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清一代,珍珠泉大院作為山東級別最高的巡撫衙門,高牆深宅,壁壘森嚴。
當年康熙、乾隆曾數次南巡、東巡,來到濟南,總是駐蹕珍珠泉撫署大院,普通老百姓連靠近都不可能。
如今,就讓泉小娃帶你來一探,珍珠泉大院作為曾經皇帝生活的「禁區」,裡面真正有什麼?
一有海鶴、鹿群與成雙成對的鷗鳥
也許,今天已經沒有人能夠想像得到,作為堂皇森嚴的官宅,珍珠泉大院會有如此清新淳美的桃源勝概。
單是其中的動物,便有海鶴、鹿群和成雙成對的鷗鳥。
△//成對的鳥禽在水面翩翩起舞
泉小娃這一發現是在山東巡撫畢沅的詩作裡。
說的是乾隆五十九年(1794)秋冬之際,一飈車馬奔馳在襄陽至濟南的官道上,車上乘坐的,是剛剛從湖廣總督降職為山東巡撫的畢沅。
△//飛濺的瀑布仿佛是一層銀色珠簾
儘管是降職,但畢沅無絲毫失落與沮喪,山東,文化厚重,濟南,景致大好,正是應了這位狀元巡撫的心願。
△//雪後的珍珠泉,雲蒸霧繞,不絕其間
這不,剛到珍珠泉大院,他便寫下《抵署後喜園中臺敞亭幽,水深樹古,雖冬物荒寒已足引人入勝,斐然有作,用貽在幕諸君(四首)》,我們且看其中兩首:
其一
斯園兼秀野,不異向郊坰。
水色湧天碧,雲根拔地青。
到來循曲榭,幽處有虛亭。
海鶴知何在,沙汀褪數翎。
其三
勝境絕塵氛,幽尋愜見聞。
松聲晴詐雨,水氣暖蒸雲。
苔嶼鷗成對,沙坪鹿有群。
脩然林壑際,吏隠又何分?
(清乾隆刻本《靈巖山人詩集》卷四十)
第一首,作為一位學養深厚的詩人、審美藝術家,畢沅一下就看出珍珠泉大院的一個審美特徵:秀野之美(不異向郊坰),山石翠青,曲榭虛亭更增清幽之趣,最為動人的,還有絲毫不畏人的海鶴,在沙汀之上正褪卻它的翎毛,好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圖畫呀!
△//樹木蔥茂,池水澄明,多色錦鯉暢遊其中
第三首是抒寫撫署絕少塵氛的桃源概況,提到了「苔嶼鷗成對,沙坪鹿有群」,注意,鷗是成雙成對的,鹿則是成群結隊的。
沒有畢沅的詩作,我們絕對想像不到,這堂堂官舍裡還會有這般奇景,而且還有供鹿群與鷗鷺休憩、遊樂的沙坪與苔嶼呀。
△//漫步於蜿蜒的水上小道,靜賞這溫柔一景
難怪畢沅用了一個學者型官員最喜歡的美詞:「吏隠」。是的呀,在這裡當官,真的能夠享受到隱士才有的上佳林泉之環境與快樂了。
二有數百年海棠樹儼然成林
有時想想,這珍珠泉大院的隱秘之曝光,真是多虧了幾位沒有思想包袱的幕僚。
△//典雅的中式樓閣半掩於樹木叢中
就是上面寫到的畢沅,他在山東巡撫任上,有幕友名叫史善長。
史善長追隨畢沅在濟南,雖則只有數月的短暫時光,但卻創作了大量詠歌濟南泉水風物的詩作。
△//楊柳依依,水面如鏡
臨行前,史善長作《曉發題院廨壁》,充滿了依依惜別的深情:
衝寒可擬待春融,來去無端似夢中。
應惜酲紅留水北
(署北海棠十餘本皆二百年物),
不教狂白住山東。
十圍柳色參差合,一勺泉源宛轉通。
何用強人騎鶴背,登樓吹出落梅風。
在這首情意款款的別離詩裡,史善長又無意間為我們透漏了珍珠泉大院的一處奇景:海棠樹。
△//雀鳥也在欣賞海棠之美
他說:「署北海棠十餘本皆二百年物」,好厲害,聽好了,不是一株,而是十多棵海棠樹,年齡都在二百年了。
△//向上望去,眼前是大片粉色
這是不會錯的,因為距今一百三十年前的康熙初年,山東巡撫劉芳躅幕友朱彝尊之子朱昆田便曾寫過撫署裡的這些海棠樹,當時即已「大皆合抱」。
△//在明媚春日,海棠也顯得格外嬌豔
朱昆田此詩傷物感人,餘韻不盡。泉小娃拿證據說話:
海棠嘆五首
(珍珠泉有海棠數株,大皆合抱,開時如張紅雲之幔,去書室咫尺,而花時無過之者。朝來至園中,落紅如雨,傷物生得地,而有時不遇,賦以志感。)
佳人墜空谷,孤影長太息。
寂寞海棠花,誰憐好顏色。
名花生得地,其奈反蕭索。
春風十日中,自開還自落。
傾國非無色,銷魂亦有香。
雨中醒蝶夢,風裹斷鶯腸。
點點飄紅淚,紛紛蓋綠莎。
春陰那可乞,春事已無多。
白白與朱朱,繁華滿田裡。
如何絕世姿,不若閒桃李。
(民國涵芬樓影印清康熙刻本《笛漁小稿》卷八)
三有泛舟遊署的黃金水道
泉小娃認為,說山東撫署有一條泛舟遊的黃金水道,一點兒也不過分。
△//耳畔仿佛已經聽到潺潺的流水聲
許多年裡,每逢有達官貴人及重要賓客來臨,這泛舟遊便成了山東巡撫們必得上演的「拿手節目」,而且,一上就讓人「虎軀一震」。
不信?給你舉個例子!
