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婚主義嗎,還是丁克一族?今天我想說說孩子給我帶來的快樂

2020-12-15 黑夜天明

現在很流行兩個詞:「不婚主義」和「丁克一族」。不婚主義的人一般都是不想讓婚姻家庭來束縛自己,更不願有一個孩子來牽絆自己,所以他們很崇尚自由,所以這類人,大多是說愛就愛了,轉念不愛了便會離去,來去便是瀟灑自如;而丁克一族這類,大多數都是不想有孩子的牽伴,有些認為兩個人的愛情不想第三個人來分享,還有些認為自己給不了孩子最好的,何必把他帶來這個世界,當然也有很多人就是純粹的就是不喜歡孩子。

這裡我不想抨擊任何人的選擇,反而我們應該尊重個人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與自由。我只是想說,你的選擇是經過慎重考慮過了嗎?沒有孩子的牽絆,年輕的時候是輕鬆且自由的,且輕鬆的,尤其現在社會,培養一個孩子確實要花費大量的精力與金錢,但是等到自己老的時候,自己能承擔那份孤獨嗎?所以好多人在堅持不婚,或丁克的路上也開始慢慢的放棄。

我也曾不想結婚,不喜歡孩子,因為我覺得孩子太吵了,但我終究還是個俗人呀,身邊的人一個個的都成家了,突然覺得自己太孤單了,於是我也結婚了,剛開始有孩子的時候,也是好擔心,擔心自己不堪重任,要知道,同事添丁,叫我幫抱一下,我竟然都不知道怎麼抱才好,於是我看了很多育兒的書籍,在百度上查了很多相關育兒的資料。

但事實上,孩子的來臨,並沒有給我來過多煩惱,也許他還算比較乖吧,也許是因為做了充分的準備,雖然他剛出也會經常哭,經常鬧,小子偶爾脾氣還不小,但是他給我帶來的快樂與幸福,這些便不值一提了。

陪著他一路成長,自己也在不斷的成長。我還記得他第一次衝著我笑,我的心瞬間也被點亮了,那時候他才剛剛出生沒幾天;在他出生不到一個月的時候,有天半夜醒來,我見他吃著手指,睜著雙眼,還在咿咿呀呀地自言自語,我樂了,他這是說什麼呢?竟然沒哭,還會自娛自樂,那時我便認定他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娃;他六個月的時候便會「媽媽媽媽」的發音,我不知道他懂不懂這是什麼意思,但我就當作他在叫媽媽了,真的很開心;他一歲了,開始蹣跚走幾步,他便樂了,我也跟著樂了;後來他一歲半了,那時候他還不太會說話,一般都一個字,兩個字的往外蹦,有一次我給他讀唐詩,我說「春眠不覺」,他說「曉」,我驚訝了,有可能是湊巧吧,於是我又試了幾句,我說「處處聞啼」,他說「鳥」……,天哪,他雖然只是一個字一個字的,但是都對上了,而且口齒非常清晰,多神奇的孩子;等到他三歲上幼兒園了,有一次送他去幼兒園的路,他對我說:媽媽,等我長大了,你長小了,我就能抱著你了。什麼想法,他比同齡的孩子更天真,但是能陪著他長大,在他需要我的時候被他依賴,我便是幸福的;三歲的小男子漢已經會護著媽媽了,有一次,吃完飯,我收餐具的時候,我把碗疊得比較高,端去廚房的時候有些晃動,他爸爸便說我:你怎麼這樣,等下碗就摔。結果小傢伙馬上站出來替我說話:別這樣說媽媽,媽媽那麼可愛……說話的樣子很認真,很不滿,我的心曖了……

