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柴魚博物館位於花蓮縣新城鄉大漢村七星街上、七星潭風景區內,原本是廢棄已久的柴魚加工廠,後來以閒置空間再利用為原則,七星柴魚博物館成為一個具有人文及生態特色的主題館,整合地方資源,充分利用文化資產,結合產業文化,以充實花蓮觀光旅遊內容。
七星柴魚博物館成立於2003年夏季,旨在通過展覽展示、現場參觀柴魚的製作過程以及品嘗其清甜的滋味而使這項傳統好手藝得以傳承和發揚。走進充滿古意保留完整的場內空間,迎面而來的是陣陣煙霧,燻魚香氣,斑駁焦黑的烘焙室,這些都將遊客的思緒一點一滴的燻回從前的那股滋味。博物館內置魚頭加工製作區、柴魚歷程展示區與DIY體驗區等,將柴魚的工廠原貌、七星潭海域生態區與柴魚製作過程詳細的展示給遊客。此外,該博物館內還有許多特產與美食提供,是可以和柴魚進行一線接觸的最佳地方。
藍裕文化工業旅遊設計院認為這是一個以柴魚為主題而建成的產業博物館,是對柴魚主題的充分開發,進而通過旅遊增加收入的絕佳案例,也是臺灣眾多觀光工廠項目的縮影。
歷史
二十多年前,帶著一身的漁產製作技藝,餘宗柏(創辦人)與好友從三棧來到了漁業盛豐的花蓮七星潭, 靠著專精的柴魚製作經驗,開始了他們的事業與生活...。
漁業的有利條件下,運轉了將近20 年,自製的柴魚乾品質更是優異穩定,常吸引大批日商來此選購採買,但在2001 年初期,卻也因為整個大環境改變與種種長期高溫下所導致的職業病症...,柴魚工場逐漸沒落走入歷史。一腳踏進充滿暖意的柴魚工場,迎面而來的是陣陣煙霧、燻魚香氣,終年因燻煙而呈現焦黑的斑駁、 低矮建築體,使得高個的人們不得不駝著身軀配合著它,忙進忙出的工人、魚車,這是多年來柴魚工場的風景寫照。
1984 年設立的七星柴魚工場
2003 年盛夏,「生活即是文化」並不因為結束而塵封消失,餘老為了讓歷史得到見證,讓當地居民有個聚會、回憶場所,也為了讓更多年輕朋友了解臺灣這與海共生的海洋民族性, 2003 年盛夏,透過各方力量的集結,特別邀回擁有60 多年魚產製作經驗的老友親授技藝,「七星柴魚博物館」夢想開始成形,更為花蓮地區增添新文化風採。
2017 年前博物館舊照
滿載40 年歷史的柴魚工廠轉型而為的產業博物館,於2017 年7 月的某夜時分,一場無名大火燒毀整座致力保留的檜木房舍,僅存的焦黑建築體仍靜靜地矗立在七星潭聚落,成為現今唯一能夠回想過去風華的地標。
2017 年7 月的無名大火
無懼一切阻攔的力量-文化不會因為封塵而消失」,我們積極進行拆除工程並致力於原址重建的作業, 重建期間(2018 年7 月起)我們除了繼續在原址空地以2 座鐵皮貨櫃來提供柴魚商品展售、DIY 體驗及借問服務外,更採用補強與復原的手法,讓燻制柴魚的烘房建築能夠透過原始記憶得以繼續傳承產業的文化技藝,也藉由牆上的圖文及解說員的一一訴說,讓柴魚產業文化能夠在花蓮七星潭繼續傳遞下去。我們相信,七星柴魚博物館將會從灰燼中重生,從腐垮中再起.....。
2018 年搭建臨時貨櫃照
2019 年7 月1 日(兩年後的我們正式對外開放試營運了),七星柴魚博物館整合了在地海洋生態教育、 黑金產業文化、五感探索體驗與食魚教育推廣等多方目標發展,得以重現全臺唯一承襲日本制魚技藝與在臺生根發展的海洋故事館,提供遊客深度的在地遊程體驗,享受七星城鄉慢遊、慢食、慢活的在地風情!
