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丁堅銘 彭勇 萬宇
劉格菘是誰?2019年公募基金的王者!他管理三隻基金收益率超過100%,包攬3800多隻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前三名,可謂一戰成名。劉格菘是如何誕生的?他是偶然現象,還是在成熟土壤中的必然萌發?下一個「劉格菘」在哪裡?帶著這些問題,中國證券報記者赴廣發基金一探究竟。
廣發基金成立於2003年,總部位於琶洲,這裡是廣州新崛起的商務中心。位於33層的廣發基金會客廳,一張木雕版的巨幅世界地圖橫亙於牆,放眼北望,珠江如練奔流入海。
以高質量研究為基石
主動管理能力是基金管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而業績是投資能力直接體現。
據銀河證券數據,截至11月20日,今年以來,廣發基金旗下主動管理的權益類基金近七成收益率超過40%,18隻基金收益率超過60%,4隻基金收益率超過80%;近兩年,公司旗下3隻基金收益率超過200%,這一數量在所有基金管理人中居首。若將時間再拉長一些,劉格菘管理的廣發小盤成長和傅友興管理的廣發穩健增長更是自成立以來取得了超過1200%收益率,成為市場上不可多得的「十倍基」。
打造長期業績的「護城河」,研究是這條「護城河」的根基。「這幾年我們做到了兩點:一是以價值投資為本,賺企業價值成長的錢,為持有人創造價值;二是堅持研究主導投資,切實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投資業績。」廣發基金研究發展部總經理孫迪說。
在長年的探索和實踐中,廣發基金研究發展部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體系,包括重點公司深度報告、重點公司高頻月度跟蹤和研究員模擬組合等。「投研團隊周末加班開會研究產業和公司是常態,大家暢所欲言,我們只拿數據、事實和邏輯說話。」孫迪說。
研究投資緊密結合
研究成果如何轉化為投資業績?鄭澄然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作為今年剛上崗的基金經理,他參與管理的廣發高端製造今年以來的收益率已經超過120%。
現在的廣發基金,既有像劉格菘、傅友興等這樣的「江湖老手」,也有像鄭澄然、段濤這樣的「新銳選手」。據統計,廣發基金約有70%的基金經理成長於研究發展部,目前廣發基金投研一致(即研究團隊推薦、投資團隊買入)的股票更是達到80%。
這與廣發基金打造的「聯席組長」制、「投研導師」制等密不可分,一系列制度安排,讓投資和研究緊緊結合在了一起。「投研導師」制,更是對研究員的長遠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在廣發基金的投研團隊中,每位投資經驗超過三年的資深基金經理帶1至2個研究員,半年輪一次;一開始,是背景相近的基金經理擔任研究員的師傅,半年後會輪換到具有不同行業研究背景的基金經理擔任導師。輪換兩三年後,既能拓展研究員的視野,讓他們對不同行業的商業模式和基金經理的關注重點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有效地促進了研究成果更好向投資轉化。
比如,在今年一季度,廣發基金投研團隊就發掘出一隻冷門的公用事業牛股,實現了較好的超額收益,原因就在於研究員不僅熟悉企業基本面,也對於資本市場的定價有充分了解,敢於在冷門領域、股價處於低點時積極向基金經理推薦。投研一體化讓研究員的意識更貼近實戰,也讓基金經理能及時採信,兩者缺一不可。
搭建科學投資體系
為了能夠在競爭加劇的環境中持續取得良好的投資業績,廣發基金於2018年年底把主動權益投資團隊分為價值投資、成長投資、策略投資三個部門。(下轉A02版)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