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覺醒》:人窮不可怕,怕的是心病

2020-12-16 顏小同學

俗語道:人窮志短,馬瘦毛長。

人要是身處困境,就會志向短淺,一點兒眼前利益,就能把人麻痺。

這和一本書《稀缺》裡講的觀點不謀而合。得出這個結論源於作者曾對印度蔗農做了一個調查。

調查發現,在收穫季節前,蔗農們被迫切的生計圍繞,他們整日心事重重,目光短淺,做事懶散。

而在收穫季節過後,蔗農們有了生活保障,他們不僅情緒平和,也能規劃目標並為之行動。

這不免引起讀者的懷疑,為什麼同樣一批人,從貧窮過渡到溫飽後,行動力和認知上都會截然相反。

事實上,不是貧窮讓人能力不足,是因為貧窮造成了他們的稀缺心態,而導致他們行為上的降低的是他們的心智帶寬。

周嶺在《認知覺醒》裡為我們剖析了這一現象的原理。

01何謂稀缺心態

稀缺心態,源於稀缺思維,是由事物稀缺形成的一種稀缺狀態。

當我們的大腦被稀缺俘獲後,就會專注於解決稀缺情況。

就像我前一陣相中了一款錢包,但價格是我工資的兩倍。為了得手,我使出了渾身解數。每天積極要求加班,加上省吃儉用,一個多月後,我得到了想要的東西。

這是稀缺心理帶來的益處,它讓我調動起來積極性,做事更專心。

它的另一面影響則是,讓人們的視野變得狹隘,缺乏前瞻性。

稀缺成功,會不擇手段;稀缺金錢,盲目節約;稀缺愛情,輕易妥協。

由此看來,稀缺心理會讓人思維變笨,那麼志向也長不了。

02心智帶寬富足,是解決的關鍵

先來解釋一下心智帶寬。

就是指心的容量,它包括人的認知力、行動力和自控力。

也可以說是,人的大腦在固定時間內處理各種信息的總量。

其實任何事情包含的信息和壓力都會佔據我們的大腦,我們的注意力這時會被劫持,就有可能進入到稀缺狀態。

稀缺狀態下的我們,不知覺中就把心智帶寬降低,由此我們就會被牽著鼻子走。

比方,看到打折的商品,即使不需要,也會購買,因為我們認為自己賺到了便宜。

急於求成的躁動也是心智帶寬欠缺的後果。它會讓人潛意識裡傾向短、快、省的選項。

這種急功近利的態度註定做不成任何事,隨之而來的就是焦慮。

所以說,心智帶寬低下,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不僅會打亂生活節奏,也會讓自己麻煩叢生。