2019 年7 月試營運照
現狀
七星柴魚博物館全館450坪,不只保留舊建築歷史風格,並且配合花蓮特色發展出以漁業為基礎的休閒產業;七星柴魚博物館全館分為『主題展示區』、『特產區』、『DIY體驗區』、『簡餐區』及『熱食區』,其中主題展示區又分為舊建築歷史探索、漁業史、七星海洋魚類展示、柴魚製程及七星潭文化,其中最特別的簡餐區中還保留有當年烘焙柴魚的器具及文物,並進一步利用作為桌椅,讓民眾體驗懷舊的古老氣氛。
一區:為柴魚製程介紹,在舊建築中由繡鐵組成的大片樓面地板,是柴魚製作過程中為了讓底層的柴煙均勻擴散而特別建造的,十分特殊。
二區:為柴魚製作主題,遊客可以看到來自臺灣和日本的柴魚製造流程、相關烘焙柴薪和衍生食品等等,都是相當珍貴的資料典藏。
三區:為海洋主題,點點藍光的設計配置,讓整個空間洋溢著悠靜的氣氛,以七星潭漁業生態、周遭景觀和特色魚種等為介紹,許多有趣的魚類小秘密,等待遊客親自來發現,並從中建立起對臺灣海域的保護之心。
現場
在七星潭旁邊就是【七星柴魚博物館】,
門口有超可愛公仔,
入口處的牆面有七星潭的可愛簡圖,
在博物館的旁邊有用餐區和其他的伴手禮專區,用餐區做得很有特色,
沿著路線會介紹柴魚的來源和歷史,
館中設立的主題展示區、特產區、DIY體驗區、簡餐區及熱食區,其中展示區裡,紀錄著七星漁業歷史、柴魚製程、七星海洋魚類等;特產區裡有獨家研發的」黑潮拌麵」、」曼波魚丸」,還有以曼波魚骨熬製高湯和入細緻麵粉揉成七星」特製曼波麵條」,皆是獨家特有的伴手禮。
臺灣是個海島,漁獲資源非常豐富,漁業的歷史過程,值得我們細細品味,這區介紹做柴魚的種類
柴魚的切片機,
二樓是介紹"定置魚場",
還可以看到花蓮的特色魚"曼波魚"標本,長的扁扁的很大一隻,
三樓是餘宗柏故事館,關於餘宗柏早年經營魚產銷售的餘宗柏先生,在機緣巧合下,利用友人在七星潭閒置的柴魚工廠,在2003年投入建置了七星柴魚博物館,重燃他與友人對漁業的熱情。
花蓮七星潭,是早年漁業豐盛的地方,柴魚博物館的創立者之一-餘宗柏先生與友人,皆是從那時就投入漁產製作,但是,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柴魚工廠避不了走入歷史的命運。
餘宗柏先生等人不願見柴魚工廠就此消失於歷史的洪流之中,著手改造了原來的柴魚工廠,成為了今日我們見到的七星柴魚博物館。
回到一樓,可以看到柴魚切片的機器,
旁邊的七星海洋魚類也很有看頭,
特殊的螳螂蝦,
鮮豔的海星,
石頭魚,
最後經過最重要的"試吃區",不用客氣吃到飽喜歡了再買。
臺灣的觀光工廠目的都很明確,就是要通過旅遊買產品,提升品牌知名度。做法也比較一致,通常以所涉及的企業、產品及行業為主題,用一個完整的故事將企業或行業的發展娓娓道來,講述歷史,展示關鍵節點和實物,打造體驗互動,設置產品展銷,致力於提供驚喜服務。藍裕文化工業旅遊規劃設計院二十多年來一直推行這種做法,為國內的企業帶來眾多優良的借鑑案例,幫助企業獲得成功。