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反應頻發,被醫保重點監測:中藥注射劑還有未來嗎?

2020-12-12 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瑜 于娜 北京報導

近日,某醫院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的決議在業界流傳。該決議要求將中藥注射劑從該醫院常備目錄中剔除,中成藥保留30個品種,輔助用藥保留5個,且兩類藥品均降價20%。

中藥注射劑一直廣受詬病,一方面因不良反應頻發,安全性存疑;另一方面醫保支出大,是目前醫保監測的重點藥品。上述醫院決議也讓中藥注射劑再一次被推到風口浪尖。

米內網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中成藥銷售額超過2830億元,增速首現負增長,尤其是部分中藥注射劑產品銷售額增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自2019年起,包括浙江、青島、江西、贛州、威海等多地陸續公布的重點藥品監測目錄中,都可見中藥注射劑的身影。

北京鼎臣管理諮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史立臣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中藥注射劑缺乏安全性和有效應的評價標準,並且屢次出現安全問題,在醫保控費的大基調下,市場規模會越來越小。

安全性評價是當務之急

上文提到的某醫院停用中藥注射劑並不是孤例。去年,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集中採購平臺發布了《興安盟已停止使用的55種輔助用藥目錄》,其中顯示25個中藥注射劑被停用。

除此之外,去年浙江省衛健委印發的《浙江省第一批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的通知》中,共計32個品種,12個新增品種中有9個為注射劑,且以中藥注射劑為主。威海市公布的第二批重點監控藥品清單裡,包括清開靈注射液、熱毒寧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參麥注射液等85個大品種。

2019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康緣藥業董事長肖偉建議,對中藥注射劑安全性的質疑是目前社會和輿論關注的焦點,解決中藥注射劑的安全性評價是當務之急。對於中藥注射劑中不良反應高、安全性差的品種,應儘快建立退出機制。

史立臣回憶說,2017年前有關部門曾討論過建立中藥注射劑臨床再評價標準,但是因為反對聲音太多而不了了之。

不少知名醫生在社交平臺實名抵制中藥注射劑。復旦兒童醫院醫生黃劍峰在微博上告誡家長,中藥提純相當困難,因此注射劑內的雜質會加大不良反應機率,另外藥物有效性也存疑。醫學科普網站丁香園上甚至有醫生建議患者在病曆本上註明「對中藥注射液過敏」。

對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和療效的質疑由來已久,但也有一些產品銷售規模在2019年前一直處於增長態勢。以被捲入眾多法律糾紛的中藥注射劑醒腦靜為例,其創造了年銷售額50多億的神話。

根據裁判文書網數據顯示,有關醒腦靜的貪汙受賄案件21起。其中貪汙罪2起,受賄罪14其,單位受賄罪2起,行賄罪3起,介紹賄賂罪2起。

例如,在中國裁判文書網2018年披露的湖北省京山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及醫生等人受賄案中,所涉藥品就包含醒腦靜注射劑。醫藥代表提供證詞:「為了更好銷售其代理的藥品,找到醫生後約定回扣比例為每支10ml的醒腦靜回扣為12元、5ml的6元。」

而近期業內廣為流傳的醫藥代表舉報信,也涉及醒腦靜注射劑。舉報信中提到,10ml醒腦靜注射劑的提成率在40%左右,醫生臨床費為14.5元。

研發投入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在研發投入方面,多家企業中成藥的研發費用偏低。

以醒腦靜為例,其生產企業共有三家,分別是:無錫濟民可信山禾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大理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天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其中,大理藥業(SH:603963)為上市公司,其生產的醒腦靜注射劑市佔率排名第二。該公司的主要產品分為心腦血管領域和消化系統領域,具體有「中精牌」醒腦靜注射液、參麥注射液、亮菌甲素注射液。2019年兩大領域銷售量同比下降17.41%和90.47%。對此,公司解釋為,醒腦靜注射液和參麥注射液之前在地區基層終端市場銷量較大,但後來受醫保「僅二級及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可使用」的政策限制,基層終端市場銷售嚴重萎縮。

大理藥業今年前3季度營收1.62億元,同比下降29.36%;淨利潤483.52萬元,同比下降67.15%。

不過大理藥業毛利率仍保持在75%左右,銷售費用是其主要成本。2019年銷售費用為1.84億元,佔總營收的62%;研發費用僅220萬元,研發投入僅佔總營收的0.76%,研發人數僅8人。