△//珍珠泉到底是粉的還是綠的?
韋謙恆,字慎旃,號約軒,一號木翁,安徽蕪湖人。清乾隆二十八年探花,三十三年十月,以侍讀學士任山東學政。
看到了嗎?侍讀學士,山東學政,經多見廣,何等人物,然而,他竟也驚嘆於這撫署水上遊。
△//落日給泉池邊的樹葉鑲上了一層金邊
那是在乾隆三十六年九月,新由直隸布政使升任山東巡撫的周元理(號燮堂),邀請他到署中泛舟品茗,韋謙恆大開眼界,作《九月三十日周燮堂中丞署中泛舟至珍珠泉試茗,用東坡泛潁韻》:
幕府遊已熟,斯遊乃逾奇。
後堂置小艇,缺瓜橫水湄。
知我煙水癖,一笑療我痴。
秋風送微涼,澄波弄仙姿。
輕槳任所適,得意偏遲遲。
宛如對明鏡,詎僅歌漣漪。
蓬萊在人世,舍此復問誰?
……
(清乾隆刻本《傳經堂詩抄》卷六)
韋謙恆說,撫署我是不陌生的,但是卻沒有見識到如此奇妙的水上遊。
△//在夕陽照射下,倒垂的柳樹也變得金黃
誰能想得到呢,在堂堂巡撫衙門大堂的後門,竟然停泊著遊艇;而登舟之後,清風送涼,碧波弄姿,人啊,就仿佛羽化登仙一般了。
無獨有偶,鹹豐年間,濼源書院主講何紹基亦為時任山東巡撫崇恩所邀,來此作撫署泉水之遊。
△//碧綠的湖水仿佛一塊天然大翡翠
何紹基當即作《七月九日,雨舲中丞招同朱伯韓觀察、呂秋塍學使、嵇春源山長乘舟由珍珠泉遍歷龍灣諸勝,旋宴集于澄虛榭,仍次前韻奉柬二篇》,其中有句云:
時邀文史傑,共溯煙波往。
前廳看放衙,後榭聞蕩槳。
△//高低錯落的巖石在湖邊形成了「小型瀑布」
你看,還是在撫署東面的巡撫大堂之後面,由水榭登舟,然後穿堂繞屋泛遊到珍珠泉上,復向北泛舟至浩瀚的濯纓湖龍灣,遍歷署內諸多山水園亭勝景,那是煙水間的勝境呀,據濟南名士喬嶽詩,其中便有景致11處之多,如平臺、方塘、畫橋、北渚、虛榭、小山、水亭、石閘、射圃、蕉軒、蘆岸等。
△//湖與石橋詮釋了「對稱之美」
於是,在藍天碧水之間的浪漫文人們被深深打動了,他們甚至產生了「今宵盍簪慶,甚恧烹鼎養。幽懷快一吐,清福飫分享」的幸福感,而詩中對眾人「風雨又追逐,琴樽增倜儻」的描寫,正是士子們無拘無束生命狀態的表露。
四有珍珠泉中的三尺赤鯉
清嘉慶二十年(1815),38歲的名士宋翔鳳應山東巡撫陳預之邀,來遊歷下。
有幸飽覽濟南山川風物,特別是山東撫署內的景致,為今人留下當年珍珠泉大院裡少人知曉的奇景佳勝。
△//珍珠泉畔,紅果映照綠葉,光與影譜寫著光陰的故事
在濟期間,宋翔鳳得遇在撫署作幕僚的安徽全椒名士郭孚佔,郭氏拿出其新詩及《東遊吟草》請其題詞,於是,宋翔鳳慨然作《題郭伯寅孝廉孚佔東遊吟草三首》,之二云:
珍珠泉有涓流痕,赤鯉三尺沫未渾
(濟南節署珍珠泉,赤鯉魚長三尺)。
戟門風定石橋暗,夜半更好尋潛黿。
(嘉慶二十三年刻道光五年修訂本《憶山堂詩錄》詩八)
看到了嗎,宋翔鳳說,當時在珍珠泉裡,有著長度達到三尺的赤鯉魚遊弋其中,而且池水依然清澄不渾。
△//澄澈的泉水之間,魚兒遊蕩
無獨有偶,此時亦有山東萊州府詩人李圖(字少伯)寫有撫署內的《知魚泉》詩:
舊聞開府邸,中有知魚泉。
不見泉生處,赤鯶過百年。
(清刻本《鴻桷齋初刻詩集》卷二)
由此可知,撫署之內諸泉中的大魚是頗不少見的。
五有幕府鶴,往來飲啄脩然