孩子這一路的成長,我收穫了快樂與幸福。與其說是我陪伴了他,還不如說是我們彼此的陪伴,這一路雖然也很辛苦,但我想,他帶給我的快樂並不比我給他的少。

最後我想說,生兒育女的意義並不是傳宗接代,而是生命的延續,人類文化的傳承……。

相關焦點

  • 丁克一族,真的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嗎?
    然而對於另外一些愛情觀念相對來說比較保守的人,他們是很難理解丁克的。曾經有過不止一位朋友向我表達他們的意見,兩個人結婚不生小孩,那麼結婚還有什麼意義?彼此相對著走完這一輩子,不覺得很無聊嗎?更多的人會把孩子當做是自己愛情的延伸,也是對於家庭來說,更多一種的保障。
  • 如果可以,你會選擇做丁克一族嗎?比只生不養不知強多少倍
    如果可以,你會選擇做丁克一族嗎?比只生不養不知強多少倍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智慧將代替白領,機器人代替藍領的時代即將到來,現代年輕人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傳統的養兒防老已經落伍了。中國人太多,少生些,生活水平會大大提升。那些丁克家族,真的真的具有是有前瞻性眼光,自己輕鬆,國家減負,為人類造福。
  • 丁克一族是極度自私的嗎?29歲丁克族自述:其實我是活明白了!
    一項關於已婚有孩子家庭的調查問卷,問如果能回到過去,你是否還會選擇生孩子?令人驚訝的是,70%的人都表示不會。當然,這只是問卷調查,不是科學研究,但卻引出了一個最近非常火的關乎人類本能的話題:丁克一族都是極度自私的人嗎?
  • 丁克,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到底是極度自私,還是活的太明白
    最近,關於楊麗萍的一條評論:「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所謂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讓你再年輕30年,到了100歲,你的容顏難道還能保護30歲樣子,即使你再美再優秀都是逃不過歲月的摧殘,到了90歲,兒孫滿堂那種天倫之樂」。引發了一場熱烈的討論,「不生孩子」是一個女人一生中最大的「失敗」?
  • 「一時丁克一時爽,一直丁克一直爽」丁克是個人自由,還是不負責?
    丁克一族,粗略解釋就是,已婚夫妻不生孩子,一直過二人世界,甚至提出「一時丁克一時爽,一直丁克一直爽」的標語。然而丁克一族也被很多人稱為不負責任的人,畢竟生兒育女,延續生命,是自然交付人類最重要的使命,如果只為自己著想,這就是自私自利,所以主動選擇丁克一族的夫妻,也往往會受到別人的非議。
  • 「媽,對不起我不能賣房救你」:丁克,害了兩代人
    「不生孩子」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 「給你三百萬你生不生孩子?」 「不生」 這句話成了大部分人的真實寫照。目前我國大中城市已有超過60萬個「丁克」家庭。 那些選擇了丁克的人,現在過得怎麼樣了呢?宗宗覺得,當年丁克這個決定,害了她一生。
  • 丁克一族最後悔的是什麼?陳先生講了他的感受,引人深思
    在現在,丁克一族一直都飽含爭議,有人說丁克一族都是自私的,只追求當下,卻不為自己的晚年而考慮,也有人說丁克只是一個不能生孩子的藉口罷了,但不管是主動選擇還是無奈,那麼丁克一族最後悔的是什麼呢?或許沒有親身經歷,永遠都不會理解他們到底怎麼想的,也不會知道他們會為什麼感到後悔,所以我採訪了一位丁克族,他講出了他的故事,真的十分的令人深思。
  • 丁克一族,都在透支著自己的幸福
    他們沒有孩子,彼此相互依靠。我覺得江奶奶做夢都不會想到,他們賣房子的阻礙會是他們視如己出的兩個外甥。只能說畢竟是「視如己出」,而不是真正「己出」的孩子,碰到有良心的可能還會照顧你的感受,碰到沒有良心的,在金錢誘惑面前就沒有了親情,他們都不會真正的把你們當做爸爸媽媽來孝順,所以你要指望誰能給你養老。
  • 年輕不養孩子,老了誰養老?第一批「丁克一族」,現在後悔了嗎?
    甚至還很佩服當時第一批勇於選擇丁克的那批文藝青年,當初他們頂住了多大的壓力,才能一直丁克下來呀!如今這一代思想開放的老丁克家庭也漸漸步入老年,那麼,步入老年的「鐵丁」們後悔了嗎?而那時候他們夫妻手裡也攢了點兒錢,妻子好像也有些意動,積極調理身體,有一點兒想抓住生育的尾巴。但當他看到朋友們為了孩子的成績歇斯底裡,表姐甚至被叛逆期的兒子氣得腦溢血住院時,就立刻打消了要一個孩子的念頭,而妻子也決定跟他一起丁克到老。
  • 「我是沒孩子,但憑什麼不讓我去洗澡?」67歲丁克老人被阻澡堂外
    做丁克真的好嗎?各種的是由可以說是冷暖自知,但是我們知道「養兒為防老」,而丁克只能靠自己。老大爺也解釋道:「自己是一個丁克, 前兩年老伴也去世了,並且還拿出自己的健康證明等等。」。但是前臺依舊不讓大爺進,並且將馬大爺阻在澡堂外,這時馬大爺生氣的說到:「我是沒有孩子,但是憑什麼不讓我進去洗澡。」其實對於前臺來說,也是考慮到馬大爺的年齡,萬一出現什麼意外,澡堂可是背負不起責任的,俗話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 突破傳統生育觀的丁克一族,為何備受爭議?不生不養真的好嗎?
