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在臺大田徑場舉行的「中國新歌聲」在抗議下停止,會後有「獨派人士」與統派人士發生互毆。
上周末,臺灣校園發生一起怪事。
「中國新歌聲」在臺大進行宣傳時,突然遭到鬧場,甚至演變為流血衝突。
誰應該為事件負責?讓我們回到周日下午的事發現場。
2017「中國新歌聲」上海·臺北音樂節24日下午在臺灣大學體育場舉行。
根據前幾場的經驗,本次前來的都是非常熟悉這檔音樂節目的學生,沒有任何長官致辭,臺上臺下會有很熱絡的互動。
大體的場景類似於這樣:
22日下午,來自臺灣嘉義和臺東的「晨悠組合」在「中國文化大學」與大學生見面。
但在臺大的這場有幾個不太一樣的細節。由於主辦租借操場造成損壞並影響了學生權益,遭到部分學生的抗議。而早前在製作海報時將臺灣大學誤寫為「臺北市臺灣大學」,雖然正式海報也作了修正,仍被有心人士渲染。
臺大操場公告牌
通過臺灣媒體的描述,臺北市文化局出面協調租借臺大操場(田徑場)舉辦活動。主辦方出65萬新臺幣租借費,使用操場6天。
臺媒稱,這導致臺大學生面臨沒有運動場地的窘境,另外還使得之前花費3700萬新臺幣修繕的操場出現了一些損傷(事後預估修復損失大約需要8萬新臺幣)。總之這令學生非常不滿和心疼。臺大學生會要求校方說明,校方起初稱不宜借用,後來又改為租借四天半。
注意,事情到這個地步,完全與政治無關,完全可以通過正常的投訴渠道解決問題。
但很快,事情的發展脫離了原先的軌道。
部分學生在臉書上發起「中國新聲音 學生權被陰」活動,批評臺大讓自治自律的尊嚴被政商單位踩在腳底下。臺大學生表示,「我們要向這樣的未來說不。」在網絡上號召學生持入場券、看板布條、高音喇叭、汽笛到場,並募集無人機支援,預告將以視覺、聽覺等手段來幹擾「中國節目」進行,在臺灣論壇ptt上被網友推爆。
注意在這裡,矛頭指向了「政商單位」。商是指主辦方,那麼政呢?從這裡開始事件很快擴大化。
結果第二天來了一群什麼人呢?
從小旗子和橫幅來看,完完全全的一夥「臺獨」。
對於臺大音樂節風波,臺媒是這樣呈現細節的:演唱會開演不久,有備而來的一些人向舞臺上拋擲物品,寫著「臺獨」字樣的旗子滿場飄,有人吹喇叭,有人撒冥紙,有人高叫「統戰活動退出臺灣」「我是臺灣人,一邊一國」……
事後很多大學生抗議自己「被代表」。臺大學生陳文榛稱,沒想到單純的學生抗議活動被獨派團體「收割」。但獨派女青年郭潤庭隨即駁斥,自爆學生發起人事前就和獨派團體談分工合作,也有臺大學代事後稱要歸功獨派幫忙衝場。就此,新黨王炳忠質疑「發起抗爭行動的臺大學生會暨學代會,你們事前到底有無和獨派團體勾結?」
除了佔領舞臺之外,還有人在臺大校門外馬路上發生了肢體衝突,有人因此流血受傷。對於誰先動的手,雙方存在爭議。
衝突雙方是中華統一促進黨成員和一部分「獨派」。
這兩天最活躍的要算臺北大學學生李柏璋,今年25歲的他也曾是民進黨立委顏聖冠的助理,他在2014年因參加太陽花學運而成名,外號「臺獨機關槍」。
統促黨成員官秀貞表示,自己是持票觀賞表演,在現場遭李柏璋不停以粗鄙言語辱罵將近一小時,節目提前結束要離開時,還被李柏璋尾隨,統促黨主委楊紹瑞才會出面制止他。楊紹瑞表示李柏璋不斷挑釁式的往前擠,警覺他可能會做進一步攻擊而上前制止,卻遭李打傷臉部。
楊紹瑞與李柏璋
學生指控統派團體統促黨施暴,獨派人士更指責柯文哲和臺北市警方見死不救柯根本是「被統戰」了。而統促會在25日下午也舉行記者會,總裁張安樂表示是臺獨人士與臺大學生先動手,黨員才會反擊。