幕府,是官衙的稱謂。鶴通常生存在自然山林裡,這市區園林裡竟然也有鶴,足見主人雅興。
△//一場雨洗淨了園林的凡塵,滌蕩著詩興雅意的歡暢
宋翔鳳對此念念在心,且將其命名為「幕府鶴」,他寫有《歷城四憶詩四首》,之一即為《幕府鶴》,詩前有小序云:
「山東節使園中一鶴,不知其年壽,往來飲啄脩然,無儔侶。每過幕府,輒見此鶴也。」
△//柳樹呈佳人美貌,直垂於泉畔之中,搖晃著一抹又一抹的漣漪
「不知其年壽,往來飲啄脩然」,說明此鶴來到撫院想必很久了,絲毫也不畏人,不拘束,「每過幕府,輒見此鶴也」,則見出此鶴業已成為撫院成員,成為撫院一景了。其詩云:
鶴壽本難紀,空山別幾年?
影清時近水,性冷欲沖天。
雅韻依琴軫,修翎潔石泉。
不知雲外侶,幾度叫蒼煙。
(清嘉慶二十三年刻道光五年修訂本《憶山堂詩錄》詩八)
宋翔鳳說,此鶴的存在,實在大為撫署增色。
△//黃的柳、白的欄杆、清的泉水,那天成的雅致是落落大方的美
鶴的清影映碧水,鳴聲如琴弦,修長美麗的羽毛,令泉石生色。
然而,作為多情善感的詩人,宋翔鳳卻想像著這獨自「無儔侶」的鶴的孤單,結末一句「不知雲外侶,幾度叫蒼煙」,令人愀然動容。
六有珍珠泉上萬竿竹
也許不是此詩,今人很難相信,當年珍珠泉上竟是叢竹萬竿的世界。
△//光與影是自然的智慧,柳與竹便是柔情的嫁衣
宋翔鳳作有《珠泉竹影》一詩,此詩作於他上次遊歷濟南的三十年後,是一首回憶珍珠泉大院的詩作。
△//有橋、有水、有山石,有魚、有鳥、有情人
詩人在詩後的《記》中說:「山東撫廨西有珍珠泉,泉自下而上如貫珠,叢竹萬竿與水光相映。」
△//誰賦予了它與生俱來的氣質?誰又給了它這恰到好處的色彩?一切都是剛剛好
看到這氣勢了嗎?不獨是泉美,更有「叢竹萬竿與水光相映」。
其詩云:
珍珠泉上竹萬竿,叢叢深碧相映寒。
褵褷病鶴飲且啄,頗與獨客為盤桓。
三十年前此亭榭,一再重尋鶴已化。
聞說泉邊石久傾,尚留竹影移良夜。
薄宦羈遊一夢經,竹聲泉響不堪聽。
只今未有陶貞白,何處能鐫瘞鶴銘。
(清刻本《洞簫樓詩紀》詩紀二十)
詩的前兩句,寫珍珠泉上叢竹,「竹萬竿」且「叢叢深碧」,足見叢竹之多之美。
△//若能在這長滿了魚的「草叢」旁漫步幾日,人間又有什麼憂愁?
接下來,詩人筆鋒一轉,又到了他關切的鶴那裡,詩人說:那時羽毛散亂不整的病鶴也常常來到珍珠泉上,並且喜歡與獨遊的客人一同徘徊。
△//葉子是串聯樹與泉的信使,春天,泉水護佑它到樹梢;秋天,樹再把它送回泉中
可嘆三十年後,在這熟悉的亭榭卻再也尋不到鶴的蹤影了。鶴已歸去,泉邊的石頭也已傾倒,好在翠竹依然。
△//歷史選擇了濟南,給了它一切美好
詩人最後說,可惜今天沒有如同陶貞白那樣多情的人物,再為死去的鶴寫一篇紀念文字了。(註:《瘞鶴銘》作者為誰,至今尚有爭議)
怎麼樣,這王府裡的景色有沒有打動您來此遊玩呢?
珍珠泉算是濟南市區最恬靜的泉水了,只是在泉底噴出一顆顆珍珠水流也曾經氣勢如虹,如今的珍珠泉伴著歷史留下的風聲,邀請您欣賞這秀美的景致,如何令人不心醉泉城?
原作:侯林攝影:李鋒、王琴、董承華、斬雲劍、海納百川mcc、王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