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解開了多年我以來的疑惑。
且不論歷史上蘇妲己的真實原型,真正使她為人所知的是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書中寫到蘇妲己是千年妖精附體,受命來禍亂殷商,紂王在其魅惑之下殘害百姓,最終被伐。
《封神榜》《封神演義》《封神傳奇》等電視劇的火爆,更使「蘇妲己狐狸精附身,禍國殃民」的形象深入人心?
可誰想過?
蘇妲己坐在轎子上前往商國時,早已被狐狸精附體,她的一舉一動自身並不知,當狐狸精被天下人唾罵時 ,這個女子在何處呢?
《姜子牙》正是以這個疑問為出發點,打破以往世界觀,重塑《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形象。當他登上封神榜,準備誅殺九尾狐時才發現無辜之人蘇妲己的存在。
「犧牲一人以救蒼生,還是一人尚且不能救,如何救蒼生?」的艱難選擇貫穿電影。
首映當日,《姜子牙》就因票房破記錄而不斷上熱搜。據貓眼數據,《姜子牙》用了四個小時,票房破了2億,內地首日票房已經刷新了由《哪吒之魔童降世》創造的電影市場動畫電影票房記錄。
這既是意料之內,又是意料之外。
意料之內是因為《姜子牙》和《哪吒》同屬彩條屋影業出品作品,《哪吒》的成功不僅引起了觀眾對中國動漫的興趣,更是讓觀眾對中國動漫產生了極大的信心。
作為緊隨其後的《姜子牙》,從官宣起,就被預測將成為國內「封神宇宙」的另外一個佳作。觀眾對於《哪吒》意猶未盡,早在等待《姜子牙》的出世,《哪吒》票房高達50億,《姜子牙》即便只能達到一半,預測票房也將達到25萬。
電影最終票房如何,前期靠的是預售,後期靠的是口碑,《姜子牙》上映後最大的對手並不是《奪冠》等作品,而是《哪吒》。對比是避免不了,甚至很多觀眾都在期待著《姜子牙》能夠超越《哪吒》。
但是,公子翼憑良心說,這樣子的對比對《姜子牙》是不公平的。《哪吒》出現在經濟較好階段,且大家對國內電影質量參差不齊「苦之良久」時,《哪吒》的良好口碑無疑是經過心理放大的。等到《姜子牙》時,它的對比對象是豆瓣分數8.5分的《哪吒》,就存在很多觀眾吹毛求疵。
這也導致了《姜子牙》第一輪的豆瓣分數僅僅7.4分,遠不如《哪吒》。正如前文所說,預售票房只是給電影一個好起點,能走多遠,靠的還是口碑。
帶著這份沉重的期待,《姜子牙》前期預售成績不錯,第二輪票房口碑好轉。
截止目前, 《姜子牙》的票房已經超過3億,排片佔比,上座率都證明了作品質量得到好評。
好評當中,也有對劇情的質疑。
姜子牙斬斷了天界和人界的階梯,也就斬斷了天界對人界的控制。姜子牙的反抗是有代價,在電影的結尾,姜子牙被關到渡劫城。
明明是東方原創故事延伸,這一幕鏡頭卻讓人認為在模仿西方神話故事普羅米修斯。
普羅米修斯本是希臘最具智慧的神明之一,因而得到宙斯賞識而留在奧林匹斯山。他創造了人類,因不忍心看到人類沒有火而受苦,於是冒著生命危險,前往太陽神阿波羅那裡拿火種。最終,普羅米修斯的行為引起了宙斯的憤怒,將其押到了高加索山上,日夜遭受風吹雨淋的痛苦。
《姜子牙》也走上了普羅米修斯之路,被關在渡劫城遭受懲罰,編劇原本打算以姜子牙被關到渡劫城為結尾,從未加強姜子牙舍己救蒼生的偉大。不過,這一步確是畫蛇添足的作用。
其次,在劇情上也出現一些比較明顯的bug。
姜子牙經歷過封神大戰,九尾狐是化作蘇妲己的樣子為禍人間。姜子牙早就該見過蘇妲己,卻為何在九尾狐元神中見到蘇妲己時,卻不認識。
這顯然是為了劇情的走向而設計的不合理情節轉折。
前文的鋪墊太多,導致後期劇情為了趕為快速發展,最終大戰結束的倉促。作為一部動畫片,本身受眾是觀眾,可是姜子牙全程為了將自己的觀念灌輸給觀眾,導致過於嚴肅笑點較少,很多大人都看不懂,更何況小孩子呢!