對於張安樂的指控,李柏璋表示,當他與女友抵達臺大門口時,統派人士已與學生互嗆,等他要離去時,又被統促黨人士認出身分,被罵「你媽媽怎樣才生出你這種兒子、你很丟臉」等羞辱之言,他回罵「老女人」,接著有人推他,導致重心不穩,楊紹瑞出拳打他,他才防衛性回擊,接著中華統一促進黨人士扣住他的頭毆打,李說「他們動手,我才還手。」
對此統促黨聲明稱——李柏璋就和他的親密女性友人一路追隨幾位婦女,用極其汙穢不堪的言語辱罵著,並數度喊:「中國豬滾回去」。
當62歲楊紹瑞前去阻止時,李柏璋不但不停止,竟兇狠的出手毆擊楊紹瑞,並造成楊眼角破裂血流滿面,一旁竟還有數十位年輕人極盡挑釁之能替李柏璋助威;為避免友人再度遭受傷害胡大剛才不得不出手替友人解圍,因此展開了一場互毆。
稍晚「白色正義聯盟」粉絲頁貼出網友截圖,畫面為李柏璋自己的回應「我打回去了,那人被我打到破血流現在不讓我走」、「我今天打三個,很硬」,質疑李柏璋到底是被打,還是互毆。
回到這起事件,「獨派」鬧事的目的到底什麼?矛頭針對誰?
臺北市長柯文哲。
前面的種種指控和抱怨自不必說,民進黨人士也紛紛藉此指摘臺北市政。民進黨籍「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在李柏璋的臉書上聲援「在臺灣豈能讓暴力目無法紀!」暗指臺北市警察局反應遲緩,民進黨「立委」蔡易餘也留言稱「促統黨(應是統促黨)這暴力組織一定要好好法辦」。
還有聲音指責臺北市文化局也沒有好好監督這一活動,以及質疑柯文哲大喊兩岸一家親卻遭到統戰,種種輿論,都是要近來維持兩岸友好的柯文哲出面表態。
但臺北市長柯文哲堅持「迄今未見疏失」。柯文哲昨天表示兩岸文化交流協議早在2010年就籤備忘錄了,更強調臺北市政府只是協辦的單位,並沒有看到任何疏失。到今天他再次出面回應:海報盡到把關責任,只是會有「漏網之魚」,若拿來做政治使用、抹紅別人,藉此達到政治目的,他也沒辦法。
同時有觀察人士指出,這一事件與民進黨黨代會時間上高度重合,獨派串聯「特赦陳水扁」,不排除此事也是向蔡英文施壓。
值得關注的是,在「立法院」質詢中,臺灣「行政院長」賴清德明確表示主張「臺獨」——「我是個主張『臺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曾提過的『親中愛臺』是以臺灣為核心,向中國大陸伸出友誼的手、表達親善態度。」
「獨派」似乎正在越來越積極地營造輿論壓力,一定不能讓這起事件簡簡單單的過去。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今日在國臺辦新聞記者會上應詢表示,兩岸觀眾喜愛的品牌音樂節目《中國新歌聲》今年第三次應邀赴臺舉辦音樂交流活動,受到臺灣學生和青年的歡迎和期待。我們樂見兩岸青年人以音樂的名義相約,共享音樂夢想所帶來的歡樂。但是幾天前,這項音樂活動在臺舉辦的時候遭到一些攜帶「臺獨」旗幟和標語的人有組織的衝擊,引起各界的關注,也受到島內輿論的批評和質疑。
同時,馬曉光指出,今年是兩岸開啟交流30年,30年的兩岸關係發展歷程充分說明,雖然有種種曲折和波瀾,但是要交流、要合作是絕大多數,包括絕大多數臺灣同胞在內的兩岸民眾的共同願望,是阻擋不了的歷史趨勢。
另外,有臺媒記者追問,對於《中國新歌聲》事件,有島內輿論認為是「文化統戰」,發言人馬曉光回應表示,大家都可以看到,這就是一場兩岸青年人喜愛的、單純的、正常的音樂交流活動,而且在臺灣已經舉辦了三屆。我想把這場活動泛政治化的人,可能是缺乏自信,可能是出於特定的意識形態的偏見,這樣的說法,說「被統戰」,說它是一種「文化統戰」,這種說法是毫無根據的,也是昧於事實的。
【內容源自鳳凰網】
編輯:燊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