我們也只有使自己心智帶寬富足,才能從怪圈裡走出來。

03保持覺知,解救自己

好在我們人類有高於其它生命的元認知能力,讓我們跳出固有思維和環境,來審視自己,並且監督自己。

作者在書中告訴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保持目標覺知,曉得貪多嚼不爛的道理。

由於現代快節奏的生活,逼迫人們多元化發展自己。會有不少人想要多學幾樣技能,然而這並不是多多益善的好事情。

人的精力像是一個有限的「胃」,給得太多,反而吸收不了,還可能會傷到它的主人。

2、保持情緒覺知,冷靜後謹慎決定。

人在情緒不穩定的時候最不理智,這時候也更容易感情用事。

就好像夫妻吵架時,會揀最傷人的話說起,「離婚」是被用頻率最高的詞,往往也是最讓人後悔的詞。

3、保持欲望覺知,把握住自己。

有一定的欲望是人們進步的動力,但是過多的享受會使人消除意志,多餘的身外之物更是一種負累,還會干擾到我們的最終目標的實現。

結語

稀缺,源於欲望不足。人類缺乏最多的還是安全感,還是那句話,人窮不可怕,怕的是「心」得病。而修行心智帶寬是唯一的良藥。

相關焦點

  • 2020年底希望這句話與你無關,窮不可怕,可怕的是窮得是我
    不過即便到下一個春節前,我們也不知道到底會怎麼樣。然而經歷這些,回到現實生活,依然有一部分人,會被一些年終總結句子所刺痛。所以希望這句話與你無關:窮不可怕,可怕的是窮得是我。這是一句自私又現實的話,窮與我無關我怕是什麼,我怕的是窮得是我。窮到底是不是罪過,我不知道,但是有一段時間窮是一個集體現象。
  • 《認知覺醒》:別讓自己讀了很多書,卻成了最沒用的人
    你知道的比誰都多,但不見得就能有與之匹配的認知層次。在單槍匹馬的日子裡,怕就怕,我們讀了太多的書,卻不小心成了最沒用的人。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過的,有人覺得窮人窮只是因為懶,但如果把他放在窮人的位置,別說功成名就了,你能站直都要拼盡全力。
  •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窮有多可怕!
    文/天涯其實窮並不可怕,怕的是你窮的同時變得懶惰。都說勤勞致富,只有勤勞了才能遠離貧窮。沒有誰從娘肚子裡一生下來就是個富翁,放眼當今社會,哪個有錢人的財富不是靠自己雙手打拼來的,如果不想窮,那就努力改變現狀,命運從來都是公平的,沒有對誰好一點也沒有對誰差一點,能改變的只有自己。在這現實的社會窮人說句話都沒人在乎,哪怕你喊破喉嚨,都比不上富人的一個眼色。表面上別人答應你的事,一轉身就拋到九霄雲外。
  • 《佐賀的超級阿嬤》有一種智慧叫:窮不可怕,就怕心窮一生
    窮不可怕,怕的是心窮。如何在貧窮中造就內心的富足?書中給了我們最好的詮釋。2樂觀的心態,源於對貧窮的獨特見解年幼的德永(島田洋七的原名)因母親無暇照顧,被送往佐賀的外婆家。儘管他一開始百般不願,但最終還是在外婆家渡過了八年時光。說到在佐賀的日子,幾乎可以用「貧困」二字來總結,外婆家有多窮呢?
  • 《寄生蟲》太震撼:窮人活得像蟑螂不可怕,可怕的是窮得毫無尊嚴
    你之所以窮,不是因為富人太富,而是明知貧窮任由自己陷入貧窮的陷阱!在惡性思維的循環之下,貧窮成為你無法擺脫的桎梏!想要真正擺脫貧窮,你需要有三個基本認知。第一個認知便是正視自己的貧窮!打破階層的唯一途徑這個世界上,貧窮其實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敢直面貧窮。
  • 《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焦慮其實並不可怕
    直到這幾天讀了周嶺《認知覺醒》後,才恍然大悟,自己是空努力了。正如《認知覺醒》書中所說,自己是一個「醒著的睡著的人」。想勤奮,卻總是敵不過惰性;想努力,卻總是陷入低效的狀態;想精進,面前卻總是彎路不斷;讀了很多書,都忘了;付出很多努力,都白費了。仿佛越使勁越困惑,與努力越迷茫。這也是作者曾經的生活狀態,同時也是絕大多數人在生活工作中畫像。
  • 「窮、醜和單身,你覺得哪個最可怕?」小學生的回答讓人驚豔
    記者進行街頭採訪,「窮、醜和單身,你覺得哪個最可怕?」不同的小學生給了不同的答案,這些答案很驚豔,看了讓人忍不住誇讚!小學生一我認為窮醜單身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己窮還不求變,醜還不自知,單身你還矯情。
  • 《碧藍航線:Crosswave》怎麼認知覺醒 認知覺醒方法分享
    導 讀 《碧藍航線:Crosswave》已經於2月14日正式發售了,遊戲中加入了一個認知覺醒的機制,在角色到達了
  • 碧藍航線新系統認知覺醒分析 怎麼進行認知覺醒
    碧藍航線新系統認知覺醒分析 怎麼進行認知覺醒是小編最近發現大家一直有在關注的問題,於是迫不及待做出了相應的教程,希望借著這個機會能和大家一起好好溝通使用技巧。第十章,在大家撈10-4神通的時候,敵艦BOSS的等級已經達到了103級,而我們還是只有100級,這樣下去哪打得贏因此在開11章的時候,同時也推出了這個新系統認知覺醒。
  • 認知覺醒:真正的覺醒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渴望