兩票制、一致性評價、帶量採購、DRG試點等一系列醫療政策,讓中藥注射劑從過去醫保支付裡的「大塊頭」,逐漸邊緣化。業內不少專家也紛紛呼籲出臺對中藥注射劑的評價標準,讓安全性不明、治療效果不明的某些注射劑儘快退出市場。

記者就研發費用等問題聯繫大理藥業董秘辦,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責任編輯:方鳳嬌 主編:陳巖鵬

相關焦點

  • 參芎葡萄糖注射液遭三級召回 中藥注射劑慎用
    不良反應事故頻現中藥注射劑是中國獨創的新劑型藥物,利用現代藥物製劑技術,從中藥中提取有效物質,然後製成注射劑。2017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中藥引起的嚴重不良反應,約有 1.7萬 餘 起。圖片來源:媒體報導截圖還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兒童藥品不良反應的藥品劑型中,注射劑佔 83.5% ,明顯高於總體報告中注射劑的構成比,提示兒童注射用藥風險高。
  • 帶量採購後,中藥注射劑已經沒有多少退路了!
    顯然在醫保控費大潮中,中成藥並不享有特權。據公告,本次被納入其中的中成藥分別為:痰熱清、血塞通、血栓通(注射劑和口服劑型)、丹參多酚酸鹽、喜炎平、生血寶(均為口服劑型)等。已有藥企停產血塞通注射液等產品雖然合理用藥的重點監控目錄一直未見中成藥版,但是輔助用藥政策出臺後,很多中藥注射液被劃分為輔助用藥,醫保目錄裡面增加了報銷限制,只允許二級以上醫院市場,種種政策讓其市場大大受限。醫保部門推進的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用藥、檢查成為醫院成本,中成藥注射劑市場也在逐年下滑。
  • 最新醫保目錄中這些藥品使用受限
    同時,在新版《目錄》中,重點包括抗生素、營養製劑、中藥注射劑等類別的藥品的備註欄中,對部分藥做出了明確的支付要求,例如,某些藥品只有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才能使用,並做了重症、病種、人群等方面的限制。
  • 大批中藥被踢出局 不帶量集採?
    2019年版醫保目錄中,可以發現「中藥注射劑」使用又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有33種中藥注射劑限制二級及以上的醫療機構使用。據可查最新的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2017年中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注射劑所佔比例是54.6%;若中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按照給藥途徑分布,靜脈注射給藥佔54.0%,其他注射給藥佔0.6%;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報告靜脈注射給藥佔
  • 患者輸中藥注射液死亡,輸液瓶上寫著別人的名字……
    20世紀50年代,最早的中藥注射劑通過了藥物審批。當時中國缺少西藥的生產和研發能力,所以大力挖掘中藥的使用,加之要加快療效,做出了將中藥提取物注射入血管的大膽創新。令人尷尬的是,這一「創新」的藥品種類頻繁引發藥品不良反應。
  • 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對青島市不良反應監測中心AEFI監測工作開展...
    為進一步做好NRA評估工作,提高我省AEFI監測工作水平,根據NRA評估工作部署以及《全國疑似預接種異常反應監測方案》要求,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於11月23至24日赴青島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開展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AEFI)監測工作檢查指導,進行溝通交流。
  • 第三批國採啟動,10款注射劑遭重點監控!藥代在門診樓被抓……
    看點本周,第三批國採正式啟動,56個品種採購規模達226億元;醫保控費壓力加劇,10款注射劑遭重點監控,320個品種將踢出醫保,超900億抗腫瘤藥市場遭監管;資本市場大新聞,恆瑞行賄案後「整肅」旗下銷售公司,造影劑API龍頭司太立生產車間爆炸,康美、科倫落榜財富500強;藥企產品線新動態,豪森拿下$34
  • 兩會|張伯禮:細化西醫中藥處方權管理……代表委員觀點搶先看!
    代表委員們圍繞西醫中藥處方權、中藥注射劑再評價、乙類OTC藥物移出醫保目錄等行業焦點問題,提出了針對性意見和建議。第二,對於中藥注射劑,希望相關部門能有效推動再評價工作,經過嚴格的質量標準管控體系來保證有效性和安全性,培育一批臨床急需、療效可靠、安全可控的優質中藥注射劑,促進中藥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同時還要研究制定出醫師看得懂、易掌握、願意用中藥注射劑的治療優勢病種臨床指南,指導臨床的合理使用,推進中藥注射劑科學化、現代化。
