀態中,知性又使之通過畫家心靈的過濾進入理想化的境地,兩者的互補最終實現了畫家對外部世界與內心世界的雙重寫照。這個過程是由內向外再由外向內交替轉化的,它包含了技法和精神兩方面的突破。
何家英在西方素描裡洞見了傳統工筆畫所不具備的深入程度以及工筆與素描、東方與西方間的共性與個性、相融性與差異性,這為實現他的繪畫理想打開了一扇大門。無疑,深厚的素描功力是他的表現技巧能夠不斷深入的基礎,也是他將傳統寫實一路推向極致的關鍵。
可以說,何家英不僅開創了新的繪畫風格,而且把它推向了相當完美的境地。他是「新」與「好」結合得非常成功的範例之一。
——韓朝
何家英認為人物的形象不能僅僅的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要深入人物的內心,豐富畫面的內涵。
何家英眾多的作品中非常出名的,就是他對優雅的少女為題材所畫的作品。他反對在女人和美人之間進行聯繫,因為女人一旦被認為是美人的話,那麼就失去了它固有的豐富的自然的內涵,只是矯揉造作之勢,而陷入了一種世俗的思維方式之中。
何家英能夠從傳統的創作中,也能夠從信仰的角度中吸取到營養。繪畫要有一定的境界,除了這個以外,繪畫語言是最為關鍵的語言,不能簡單的被看成是一個技巧的問題。工筆畫的語言主要就是通過人物造型本身出發,在造型中得到一種引人入勝的氣韻,然後通過這個人的眼睛來揭露人的精神本質。
——文涓
談起何家英先生,我腦中立時就升起如是直觀印象:無疑他就是中國當代畫壇獨一獵獵作響的旗幟。但那些原本無謂的聲響卻不是他自行發出的,而是人們心聲的迴響,經由無數口碑相傳集聚裂變而成,猶如一記響徹千古的悶雷,雖迅捷滾過人們的耳際,餘音卻在蒼穹久久迴旋不去。
也就是說,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皆已對何家英先生的美學造詣和審美理想形成廣泛共識和高度讚譽,這種來自廣袤領域的普遍認可,是人際美學結出的溫潤之花,亦是人文美育的最高境界。
因此可以毫不諱言說,何家英先生是當世唯一一位在無可爭議的褒揚聲中被奉為當代工筆人物畫界的領軍人物的,這是由他無可比擬的人格魅力和超凡脫俗的藝術影響決定的。
然而,這一切皆源於何家英先生精深唯美的藝術哲思,正是他做人從藝都充滿了辯證意味,才使得他的「人格與藝格」皆能臻達圓融通透之境。
何家英先生的繪畫藝術正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精髓——中和之道的統領下,呈現出虛靜之美、具象之美,正所謂「致廣大而盡精微」,總體上帶給人們「辯證之至」的審美體悟,這在當代繪畫語境下是極其難能可貴的,亦從側面映襯出何家英先生深厚的人文底蘊,高潔的情懷,以及流露出甘願為傳統積學殺出一條血路的勇氣和智慧。
——劉遠江評論節選
作品欣賞
何家英
1977年考入天津美術學院繪畫系學習中國畫,1980年畢業後留校任教。曾任第九、第十、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現任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當代工筆畫協會副會長、天津美術學院何家英工筆畫研究所所長、天津畫院名譽院長、天津美術館名譽館長。
曾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文聯「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中宣部「四個一批」文藝人才、2012年在巴黎羅浮宮「2012沙龍展」中獲繪畫類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