劇情是一部作品的靈魂,這也是隨著《姜子牙》的發酵,口碑略遜於《哪吒》的原因。
相對於劇情上的單薄,《姜子牙》的特效不容錯過。
原以為《姜子牙》會延續《哪吒》的畫風,最後卻發現導演,編劇很有膽量,它的畫風和《哪吒》完全不同。
《哪吒》自帶熱情似火的紅,《姜子牙》則以冷色調為主。姜子牙在冰雪世界獨釣寒江雪的畫面,早已為「眾神皆醉,我獨醒」的悲涼埋下伏筆。
由於《姜子牙》衍生於中國傳統神話故事,故事性方面並未有太多的期待。姜子牙在斬殺九尾狐時出現「被魅惑」,熟知故事的觀眾早已知道,這是他的善在作祟;姜子牙被貶,四不相不離不棄,不棄也就意味著會為了主人犧牲生命;姜子牙重遇小九,保護小九,即便小九喪失記憶,觀眾也會知道這就是蘇妲己。
《姜子牙》是以中國神話故事為基礎改編,正是這份熟悉的「早已知曉」吸引著觀眾,無論它如何改編,如何反轉,我們都跳脫不了整個故事框架。前一段時間備受爭議的《花木蘭》做了改編,最終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劇情上的些許不如意,被特效以及它在國漫電影領域所作出的改變打消。
《姜子牙》其實和《哪吒》是不同團隊同時製作了《封神演義》裡的人物,兩部作品幾乎同時起步,製作周期長達四年,主創們幾乎都在頂尖的動漫領域工作過,他們集合在一起想要完成自己的一個夢,也為觀眾提供一個更好的視覺追求。
導演程騰很年輕,曾就職於美國頂尖動畫工廠美國夢工廠,畢業於南加州大學影視藝術學院,畢業作品《天外有天》是關於中國功夫的,獲得了第41屆美國學生奧斯卡獎銀獎,也是第一位獲得此殊榮的中國人。
導演李煒擁有豐富的動畫電影經驗,曾參與《寶蓮燈》《大魚海棠》等近10部優秀國產作品的製作。
另外兩個低調的導演,一個是王昕,一個是李夏。
王晰曾在浙美環藝學空間設計,後來到美國去學電腦動畫,畢業後是在知名遊戲公司暴雪工作,專門負責遊戲的CG動畫。
李夏曾在曾在美國皮克斯工作室實習。
美國皮克斯公司有多牛?它的前身是喬治·盧卡斯公司的電影動畫部門,電影《星球大戰》《玩具總動員》《怪物公司》《超人總動員》等皆出自於此,近年來的《尋夢巡遊記》更獲得2018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
能在一個如此有經驗的公司呆過,並且學到經驗,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難得的事情。他們根據以往經驗,遵守著嚴格的流程,以精益求精的形態想要完成這部作品。
這些用心在視覺,特效裡,細節上完全看得出來。
為追求畫面的質感,畫風的協調性,製作團隊對片中的所有材質採用手繪方式繪製,電影的概念圖累計超過了2317張,單個場景更迭70餘次, 為了追求真實完美的封神世界,場景的顏色,材質,光線都要求統一的視覺風格,特別是動畫中出現了細緻的人物刻畫,將角色小至毛孔都看得清晰。
動畫電影不同於電影,它們的一個微笑的鏡頭,有時候需要多個工作人員經過無數次的繪製,測試才能達到。
聯合導演王昕接受採訪時談到,團隊為了呈現最真實的封神世界,曾親自去長白山採風, 他們要借著《山海經》設計地名,從青銅器,甲骨文,到建築風格,衣服紋樣等方面都要收集素材,吸收打亂再提煉設計。
整個過程花費時間,又花費精力。
主創們的目的是,打造有東方韻味和抽象的視覺畫面,為此特效鏡頭達到1300個,佔比70%。鏡頭中小九吐氣的畫面,視效堪比真人的背後,是團隊的無數次打磨。
對於特效細節的細緻打磨是《姜子牙》導演團隊的自信點,公子翼看了電影也是超喜歡姜子牙極具東方特色的小細節。
不過,團隊的滿意並不代表著成功。或許正是因為四位導演在動漫領域硬體方面造詣深,以及對於動漫特效的在意,反而劇情上顯得打磨不夠。
觀影的觀眾在看過電影後,對視覺效果都點讚,對劇情的銜接性,角色人物的飽滿度產生了質疑,導致口碑兩極化。公子翼本身比較喜歡東方圖騰和神話故事,被電影中的美輪美奐的玄鳥,骨化風鈴安慰亡靈等意向所吸引,對劇情的容忍度就高了許多。
且評判一部作品如何,主創們的態度也很重要。
王昕導演接受採訪時曾說過,《姜子牙》並不完美,因為「永遠可以打磨,永遠可以更好」。沒有完美的作品,在中國動漫的這條路,他們踏出了一步,收穫了肯定和批評,但只要有永不完美的心態在,或許我們也能包容他們在這條路上所經歷的一些劇情彎路
《姜子牙》超不過哪吒,但它並不是爛片。下一步,主創需要打磨的不僅僅是特效,更需要在劇情方面再努力一把。
下一次,期待更好,也期待國產動漫電影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