  • 消息傳出:144個品種調出醫保(附名單)
    9月,賽柏藍從權威渠道確認,地方增補品種調出醫保的安排如下:1、重點監控目錄藥品率先移出醫保目錄;2、其餘地方增補品種原則上在三年內完成清理,三年清理品種的比例分別為40%、40%、20%。按照國家醫保局在相關會議上傳達的信息:重點監控目錄藥品率先移出醫保目錄,這點毫無懸念。除此之外,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表示:「從調出的品種來看,有一些是年銷售量比較大的品種,將此類藥品調出目錄,有利於為調入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藥騰出空間,也有利於促進行業加快轉型升級。」
  • 陝西榆林市聯合召開全市藥品不良反應藥物濫用監測工作推進及業務...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為貫徹落實陝西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會議精神,紮實推進2020年重點監測工作任務,持續提升藥械化監測工作管理水平和監測能力,近日,榆林市市場監管局、市衛健委聯合召開全市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不良反應藥物濫用監測工作推進及業務培訓會議。
  • 醫保談判首日成果,中成藥降價1/3
    2020年國家醫保目錄談判正緊張進行著。回顧過去幾年,每一輪創新藥談判都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尤其在納入品種、降價幅度等方面,都將影響相關藥企未來經營狀況。2017年,人社部公布第二輪醫保談判結果,其中涉及利拉魯肽注射劑等36種藥品,包括腫瘤靶向藥、心血管病用藥以及血友病等重大疾病的藥品,平均降幅達44%,降幅最高達70%。
  • 2020年新醫保目錄1月1日實施 這些中藥被限制
    最新版醫保目錄中,有500多種藥品在醫保支付上被加以限制。  一、不納入支付的中藥飲片  阿膠、冬蟲夏草、麝香、牛黃、燕窩、天山雪蓮;  西洋參、野山參、移山參、白糖參、朝鮮紅參;  鹿茸(鹿茸粉、鹿茸片)、馬寶、羚羊角尖粉(羚羊角鎊片、羚羊角粉)、狗寶、龜鹿二仙膠、穿山甲(醋山甲、炮山甲);  哈蟆油、海龍、海馬、玳瑁、瑪瑙、珊瑚、珍珠;
  • 中藥綜丨真題復現、規律明顯、考點延伸、深度提升
    重點依舊集中在中醫理論基礎、中醫診斷基礎、中醫常見病的辨證論治、中藥調劑和貯藏養護、中藥的合理應用、中藥用藥安全六個板塊。其中,五行學說的臨床應用依舊是重點,但由原來的在疾病診斷中的應用轉為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結合臨床案例考查治法。對藏象的考查,比較簡單,對五臟的功能考查比較淺顯,沒有結合臨床案例。對發病和病機考查的相對較難,重點考查陰陽格拒的同時,結合治則一併考查。
  • 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組織專家對第4季度藥品不良反應風險信號進行研討
    為提高藥品不良反應監測風險識別和分析評價水平,進一步深入開展ADR數據分析利用工作,12月17日,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組織召開2020年第4季度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專業評價平臺ADR風險信號研討會。來自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山東省立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臨床醫學及藥學專家參與研討,各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和省中心相關人員參加會議。
  • 中成藥不良反應「尚不明確」 功效亞類是什麼意思
    那麼,這些中成藥的不良反應真的就不明確嗎?怎樣從其他途經獲得不良反應提示信息呢?今天,就給大家介紹解決此類問題的3個方法。第一個方法:尋找同一功效亞類的其他中成藥 在中成藥的功效分類裡,有一個很特別的概念,叫做「功效亞類」。什麼意思呢?就是成分會有重複、主要功效非常相近的一類中成藥,在臨床治療時可以作為替代備選的中成藥品種。
  • 中成藥不良反應「尚不明確」 藥師教你這樣破
    中成藥說明書上,經常會出現「尚不明確」4個字,例如,治療冠心病的速效救心丸的「不良反應」項就寫著「尚不明確」,治療咳嗽的複方鮮竹瀝液的「不良反應」項也寫著「尚不明確」。那麼,這些中成藥的不良反應真的就不明確嗎?
  • 哪些省份把中藥配方顆粒列入醫保?試點企業何去何從?
    既然是藥,就涉及到醫院的醫保。很多省份列出聲明把配方顆粒納入醫保了,你知道嗎?讓我們來看看吧!早在2020年10月份,就統計出浙江、雲南、北京、貴州、天津、廣西、湖北、山東等地將中藥配方顆粒納入醫保,但在黑龍江和福建則被特別規定不得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