    「自由獨立啊,沒孩子多自由,想去哪背起行囊就出發,無牽無掛……」的確,沒有孩子的束縛,不管是從時間、精力上看,還是從經濟開支來看,都大大減輕了負擔。從人類發展的角度看,人類,從來都是先想到「利我」,生孩子也不例外。當人類已經擺脫了原始社會的困境束縛,擺脫了洪水猛獸,擺脫了外界社會的許多威脅,開始有了更安全和穩定的生存空間時,就不需要那麼多的人來保障安全,也不需要更多的人來從事日常勞動生產,如打獵採集食物等。不生,就意味著能夠減少幾張吃飯的嘴,節省一些資源。
  • 「如果能重來,我一定會生孩子」,當初堅持丁克,康輝現在後悔了
    「如果能重來,我一定會生個孩子」,當初堅持丁克的康輝後悔了康輝會對於丁克非常堅持,父母雖然抱孫心切,但也只能無奈地接受,畢竟孩子的人生是自己過的。而且因為職業的原因,康輝沒有多少個人時間陪伴老人和家庭。這導致康輝在傷心離開的時候不能到場,為此康輝很愧疚。
  • 「用養娃的錢來養老」丁克一族的晚年生活真的瀟灑嗎?對比才知道
    對於「養兒防老」這個傳統思想,在中國的新一代思想中早不再是唯一,隨之而來的是新概念:丁克家庭。所謂的丁克家庭就是指夫妻二人相伴一生,不會養育任何子女。「用養娃的錢,來養老」也是丁克家庭的選擇丁克一族的原因。但是,作為相比起不同家庭來說,丁克家庭的晚年生活真的如想像中那麼「瀟灑」嗎?經濟壓力不同作為普通家庭,從生育後代那一刻起,所需要花費的費用就是絡繹不絕的。
  • 刺客伍六七:不是同物種也沒事,汪瘋可以當丁克一族,一樣幸福
    我是漫咖妹。在刺客伍六七裡,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汪瘋和小咪咪之間的感情了。尤其是當汪瘋拿著吉他在屋頂對小咪咪唱出深情告白時,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傷感。也許,愛情只有從嘴裡說出時,才會讓人更加懂得珍惜。但是,我一直有個疑惑,難道汪瘋不知道有丁克一族嗎?即使不生寶寶,和小咪咪一樣也可以過個幸福美滿的生活呀!
  • 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不願意結婚了?為什麼丁克家庭也不斷增多?
    如題,當你被問到這個問題時,你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現在年輕人對婚姻失去了信心。晚婚是現代社會的普遍現象,而不婚主義和丁克家庭呈直線上升的趨勢。2019年,我國平均結婚年齡超過27歲,北上廣等一線城 市平均結婚年齡在30以上。
  • 一個不婚主義者的自白——請問婚姻對方給我帶來什麼呢?
    一個不婚主義者的自白——我以前結過婚,離了,我現在成了不婚主義者。年輕不懂事,一不小心結了婚,進入婚姻才發現婚姻太讓人失望,離婚之後的我,現在是堅定的不婚主義者。大家問我為啥不結婚呢,主要還是對婚姻很有看法,它給不了我想擁有的,不如就不結婚。假設我現在結婚,不管對方是誰,我的公司收入,我以後的收入,都要分對方一半。除非作婚前財產公證,但我又是一個反感憑空猜忌的人。
  • 丁克一族是心理下一種對愛情品質的執著堅守
    追溯「丁克家庭」的起源,他們始於歐美地區,並已逐漸成為當今西文社會中愛的結體的兩種「正常」表現形式。在大多數情況下,「丁克家庭」現象的出現是源於人這一個體,由於過度追求個性解放,並「相互配合」和逃避孤獨的結果。如果被動選擇不要孩子算丁克嗎?
  • 「我是你侄子,財產不給我給誰」,丁克族還未老去,財產就被盯上
    看過很多街頭採訪:「如果沒有父母家人的幹預,你準備要幾個孩子?」「一個都不要。「確實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壓力和經濟壓力也越來越大,特別是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大都選擇只生一個孩子,還有很大一部分選擇一個孩子也不要。
  • 丁克要不要結婚
    丁克一族要不要結婚?沒有老公,沒有兒子,過四奔五的女人能不能過活?我是個普通人,過四未婚,奔五未婚,單身生活總體來說自在舒服!想去哪兒去哪兒,不用向任何人報備! 想吃什麼,想玩什麼,只要經濟條件允許,從不猶豫!
  • 「我是你親侄子,房子不給我給誰」丁克夫妻的晚年,很心酸
    其中,有一個網友評論說:「養一個孩子我都養不起,更何況是養三個?」 如今隨著社會經濟飛速增長的同時,人們的社會壓力也在變大。每個人都在忙著如何讓自己過得好一點,忙著用壓迫一種需求去換另一種需求的自由。在這種工作忙碌生活又不斷被壓榨的狀態下,生孩子越來越成為當代年輕人不敢想、不敢提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