    所以我強力推薦《認知覺醒》這本書。有以下四點原因:一、讀起來流暢,容易吸收說真的,我看了很多有關心理學成長方面的書,都沒有周嶺這本《認知覺醒》寫得細膩,它把我們生活中遇到的每一個點都能深入淺出的講得透徹、明白,讓你切實能感受到這正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小問題,如果不改正它會成為桎梏我們成長的殺手。
  • 《認知覺醒》:中年人走出焦慮與迷茫的困境,從改變認知開始
    直至看到《認知覺醒》這本書,仿佛如夢初醒。作者周嶺老師曾在書中說到:「認知影響選擇,而選擇改變命運,所以成長的本質就是讓大腦的認知變得更加清晰;認知覺醒才能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想要改變自我,改變人生,就要從改變認知、讓認知覺醒開始!
  • 萬鏡覺醒上線後,米萊狄人見人怕,只有這幾個英雄可以克制她!
    萬鏡覺醒可以說是有再一次帶給玩家們開心,上一次的開心在於覺醒之戰,每個英雄被加強後,玩的只有一個字「爽」!所以當這個遊戲下線後,每個玩家都是萬分不舍的。但是下一個更快樂的模式萬鏡覺醒又來了!它將帶給大家不一樣的驚喜!
  • 莫泊桑《項鍊》:窮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邊窮一邊愛慕虛榮
    文/小婷半清人的一生,充滿變數,偶然發生的一件小事就能影響人的一生,這也是人生的奇妙之處,正因為我們無法預料明天,才彰顯出了明天的神奇。莫泊桑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在國際上享有盛名,他的作品短小精悍,情節曲折,寓意深遠,其中比較出名的代表作《羊脂球》讓莫泊桑一夜成名。
  • 為什麼你總是擺脫不了貧困?其實窮不可怕,怕的是沒有財富思維
    你為什麼這麼窮?你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是因為懶惰、行動力差?還是因為思維固化,缺乏遠見?甚或者你也從未思考過,因為早已習慣了按部就班的乏味生活,每日抱怨卻也心甘情願的做一個最普通的窮人。還不是因為窮嘛!你總是撂給自己這麼一句狠話。而一切美好願望的開始,也永遠離不開那個固定的句式:「要是我有錢了,我一定......".這樣的日子周而復始,貧窮張開血盆大口,將我們吞噬。
  • 《認知覺醒》:普通人成長逆襲的必經之路
    開始做著穩定的工作,也可能工作都不一定很穩定。下班該玩手機玩手機,該打遊戲打遊戲,沉溺在眼前的安逸中,迷迷糊糊。這叫「睡著的人」,對自己的現狀和未來沒有清醒的認知。2、直到某一天突然發現生活和工作的壓力纏身,優秀的同齡人已絕塵而去,在焦慮和不甘中清醒,想要通過努力改變現狀。於是報了各種學習班,看了各種書,嘗試各種方法。
  • 覺醒的雙魚太可怕了
    如果覺醒,異常可怕。告別渾渾噩噩的糊裡糊塗,進到十分清醒明白,這樣的大腦只要雙魚才配擁有。覺醒的雙魚太可怕了,你絕想不到向來又笨又傻的雙魚突然之間變得聰明睿智起來。瞬間的反映能力超強,速度趕超光速。
  • 《認知覺醒》:你是否「醒著的睡著的人」?
    什麼是醒著的睡著的人?如果你只靠「慣性」度過每一天,如果你覺得自己並沒有越活越明白,如果你在繁忙的本職工作之外沉溺於眼前的安逸,如果你渾然不知工作之外的世界,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能做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樣的你即使每天忙忙碌碌,看似醒著,卻終究只是睡著的人。《認知覺醒》的作者周嶺,曾經就是這樣的人。
  • 《認知覺醒》:正確的認知能力,讓我們事半功倍
    文 / 梔子在這幾年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認知,什麼提升認知?認知迭代,即使說話,兩個人的溝通也涉及到認知,如果兩個人的認知不在同一水平線上,那麼兩個人就無法正常的溝通,要想成功,認知能力更要達到一定的高度,那麼什麼是認知?怎麼樣的認知才可以促進我們更快的成功?
  • 《認知覺醒》:避免三種錯誤狀態開啟元認知,發現自身潛力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觸,不論在工作或生活中,我們雖然很努力,可是不知道是方法不對還是目標不對,我們始終達不到自己想要的目標。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我們感到焦慮、沒有耐心。我們仿佛被命運所牽引,按照自己的習慣生活,即使有些習慣影響我們向前,可是我們也被它左右。大腦仿佛不聽我們的話,對事物的看法和認知造就了我們局限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法突破自己。
  • 《認知覺醒》|心智的蛻變是一種成長的美好
    《認知覺醒》成長也是一種美好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因為「現在」永遠都是開始的最好時機。「摩西奶奶」76歲開始學畫、80歲舉辦個人展;王德順79歲走上T臺;褚時健74歲開始種橙子;……這絕對不是什麼安慰人的話,這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